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優秀教案設計(通用12篇)

校園1.17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優秀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優秀教案設計(通用12篇)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優秀教案設計 1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愛勞動的表現,是光榮的。

情感:

願意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行為: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會做的自己做,不會做的逐步學着做。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勤勞節儉”德目中的有關要求設置的。屬熱愛勞動、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對國小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針對性很強,非常必要。隨着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人們對家庭教育的認識也提高了,但隨之而來的新問題是如何擺在“智力培養”和“勞動教育”的`關係。現在不少家長把教育的重心傾向於知識教育和智力培養,凡需要孩子動手、出力、操心的事,捨不得讓孩子去做,父母全部承包,天長日久,導致孩子依賴性很強,缺乏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缺少主動性,就連自己應該做的事,也不願意做。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對孩子們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不強,就很難適應社會的要求,因此,教育學生熱愛勞動,培養生活自理能力,便成為不可缺少的教育內容。

熱愛勞動的教育是分層次的,對低年級學生,首先應該教育他們學會自我服務性的勞動,逐步做到生活基本自理。本課着重教育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學着做,克服依賴思想。

教法建議:

1.建議教師課前做一些調查,瞭解學生自我服務性勞動的情況,包括學生的實際表現、家長的態度、家長對學生的有關評價以及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等,以便教學有的放矢。

2.教學中,應遵循鼓勵性原則,對做得好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談談自己的想法,鼓勵他們堅持去做。對能夠認識到不足並有決心改正的學生要及時鼓勵,增強每個學生的信心。

3.教師應注意聯繫學生實際。可根據教材內容,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如自己的事自己會做怎麼好,不會做有什麼影響等;可針對本班學生主要問題增補一些辨析練習;可為學生樹立身邊的榜樣,如把做得好的同學的錄像演示給大家看,聽家長表揚孩子的錄音,給榜樣戴大紅花等;還可開展相關的活動,如組織穿衣、疊被、繫鞋帶、洗手帕等比賽,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優秀教案設計 2

一、設計意圖:

現代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普遍,一家子人圍着孩子團團轉,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寶貝,很多家長在家裏什麼都不讓孩子做,而什麼都又替孩子做好了,有些幼兒不會穿衣服,不會繫鞋帶,不會自己吃飯,不會主動喝水,在這樣溺愛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們動手及生活自理能力無形中就被扼殺了。因此,設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要通過活動讓幼兒嘗試和了解自己的小手是很能幹的.,能做許多事情,盡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獨立性,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成為一件刻不容緩的事了。

二、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2.體驗自我服務帶來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繪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拉鍊馬甲一人一件。

四、活動過程:

1、聽音樂做遊戲,引入主題説説自己能做那些事情。

提問:你們自己都能做些什麼事情?

小結:原來寶寶們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分享交流,哪些事情我們可以自己做。

播放課件説説哪些事情小熊是自己做。

提問:哪些事情小熊是自己做?

小結:搭積木、收玩具、洗手、吃飯、刷牙、鋪被子、脱褲子。

3、體驗表達,進一步昇華:

遊戲--穿衣小能手。

比賽規則:聽到口哨聲開始穿衣服,不能穿反,拉好拉鍊,先完成者為勝。

如有小朋友不會穿,教師進行教授: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鑽洞子,左鑽鑽,右鑽鑽,吱吱吱吱上房子。

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太棒了,自己的事情都會自己做。今天又學了穿馬甲的新本領,我們回班上把這個本領告訴沒有學過的小朋友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優秀教案設計 3

活動目標

1、能意識到自己長大了,應該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2、願意做力所能及的事。

3、培養幼兒敏鋭的觀察能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每人一件開衫的,扣鈕釦得衣服。

2、幼兒用書第10~11頁。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圖片,快來看看吧。

提問:圖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2、結合圖片,引導幼兒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

(1)師:圖中哪個寶寶做得好?好在哪裏?

(2)讓幼兒聯繫自己,説一説誰像這個好寶寶,自己是怎樣做的。

提問:你會像這個小朋友這樣,自己做這些事嗎?

