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三顧茅廬讀後感15篇

校園1.37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顧茅廬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三顧茅廬讀後感15篇
三顧茅廬讀後感1

上星期,我們學習了《三顧茅廬》這篇課文,《三顧茅廬》讀後感悟。劉備兩次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想請他出山,但是諸葛亮就是不見他。後來劉備沒有灰心,他沒有放棄,通過第三次恭恭敬敬地拜訪,終於見到諸葛亮,得到了不可多得的人才,為以後得到三分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看着看着,我被“三顧茅廬”的畫面吸引住了。因徐庶幫劉備打了勝仗,曹操的謀士設法將徐庶騙走。臨行前,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孔明。於是,劉備打點行李,便與關羽和張飛一起來到了隆中卧龍崗。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時才回來。聽完,劉畚覺得惆悵不已。幾天後,劉畚又去拜訪時,卻只見到了孔明弟弟諸葛均,劉備無奈,只得怏怏不快離去。轉眼過了新年,劉備打算再次拜訪孔明。此時張飛、關羽勸劉備不要再去浪費時間了,而劉備卻訓斥了二人。到了孔明的茅廬,劉備得知孔明雖在,可正在午睡。當孔明醒來,發現三人便急忙召進屋。劉備拜請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劉備情急流淚,説:“天下大亂,百姓苦難深重啊!”孔明被劉備的誠懇打動了,答應了劉備的邀請。

通過“三顧茅廬”的故事,我被劉備不厭其煩的毅力深深感動:劉備得到諸葛亮後感覺就象魚兒得到水一樣,説明劉備胸懷大志,尊重人才,善於團結比自己能力強的人,充分發揮大家的長處,努力提高自己,使整個集體充滿戰鬥力。聯繫到我自己,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虛心向其他同學學習。劉備是一個有志氣、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終必然成功。我想:不管在我們的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麼泥濘,不管我們多麼困難,只要我們有毅力、有目標,最終也會成功。

三顧茅廬讀後感2

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很有趣,它講了:劉備因沒有一個好軍師十分憂慮,後來聽説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高人,便帶上自己的兄弟張飛、關羽,去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立國安邦。

結果第一次劉備沒能見到諸葛亮。第二次,劉備不顧張飛、關羽二人的阻攔,冒着紛紛大雪,前去茅廬拜見諸葛亮,可是還是沒能見到諸葛亮。第三次,劉備在茅廬等了好久才見到了諸葛亮。

這顯示了劉備是誠心誠意請諸葛亮來協助自己完成抱負的。三顧茅廬説明劉備註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這令我時分敬佩。劉備為了能夠統一國家大業,不怕路途遙遠,不怕天氣惡劣,不顧個人顏面,不計地位懸殊,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懂禮儀之人必定會得到大家的支持,取得最後的成功。我們無論什麼時候,待人接物一定要有禮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難,要有恆心和不屈不撓的毅力,絕不能輕言放棄。

三顧茅廬讀後感3

今天,老師給我們上了《三顧茅廬》這篇課文。課文記敍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讚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有一天,劉備遇到一位賢才,叫徐庶。徐庶對劉備説:如果諸葛亮是卧龍,鳳雛則是龐統,得到其中一個就可以安定天下了。”劉備忙問:諸葛亮住在什麼地方呢?”徐庶説:諸葛亮住在卧龍崗。”説完便走了。

於是劉備叫上關羽、張飛去卧龍崗請諸葛亮。第一次童子説:先生外出有事去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第二次大雪紛飛,劉備叫上兩個兄弟又去卧龍崗請諸葛亮,可是童子又説:先生看望朋友去了。”第三次,劉備挑了個吉日,又叫關張一起去拜訪諸葛亮。童子對劉備説:先生這會兒正在睡午覺呢!”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階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諸葛亮翻了一個身,又朝裏睡着了。劉備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常言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次,諸葛亮不僅和劉備見了面,而且對劉備分析了羣雄紛爭的形勢,提出了攻城拔寨、三分天下的取勝策略,最後幫助劉備打出了一片江山蜀國。

