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數學教學中如何恰當的運用教具

校園1.94W

數學教學中教具運用一

數學教學中如何恰當的運用教具

一、根據教學需求,合理選擇教具

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由於使用對象不同,使用的教具也不同。一般而言,教師用的教具通常大些、色彩鮮豔些,以便讓全體學生能夠清楚觀察,引起他們的注意,將其引入學習狀態。而學生運用的學具則相對簡單些,避免他們只關注教具顏色等表面上的東西。同時,教師還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的選擇不同的教具。如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吸引學生注意,自然引入新課,則可選擇一些圖片、實物、多媒體課件等;為了增強學生親身體驗,可選擇靈活多樣的活動教具,引導學生實踐操作、動手動腦、發掘規律,突破重點與難點。

如,在教學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平移和旋轉》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風扇轉動、火車的運行、飛機的飛行、地球儀的轉動等,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物體是如何運動的,能否根據運動方式進行分類。這樣,可自然引入新課,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後在知識學習與探究過程中,利用由磁鐵、白紙、卡片、薄鐵皮等製作而成的方格紙這一活動教具,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沿豎直方向、水平方向平移後的圖形以及繞某點旋轉90°後的圖形,進一步體會平移與旋轉。這樣,通過直觀演示與動手操作,將抽象知識簡單化、具體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了印象,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考慮學生特點,講究運用層次

對國小生而言,他們的思維通常是由直觀發展到抽象、從簡單發展到複雜。換而言之,就是由直覺行動思維到具體形象思維,再到表象思維,而後發展到初步抽象邏輯思維。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若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在選擇教具時,教師需要考慮學生不同階段的思維需求,注意教具運用的層次性:完全直觀教具→半直觀→抽象教具。具體而言,即圖片實物→點子卡片、圖形等→式題卡片、數字卡片等。

如,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數一數》時,筆者就運用了一些圖片、圖形等直觀教具,讓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了學生數學學習與運用的熱情。首先,展示“美麗的遊樂園”畫面,要求學生看情景圖,説説圖上畫了哪些東西,能否數出它們的個數。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數出它有多少個。先自己數一數,而後數給同桌聽,再全班交流,分享數數的方法。接着,演示不按順序數的方法,提問學生這種數法好不好,如何才能數得又快又對。

師生共同探討,教師總結:數數時,需要按一定的順序數,可自上往下、自下往上,或從右到左、從左到右;倘若是課本上的圖,可數1個後畫個記號,或用筆點數。而後展示幾幅圖,提問學生:如何表示飛球、木馬、小飛機等物體的個數?哪些物體的個數能用6個點子表示?7個點子呢?當學生形成直觀感知後,再觀察卡片説順序,並比一比大小。這樣,利用不同的教具,不同的活動要求,更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數學教學中教具運用二

發掘學生的實際需求,製作相應的教學工具

自制教具和傳統教具的最大區別,便是前者更具針對性,可以滿足學生的特定需求。從國小數學課堂的實際情況來看,傳統教具的方式單一且缺少針對性。因此,自制教具對數學課堂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傳統教具的應用方式不同,自制教具的使用往往發生在特定的'情景中。這便需要教師對課堂有一個敏鋭的把握,從而根據學生的需求制定教具。值得注意的是,自制教具對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陌生性,因此教師還要幫助學生熟悉其使用方式。相比於傳統的教具,自制教具還需要專門製作,因此教學週期會被延長,教師的教學壓力也隨之增加。

在選擇教學工具的時候,教師應當先了解學生的需求。在不同的學習情景中,自制教具和傳統教具的優先級別是不同的。兩種教學工具的選擇,需要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學生情況以及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等多方面的情況綜合考慮。國小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他們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大,教師需要在較大的教學壓力中,合理安排教學,以求達到教學的最大化需求。為了讓學生對自制教具有更加深入的瞭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製作過程中。用這種形式,學生分擔了教師的壓力,同時課堂的效果也趨於和諧,師生之間的互動對教學有一個積極的推動作用。