追問:你是怎麼做的?你還會自己做哪些事情? 3、遊戲:穿衣服比賽

師:讓我們來比比看,看誰會穿衣服,看誰穿得最快。

4、小結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長大了,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那樣才能成為大家喜歡的好寶寶。

5、延伸活動:觀察掛圖引導幼兒邊看邊説:

我長大了,吃飯不要媽媽喂。

我長大了,走路不用媽媽抱。

我長大了,穿衣不用媽媽幫。

我長大了,睡覺不用媽媽陪。

活動反思

從那以後,我不再幫幼兒穿衣服,而是限制時間讓他們自己穿,並告訴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的,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幼兒缺乏自理能力,依賴性很強。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找機會鍛鍊他們,讓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才能讓他們經受住挫折,也有益於今後的成長。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優秀教案設計 4

活動目標

1、能主動地和教師、同伴交談。

2、能用較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通過交談,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養成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兩位小朋友行為的錄像。

2、《瞧我有多能幹》的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1、觀察兩位小朋友不同行為的錄像或圖片,引起幼兒談話興趣,使幼兒明白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提問:紅紅和鼕鼕他們倆有什麼不一樣?他們是怎麼做的?你願意向誰學習?為什麼?

2、圍繞話題自由交談。

討論: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呢?自己的事情應該由誰來做呢?為什麼? 3、引導幼兒拓展談話範圍。

(1)自己的`是不會做怎麼辦?

(2)爸爸媽媽要幫你做怎麼辦?

(3)你可以做那些事?

4、時間練習:學習繫鞋帶、拉拉鍊。

幼兒將自己的鞋帶解開、拉鍊拉開,如此練習數遍,教師個別輔導,體驗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樂。

5、結合圖片《瞧我有多能幹》,讓幼兒邊看邊講,引導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優秀教案設計 5

活動目標:

1、願意參加勞動,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2、學習物品,體驗其中的樂趣。

3、感受替換歌詞演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佈置一個凌亂不堪的.小熊家,並請配班老師扮演小熊。

2、小雞頭飾每人一個,雞媽媽、小熊頭飾各一。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雞媽媽”帶着“小雞”去“小熊”家做客,引導幼兒參觀“小熊”的房間。啟發幼兒討論“小熊”房間凌亂的原因:為什麼小熊的房間會這麼亂?怎麼辦?

2、鼓勵幼兒幫助“小熊”房間,説説前後有什麼不同。

3、範唱歌曲,鼓勵幼兒跟唱。

4、替換歌詞演唱,引起幼兒仿編興趣。

5、引導幼兒以替換歌詞的方式再次演唱歌曲。

6、當“小熊”向“雞媽媽”表示感謝時,“雞媽媽”鼓勵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個講衞生、愛勞動的好寶寶。

7、音樂遊戲:碰一碰。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優秀教案設計 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簡單講述圖片內容,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學習短句“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自己洗臉”、“自己吃飯”等,初步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3.通過講述內容,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自信心。

4.通過穿衣比賽,初步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在日常生活中,幼兒能做的事,鼓勵幼兒自己做。

環境準備:把活動室佈置成娃娃家。

材料準備:實物投影機、圖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帶扣的衣服三件。

活動過程

(一)複習兒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入課題。

1.邊讀兒歌邊做動作。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説出圖中有誰,她在做什麼。(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師:今天,我向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她叫旺旺,她可能幹了。看,她來了。

(二)讓幼兒根據問題仔細觀察圖片的內容,並説一説。

1.出示圖片一:“旺旺在幹什麼呢?”(穿衣服)“看,她好像在説些什麼,我們猜一猜。”(我會自己穿衣服)(鼓勵幼兒大膽想像、並勇敢地説出來)

2.出示圖片二、三:“旺旺可講衞生了,你看,她在幹什麼?”(自己刷牙、自己洗臉)

3.出示圖片四:“旺旺多能幹,會自己做這麼多的事情。看,她現在在幹什麼?”(自己吃飯)“她自己吃飯吃得真乾淨!”

(三)啟發幼兒用“我會自己……”的句子説説自己會做些什麼。

1.“旺旺小朋友這麼能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們會自己做什麼呀?”(我會自己洗手,我會自己上幼兒園等,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2.遊戲“穿衣釦鈕釦比賽”。 “原來小班的小朋友也這麼能幹。好,現在我們來比賽穿衣釦鈕釦,看誰穿得又快又好。

(四)各領域滲透

健康:通過理解圖片內容,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形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藝術:通過兒歌表演《小小手》,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生活中滲透:在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鼓勵幼兒自己做。

環境中滲透:在活動區放置布娃娃、衣服、鞋子等,在分區活動時,進行遊戲“幫布娃娃穿衣比賽”。

家庭中滲透:請家長配合,幼兒在家時,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中設紅花表,由家長給予表揚。