通過《三顧茅廬》的故事,我為劉備的真誠、耐心和毅力深深感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為人一定要真誠,特別是對人才,更要尊重,不能有半點的'怠慢。只有這樣,別人才願意幫助你,支持你。另外,做任何事不能草率,不能急躁,一定要有耐力,有恆心。

三顧茅廬讀後感4

公元207年,劉備遭曹操追殺,屯兵新野,徐庶向劉備舉薦諸葛亮,並親自相邀,卻被其拒之門外。但劉備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諸葛亮終於同意出山,助其一臂之力。

在人們讚賞劉備求賢若渴的同時,我不免為諸葛亮備感憂慮,如果不是徐庶的推薦,劉備的拜訪,試問諸葛亮,你能毛遂自薦嗎?你的滿腹韜略何時得以施展?你心甘情願看着自己的國家自生自滅嗎?值得慶幸的是諸葛亮遇到了劉備,但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劉備呢?

西方有句諺語:弱者等待時機,強者創造時機,依此推斷,諸葛亮豈不是弱者?足智多謀,才華橫溢,為何不敢脱穎而出?難道要空懷滿腹略,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嗎?到那時,將誨之晚矣,只好懷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慨歎死去,怨天尤人是無濟於事的,誰讓自己將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供手相讓呢?

當今社會崇尚知識,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每個人前途命運的主宰,可一些人總是受傳觀念的影響,堅守古人的高風亮節,含而不露似乎謙虛得將自己貶低,才算維護清高。誰料結果弄功成的,事態反而背道而馳,使得他人對自己的真實情況知之甚少甚至產生誤解,豈敢錄用?所以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唯有當仁不讓,捨我其誰的那種勇氣,才不致讓自己有不好意思或過分謙虛中客客氣氣地機會拱手讓人。

人們,不需要再等待劉備,只需打破陳規陋習,努力掌握自己的命運,把握時間,主動進取,適時誇獎一下自己吧,讓社會對我們進行選擇。亮出自己的風采。

三顧茅廬讀後感5

《三國演義》是一本家喻户曉的名著,裏面的人物描寫的栩栩如生,故事內容十分精彩,故事情節扣人心懸,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三顧茅廬的讀後感。

話説當年劉備因沒有一個好軍事愁困不已,聽説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帶上張飛、關羽去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結果第一次沒遇見;第二次不顧張、關二人的阻攔冒着大雪去的,還是沒見着;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了才見到。

這顯示劉備是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來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而且第二次還下着大雪,張飛還阻攔道:“現在就是軍隊在打仗,這時也會停下來的。”第三次關羽等人見劉備又要去拜見諸葛亮,怒氣衝衝聲稱要用一條麻繩把諸葛亮捆過來,劉備狠狠地斥責他們,這表明劉備以誠待人。

劉備註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欽佩。劉備為了能夠統一國家大業,屈尊求賢,禮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遙遠,不顧天氣惡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懂禮儀之人必定會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禮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難要有恆心,不能輕易放棄。

我喜歡《三國演義》。

三顧茅廬讀後感6

劉備是個成功的人,在時局混亂,羣雄爭霸的東漢後期,經過多年征戰,最後與孫權、曹操三分天下,建立蜀國,除了本身文武雙全,重要的一點就是能禮賢下士,重視人才,以誠信服人。

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後,招兵買馬,可接連衣裙幾次都打了敗戰,直到遇到徐庶,採納了他的建議,才開始轉敗為勝。劉備對徐庶非常關心、信任,徐庶深受感動,便向他推薦了諸葛亮:我和孔明比,猶如烏鴉見鳳凰啊!於是徐庶帶着劉備去隆中接諸葛亮出山,但連去兩次,孔明都避而不見,同去的關羽、張飛早按捺不住了,但劉備並不計較,直到期第三次,孔明終於被劉備的誠意打動,同意出山為劉備出謀劃策。後來,劉備有了關張兩位忠勇的猛將,再有了諸葛亮這個智囊,如虎添翼,連打勝戰,最後成就大業。

