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通用13篇)

校園2.33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微課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通用13篇)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 1

設計思想:

初步掌握擬人的知識,能判斷擬人句,嘗試寫擬人句。

教學分析:

擬人句手法在作文中經常需要運用,它可以使文章變得生動形象,學生對於富有人格特徵的事物以及動植物都十分喜愛,易於接受。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有關春天的文章,就大量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動植物人的特點,學生特別喜愛。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要讓學生掌握擬人句的寫作手法。

教學目標:

1、理解什麼是擬人修辭手法。

2、知道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形式有三種:把植物擬人化、把動物擬人化、把一般事物擬人化。

3、能夠區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

4、運用擬人修辭手法寫句子、寫片段。

教學策略:

自主、合作學習法。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能夠區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運用擬人修辭手法寫句子、寫片段。

2、教學難點:運用擬人修辭手法寫句子、寫片段。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微視頻教學

1、理解擬人修辭手法的概念

師:同學們好!今天老師要教給大家一種修辭手法——擬人。我們學會了它,就可以使我們的文章寫得生動有趣了。那什麼是擬人手法呢?讓我們來讀下面的句子:

春雨姑娘在綠色的葉叢中彈奏着樂曲。

桃花笑紅了臉。

筍芽兒高興地説:“多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長大!”。

師:你有什麼發現呢?——對了,句子中把春雨、桃花、筍芽兒當作我們人來寫了,給它們賦予了人的動作、神態、語言和感情。春雨成了美麗的姑娘,還會彈樂曲;桃花擁有了人一樣紅潤的臉龐;筍芽兒也像人一樣有思想,有感情地開口説話了。我們讀到這樣的句子,是不是覺得很生動,很有趣呢?這樣的句子就是擬人句了。

定義:擬人,就是根據想象把物當做人來敍述或描寫,使“物”具有人一樣的言行、神態、思想和感情。一句話,擬人就是用寫人的詞句去寫物。這種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2、擬人手法的三種運用形式

師:那什麼事物都可以進行擬人化呢?擬人手法的運用形式主要有三種:

1)把植物擬人化

2)把動物擬人化

3)把一般事物擬人化

師:我們來看一些例子:

1)把植物擬人化

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

師:從這句,我們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筍芽兒渴望快快長大的迫切心情。

柳樹搖着綠色的長辮子。

師:柳樹怎麼會有辮子呢?哦,原來是嫩綠的柳枝呀,多像小姑娘的長辮子呀。這裏就把柳樹擬人化了。

2)把動物擬人化

百靈鳥在枝頭歡快地歌唱。

蝴蝶在花叢中跳起舞來。

師:這裏把百靈鳥的`叫聲形容為在歌唱,頓時讓我們覺得百靈鳥不僅僅是小鳥,更是位歌唱家了。而蝴蝶也成了優秀的舞者,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將蝴蝶的歡樂、美麗生動、鮮活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給我們留下了美的享受。

3)把一般事物擬人化

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來。

春雨姑娘愛撫着她,滋潤着她。

師:從這裏,我們是不是可以讀到大嗓門的雷公公和温柔的春雨姑娘呢?這比“打雷了,天上下起了小雨。”生動多了吧?

師:所以,假如我們給了這些動、植物以鮮活的生命,我們的語句就不會單調乏味,我們的文章將更加清新,鮮活。這就是擬人句的作用。但是我們不光要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現在,老師就教大家怎樣將一個簡單的句子變成形象生動的擬人句。

例:天空中有許多星星。

師:首先,我們要將“星星”人格化,可以叫它“星寶寶”,因為星星給我們的印象是可愛的。然後,我們還要給星星賦予人的動作、神態或感情。我們先想一想,星星的特點是什麼?嗯,很亮,還一閃一閃的,就像我們亮晶晶的眼睛一樣,一眨一眨的,是嗎?那我們可以這樣寫:

星寶寶們在天空中眨着眼睛向我問好。

這樣一改,是不是可愛的小星星形象立刻出現在我們眼前了?擬人句是不是很棒呢?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那請你也來改一個句子吧!

練:牽牛花開了。

提示:首先將牽牛花人格化。然後,想想牽牛花有什麼特點?,它的花朵像。

改:牽牛花(弟弟)吹起了(小喇叭)。

牽牛花(小姐)穿上了(喇叭裙)。

3、區分比喻句和擬人句

師:相信聰明的你們已經學會了,那老師要考考你們,判斷一下這個句子是不是擬人句?

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師:可能有些同學犯糊塗了,覺得這句是把春天當人來寫,你看春天都是小姑娘了,應該是擬人句吧?那可就錯了,因為我們要特別注意這個詞——“像”。“什麼像什麼一樣。”這是什麼句子?經過老師的提示,你就知道了,對,這是一個比喻句“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那我們可以把這個比喻句改成擬人句,怎麼改呢?我們不能用“像”這個比喻詞,所以我們直接叫她“春姑娘”,她的擬人化的動作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這個不變。

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改成:害羞的春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4、回顧總結

師: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好,讓我們再回顧一遍:擬人,就是根據想象把物當做人來敍述或描寫,使“物”具有人一樣的言行、神態、思想和感情。一句話,擬人就是用寫人的詞句去寫物。這種手法又叫做“人格化”。擬人的運用形式有三種:把植物擬人化,把動物擬人化和把一般事物擬人化。最後,在擬人手法的運用中我們要注意:

1、要有真情實感,做到自然逼真,不要生拉硬扯;

2、要符合事物本身的特點和其要表達的心情;