活動反思

從小班孩子的年齡和實際經驗出發,給孩子提供一個正面的形象,讓幼兒模仿學習,並在日常生活中實際練習和操作,培養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生活習慣。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優秀教案設計 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自立的表現和重要性;知道依賴的危害。

2、能力培養:培養學生分析、探究、合作、活動的能力。

3、情感和生活指導:培養學生的自立意識,增強學生生活、學習的自立能力。

重難點

1)依賴的危害是教學難點。

2)自立能力培養是教學重點。

教具:

多媒體、ppt課件、活動物品等

教學法:

活動化教學、生活化教學、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課(播放背景音樂《男兒當自強》)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説:“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都不算是好漢。”

師生對話,引出課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設計説明:名人名言,開門見山,直接導入,利於學生明確學習主題)

二、生活賽場

1、活動要求:

1) 隨機抽取3—5名學生參與活動

2) 比賽項目:疊衣服、疊被子。

3) 時間:3—5分鐘。

4) 評選辦法: 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質量最好者獲勝

5) 獎勵:生活自立獎

活動評價:誰做得最好?

2、(生活小記者)採訪:xxx同學,首先向你表示祝賀,祝你在本次比賽中獲得勝利。那我想問你幾個問題:你現在的感受怎樣?你能談一下你獲得成功的祕訣是什麼?你想對大家説些什麼?

採訪:看到別人獲得成功你有何感想?你打算怎麼做?

教師小結: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設計説明: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僅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生活賽場,以競賽的形式引導學生熟知的經驗,利於激發學生興趣,也利於知識的提煉。)

3、合作探究:

1)、在現階段,自立有何表現?

2)、自立對我們的健康成長有何意義?

學生討論,教師參與討論

代表彙報,師生共同總結

(設計説明:採訪、小組合作探究是兩種生生交流、互助學習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三、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

學生閲讀材料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

學生談閲讀材料後的心理感受。

思考:

1)、日本的少年為什麼有飯吃,而中國的孩子餓肚子?

2)、為贏取下一次較量的勝利,我們應該如何做?

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告別依賴,走向自立

(設計説明:1992年,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這篇報道引起整個教育界的震驚,在此引入,一是為了引導學生探討依賴的危害,二是激發學生自立自強的鬥志。)

四、生活過關

創設情景:

1、學校要組織鼓號隊訓練,可媽媽擔心參加鼓號隊訓練會影響學習,不讓小雷參加,這讓小雷感到很為難。他該怎樣作呢?

2、小明遇到了一個數學難題,而這時同桌恰恰做了出來,小明應該……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

(設計説明:檢測的形式多種多樣,“生活過關”重在考察學生自立意識)

五、成長日記

學生結合提示完成成長日記

生生交流

(設計説明:“成長日記”實為課堂總結,名稱的改變倡導的是學以致用和人文關懷。)

六、拓展作業——生活方案

主題:今天我遠行

指導:根據遠行前、遠行中所需準備,寫好方案。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優秀教案設計 8

活動目標:

1、通過情景表演動作,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學習做自己能做的事,不懶惰,不依賴。

2、學習詞:自己;短句:小不點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地點:中班午睡室(小牀、椅子、桌子、小屏風)

人物:小不點,(請大班小朋友扮演)

道具:錄音機(放起牀音樂)

活動過程:

1、出示場景提問:這是什麼地方?(午睡室)有什麼?看誰來了?(小不點來了),小不點在幹什麼?(解鈕釦),誰給小不點解鈕釦,脱衣服,脱鞋子?幼兒答小不點自己解鈕釦,脱衣服,脱鞋子。問:“衣服脱下怎樣放?鞋子脱下怎麼放?”起牀時提問:誰給小不點穿衣穿鞋?(小不點自己穿衣、穿鞋。)老師小結:自己的事自己做,小不點真能幹。

2、老師問小不點:你在幼兒園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家是不是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呀?小不點回答:我在家也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小朋友們你們也要象我一樣,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3、由小不點帶領小朋友邊做動作邊説:“我自己穿衣”,“我自己穿鞋”等。

4、全班小朋友練習解鈕後,扣鈕釦一邊之後選幾個能幹的孩子表演,小不點指示幫助。

5、送小不點哥哥回班,(練習運用禮貌用語)。

6、午睡:全班練習穿脱衣服和鞋子。

活動反思:

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幼兒缺乏自理能力,依賴性很強。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找機會鍛鍊他們,讓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才能讓他們經受住挫折,也有益於今後的成長。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優秀教案設計 9

一、設計背景

從開學到現在,很多家長都向我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家和在學校兩個樣,在家自理能力差。主要表現在:學習不自覺,需要家長不停督促;經常丟三落四;自己能做的事情從來不主動做,動作慢吞吞;有部分的孩子衣服和鞋子仍然需要父母穿等。針對當前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依賴性較強、獨立性較差的現實狀況,以及本班學生中產生的實際問題,我決定開展一次自理為主題的班會課。

(二)教育目標:

通過班會活動能夠基本清楚自己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優缺點,明確還有哪些事情應該自己學着做,並有想做出改變的決心。

二、活動準備

1、開展課前“學生自理能力”家長調查活動。

2、PPT課件

3、學生家庭錄像

4、自查表每人一份

三、參加人員:全班學生及家長

四、活動過程及主要內容

(一)、圖片導入(放學時,家長幫助孩子背書包的情景)

1、師:請同學們觀察圖片,學生的書包在哪裏?説一説你對這兩個學生的看法。

2、揭示班會課主題。

(二)、本班“學生自理能力現狀”家長調查結果

1、師:你們的爸爸、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們的人,他們為了養育你們,不僅辛勤的工作,而且在家也不斷的勞動。那在座的孩子們你們在爸爸媽媽心目中又是怎樣的印像呢?為此,張老師特別開展了“孩子自理能力現狀”的調查活動。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是老師將家長的話彙總的結果。請你猜猜看,哪一條有可能是你的爸爸或媽媽寫的,並説出理由。

2、學生進行自我

師:瞧,雖然大屏幕上並沒有寫出是誰的家長説的哪句話,但同學們大都能猜到屬於自己的那一條,並説出理由,是因為你們能實事求是的進行自我。

(三)討論: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

1、學生小組討論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

2、小組彙報。

師:在同學熱烈的討論中,我們明確了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簡而言之就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四)、觀看優秀學生巫華在家表現的.新聞錄像

1、師:在這次家長調查活動中,有一位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很好,他告訴我這個孩子在家表現非常優秀,自理能力很強,很少讓家長操心(看新聞錄像或聽故事),她是誰?她在家到底有怎樣的表現?讓我們一一段錄像。

2、巫華本人談。

3、同學們,你有什麼想對巫華説的。

(四)學生進行自查活動

1、聽一封來自本班家長的信。

3、對照討論結果,進行自查,填寫自查表。

(五)學生和家長互動活動

1、請家長檢查自查結果

2、向家長承諾,爭取家長配合

3、家長的希望與祝願

師:這節班會課讓我們明白了許多;知道了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而且知道了好習慣的養成不是做一天兩天,而是每天堅持做,每天都自己做。親愛的同學們你們以後一次次的進步,將會成為老師和家長的驕傲!加油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優秀教案設計 10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視頻,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2、願意學習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懶惰、不依賴他人。

3、體驗自己做事情的快樂心情。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午睡前摺疊衣服以及起牀後摺疊被子的視頻

2、幼兒的衣服和被子

三、活動過程

1、播放幼兒午睡前摺疊衣服以及起牀後摺疊被子的視頻。

(1)小朋友們請看,這是什麼地方?

(2)你們看看那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麼?

(3)你們能不能自己把這些事情做好呢?

(4)圖中的小朋友真能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脱穿衣服,自己整理,摺疊衣服,還會折被子。

2、教師引導幼兒聯繫自己摺疊衣服和被子。

(1)教師請兩名幼兒上前嘗試將衣服摺疊好,教師進行指導性評價。

(2)教師示範並講解規範的摺疊衣服的方式。

(3)幼兒自由進行摺疊衣服的練習,教師從巡迴指導。

(4)教師用同樣的方式引導幼兒摺疊被子,並請幼兒自由進行練習,互相執導。

3、教師鼓勵幼兒暢談自己的想法。

(1)引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描述自己摺疊衣服和被子的過程。

(2)鼓勵幼兒談談自己動手做事情時的感受。

四、活動延伸

教師鼓勵幼兒回家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將自己在家裏做的事情與同伴分享。

五、資料庫

疊被子 穿襪子

起了牀,疊被子, 襪子張開大嘴巴,

媽媽誇我真懂事。 小腳小腳進來吧,

好習慣,要堅持, 哧溜一下鑽進去,

自己是情自己做, 輕輕一拉往上提,

我要做個好孩子。 我的襪子穿好啦。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優秀教案設計 11

【活動目的】

1、結合班級實際情況,通過正反事例對比,使學生懂得從小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長大才能成為有用之才。

