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解析國小英語教學設計

校園1.07W

教學設計是作為教者,基於對學生和教學任務的分析,而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進度、課程評估等做出系統設計的一門學科。為了幫助老師更好的教育學生,小編整理了解析國小英語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制作教學設計有用,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解析國小英語教學設計

  一、課堂教學設計理念

根據《國小英語課程標準》的有關要求,教師在課程設計實施的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經驗及學習需要等實際情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1.突出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思想。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在教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應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健全的人格,培養他們今後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2.以活動為組織形式。

所謂英語課堂的活動教學,就是通過創設和營造真實有意義的英語文化環境和語言環境,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採用聽、説、唱、玩、做、演等方式,以活動為核心組織教學,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服從於活動的內容,應採取最有利於激勵學生參與語言交流的實踐活動。

  3.融會話教學於情景表演之中。

讓學生在創設模擬交際的情境中學習語言、感受語言、理解語言,從而主動發現詢問別人是否要某東西和表達想要某物的日常交際用語的表達方法,能在生活實際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教學設計的原理

任何一種教學設計都可以概括為回答三個問題:(一)教什麼和學什麼;(二)如何教和如何學;(三)教得怎樣和學得怎樣。其實質依次是目標、策略(途徑和方法)、評價三個方面的問題。教學設計的原理分析這三個方面的設計活動的規律而概括得到的。這些原理可歸納如下。

  1.目標導向原理

教學學過程是通過教師與學生相互作用,在媒體和環境的配合下,使學生的認知行為和情感、意向朝着目標規定的方向、產生預期的持續的變化過程。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學目標起着方向的作用。只有從明確、具體、的科學的目標出發,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和實施,使目標得以達成,這才是有序的、高效的教學。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的導向作用主要有三種。

(1)目標的指向作用。他是通過影響人的注意而實現的,有了明確的目標,人在教學活動中就會把注意力到與目標有關的.問題上,而排除無關刺激的干擾。

(2)目標的激勵作用。這種作用首先與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意向的啟發、引導有關,其次還與目標設置的難易程度是否適當有關,是否把握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能較容易地獲取知識和技能。

(3)目標的標準作用。一方面,教學目標設定後,是否達到既定目標,成了檢查教學效果的尺度,另一方面,效果也為評價教學目標的合理性、適切性提供反饋信息,以便在下階段教學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當的調整。

  2.教學結構的整體優化原理

在教學設計中,要求教學過程結構具有整體優化的品質。首先要就要研究教學過程各要素之間的主次關係,回答誰是主要的矛盾,在教學設計中,要抓住學生與教學內容這個主要矛盾來開展;其次,要分析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作用方式,實現教學過程各要素的有機配合,才能是教學得到最佳的整體效果。

教學過程的要素可以包括:學生、教師、教材、教學媒體與方法。

也有人把它劃分為(1)人(包括教師、學生、家長等);

(2)教學材料(包括課本、練習材料及有關的音像材料等);

(3)時空(包括年齡、階段、學習時間等);

(4)環境(包括設備、教學環境、風氣等)。

教學過程要研究這些要素及要素之間的關係,必須從動態的、綜合角度加以考察。在實際教學中,教學過程的每一個要素都產生一定的力,但導致最後的教學效果的力並不是各要素的力的簡單相加,而是每個要素之間構成的“合力”。這是教學過程的一條重要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