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5篇

校園1.41W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

今天,我和全班一起在音樂廳看了牧牛班的春季電影。非常好。

這部電影是關於一個名叫克萊門特·馬修的音樂家,他因為沒有機會展示自己而成為了一所學校的代課老師。馬修發現這所學校的學生非常淘氣。校長用暴力和體罰來控制這些學生。所以馬修用他自己的方法來教育學生。有一次,一個同學不小心傷了倉叔叔的左眼。他應該被禁足15天,但是馬修讓他照顧叔叔直到他康復。馬修還發現皮埃爾·莫恩希有天使般的嗓音,所以他組織了一個合唱團。最後,他改變了整個學校,這樣所有的學生就不再淘氣了。

我欽佩馬修的教育方法。我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撕碎了關於杏活動的文件。劉先生沒有打我或批評我,而是又複印了一份,這讓我非常害怕和緊張。老師這樣對我,讓我感到更慚愧。我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通過這部電影和這個事件,我明白教育不能是體罰,體罰會讓我們變得更淘氣,對我們的成長更有害。雖然我們很淘氣,但我們仍然喜歡温柔、耐心和寬容的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2

國慶假期,我一個人在家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和別的電影不一樣,我把別的電影看完了之後到晚上就可以入睡。可是看了這部電影,我卻難以入睡。我為電影裏的好人而感動,為壞人而氣憤。

《放牛班的春天》講的是馬修先生來到了一所叫“池塘之底”的學校當學監。每個學生一開始都如“小混混”一般。可當馬修先生讓他們加入了一個合唱團幾天以後,他們的學習變好了。歌唱的也好聽了。漸漸地,孩子們和馬修親密了之後便偷偷帶着孩子們去玩了個遊戲。由於學校沒人看着,所以就有人把那裏燒了,校長看到了怒氣沖天,一氣之下,把他給開除了。雖然校長不讓學生出去送別馬修先生,可學生們還是把門鎖上,在教室裏偷偷唱歌,把告別信折成飛機從窗户上扔下去......

影片一共97分鐘,我還沒有看完,就感動的哭了,馬修先生用他的愛去給每位學生播下一粒美好的種子,到頭來,它一定會開花、結果的。正如趙老師所説:“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馬修先生正是那位農夫,他最後一定會有一大堆美好的果實的!

啊!馬修先生請您放心,一定會有人把您的那份愛傳遞下去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3

今天中午,學校組織我們看了一部電影,片名叫《放牛班的春天》。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發生在一個名叫“池塘之底”的私立學校裏的故事。這個學校有一個毫無紀律性、不聽從老師管教的班級,大家都稱它為“放牛班”。而這所學校的校長哈珊是個不懂得教育學生的人,每當學生一搗亂,他就體罰學生:關禁閉、為學校打掃一個月衞生等,學生們都不喜歡他。後來,學校裏來了一個新學監,名叫馬修,他是一個關心學生、熱愛學生的人,從不體罰學生。雖然他剛來學校時,學生們故意捉弄他,編歌曲來侮辱他,但他從不計較,而且他還發現這班學生很喜歡唱歌,於是就組織他們成立了一個合唱團。他最終用音樂和愛心感化了“放牛班”的學生,使他們長大後都成為了對社會有用的人。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感觸頗多。我認為老師不能虐待學生,也不能用一些暴力的手段體罰學生,這樣只能使學生對老師越來越憎恨,越來越不想好好學習。真正的好老師,應該是像馬修那樣的,能夠關愛學生,寬容大度,細心地觀察和發現學生的長處,用真誠的愛來感化學生的心靈,善於發掘學生內心深處的純潔和善良,使“放牛班”都能成為“先進班”,使每一個“差生”都能成為“優生”。

愛能淨化心靈,愛能感化人心。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4

看完此部電影后第一感觸是覺得馬修老師真的很偉大。他是值得我們敬佩的老師。不管他所在的環境多麼惡劣,面對的學生有多麼調皮,但他不會去抱怨,不會去選擇放棄,而是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着這些可憐的孩子,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温暖和希望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他用音樂喚醒了這些孩子們冷漠的心,也喚醒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渴望。