2、讓學生知道作為一個二年級的國小生,哪些事情應該學着自己做了。

【活動準備】

兒歌《小小手》,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故事,歌曲《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同時邀請部分家長參加。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每天放學,老師經常看見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把你們接回家時,你們的小書包只要一出校門就由大人幫着提了。是嗎?你們覺得這樣做對不對呢?

(學生討論)

老師曾經在中央電視台社會新聞欄目中看到一個小朋友,她跟你們差不多大,大家想不想聽聽她的故事?

二、老師講故事

主要內容:獨立自主,做自己的事,母親病了還照顧母親,做必要的家務事,煎雞蛋等。

聽後討論: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想説的呢?

三、結合班級情況,正反對比,明理

1、同樣是二年級的小朋友,我再給大家講一講發生在我們班中的`事情,大家聽一聽,比一比:

①一次做操時,老師看到一個小朋友的鞋帶鬆了,長長的一截帶子被他踩得髒兮兮的,我讓他停止做操繫鞋帶,他卻為難地站在原地不動了。因為他不會系,最後是老師幫他繫上的。

②又一次,我看見我們班的另一個小朋友從廁所那頭跑來,紅領巾搭在肩膀上馬上要掉下來了,我連忙拉住他,告訴他小心紅領巾掉了,他一邊系一邊走,好長一會兒還是沒有繫上去,最後仍然是老師幫他繫好的。

③每次開家長會,經常有家長跟我講孩子早晨從被窩爬起來一直到吃早飯都是爺爺奶奶或者是爸爸媽媽操辦的,做好作業後從來不會自己整理東西。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班不止一兩件,這樣的人也不止一兩個,與剛才的那個小女孩相比我們實在是差遠了,就像是小鷹終有一天要長大,要獨自飛翔,獨自捉蟲,獨自搭窩,我們小朋友也要長大獨立生活,可是連自己的事情都不會做還怎麼談照顧別人,長大了又怎麼可能成為一個對他人對社會有用的人?

2、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説,哪些事應該學着自己做了呢?

①交流,跟讀詞語

穿衣 洗臉 洗手 刷牙

掃地 疊被子 洗紅領巾

削鉛筆 整理書包 整理課桌

這些你都應該自己來做了。

《我有一雙勤勞的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晨會設計)

②討論,前後4位小朋友説一説,哪些事情你已經做到了?比一比,誰會做的事情多,推薦你們覺得最能幹的小夥伴。

③指2-3名學生説一説,你是怎麼做的?

3、評比“班級小能手”。

四、總結

1、(某某)真不錯,我們其他小朋友也要向他學習,我們都有——(生接)一雙勤勞的手,從小就要——(生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我們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長大後才能成為有用之材。

2、讓我們齊背《小小手》。

3、在歌曲《我有一雙勤勞的手》中結束本課。

【活動小結】

現在的孩子,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過度保護的心理使得他們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筆者在日常就發現,二年級的孩子不會拿掃帚,甚至還有不會自己整理書包的孩子。通過這次活動,使學生懂得從小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個獨立自主的人,長大才能成為有用之才。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優秀教案設計 12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

A、養成自立的生活態度,培養自立自強精神。

B、正確認識自我價值和優勢,相信自己的能力,樹立正確的自我評價觀,樹立充分的自信。

C、以自立、自信、自強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克服依賴心理,做生活的強者。

2、能力A提高自理自立能力,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B面對遇到的困難,學着靠自己的力量支解決,逐步培養獨立克服困難的能力。

3、知識

A認識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重要作用,理解自尊、自信的關係,懂得只有自立才能走向自強。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

少年需自立。

難點:告別依賴,走向自立。

三、教學活動:

(一)導入環節設計——情景引路,激發興趣學生閲讀材料:中日少年《夏令營中的較量》

思考:

1、在夏令營的較量中,中日學生最大的差別在哪裏?

2、這次較量結果如何?怎樣才能贏取下一次較量的勝利?