3、要符合其身份和表達的環境;

4、要與比喻句區分開來。在比喻句和擬人句的區分中,我們主要看是否有“像、好像……”這些比喻詞。

好的,同學們,今天我們就學到這裏。

微習題

第一關

下列句子,哪些是擬人句?請在後面打“√”。

小樹向我招手,小花向我點頭。

太陽從東方升起來了。

泉水唱着歌跑下山去。

不再膽怯的小白菊,慢慢抬起它們的頭。

大雨打落了嬌嫩的薔薇花。

第二關

請寫出下列句子是什麼形式的擬人化。

豌豆媽媽更有辦法,讓孩子曬在太陽底下,“啪”的一聲豆莢炸開,孩子們就蹦着跳着離開媽媽。

洪水咆哮着向村莊襲來。

螢火蟲點着燈籠在夜間散步。

春風給柳樹梳頭。

太陽花向着太陽微笑。

第三關

用擬人的手法改寫下列句子。

泉水流下山去。

小鳥嘰嘰喳喳叫個不停。

微反思

本次設計思路還是比較清晰,以遞進形式讓學生逐步瞭解什麼是擬人句,擬人句的運用形式。以邊講解邊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學會如何判斷擬人句。最後進行回顧總結使學生加深印象。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 激發學生的課外閲讀興趣,培養閲讀能力。

2、 學習讀書的一些基本方法,並學以致用。

教學重點:掌握課外閲讀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一些課外書籍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以“聰”導入:你想變得更聰明嗎?那怎樣才能變得更聰明呢?(多讀書)

2、 説説你平時是怎樣讀書的?

引入:讀書要講究方法

二、讀書方法的'指導

1、指導讀一本書的基本方法

2、指導具體的讀書方法:選讀法、粗讀法、精讀法、筆記法

3、指導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摘抄型、感想型、歸納型、想像型、評價型

三、總結:讀書講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四、推薦課外閲讀書目

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外閲讀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而生在掌握一定的讀書方法後閲讀肯定會更順利,生的閲讀興趣會更濃。因此,本節教學旨在引導生掌握一定的閲讀方法,激發學生的課外閲讀。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2品讀環境描寫和人物細節描寫的重點語段,瞭解母親工作的艱辛及母親對“我”讀書的支持。

3.感受慈母情深,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教學準備:

ppt課件

課時分配:

8分鐘

教學方法:

錄屏型

教學類型:

講授型

適用對象:

五年級學生

教學過程:

1.片頭:(20秒以內)本文是著名作家樑曉聲小説《母親》中的節選。課文記敍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支持和鼓勵“我”讀課外書的故事,表現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2.瞭解作者(ppt演示):樑曉聲,當代作家.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樑曉聲的創作以小説為主,現已創作長篇小説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灣出版,並譯為英、日、法、俄等國文字.著有短篇小説集《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中篇小説集《人間煙火》,長篇小説《一個紅衞兵的自白》《從復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説《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及中篇小説《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秀小説獎.

3.找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詞句,體會深情。

4..體會母親工作的艱辛和對我讀書的支持。

結尾:

(10秒以內)今天的微課就講到這,謝謝聆聽。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認識“乒、乓”等11個生字,讀準1個多音字,會寫“納、擁”等15個字,正確讀寫“納米、無能為力”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文中的科技術語,將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3.能結合課文內容和查找的資料理解“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等句子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將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2.理解“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等句子的含義。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乒、乓”等11個生字,讀準1個多音字,會寫“納、擁”等15個字,正確讀寫“納米、無能為力”等16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課文中出現的科技術語,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播放動畫片《西遊記》中,孫悟空變成一隻蟲子落入鐵扇公主的茶杯裏,隨茶水進入鐵扇公主肚子裏的鏡頭。

2.同學們,這樣的情景以前就只能存在於神話世界裏,而現在,這樣的情景也可以存在於現實生活中。這就是納米時代!今天讓我們走進《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這篇課文,去感受納米技術的神奇。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讀了課題之後,你最想知道些什麼?

預設:什麼是納米?什麼是納米技術?納米技術存在於哪些地方?

誰能來幫助同學解決這幾個問題?

2.認讀生字新詞。

課件出示詞語,先讓學生自己讀,再指名讀。

你有什麼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3.找出文中的科技術語,把它們讀準確。

課件出示,學生讀。

4.指導書寫課後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臭、蔬”,在田字格中示範。(“臭”字不要少點。“蔬”是上下結構,左下方的寫法要注意,是五筆。)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説説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有關納米的哪些知識。(這篇文章向我們介紹了納米和納米技術的定義,納米技術的應用以及納米技術的美好前景。)

2.根據文章內容,理清文章層次。

課文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1世紀是納米的世紀。

第二部分(2):具體介紹什麼是納米以及納米技術。

第三部分(3~4):寫納米技術與人們的生活、健康密切相關。

第四部分(5):寫納米技術的發展前景廣闊。

3.這篇文章,作者採用了什麼結構方式來寫?(總—分—總)

4.找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讀一讀。

什麼是納米技術呢?

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

納米技術可以讓人們更加健康。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抓住關鍵語句,有目的地篩選信息,自主、合作探究納米技術的奧祕。

2.有科學依據地大膽想象,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造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課文。

2.小組交流蒐集到的關於納米技術的材料。

二、學習課文,瞭解納米技術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什麼是納米技術?請默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畫出句子。

2.讀了這一段之後,你有什麼感受?(納米是很小的長度單位。)

3.納米究竟有多小?作者是怎樣説明的?