而我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去學習馬修的教育精神,用心去教育孩子,把目光放在孩子身上,瞭解他們需要的是什麼,對待每一個孩子要有一顆包容與賞識的心,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閃光點,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但願天下所有的老師都能用尊重、用平等、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因為只有做到這樣才不愧於“老師”二字,電影的結尾馬修離開的時候收到那羣曾被視為惡魔般的孩子們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在那一刻馬修的心是感動的是欣慰的也是激動的。因為他得到了孩子們的肯定,作為一名老師最需要的就是學生的認可與愛戴。但自己不用心不努力又如何能得到這些呢!所以我們作為一名教育者,對待孩子要做的一定不能愧於心。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5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創作者——克萊門特·馬修來到號稱“池塘之底”的學校擔任學監時發生的故事。這裏有一羣被大人稱作“壞孩子”的學生,有一位殘暴、只顧自身前途的校長,體罰在這裏司空見慣。為改善這種狀況,馬修組織了學校合唱團,並讓這些孩子們唱他所創作的歌曲,一切彷彿給學校致以新的活力,給孩子們新的生機。

這部法國電影在全球斬獲許多獎項,精彩之處也數不勝數。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深入剖析這部電影吧!

學校的校長為了壓制住“難纏”的孩子們,採取體罰,關禁閉的手段。校長就像池塘中的水,被送來的孩子就如同被關在池塘之底,被壓抑的無力喘息。仔細想,採取體罰和關禁閉的手段真的能“治好”這些孩子,讓他們不再頑皮搗蛋嗎?顯然是不能的。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孩子只是暫時被壓制住,壓根就沒有起到實質效果。蒙丹最後火燒校園是本影片的重大轉折點,也是本片高潮,這時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明白,這種教育方式的劣根性——他無法告訴孩子什麼是真正的希望與善良。

不只是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校長,很多的家長為了減少麻煩,教育孩子往往採用最直接的“竹筍炒肉”形式。根據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人格就是在觀察榜樣、模仿榜樣的過程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樣,如果採用打罵式教育,不但不會解決根本問題,反而會形成一種打罵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心理,無法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形成易怒人格,甚至可能走向犯罪。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6

今天,我在學校看了一部的電影是《放牛班的春天》,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朗琦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着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着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裏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閒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並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製造者就是皮埃爾·莫安琦,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着令人頭疼的調皮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同時他也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看了這部的電影,我最不喜歡院長,他粗暴殘忍。我最喜歡馬修的善良真誠。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7

星期五看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很是感動,感動的原因有許多,最觸一動心絃的還 是那個被懲罰的孩子受到了寬容,給予了一起參與合唱機會的那一刻。從他第一次看到馬修的示意時的驚訝,看到第二次馬修的肯定動作時的一點點震動,到他馬上用最投入、最美妙的聲音進入合唱,這個過程雖然只有短短的幾秒鐘時間,但是我們分明看到了一個常常被處罰的孩子,此時此刻內心的那份感動,他那叛逆外表下的那顆心正被融化……

看了這部電影,我真正感到了教師的偉大和重要一性一,在“池塘之底”,所有的教師都刻板、嚴肅,只有馬修,用他的一愛一去感化那些調皮的學生。

夏丏尊曾説:“教育沒有了情一愛一,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虛空。”處於池塘之底,那就意味着幽晦如地獄,沒有陽光温暖心靈;意味着井底之蛙,籠中之鳥,沒有湛藍的天空任意飛翔;意味着冰冷如冬,污穢叢雜,沒有真情實一愛一的潤澤。“

這部電影沒有宏偉的場面,卻有深刻的思想;沒有明星的陣蓉,卻有感人的故事。是一部好電影。

分頁標題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8

馬修為了孩子們一次次打破了自己的底線。偶然的一次中,他發現了這羣孩子對音樂的愛好,便組織了一個音樂合唱團。在馬修的培養下,他們的歌聲美妙動聽、悠揚和諧;他們的笑容率真無邪。他對孩子們真切的愛,使這些已經麻痺了的少年們有了良知與感恩之情,於是成就了孩子們和自己的音樂之夢。當他被惡毒校長解僱後趕走時,得到了孩子們送給他這個曾經拯救過他們靈魂的人親手摺的祝福紙飛機。頓時,孩子們好似變成了紛飛在春之序曲中、融化了冰封之海,正展開風帆的愛精靈,在這義無反顧的航行光明的前程中,翻開了新一篇的人生……