教師:中國孩子的嬌生慣養,早已有目共睹。不僅手不能提,肩不能扛,有不少孩子因為上學放學車接車送,甚至連腳也快不能走了。草原探險夏令營裏中國孩子的表現令人失望,有其必然性。平常吃不得一點苦,耐不得半點勞,難道到了探險夏令營裏就會吃苦耐勞了麼?就象吃苦耐勞要在天長日久中養成一樣,嬌生慣養也是潛移默化的。中國的孩子並非天生的吃不得一點苦,耐不得半點勞,之所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是因為平時不願孩子吃一點苦、耐半點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瓜豆效應”講的並非只是種莊稼。

同學們,你們説我們中國的青少年再不努力的培養和鍛鍊自己的自立意識和自理能力,我們的民族和國家還能在當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嗎?我們自己能有立足之地嗎?那麼,什麼是自立呢?你對自立是怎樣理解的呢?

(二)探究環節設計——師生互動感悟真理。

1、閲讀:陶行知先生的《自立歌》

思考:什麼叫自立?(導入課題)

2、眾説紛紜:你認為哪些事情是我們自己的事情呢?

閲讀:P87第一段,自立意味着什麼?

3、出示材料二:張華的故事

學生續寫故事,並進行交流。

教師進一步點撥:上大學的生活會發生什麼事呢?

師總結:他獨立生活怎樣,能幫助同學嗎?會交到朋友嗎?對學習有無影響?

得出結論

依賴→獨立生活能力差,心理自卑,性格孤僻。

4、學生讀課本P17頁

5、出示材料三:洪戰輝的故事

學生思考:洪戰輝的事蹟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7、師提問:怎樣才能做到自立呢?出示P78,郝丁的例子。

引導分析:18歲後郝丁有何不同,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8、教師:出示“孩子,我幫你”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事情:

當我們想洗乾淨自己的衣服時,媽媽説“我幫你”。當我們因為同學間矛盾產生煩惱時……當我們為了一次春遊做準備時……媽媽依然説:“孩子,我幫你……

師總結:父母橫在前面,顯得困難,不能自立。

9、兩生表演“孟浩要參加足球賽,媽媽阻止,孟浩怎麼辦?師總結後問:是不是所有的事都自己決定,不再聽取別人意見,一意孤行呢?生集體回答。

(三)鞏固小結:

(四)練習:

四、板書設計環節——水到渠成,一覽眾山

自立的含義

少年需自立提高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自立的作用

自立才能走向自強自己的`事情

自己做克服依賴性

告別依賴

走向自立

獨立思考,自主做出決定

積極鍛鍊,提高自立能力

五、鞏固反饋設計→擦亮眼睛,昇華生活。

(1)選擇題:

1、自立意味着——安排自己的生活(B)

A、父母

B、獨立

C、學校

D、他人

2、下列哪些是自立表現(C)

①衣服自己洗

②房間自己整理

③照抄他人作業

④遇到問題獨立思考

⑤早睡早起,不要媽媽叫醒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

(2)判斷

1、培養自立能力的最基本途徑是多讀一些名人自立的事例。(╳)

2、獨立做主,並不意味着不聽取別人的意見,一意孤行。(√)

(3)材料分析

1、洛克菲勒是世界石油美孚的創始人,他的出名不僅出於美孚,還出於他教育子女的一套方式——當他的孩子在12歲之前,作為世他,很少給孩子零花錢,當孩子缺錢時,他鼓勵他們去打工,而不是給錢,既不讓他們有富門子弟的思想,又不嬌生慣養,這大概也是他的財團長盛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讀了這則故事,你的感想是:

(自立的過程是我們鍛鍊和提高生活能力的過程,也是不斷提高心理和道德品質的過程,我們應擺脱對父母、他人的依賴,提高自立生活能力,從而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創造美好生活。)

2、征途上

在一次草原探險夏令營中,一位中學生A則走了幾里路,就病倒了,蜷縮成一團,瑟瑟發抖,一見醫生就淚如滾珠,於是被送回大本營,而另一位學生B,路上肚子痛,臉色花白,汗珠如豆,當領隊讓他放下揹包時,他卻説:“我是來鍛鍊的,如果當逃兵,那是恥辱,我怎麼回去向老師和家長交代,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

思考:

(1)A、B兩同學都是獨生子女,同時面臨生病,為什麼兩人的表現截然不同?

(2)你欣賞哪位同學做法,為什麼?

(3)你認為造成A同學這樣做法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