課件出示:

①納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長度單位,1納米等於10億分之一米。

比較句子,體會説明方法的好處。

納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長度單位,非常非常小。

納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長度單位,1納米等於10億分之一米。

你覺得哪句話寫得好?為什麼?(第二句,運用列數字的説明方法,準確地寫出納米的大小。)

②如果把直徑為1納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當於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這句話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作比較)

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更直觀形象)

4.人的一根頭髮直徑約0.6毫米,它有多少納米呢?(約60萬納米)

5.這種小小的物質擁有許多新奇的特性,納米技術就是研究並利用這些特性造福於人類的一門學問。這真的是太神奇了!帶着這種感受再讀這段話。

(二)學習第3、4自然段。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在我們身邊哪些地方使用了納米技術。

課件出示:

①冰箱裏面用到一種納米塗層,具有殺菌和除臭功能,能夠使食物保質期和蔬菜保鮮期更長。

②有一種叫作“碳納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鋼鐵結實百倍,而且非常輕,將來我們有可能坐上“碳納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③在最先進的隱形戰機上,用到一種納米吸波材料,能夠把探測雷達波吸收掉,所以雷達根本看不見它。

④利用極其靈敏的納米檢測技術,可以實現疾病的早期檢測與預防。未來的納米機器人,甚至可以通過血管直達病灶,殺死癌細胞。

⑤現在吃一次藥最多管一兩天,未來的納米緩釋技術,能夠讓藥物效力緩慢地釋放出來,服一次藥可以管一週,甚至一個月。

2.在介紹這些納米技術時,作者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

3.讀了這些句子,你有何感受?(納米技術的使用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健康、方便……)

4.出示納米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的圖片,學生欣賞。

(三)學習第5自然段。

1.近幾年來,隨着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納米技術在人類生活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納米技術正在逐步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

2.納米技術的發展前景如何?齊讀最後一段。

課件出示:

納米技術將給人類的生活帶來深刻的'變化。在不遠的將來,我們的衣食住行都會有納米技術的影子。

“在不遠的將來”説明了什麼?(納米技術發展很快)

“衣食住行”説明了什麼?(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將受到納米技術的影響。)

3.這段話與第1自然段有什麼關係?(首尾呼應)

三、拓展延伸

1.把你收集到的運用納米技術的新產品介紹給大家。

2.請同學們根據課文中提到的納米技術的應用和你課後蒐集到的關於納米技術的材料,大膽想象,小組合作,運用納米技術來嘗試進行發明創造,並把你們的發明思路介紹給大家。

3.全班交流,教師適時表揚、鼓勵。

四、談收穫

1.同學們,學習了這篇課文之後,你有什麼收穫?

2.總結:作者向我們介紹了納米、納米技術及其應用等科學知識;採用了列數字、舉例子等説明方法,讓我們對納米技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五、佈置作業

1.對納米技術進行進一步瞭解。

2.請仿照第3自然段的寫法,寫一寫你利用納米技術構想的創造發明。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 5

設計意圖:

通用國小語文課本中出現的比喻句有幾百個。這些比喻句的運用,使文中的語言生動、形象,能夠引起學生豐富的聯想。教師通過比喻句的教學,可以把學生帶到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中去,更主要的是通過比喻句的教學,促進兒童形象思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學情分析:

目前,比喻句教學還是一個薄弱的環節。不少教師認為:國小生知識底子薄,思維能力低,不易進行比喻句教學或者只能進行極其初淺的比喻句教學。這種觀點是消極落後的,是不切合實際的。隨着科技、經濟的發展,家庭生活條件的改善,孩子們的視野在不斷擴展。大部分兒童在入學前就認識了不少事物。進校後,由於同學間的互相影響,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較大的提高。另外,國小語文課本中比喻句的出現,基本上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所有這些都符合國小生形象、直觀的思維特點,都為我們進行比喻句教學創造有利的條件。

教學目標:

1、瞭解比喻句的作用,認識比喻句的特點。

2、學會寫比喻句。

3、培養學生寫比喻句的興趣,從而樂於表達,樂於寫話。

教學重難點:

1、瞭解比喻句的表達特點。

2、初步學寫比喻句。

教學過程:

一、品讀句子,領會“比喻句”的作用。

1、示圖:蘋果。怎麼把這個蘋果寫得形象呢?

2、通過比較句子,感受比喻句的作用。

樹上掛滿了紅蘋果。

樹上掛滿了紅蘋果,像一個個小小的紅燈籠。

3、小結:好的比喻句可以生動、形象地描繪事物,把道理説得通俗易懂,增添文章的色彩。

二、欣賞句子,收穫“比喻句”的特點。

1、欣賞優美的比喻句。

天上的星星彷彿明亮的寶石。

綠綠的西瓜好像一個皮球。

紅紅的'太陽猶如一個大火球。

彎彎的月亮像一條小船。

2、觀察句子,找出比喻句的特點。

特點1:具有比喻詞。

特點2:具備兩種相似的事物。

3、小結。

三、練習鞏固,小結“比喻句”的寫法。

1、基礎練習。

把相似的兩種事物連一連。

飛機-蜻蜓,銀杏樹葉-扇子,蘑菇-雨傘,燕尾-剪刀

根據所連的事物寫成一句通順的比喻句。

1)銀杏樹的葉子像一把把漂亮的小扇子。

2)天上的蜻蜓像一架小型飛機。

3)森林裏的蘑菇像一把雨傘。

4)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2、提高鞏固練習。

把比喻句補充完整。

樹上的葉子飄落下來,像(一隻只蝴蝶)。

楊桃有時候看起來真像(五角星)。

四、鼓勵總結,激發寫“比喻句”的興趣。

多練多寫比喻句,文章生動顯活力。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 6

一、微課題目:

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

二、教學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記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練優美,感情飽滿深沉,從中國人最關注的角度——倫理,來表達內心的感情,因此,無論從寫作技巧方面,還是從倫理道德方面,我們都可以從中挖掘非常寶貴的東西,這個微課,我從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入手,讓學生領悟深沉的父愛。從這一點説,我覺得在這個微課中,我們可以帶給學生兩個東西,其一,寫作技法之巧;其二,傳統美德之善。

三、教學特色:

從人物刻畫的細微之處:人物動作細節描寫挖掘寓意深刻的父愛主題,是這個微課的教學特色。微課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買橘。從父親的動作細節描寫切入,讓學生深刻領悟父愛這個主題。

四、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望父買橘中父親動作細節的分析,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父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②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五、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ppt課件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您好,這個微課重點講解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們知道,在《背影》這篇文章中一共描繪了四次父親的背影,其中以望父買橘的背影最為感人,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作者是怎樣來刻畫父親背影形象的。

(二)教學過程

播放幻燈片一:

作者是怎樣刻畫父親背影的?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

上縮;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教師:教師朗讀:父親買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燈片所示)作者刻畫望父買橘的時候,為什麼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運用了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那麼什麼是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呢?

播放幻燈片二:

人物的動作的細節描寫:即準確、細緻、生動地描人物富有特徵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身體狀況、身份、地位、心理、習慣、情感等等。

(教師對人物動作細節描寫進行解析)

教師:下面我們就通過分析父親動作細節描寫,來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播放幻燈片三:

1.分析父親買橘的動作描寫 ,説明了什麼?

走路的姿勢:蹣跚

爬月台動作:探攀縮傾

教師:首先,父親走路的'姿勢:蹣跚,蹣跚這個詞語寫出了父親年紀較大,腿腳不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蹣跚的背影!)

教師:爬月台動作:探攀縮傾,

動作描寫,“探”可看出父親體胖動作不靈便,小心翼翼地將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艱難過程。

“攀”,寫出月台的高度,因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後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可以想象父親爬月台是非常吃力的;

“縮”,寫出了父親兩腳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險。

“傾”,父親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樣靈便,寫出了父親爬上月台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描繪得很深刻。行動不便,步履艱難(艱難的背影!)

教師總結:通過這四個動詞描寫,一個父親為我買橘子艱難,蹣跚的背影躍然紙上。 播放幻燈片四:

探討: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為什麼還堅持為我“過鐵道買橘子”?

教師: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為什麼還堅持為我“過鐵道買橘子”?

1.橘,有吉的諧音,裏面包含了父親對兒子的希望,希望兒子能夠平平安安。

2.父親擔心兒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為兒子解渴。

是啊,父親揹負着家庭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況下,還要為已滿二十歲的兒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勝任的事情,在這一切一切的背後,都凝結着父親對兒子深沉而又偉大的愛。我們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朱自清寫《背影》就因為文中父親引

的那句話“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厲害,舉箸投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是在羞愧、傷悲、感恩等等複雜情感把自己激動得不行的情形下寫下《背影》創作的。在望父買橘這個片段中,買橘子的過程和動作,描寫得栩栩傳神,是我們不僅好像看到父親憨厚朴實的形象,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而且好像也看到了關注着父親的兒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三)作業佈置

動作細節描寫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真實可感,個性特徵更加鮮明。一個或一處成功的動作細節描寫往往勝過千言萬語的表白。 在你的人生經歷中,你的父母肯定給予了你許許多多的關愛,也許是一聲輕輕地叮嚀,也許是一次傾心的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一個温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這些細微的關心,你有用心體會過嗎?請你以《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説》為題,寫一段發自內心的告白,然後讀給父母聽。要求在描寫人物行動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麼,更要寫出他在怎樣做,把爸爸/媽媽“怎樣做”時常常被人忽略的細枝末節描寫出來。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對文中作者望父買橘細節的分析,體會到了父親對朱自清先生平淡卻深沉的愛。也讓我們學會了珍惜身邊偉大的親情。謝謝您認真看完這個微課,謝謝。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的達成:

懂得通過人物的外貌描寫表現人物的個性特徵。

能力目標的達成:

在老師的重點講解下,學會描寫人物外貌的基本技巧,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提升習作水平。

情感目標的達成:

通過微課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寫作的積極性、自主性。

教學背景:

這堂課教學的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有着五年的寫作功底,積累了一定的詞語,但是,文章的創新意識不強,千篇一律,沒什麼特色。怎樣通過外貌的描寫就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外貌描寫要注意什麼?如何抓住人物特徵進行細緻地描寫?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説卻是有難度的。希望通過這短短的視頻,緊緊抓住外貌描寫的技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激發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教學重難點:

人物描寫需要掌握的幾個要點:有順序、抓特點、用修辭、積詞語。

學會觀察人物的特點。

教學策略:

由於是採用“一對一”的學習方式,教學方法簡單,重點突出,簡單易懂,教學的有效性高。老師總結描寫方法,直接傳授習作技巧,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瞭解含義。

什麼是外貌描寫?外貌描寫就是對人物的外貌特徵進行描寫,突出人物的.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喜好。(微點評: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明確本次微課目的。)

二、掌握方法。

方法一:描寫有一定的順序。

片段對比,思考喜歡哪個片段描寫?為什麼?