在當今,誠信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滿嘴謊話、不講信用的人是沒人願意結交的,試想,一個人一但沒有人相信,就是有絕頂的才華,又有什麼用呢?能辦得成事兒嗎?所以,我們國小生不僅要學好知識,還要不斷約束自己,規範自已的言行,做誠實的人。

三顧茅廬讀後感7

《三國演義》是一本家喻户曉的名著,裏面的人物描寫的栩栩如生,故事內容十分精彩,故事情節扣人心懸,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

當年劉備因沒有一個好軍事愁困不已,聽説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帶上張飛、關羽去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結果第一次沒遇見;第二次不顧張、關二人的阻攔冒着大雪去的,還是沒見着;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了才見到。

這顯示劉備是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來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而且第二次還下着大雪,張飛還阻攔道:“現在就是軍隊在打仗,這時也會停下來的。”第三次關羽等人見劉備又要去拜見諸葛亮,怒氣衝衝聲稱要用一條麻繩把諸葛亮捆過來,劉備狠狠地斥責他們,這表明劉備以誠待人。

劉備註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欽佩。劉備為了能夠統一國家大業,屈尊求賢,禮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遙遠,不顧天氣惡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三顧茅廬讀後感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懂禮儀之人必定會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禮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難要有恆心,不能輕易放棄。

三顧茅廬讀後感8

星期六,我讀了《三國演義》,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三顧茅廬》。

這篇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劉備、張飛和關羽想去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成為他們的軍師,就到了諸葛亮居住的地方——卧龍岡。三人遇到了幾位農民,正在唱着動聽的歌謠,他們問:“農民,是誰創的詞?”一位農民回答:“是卧龍先生。”劉備聽到後,心裏增加了一些敬佩,三人到了諸葛亮門前,劉備輕輕地敲門,出來了一位童子,劉備從童子口中得知,諸葛亮不在家。

過了幾天,有人説諸葛亮回來了,並回到了家中,三人再次來到諸葛亮的家,在門口聽見讀書聲,過了一會兒,一位先生出來了,可他並不是諸葛亮,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三人只好回去,又過了幾天,三人又去他家,看到諸葛亮正在午睡,就在院子裏等,過了很久,諸葛亮醒後見到劉備,劉備流下眼淚,請他出山,幫助他完成大業,他被劉備的誠意感動,就成為了劉備的軍師。

我很敬佩劉備誠心誠意、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三顧茅廬讀後感9

第一縷光射到我眼裏,我便被這一縷光驚醒。外面的大公雞也開始鳴叫,一切都甦醒了。我興致勃勃地拿起《三國演義》讀起來了。

它講了東漢末年三國的開始和結束。我讀了許多篇目,但讓我歎為觀止記憶猶新的是《三顧茅廬》這一篇。

劉備屢屢失敗後,遇到司馬徽,他告訴劉備:“你雖已有猛將,但唯獨缺謀士,你如果能得到卧龍,雛鳳其中一人即可得天下。”沒多久,一個叫單福的人前來投靠劉備,他幫助了劉備多次打敗曹操。曹操見其才華便以他母親來要挾單福,單福不得不離開劉備。臨走時告訴劉備:“卧龍—諸葛亮在隆中居住,君主可尋他做軍師。”於是劉備便與關羽和張飛一同前往。時間很巧前兩次諸葛亮都不在家。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在第三次遇到了,劉備在經過重重考驗後終於請出了諸葛亮。

從此故事中,我讀到了劉備堅持前去的求賢若渴的精神和在請諸葛亮時的誠心。但我又何嘗又這份堅持的信念能?在學校我認真學習;在生活中我報了古箏,跳舞,奧數等等課程,我常常偷懶這不練,那不跳,這些不會算得都去問哥哥,從不好好想想這題我會不會。最終報復來了,跳舞和古箏越來越差,奧數考試也不及格。但我讀過了這一篇目,我懂得了堅持。於是我從新開始學習,這些課程也恢復了原來的成績

最後,我想再説一遍,無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堅持,如果不堅持,則可能失去成功。忘着窗外的美景,我暗自開始努力,準備迎接今天的勝利。

