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如歌的行板教學設計

校園1.11W

導語:《如歌的行板》是柴可夫斯基1871 年創作的D 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是這部作品中最動人的樂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歌的行板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閲讀與借鑑!

如歌的行板教學設計

一、 教學理念

審美教學認為,美的實質是情感教育,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藝術教育情境,激發學生的情趣,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掌握、運用知識,最終使學生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獲得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情感體驗。因此,在柴科夫斯基用他的心靈創作的《如歌的行板》教學過程中,調動了學生一切能調動的感官(包括耳朵、眼睛、身體等)來感受音樂,讓學生在感知旋律、節奏、和聲、音色、速度、力度等所表現的藝形象時,能通過藝術形象,跟創造音樂的作曲家發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感悟和體驗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內涵,使學生學習音樂過程成為真正接觸音樂家思想內涵的過程,而非遊離在音樂家創作的音樂作品的外表。

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對充滿詩意、深情、寧靜和略帶憂傷的俄羅斯風格的音樂感興趣,並樂意瞭解柴科夫斯基相關的音樂作品;

2、能讓學生背誦《如歌的行板》主題旋律;

3、引導讓學生用心靈感受音樂,引起共鳴與聯想,能把樂曲憂傷、壓抑、冥想的情感,通過各種形式(包括形體、動作、語言、音色、樂器、繪畫等)表現出來。

三、 教學分析

1、《如歌的行板》是一首非常典型的俄羅斯作品,它不僅是一個比較有深度、難度的內容,而且它是那悠長緩慢、情感真摯的旋律非常富有內涵,所以,教師自己對作品理解的情感深度是至關重要的,而教師的情感深度又是建立在教師自己的音樂修養、藝術趣味、人文素養和綜合藝術素質的基礎之上的。所以教師必須對作家和作品有自己的真實感悟和體驗,對作家和作品的風格有準確、獨特的來歷界和把握。

2、由於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比較好動,思想不容易集中,所以切不能盲目追求表面的新奇,一味地追求形式多樣,欣賞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教師應該更多的是引導學生靜靜地聆聽音樂,感受作品觸及靈魂深處的真摯情感。

3、《如歌的行板》宛如一副美麗、憂傷的風景畫,教師如果藉助於俄羅斯的文學、美術等相關藝術內容,從多角度、多側面豐富學生對作品的感性認識,可以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性認識,並通過在反覆的聆聽中熟悉旋律,充分挖掘學生的情感世界。

四、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調動學生一切能調動的感官,來挖掘學生對作品理解的情感深度。

五、 教學課時:一課時

六、 教學準備:相關聲像資料(或多媒體課件)、電腦平台(或聲像播放機)

七、 教學過程

1、 營造氛圍

聽:課前播放俄羅斯音樂

設計意圖: 通過欣賞把同學們帶到充滿詩意、深情、寧靜和略帶憂傷的俄羅斯風格的音樂氛圍。

2、導入(視、聽)

師:請同學們在老師鋼琴的音樂(如歌的行板)伴奏下,欣賞幾幅不同時期的油畫,並説出鋼琴演奏的音樂比較適合哪一幅畫的意境?為什麼?

欣賞油畫:

⑴列賓《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⑵勃魯蓋爾《農民的婚禮》

⑶莫奈 《草地上的晚餐》

生(1):音樂旋律比較沉悶、憂鬱,比較適合第一幅作品。

生(2):有一種壓抑感,令人肝腸欲裂,使人心都碎了,我選擇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師:同學們的選擇的油畫作品跟音樂比較吻合,今天,老師要帶領同學們走進充滿詩意、深情、寧靜和略帶憂傷的俄羅斯音樂作品——《如歌的行板》

3、教授新課

a、作業展示

師:音樂作品《如歌的行板》是俄羅斯民族樂派偉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經典作品,請各組同學們把蒐集關於“柴科夫斯基”的資料拿出來一起共享。

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新知識的蒐集與歸納,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

b、完整地欣賞《如歌的行板》

你們聆聽到了什麼,宛如看到了什麼?

生(1):聽到了一種來自內心的呼喊。

生(2):我好像看到了一羣人孤立無援,非常無助。

生(3):我好像看到了人們在忍受苦難,痛苦呻吟。

教師引用俄國大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的感慨:“從這首樂曲裏,我已經接觸到忍受苦難的人民的靈魂深處”

設計意圖:發揮學生的想象,引導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

C、用呼吸來感受第一主題樂句

①師:每個小節處呼吸的感受怎樣?

生:呼吸比較順暢

②師:每個樂句呼吸的感受怎樣?