出示兩個片段:

(1)門一開,班主任領進一位女生。她長得很好看,衣着樸素。“我叫小麗,請多關照。”簡單的開場白後,她被分到我的旁邊,以後我們成了同桌。

(2)門一開,班主任領進一位女生。她中等個兒,梳着兩根羊角辮,黑裏透紅的臉上,有一對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學生裝,褲子的膝蓋處還綴着兩個像眼睛一樣的補丁。“我叫小麗,請多關照。”簡單的開場白後,她被分到我的旁邊,以後我們成了同桌。

我們不難發現,在第二個片段裏對人物的外表進行了透徹地分析,從整體到局部,從上至下,讓讀者一下子就記住小麗。

總結:人物片段描寫首先要注意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從上至下。(微點評:從片段中尋找差異,迅速掌握觀察的順序。片段簡單易懂,適合微課方式的學習內容。)

方法二:抓住人物特點。

1、遊戲:“猜猜他是誰?

出示三個片段,讓學生猜一猜描寫的是誰?

(1)只見他黑臉短毛,長嘴大耳,圓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藍不藍的梭布衣服,系一條花布手巾,提一柄九齒釘耙。

(2)他有三頭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腳踏風火輪,威風八面。

(3)他身穿金光閃閃的戰袍,頭戴金冠,手持從東海龍宮掠來的金箍棒,顯出一副威武霸氣的樣子。一對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剷除一切妖魔的決心。渾身透露出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沒錯,就是豬八戒、哪吒、孫悟空。因為這三段話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點”。這點是最重要的,就像畫漫畫一樣,要能夠讓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誰,那是因為作者僅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點進行誇張化,寫作文也是一樣的。

總結:外貌描寫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點。(微點評:選取學生熟悉的人物,更便於學習人物描寫的技巧——抓住人物特點。)

2、練習鞏固:診斷毛病。

出示片段:走到鏡子前面看一看:濃密的眉毛下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樑,還有一張紅紅的小嘴巴能説會道,這就構成了一個這樣的我。

分析:外貌描寫模式化,沒有突出特徵

修改:我呀,小頭長臉像母親,濃眉大眼像父親。不夠白淨的臉上有許多褐色的雀斑。由於讀書寫字的姿勢不正確,我成了近視眼,這不,最近我的鼻樑上又多了一副眼鏡。別看我不漂亮,我可從來沒為我的容貌煩惱過。

總結:抓住外貌特徵具體描寫,文章不僅形象生動,讀者對主人公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微點評:在前面簡單而有針對性的學習後,學習分析片段並進行適當的補充,讓文段更具體。有了之前的鋪墊,學習者會有更多的想法。)

3、片段賞析(一):

(1)金豆才七歲,頭髮披散着,垂到脖子邊,見人就羞得把頭低下去,或者跑開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覺時猛然叫一聲來嚇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一頭柔軟的捲髮,凸額頭、塌鼻樑,穿一件紅底白點小罩衣,總是不聲不響,像個靜默的小哲學家似的。

(3)女兒長得像她娘,眼睛長得尤其像。白眼珠鴨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

總結:抓住特點的外貌描寫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從以上三個片段我們發現金豆是個怕羞但天真、活潑的小女孩;琅琅則是個非常文靜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應該非常聰明。

4、片段賞析(二)

除夕晚上,兒子、孫子都來到她身邊,她滿臉皺紋都舒展開了,就像盛開的菊花瓣,每根皺紋裏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兒病倒了,她臉上珠網般的皺紋更深了,兩道眉毛擰成的疙瘩鎖到一塊兒了。

她望着老伴兒的遺像,嘴脣微微抖動着,刀刻般的皺紋裏,流淌着串串淚珠。

總結:人物的外貌描寫不僅能體人物的性格特點,還能反映人物的內心情感。仔細欣賞一下三個片段。你能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嗎?

方法三:妙用修辭手法

片段對比,突出運用修辭的優勢

運用前:你也帶孩子,人家也帶孩子,你帶的孩子又髒又瘦,人家帶的孩子又白又胖。

運用後:你也帶孩子,人家也帶孩子,怎麼你帶的就跟才從垃圾堆揀出來的似的,人家帶的就像才剝殼的雞蛋心子,又白又光鮮。

總結: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更生動形象、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方法四:積累詞語

出示描寫人物各部分特點的成語,有描寫臉部、頭髮、身材等,為學生提供參考。

三、歸納提煉

希望你擁有一雙發現個性的眼睛去觀察生活,有一支神筆去描繪生活,都有一顆盲人似的心靈去感悟生活,這樣我們的文章就會多姿多彩形象生動。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 8

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教學目標,學生自主分層閲讀《追趕天邊的彩虹》,引導學生用帶點的詞語説話,逐步培養孩子們聯想寫話的能力。

教學目的

1、藉助《追趕天邊的彩虹》,展示孩子們的閲讀水平,激發學生的閲讀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閲讀的快樂。

2、引導學生用帶點的詞語説話的能力。訓練孩子成句成段,逐步培養孩子們聯想寫話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閲讀興趣,使學生感受到閲讀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班級大部分同學都是識字大王了。真了不起!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漢字,有什麼好處呢?

