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物理《內能》教學設計

校園5.11K

【教學目標】

物理《內能》教學設計

1.知道內能的初步概念及內能跟温度的關係.

2.知道做功和熱傳遞都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重點與難點】

內能概念;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

【教具】

上面固定有條形磁鐵的小車兩輛,試管及橡皮塞,兩個相同的燒杯,內能、機械能互變演示器(J鐸爾實驗儀),硝化棉,乙醚,高錳酸鉀晶體,紗帶,鋼鋸條,粗鐵絲,冷、熱水,小球,火柴等.

【教學方法】

教師演示講授,學生邊學邊實驗,師生共同分析討論。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複習提問

①分子動理論的基本內容是什麼?(學生回答

②能是什麼?什麼是動能、勢能?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學生回答)

教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形式的能棗內能(板書:§21.3內能)

二、新課教學

1.什麼是內能?

演示①:小球在桌面上滾動.

問:小球具有什麼能?(動能)

演示②:在試管裏裝入一些熱水,用橡皮塞塞住,放在酒精燈上加熱,使水沸騰,水蒸氣膨脹做功衝開塞子.

問:水蒸氣對橡皮塞有沒有做功?水蒸氣是否具有能?

學生:做了功,具有能.

問:水蒸氣是由什麼組成的?有何特點?該具有什麼能?

學生:水蒸氣是由大量水分子組成的,這些水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無規則的運動,因此該具有動能.

演示③:高舉起小球.

問:小球與地球相互吸引具有什麼能?(勢能)

問:分子間有什麼力?(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④:將兩根分別固定在兩輛小車上的'條形磁鐵,分開一段適當的距離(異名磁極相對),然後鬆開手,則可看到,小車互相靠近,直至兩磁鐵吸引在一起.

教師分析:兩輛小車上的外力轍去後,小車之間的引力就可以做功,該實驗對我們有何啟示?

啟發學生得出結論:與上述實驗類似,假如分子間的斥力突然消失,則分子間的引力就可以做功,勢能就表現出來,即分子間有因相互吸引而具有的勢能.

演示⑤:按住兩小車上的磁鐵,使兩同名磁極相對、挨近(約2~3mm),然後鬆開手,可見小車相互推開.

啟發學生得出結論:與兩相斥的磁鐵類似,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勢能,即分子間也有因相互排斥而具有的勢能。

標籤:內能 教學 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