三顧茅廬讀後感10

星期六,我讀了《三國演義》,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三顧茅廬》。

這篇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劉備、張飛和關羽想去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成為他們的軍師,就到了諸葛亮居住的地方——卧龍岡。三人遇到了幾位農民,正在唱着動聽的歌謠,他們問:“農民,是誰創的詞?”一位農民回答:“是卧龍先生。”劉備聽到後,心裏增加了一些敬佩,三人到了諸葛亮門前,劉備輕輕地敲門,出來了一位童子,劉備從童子口中得知,諸葛亮不在家,過了幾天,有人説諸葛亮回來了,並回到了家中,三人再次來到諸葛亮的家,在門口聽見讀書聲,過了一會兒,一位先生出來了,可他並不是諸葛亮,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三人只好回去,又過了幾天,三人又去他家,看到諸葛亮正在午睡,就在院子裏等,過了很久,諸葛亮醒後見到劉備,劉備流下眼淚,請他出山,幫助他完成大業,他被劉備的誠意感動,就成為了劉備的軍師。

我很敬佩劉備誠心誠意、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三顧茅廬讀後感11

最近,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裏面的故事十分生動有趣。其中劉備三次請諸葛亮出山的誠意,令我看了深受感動。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羣雄爭霸,逐鹿中原。劉備為了匡扶漢室,平定天下之戰亂,帶着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三次拜訪卧龍諸葛亮,想請他出山幫助自己完成大業。

第一次去,沒有遇上諸葛亮。

第二次去,依舊沒有遇到諸葛亮,但是遇到了諸葛亮的哥哥諸葛均,於是劉備留下一封信,讓他幫忙代轉給諸葛亮。我以為他會放棄了,沒想到並非如此。

第三次,諸葛亮正在睡覺,劉關張三人就站在草廬外邊等着諸葛亮睡醒。這時,天上飄起鵝毛般的大雪,過了許久,諸葛亮終於醒了,請劉備進屋坐會。最後,諸葛亮被劉備的仁慈和憂國憂民之心所感動,決定出山幫助他。

看到這一幕,我心想: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真是誠懇啊!世上沒有做不成功的事,只要堅持到底就一定行。

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一隻蜘蛛,它正在織網。第一次被風吹斷了,可是它依舊不放棄,反覆進行了幾次,終於在第五次時成功織好網了,蜘蛛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學生呢?

在生活中遇上困難不能放棄,只要堅持到底就一定可以成功。

三顧茅廬讀後感12

暑假中,我讀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向人們講述了發生在東漢末年,以劉備、曹操、孫權為代表的羣雄割據、混戰,長達百年的歷史故事。《三顧茅廬》中,聽説諸葛亮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便帶上張飛、關羽去請諸葛亮出山協助自己。

結果第一次沒遇見;第二次不顧張飛、關羽二人的阻攔冒着大雪去的,還是沒見着;第三次等諸葛亮睡醒了才見到。這顯示劉備是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來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

而且第二次還下着大雪,張飛還阻攔道:“現在就是軍隊在打仗,這時也會停下來的。”第三次關羽等人見劉備又要去拜見諸葛亮,怒氣衝衝聲稱要用一條麻繩把諸葛亮捆過來,劉備狠狠地斥責他們,這表明劉備以誠待人。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懂禮儀之人必定會取得成功。遇到事情要有禮貌,不能莽撞;遇到困難要有恆心,不能輕易放棄。

劉備註重以誠待人、以仁待人,我十分欽佩。劉備為了能夠統一國家大業,屈尊求賢,禮遇下士,不怕碰釘子,不怕路途遙遠,不顧天氣惡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三顧茅廬讀後感13