2、指名學生説。

3、是啊,掃清了識字的障礙,我們就可以自己閲讀,看更多有趣的課外書了。我們的同步閲讀《追趕天邊的彩虹》這本書,就是我們星級表裏的詞語串成的`文章。同學們,你們有信心讀好嗎?(有)

二、明確標準

1、我們的口號是:“追追追,追上十星級!”下面我們來到——“同步閲讀”大擂台。老師指課件:

同步閲讀的評價標準:

一顆星:清晰響亮;

二顆星:清晰響亮、正確流利;

三顆星:清晰響亮、正確流利、有感情。

認真傾聽,遇到帶點的句子能模仿説話,獎勵兩顆星。

三、同步閲讀擂台賽

1、每位同學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篇來讀,特別長的讀一兩個段落。學生自由練讀(學生特寫)

2、四個大組推薦代表來打擂,根據朗讀情況,全班同學用手勢評價等級(一星、二星、三星)。

3、老師根據大多數同學的意見,結合自己的評價,當場在課件上點擊星數。比兩輪,總結擂台賽的結果,給予表揚。最後獲勝的小組參與打擂的同學獲得卡片等獎勵。

【設計意圖:在打擂的遊戲中,展示讀書本領,老師點撥,同學互助,激發讀書熱情,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的同時,為課外閲讀做準備。】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 9

教學目標

1.聯繫生活實際認識“討論”這種口頭交際活動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意義及作用。

2.藉助情境理解“討論”這一語文活動中應培養的主要的語文能力 。

3.通過討論演練體會“討論”中的角色任務,練習有效地討論。

4.在討論活動中, 提升對生活的認識, 促進德能共長。

教學重點

1.認識“討論”的意義在於交流、分享信息,達成共識,建構新意,提高認識。

2.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善於傾聽,敏捷應對”是語文學習的重點。

3.能否把握“討論” 的基本要求,善於傾聽,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有針對性地表達自己地觀點,提高合作意識,是“討論”學習的評價標準。

教學思路

“討論”的理性認識——“討論”的策略把握——“討論”的能力訓練

主要教學方法

以實踐為主,以動態的語文活動為主,在討論中學會討論, 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討論,讓學生通過一堂課的學習,提高對這一語言活動的理性認識和操作能力。

教學資源

教材“討論”專題短文

剪輯央視關於“讀書討論”的錄像片

設計討論話題:1)關於校園評比班花、班草的校園話題;2)關於語文教材大換血的社會話題。

教學過程預設(分課時寫)

課時環節

教師活動

(教學內容的呈現)

學生活動

(學習活動的設計)

設計意圖共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以名家語錄導入課題:

友以成德也,人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德不能成矣。

——《論語》

讀書使人充實 ,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富蘭克林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

——蕭伯納

談談自己對“討論”的認識

1.引發對課題的興趣。

2.回顧對“討論”這一交流方式的已有認知。

二、“討論”的理性認知

提出問題,組織討論,明確答案:

1)“討論”的特點:共同話題——集中性;各自發表意見——多元性;平等交流——互動性。

閲讀教材短文,思考交流:何為討論?其意義何在?

在原有的認知水平上,加強對“討論”的理性認識。

思考——

1) 討論的意義

2) 討論的特點

三、“討論”的策略把握

2)“討論”的規則:遵守話題——明確目的—— 履行職責——體現素養

3)作為一名討論的“參與者”,應具備哪些素養?

歸納:事先準備,善於傾聽,積極發言,文明得體

4)其中應具備的語文核心能力是什麼?

歸納:“傾聽能抓住對方發言的要點”,“發言要觀點鮮明、條理清楚、論據充分” 還要不離話題,有針對性,敏捷應對。

看央視錄像片段思考:

1)錄像中三人圍繞什麼討論?兩位嘉賓觀點、理由分別是什麼?

2)錄像中三人分擔怎樣不同的職責?共同表現出怎樣的素養?

3)作為一名討論的“參與者”,應具備哪些素養?

瞭解——

3)討論的規則

4)討論應具備的素養

5)討論所應具備的語文能力

四、討論”的`實戰演練(在討論中學會討論):

【演練一】

組織活動,評價學生表現。明確答案。

討論演練:在一些人氣較高的中學生網絡論壇,評選“班花”、“校花”的帖子頗為熱鬧,尤其是在高一新生中,學生們樂此不疲地評選各自班級、學校的“花花草草”。你如何看待中學校園中的這種現象?

討論的職責:組織者——及時歸納,巧妙引導

參與者——用心傾聽,坦誠交流

記錄者——用心傾聽,記錄梗概

彙報者——歸納要點,擇要陳述

1)任選一小組展開討論,其餘同學觀看;

2)學生評價各成員體驗角色的表現。

理性地參與、評價“討論”活動,在討論中提高口頭交際能力和對事物的辨析能力。

【演練二】

組織討論活動,評價學生表現。

討論演練:以武俠取代經典,用現代作品替代文言作品。對於高中語文教材這樣的“大換血”,輿論一片譁然,支持者有,擔憂者有。你的意見呢?

1)全班學生分組討論;

2)小組陳述討論概況。

理性地參與、評價“討論”活動,在討論中提高口頭交際能力和對事物的辨析能力。

五、交流分享

小組討論時,如果發現自己的意見與前面的發言者基本一致怎麼辦?當對方提出一種觀點,而你不贊成時,該怎麼辦?小組討論氣氛沉悶,組員多保持沉默,主持者該怎麼辦?

小組討論中有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使別人沒有時間發表自己的見解,主持者該怎麼辦?

