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怎樣的語文課才有語文味

校園1.08W

我想似乎應該先要思考一下,語文課到底應該教什麼?應該怎麼教?然後才可能來考慮怎麼樣的語文課才有語文味。

怎樣的語文課才有語文味

葉聖陶先生説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又説,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因此,我們的語文課,恐怕就應該是以教材為例子,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方法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讀懂文章,透過語言文字,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並在此過程中,教會學生説話,教會學生寫文章。我想,這樣的語文課應該是有語文味的。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具體地談談我對於語文課的理解,以此就教於方家。

人生的開關》是上海二期課改新教材五年級下的`一篇課文。講的是“我”因為窮,考上了大學卻沒錢上學,只能在礦上為砍柴工做過磅記數的工作,以攢錢來圓我的大學夢。而大毛卻要我虛報冒領,“我”聽了母親的話,沒有理會大毛的蠱惑,按對了人生的開關,順暢地走上了人生的道路。這篇課文我數次執教,每教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和收穫,最大的收穫是我自以為觸摸到了上出有語文味的語文課的“開關”。

課文的第一部分有三個小節,我抓了三個詞語:“也”、“特地”、“好差事”。“也”字是學生不容易看到的,或者是看到了也不知道它內在的含義的。於是我啟發學生:“我也成了砍柴民工隊伍中的一員”——“我”是不是砍柴民工呢?學生們帶着這個問題讀了文章的第一節,並通過上下文的聯繫,看到了“我”本不是砍柴民工,因為沒錢上大學,卻為了要圓大學夢而被迫成為砍柴民工的。一個“也”字,講清楚了“我”成為砍柴民工的原因。

而“特地”、“好差事”容易看到,雖然容易看到,學生卻不知道這份差事好在哪裏,也不知道藴含在這兩個詞語後面的還有文章中的一個重要人物,“我”的恩人——在“我”最需要幫助時給我幫助的張叔。

我關注到了文章的前後聯繫,反覆指導學生前後照應着朗讀、理解,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去發現他們未曾發現的內容。

標籤:語文課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