這篇文章寫了劉備求賢若渴,聽説卧龍莊有一位諸葛先生有大謀略,馬上準備好了禮物想要前去拜訪,不料司馬微前來,劉備招待了司馬微,沒去成卧龍莊,第二次,劉備帶着關羽、張飛和隨從來到莊前,下馬上前輕敲柴門,一個童子迎了出來,童子説:“諸葛先生今日不在家。”他們只好悲傷地回去了;第三次,劉備找了個好日子,又去找諸葛亮,關羽和張飛不高興了,關羽説:“想那諸葛亮徒有虛名,故不敢相見。”張飛説:“今天哥哥不須要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根麻繩抓他來。”劉備一聽,很生產,不要張飛同往,張飛急了,一定要一同前去,劉備禁告他不要失禮,他們半路遇到了諸葛均,就問他諸葛亮在幹什麼,諸葛均回答説諸葛亮在睡覺,於是劉備命眾人等候,又過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醒來出門迎接,劉備與諸葛談論天下大事,感歎諸葛亮才智,請諸葛出來幫助他,諸葛亮見劉備禮賢下士,當即答充。

諸葛亮隱居在荒僻的卧龍崗,心懷天下等待合適的機會報效國家,一番三分天下的見解,令劉備茅塞頓開,三請諸葛成就一段佳話,機會與成功總是會垂青有準備的人。

三顧茅廬讀後感14

讀了《三國演義》中的《劉備三顧茅廬》後知道了本篇文章中的主要內容及一些道理。文中主要講了夜水鏡先生向劉備講了許多關於諸葛亮的事情,劉備聽後激動地一夜都睡不着覺。第二天早上劉備帶着關羽·張飛挑了一些禮物,去南陽隆中拜見諸葛亮。到了卧龍山莊以後,只見山坡上有幾間草屋,劉備見後邊去敲門,只見一個書童從屋中走出,並問劉備他們是幹什麼的。劉備請求拜見諸葛亮,童子卻説諸葛亮出去了,劉被聽後很失望。知道諸葛亮不在家便走了。

劉備回到孫野以後便派人去打聽諸葛亮回來了沒有。派出去的人都説諸葛亮已經回來了,劉備聽後便再次去請諸葛亮。。劉備等人到了卧龍山莊以後走進草屋,看見有一個人在吟詩,一位此人便是諸葛亮,誰知走進一問才知此人是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劉備經不住常非的催促,只好留下一封書信邊走了。

新年過去了,劉備準備再挑個好日子再去拜見諸葛亮。在卧龍山莊旁邊又遇到了諸葛均,得知諸葛亮在家,就走進草屋,等諸葛亮午休過後,劉備一再苦苦相求,諸葛亮最終同意了輔助劉備。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們做什麼事都應該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三顧茅廬讀後感15

在四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有着一則三國時期著名的歷史故事——《三顧茅廬》,《三顧茅廬》讀後感600字。故事的內容大家都耳熟能詳,在這兒就再老生長談一次吧。

故事講述了當九年級國時的賢主劉備一心想要讓當時的軍事奇才諸葛亮歸於自已的帳下,但先前兩次去了諸葛亮都外出遊玩去了,可是求賢若渴的劉備依然堅持第三次請諸葛亮出山,但是兩個弟弟卻十分生氣,認為這諸葛亮實在太囂張了,而劉備則狠狠訓斥了他們一頓。當他第三度來到卧龍崗時,諸葛亮終於回到了自已的住處,但卻在午睡。過了許久,他終於醒來了,後為劉備的禮賢下士所感動,與劉備談論軍事局勢後歸於劉備麾下。

這則故事強烈的體現出了劉備的禮賢下士與求賢若渴,為了賢才幾次三番地請求、拜訪。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並不會去拜求輔佐自已的軍師,但是肯定需要去請教自已的老師,同學或夥伴,讀後感《《三顧茅廬》讀後感600字》。也許你去請教時別因為沒有空而不理睬你,這時,千萬不要如張飛一樣衝動,只要稍等片刻,等到他有了空再請教也不遲。當然,如果找不到要教求的人,也不用像劉備一般,大可去尋找別的導師。

在我們身邊。生活中,有許多我們可以請教的人,“不能則學,不知則問。”有什麼不懂的地方便應去請教他人,請教時十千萬不能急躁,要如劉備一般,不急不躁。要心平氣和,不可蠻橫地去請教別人,不然別就會認為你是一個“冒失鬼”而不給你答案,所以一定得慢慢來,若遇上能人,即使“三顧茅廬”也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