小組討論中遇到意見不統一時,彙報者該怎麼辦?大會交流時,某組彙報者發現本組意思和另一組彙報意思大致相同,請問這組彙報者該怎麼辦?大會交流時,某組的彙報者發現本組彙報的意思與前一組的彙報意思完全不同,請問該組彙報者該怎麼辦?

以抽籤的方式,選擇討論話題。

各小組向全班彙報討論結果。

交流分享學習成果

六、“討論”的總結評價

組織評獎,

依據本堂討論課同學們的表現設立一個獎項,提出獲獎者並説明理由。

通過設立獎項的方式,實現學習的自我評價。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與創新之處: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詞,會寫6個生字,正確讀寫“擱、掀、魁、黴、裹、怨”等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主學習以及小組合作的方法,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故事),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心理等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並明確女主人公桑娜的人物形象。

3、學生通過了解文章內容,感受俄國窮苦人民富有同情心、愛心的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梳理本文的主要內容,明確女主人公桑娜的形象。

【難點】

感受俄國窮苦人民富有同情心、愛心的品質。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演示法、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導入新課

板書“窮人”二字,提問學生看到這兩個字有什麼想法以及自己想到了什麼?接下來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篇課文,它也主要講到了處於沙皇黑暗統治下的俄國窮苦人民,那在這篇文章裏又説到了他們的哪些事情呢?接下來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將文中不認識的生字詞圈畫出來,老師通過ppt進行正音以及書寫指導。

(擱、掀、魁、黴、裹、怨等)

2、同學們,接下來大家再次朗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一個問題:這篇文章主要敍述了一件什麼事情?

明確:一位漁夫的妻子桑娜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來到鄰居西蒙的家中,發現西蒙死後,在一系列的心裏掙扎過程之後,毅然決定收養她的兩個孤兒,並最終與丈夫——漁夫決定一起撫養這兩個孤兒的故事。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三)抓住重點,體悟道理

過渡:我們知道在那個夜晚桑娜一家以及鄰居家發生的事情之後,大家覺得在這篇文章中,女主人公桑娜是一個怎樣的人?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來?(學生進行思考,然後小組合作,討論,教師總結)

1、“桑娜用頭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裏。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她把這兩個熟睡的孩子放在牀上,讓他們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連忙把帳子拉好。”

明確:桑娜自己家裏過得也很拮据,所以,在她想着要收養鄰居家西蒙的孩子時,她心跳很厲害,另一方面,也是在擔心自己的丈夫可能會不同意,但是“非這樣做不可”足以體現出女主人公桑娜的.善良、有同情心、關心他人的高尚品質。

2、“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

明確:此段運用神態描寫以及心理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位賢妻良母型的善良的女主人公桑娜的形象。“蒼白”“激動”可以體現出桑娜此時此刻心理的跌宕起伏。

3、分組朗讀——班裏學生六人為一小組,朗讀有關桑娜以及漁夫的動作、語言、以及心理等描寫,從而深刻體會女主人公桑娜的人物形象。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桑娜一家人身上發生的事情,並且從他們的經歷中我們也得到了許多有益的啟示。那接下來,大家大膽想象一下,如果當時漁夫不同意收養兩個孩子,後來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下節課同學們一起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奇思妙想。

(五)課後作業

找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相關作品,並向大家分享讀後感。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 11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欣賞古典詩歌,對古典詩進行審美性解讀。

2、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分析重點詩句,瞭解詩的意境,體味詩人的感情。

3、瞭解《飲酒》一詩景、情、理融為一體的寫法,感受情景描寫的傳神特徵。

4.、瞭解陶淵明及其詩歌的創作背景和藝術風格;初步瞭解五言古詩的一般特徵。

二、教學重點:

瞭解詩中人、景、情、理融為一體的寫法,體會本詩的意境,感受情景描寫的傳神特徵。

三、教學難點:

瞭解詩的意境美,感受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深切體味及其情感表現特徵。

四、教學方法:

1、朗讀:

①學生各自讀

②齊讀。

2、提問:用提問方式設計課程講讀。

五、課前作業:

學生查找陶淵明的生平及其作品。

六、教學設計:

兩個目標:一是體味作者的感情,瞭解本詩意境;二是如何從寫作角度

展現本詩的審美性。

1、導入新課。

我國詩歌,有許多題材分類。比如以前學到過的邊塞詩、山水詩、送別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題材的詩歌——田園詩。它是由東晉的陶淵明開創的,並且由陶淵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頂峯。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陶淵明的《飲酒》。

2、學生反覆朗讀,把握語調、語氣和節奏。初步瞭解詩的內容。

⑴學生各自讀。

⑵教師學生共同討論朗讀時對語調、語氣和節奏的處理。

這是一首田園詩,表達的是詩人悠然自得、寧靜淡泊的心境,所以,語調、語氣和節奏都應是舒緩的。這是五言詩,朗讀時按二/三結構。

⑶按分析的節奏、語調、語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處理字詞。

讓學生挑出不會的字詞。

結廬:結,建造、構建。廬,這裏指簡陋的居室。結廬就是建造簡陋的居室,這裏指居住在此。

爾:代詞,這樣,指上句。

遠:此處為動詞,當遠離講。

見:指不經意看見。

山氣:指山中景色。日夕:指傍晚。

相與:共同、一道。

4、學習課文。

⑴第一段

①提問:前四句怎麼理解?

這幾句的意思是:住在眾人聚居的地方,卻感覺不到車馬的喧鬧聲,請問你怎麼能夠這樣呢?這是由於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覺得住的地方僻靜了。

②第一層描寫“身居鬧市,一塵不染”,根本的原因是“心遠”,“遠”的對象是什麼?是遠離官場,更進一步説,是遠離塵俗,超凡脱俗。這四句,從感覺方面肯定了自己“心遠”的正確。

⑵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怎麼理解?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採菊”這一動作包含着詩人怎樣的志趣?