合理設計自制教具,促進教學效果最大化

教師之所以採用自制教具,是因為傳統教具的某一個特點無法高效地為課堂服務。因此,教師還應該保證教學工具的質量。自制教具的特性決定了它的效果與其設計者有直接關聯,而作為教具的主要設計者,教師要考慮以下問題。

首先,自制教具的實用性問題。教具是教學課堂中的產物,因此它需要為課堂服務,它的最終目的是簡化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這同樣也是教師設計教具的宗旨之一。其次,自制教具的形式應當以簡約為主。教具是以其他形式服務數學教學的工具,其中必然摻雜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

教師應該分清主次關係,以教學目的為主要需求。最後,製作教具是一個需要創造力的工作,教師可以採納多方的建議,豐富教具的形式,這對教學工具都有積極地影響。

例如,在學習“平面多邊形”這一章節的時候,教師應當用以上的設計原則進行製作教具。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教學工具。考慮到學生自身能力,教師應當給予學生一些簡單的指導,抑或是用任務的形式進行。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減輕教師的壓力,而學生在製作的過程中也能夠獲得對知識的不同體驗。在平面幾何的學習中,實際的操作對學生的知識領悟有一個很好的幫助,教師應當有意識地使用這種教學方式。

數學教學中教具運用三

自制教具消除學生思維定勢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由於受習慣、常規的影響,經常思維受到束縛,出現思維定勢現象,如一個梯形正放着能找出它的高,倒放或斜放着,就辨別不出來了。這種思維定勢現象阻礙了思維的發展,影響數學的深入學習。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和教材實際,自制教具,幫助學生消除思維障礙,使思維得到發展。

例如,在教“直線”這一概念時,教師現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學生看後很快説出這是直線,接着教師在黑板上斜着畫了一條直線讓學生辨認,學生卻説這是斜線。於是我自制一跟直木條進行演示,豎着拿、橫着拿、斜着拿。讓學生觀察,並問:“這根木棍的形狀變了沒有?”“這根木棍無論怎麼放都是不是直的?”學生通過對這直木棍的演示觀察,很快明白了直線的概念,這一自制教具雖簡單,但能引起學生思維上的飛躍,解決了大問題。演示板是活動的,可以取不同分數枝值,並能拿下所取部分相互進行比較,使學生在自己的動手比較中發現問題,使思維定勢得以消除。從而使思維深入一步。今後進行任何物體的分數比較都不會遇到障礙。這樣根據實際需要,自制一些簡單的教具,還可以讓學生自制操作,使學生藉助教具,消除思維阻礙,避免思維僵化,達到消除思維定勢的目。

演示模具幫助學生建立立體思維

國小生思維一般具有單向性、表面性等特點,因此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平面思維佔有一定的位置。這樣影響學生對數學的深入學習,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幫助學生建立立體思維,特別是在幾何知識的教學中應從分發揮模具等教具的作用,不僅讓學生通過對模具的觀察理解有關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對模具的觀察演示中,使立體思維得到訓練,形成立體思維習慣。

例如: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教學中,學生對圓的面積比較理解,而對圓柱的體積計算接受較慢,如果直接講出公式學生也能算出來,但只是通過背公式即通過單向思維來記住公式的,學生的立體思維沒有得到訓練,。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揮模具教具的演示作用,不只是讓學生記住公式,則重要的是讓學生的立體思維得到鍛鍊。講圓的體積計算時,就可運用圓柱分解把圓柱分切成近似於長方體,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長、寬、高和圓柱體的直徑、半徑、周長、高等,並進行比較,使學生在比較中建立空間概念。在觀察時要同時注意各個方位。這樣學生既從中理解了計算公式又使立體思維得到訓練。

教學中,除了教師演示模型外,應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操作演示,有目的的讓學生自帶實物模型人人動手、自已演示。如學生在對一個長方體體積,學生開始感到困難,後來讓學生帶火柴盒,小木塊等實物模型,自己堆砌,演示觀察,很快自己就能總結出計算方法。顯然這時學生的立體思維得到了充分訓練。立體思維不僅在體積計算中能得到訓練,在平面圖形的割補,應用題教學等方面,都可運用模型演示來訓練學生的立體思維。

標籤:教具 教學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