馬修用他那寬廣的胸懷包容了這些可憐的孩子們,他又用一顆博愛的心將希望和温暖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之中。之所以他會和讓每個老師都頭痛的怪孩子們相處得如此和諧、融洽,是因為他用音樂喚醒了這些孩子對生活的熱愛與渴望、感化了他們冷漠的心。其實人人心中都有真摯的愛與熾熱的心,並都能體會到他人對自己的仁慈與付出。只不過,就是看有沒有人像馬修一樣來撥動這根愛之弦,使這種熾熱的心不會被封沉罷了。

整個影片中,它雖然沒有華麗繽紛的舞台場面和新穎曲折的變化情節,但它感人的故事和鮮明的人物刻畫卻足以使每一個觀眾心潮波滾,並深深愛上了這部電影!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9

今日我帶我的學生去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看完後我的心靈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激學校讓我給學生這樣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終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以往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當看到:學生都有自我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樣去挖掘,怎樣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所以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味。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0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1949年,馬修老師在一所名為“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擔任音樂老師。生活在這所寄宿學校的孩子,就如生活在第十八層地獄。這裏的學生,非常喜歡搞惡作劇,為此校長取消了他們的一切娛樂活動。馬修老師用音樂讓孩子們發生奇蹟般的變化,讓外貌是天使,心腸是魔鬼的皮埃爾長大成為了一個優秀的音樂家。

馬修老師用愛的力量,讓孩子們懂得了感激,改變了冷酷的校長。

在我一、二年級時,教我們的音樂老師,是一個只知道嘲笑學生、懲罰學生的老師,她想讓我們班成為一個音樂表現突出的班級。可是她不讓我們多唱,而是在她連珠炮似的“講解”之後,才讓我們放聲歌唱。可往往是等她“講解”完之後,一節課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所以我們班的音樂考試成績卻成為了全年級最差的一個班。

到了三年級,我們班換了一個音樂老師,她不會嘲笑學生,不會懲罰學生,而是用愛的力量來教育我們,教我們唱歌。每當同學在課堂上犯錯時,她會寬恕。上課時,有35分鐘拿來給我們唱,剩下的5分鐘會讓我們預習下節課的內容。我們的音樂課進步很快,同學們學會了很多好聽的歌曲,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妙。

如果一個老師,能用愛對學生,就像馬修老師那樣,對待學生,我相信,學生也不會搞惡作劇,會成為一個個懂禮貌、有教養、認真學習的好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1

這是一部法國勵志教育片,這部片子的起因是來自於一個寄宿學校,裏面到處都是問題孩子,體罰在這裏是司空見慣,校長為了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其中一個學監(老師)就是因為收了一個孩子的香煙,胳膊上就被剪刀戳了許多個疤,他受不了這幫孩子們,於是就離開了這所學校。

新的學監也就是這部電影的主人公,來到了這所學校,他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他和一個老校工走進學校,突然發現醫療室的門鎖上了,於是就想辦法把門打開,結果玻璃碎了,他的眼睛被刺一下,流出了鮮血,並被趕緊送去治療了。那個學監後來知道是誰幹的事了,但是他並沒有把他揭發給校長,讓他受罰,而是讓他去照顧老校工。

經過了這件事情以後,每天晚上在宿舍的時候,他甚至害怕他們衝進隔間要了他的命。後來他聽到孩子們在唱歌罵他,他認為這些孩子只是沒有經過訓練,他甚至還聽到了幾個好嗓音。於是他就組成了一個合唱團,教這些孩子唱歌。他們的歌聲把他們自己改變了,還改變了這裏的老師和校長,這裏的氣氛不再像以前的那樣凝重,而是歡快活潑的聲音。

後來有一個壞男孩,他趁校長不在,老師同學都去森林裏玩的時候,他放火燒了學校的宿舍,校長認為是老師的失責,於是就將這個失敗的音樂家給開除了,並且不許任何一個孩子見了他最後一面,當他走過教學樓的時候,他看見了許多個紙飛機,上面都是孩子們寫的告別的話。

就這樣,這個老師用音樂,改變了所有調皮的男孩,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2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謝這次電影周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敍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郎奇後來成了指揮家(當然,他的成就是因為當年馬修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夥伴派皮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派皮諾當時是個孤兒,總在週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後來馬修被學校解僱了,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派皮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後來又不忍心,回來把派皮諾帶走了。派皮諾的執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莫郎奇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派皮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挖掘,怎麼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這部法國影片中馬修的行為,莫郎奇的成材,派皮諾的成長,有力地印證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因此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味。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3

20xx年上映的法國電影,真的不錯。以前肯定看過,印象卻不深,這次重新看。有點感觸。

一部電影怎麼算好呢,我覺得有幾個方面:

題材:選題第一,新穎新奇,有故事性,便於演繹;

畫面:簡潔,清楚;

表演:自然,細節到位;沒有多餘的情節,不必要的、以為觀眾看不懂的囉嗦;

音樂:增強主題

價值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體現人性的光輝。

這個電影題材很簡單:問題少年的教育,要講好故事其實不容易,我們看過一些這類電影,説教型的、心理輔導型、家庭悲劇型等,看起來沒有意思。這是隻有價值觀,沒有故事性。

這部電影卻做到了,讓人有共鳴,表演到位,畫面優美,故事動人。

特別是音樂,故事説的就是用音樂來改造小孩,用音樂之神祕影響力來昇華小孩子的心靈。

還有細節,這部電影處理得相當好,特別是這些少年的表演,令人驚歎。

再説下教育的問題,在日本、西方世界,特別重視課外活動。在日本有5個人以上的課外活動社團,就可以登記註冊,學校還要給予支持,不管是文學、體育、還是音樂、繪畫什麼,目的是鍛鍊學生的社會能力。在我國,這個叫素質教育,但依然是填鴨式的方式或者目的為了加分。差距太大了。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4

影片是從兩個老人看馬修老師的舊相片和日記開始的。這兩位老人是派皮諾和莫昂奇,他們曾經是“池塘之底”學校的學生。“池塘之底”,顧名思義,是最差的學校,是一所專為問題少年設置的寄宿學校。這裏的教育理念是“行動與反應”原則。

但他們是幸運的,他們遇見了馬修老師。馬修老師是一個其貌不揚的禿頂老頭兒,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他在事業低谷期選擇來到“池塘之底”學校做了學監。他從不打罵學生,給學生最大的寬容和保護,尊重每一位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孩子。他讓不會唱歌的小派皮諾當副指揮,讓老走音的郭邦當架子。他讓每個孩子享受到音樂和集體合作的快樂,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這看似老套俗氣的故事,卻使很多人在這裏找到了一位人生老師該有的樣子,馬修是愛情生活事業上局失敗的最低點的男人,卻用自己的人格,改變了許多孩子的人生。他的愛如拍打的浪濤奔流不息,也似大河中緩緩流淌的河水平靜且有力,在黑暗中照亮前行的遠方,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不強迫,不妥協,不壓抑孩子的天性。正因如此,孩子們流浪的心得以重返家園,疲憊的靈魂得以恢復出生的活力。馬修,一個外貌與內心的紳士高雅毫不匹配的男人,一個擁有遠見洞悉人性的才智,卻做着卑微學監的普通人。即便事業坎坷愛情無望,但他沒有將不得志遷怒於孩子,沒有將得不到的憤懣發泄於他人,對人對事馬修皆是用心良苦,從一而終。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 15

在影片結束時,我的眼睛濕潤了,我被影片中馬修老師的濃濃愛心深深感動了。

故事講述一位禿頭的馬修老師被調往一個稱為死亡池塘的學校,那是一個彙集了所有不安分學生的學校,他們叛逆、偷竊、打架、抽煙…… “池塘之底”是一個典型的專制殘暴的寄宿學校和教育制度的縮影。哈珊校長及學校教工的所謂“教育”,都是暴戾的,馬修老師沒有用該學校裏一貫的懲罰手段,他相信學生的純真,以温和的作風感化他們,用心去和他們勾通,用音樂的魅力讓他們發現自己的才華和潛在能力,馬修老師的愛心感化了這些不安分的學生。

記得在影片中,當學生罵馬修的短處時,他沒有生氣,而是坦然的接受,就是這種耐心及愛心開啟了孩子們一片音樂的天空。在一次又一次的合唱練習中,馬修的善良漸漸打開了孩子們的心扉,他們開始信賴和喜愛他。他發現了音樂奇才莫杭治,他儘自己的力量去培養,發掘莫杭治的才能,他給他開小灶,他讓他唱獨唱,他給他創造去音樂學校的機會,他的音樂改變了他的一生……佩皮諾,失去了父母,然而每週六都還在盼望着爸爸能來接他。他年紀小,孤苦無依,還要受像蒙丹那樣的大孩子的欺負。馬修老師真誠地關心和愛護愛護着他,讓他感受到慈父樣的温暖。影片中的每一個孩子,都被馬修老師的善良和真誠感動着。

作為一個老師,馬修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