生:呼吸比較困難,時而氣長,時而氣短

設計意圖:通過呼吸來感受音樂的暗淡、鬱悶和壓抑。

d、唱、奏

師:請同學們跟着絃樂四重奏的音響唱會“主題一”音樂,並模仿小提琴的弓法來體會音樂的分句。

每個樂節是由一個連線來示意的,讓學生跟着音樂的進行來體會四個樂節的音樂。

生:樂曲好似用語言訴説的自己的愁緒。

設計意圖:體會到音樂就好似説話的語氣一樣在表達人的情感。

e、議、説

學生熟唱“主題一”曲譜後並討論

“主題一”的旋律和特點是什麼?

教師從音色的暗淡、樂句不對稱美、主題後半部出現的變奏等特點來啟發,讓學生用美麗傷感的`語言來表達一種音樂心境。

生:我好像站在秋天的落葉中長歎。

生:我從音樂中讀懂了理想與現實帶給我的苦悶。

設計意圖:藉助文學的語言來來感受音樂

f、聽、動

欣賞第二段音樂,找出由半音下行的固定動機和情緒變化。

提問:

①固定動機表現了什麼情緒?

在學生的哼唱中,教師啟發學生用左顧右盼的眼神、形體、和沉重的腳步來想象固定動機中所表達的一種不安、煩悶以及不可排遣的鬱悶心情。

②絃樂出現了明顯的高音和新的素材,寓意着什麼?

與學生一起做張開雙臂、仰天長歎的動作來感受向蒼穹祈禱的心境。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肢體語言來感受音樂。

g、議、探

探討第三段再現音樂的音樂形象

①播放第三段音樂

②學生分組討論,音樂第三次主題的出現這給你帶來了什麼感受?

生:熟悉的旋律再次出現猶如枯草欲生,封凍欲裂,冷寂的心要破解,我們再一次聽到俄羅斯人民心底的呼喚。

生:再現部音樂更多的是俄羅斯人民渴求期盼以及心靈的呼喊。

③總結小組意見並彙總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研究性、自主性的學習探索精神,並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活動,展現出學生們的藝術素養。

4、創編

(1)在第一主題的旋律上創作歌詞

生:“秋天美麗的夜晚,我在思念遠方的朋友“

(2)在主題音樂背景下創作抒發內心情感的優美散文,進行配樂朗誦;

學生配樂詩朗誦“假如生活欺騙了我“

(3)在音樂的伴奏下,用肢體動作來感受和表現音樂的旋律線條分句;

(4)用顏料、色彩表現音樂情緒的變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大膽地用形體、動作、語言、音色、樂器、繪畫等形式感悟和體味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內涵,儘可能去挖掘學生所能達到的情感深度。

5、師生總結

八、教學後記:

柴科夫斯基是用他的心靈來創作《如歌的行板》的,他豐富的內心表達賦予了作品的豐富,所以,本節課調動了學生一切能調動的感官(包括耳朵、眼睛、身體等)來感受音樂是非常重要的。我從最簡單的“呼吸”開始讓學生感受——體會情感的變化、音樂的語言性——通過自然的形體動作、語言來表現循序漸進地來讓學生感受音樂。

學生一開始很難進入到音樂的情感世界,也很難與作者產生共鳴,在呼吸的時候,我有意識地讓學生體會呼吸順暢與呼吸困難的,並進行對比,問:怎樣通過呼吸來感受音樂的暗淡、鬱悶和壓抑?學生紛紛討論並嘗試用一些動作、表情來表現,有的學生眉頭緊鎖氣長氣短地在呼吸、有的同學像在沉思,有的同學作憂鬱狀,最後同學們總結不規則的氣息呼吸可以達到暗淡、鬱悶和壓抑的效果。當同學們進入狀態後,我讓同學們跟着絃樂四重奏的音響唱會“主題一”音樂,並模仿小提琴的弓法來體會音樂的分句,體會到音樂就好似説話的語氣一樣在也表達人的情感,這時,學生對音樂有了一些共鳴,怎樣更進一步深化到情感的高度

九、課例點評:

這是一堂教學目標明確,理念比較突出的音樂課,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

(1)有明確和清晰的教學目標。通過首先欣賞在以主題音樂為背景音樂的不同時期的油畫,來讓學生初步感受俄羅斯風格的藝術特點,之後讓同學們把蒐集關於“柴科夫斯基”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使他們參與新知識的蒐集與歸納,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在整節課中抓住了明晰的教學主線,通過變換多種方法來讓學生體驗情感,始終圍繞一箇中心,一步步實現教學目標。

(2)理念比較突出。整節課始終把情感的體驗放在第一位,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是需要學生靜靜地去感悟情感,體驗情感。怎樣讓學生仔細地、靜靜地聆聽音樂?又怎樣達到與作曲家情感的溝通?,本節課從最簡單呼吸氣息開始來感受樂句長短,從而體會到音樂就好似説話的語氣一樣在表達人的情感,又從呼吸再到簡單肢體語言的輔助運用,使得學生在簡單動作的體驗中,感受到了情感的變化。

標籤:行板 如歌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