明確:在院中東邊的籬笆下,詩人正在專心聚志悠閒自得地採菊花,偶一抬頭,悠遠的南山無意出現在眼前,心與山悠然相會自身彷彿與南山融為一體了。這兩句,刻畫了詩人自己悠閒自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形象。體現了作者超脱塵俗、熱愛自然的情感。(營造了一種和平靜穆,恬淡自然的意境。)

“菊”是花之君子,採菊,實際上是自我高潔的表現。這一動作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着詩人超脱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

②“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可否改為“看”、“望”等字?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明確:表達效果明顯不一樣。

“見”是無意中看見,好像是景物自己撞上來的,其中含有人與物融為一體的感覺,用“見”追求的是一種無意為之而境與意融匯的完美的境界;而“看”或“望”是有意遠觀,使人和物拉開了一段距離。沒有“見”的表達效果好。

③“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兩句是什麼描寫?有何深刻意義?跟前兩句有何關係?

明確:A、詩句的表面意思是:山中景色在夕陽下更加美麗,成羣的飛鳥結伴而還,這兩句是景物描寫。

B、這兩句詩的深刻含義是:鳥飛倦了,也知還家,可有些人呢?為什麼還要奔波於齷齪的官場之中,不肯接受這種美好的歸宿呢?不思返歸這優美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呢?詩人在《歸去來兮》裏説過:“鳥倦飛而知還”,這句正好應和“飛鳥相與還”。“相與”指“成羣”,這時我們隱隱可知詩人不光在勉勵自己“還”,還在規勸其他人,不妨也“還”吧,我們彷彿又一次聽到詩人在呼籲:“歸去來兮,田園荒蕪胡不歸”?

C、這兩句雖是寫景,實是抒情悟理,與上兩句是緊密相關的,首先是悟理——飛鳥尚知還,人亦更知還,用飛鳥相與還的現象類比出人應“歸真返樸”。如果沒有悟出這個理,哪會有詩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所以,這個“理”,正好為“悠然”的行為提供了哲理基礎。由此可見,這幾句寫人寫景,抒情悟理,互為表裏。

④最後兩句應怎樣理解?

明確:這兩句説的是這裏邊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達。“忘言”就是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真”字,指出辭官歸隱乃是人生的真諦。

⑶、藝術特色

敍事、説理、抒情、寫景交融一體。

一、二句敍事,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境。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賓主的設問方式揭示出心志淡遠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閒的緣由。

前面四句在事理情中融情,透露出詩人恬淡的心境。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將詩人淡泊的心境和優美的環境,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將景、情、理融為一體,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後怡然自得的情懷。由此可見,這幾句寫人寫景,抒情悟理,互為表裏。

最後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同時又藴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於抒情中藴含着哲理。整首詩無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見理,餘音繞樑,回味悠長。

七、小結:

這首詩為我們建構了一個遠離塵世、恬淡、悠然的田園意境,表達了作者歸隱的情感。這也是當時士大夫的審美追求和審美情趣。

八、作業:

1、背誦《飲酒》

2、找出陶淵明其它的一些詩與這首詩做比較,體味是人的表達的情感,試着寫一遍讀後感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 12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寓言的寓意。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體會寓言的寓意。

2、瞭解課文內容,以問題為線索,理解為什麼小鳥認為天無邊無際,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體會文章在對比中藴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詞語卡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全班認讀詞語卡片。

2、開火車個別認讀。

3、師問:孩子們,喜歡青蛙嗎?今天我們一起學一則關於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觀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讓學生標出自然段。

2、聽完範讀之後,教師再讓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要求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師根據生的回答板書:天有多大?)

三、朗讀感悟,細讀課文

1、師:青蛙和小鳥是怎麼爭論的?讓我們繼續走進課文看看吧!請同學們三人為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的2——7自然段。學習要求:分角色朗讀課文;用不同的符號畫出小鳥和青蛙説的話;找出小鳥和小青蛙的三次對話,想想它們為什麼對天的看法不一樣?

2、教師先請學生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然後和學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對話。

第一次對話:⑴指名讀第一次對話。⑵交流讀懂了什麼。⑶指導孩子讀出小鳥又渴又累的.語氣,可加上適當的動作加以理解。

第二次對話:

⑴自讀第二次對話,畫出青蛙小鳥各自的觀點。

⑵理解“大話”,聯繫實際談談自己或身邊的人説過大話嗎?

⑶實驗:用課本裹成圓柱形看天花板,並交流發現了什麼?

⑷小鳥認為天有多大?理解“無邊無際”,用“無邊無際”説話。

⑸分角色讀第二次對話,邊讀邊評價指導。

第三次對話:

⑴分角色讀第三次對話。

⑵用“一……就……”説話。

⑶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第三次對話。

四、教師小結

1、師:從同學們説的這些,我們知道了青蛙為什麼錯了,就因為它生活的範圍小,看到的東西少,見識就少,又不相信別人,自以為是,連天大這樣的`簡單問題都弄錯了。青蛙將永遠成為一隻見識短淺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學幫老師解答一下,坐井觀天是什麼意思?(生自由回答)

2、師: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多用眼睛去看一看,並且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那你將成為見多識廣的人,可千萬別像青蛙那樣坐井觀天啊!

五、拓展學習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能説説“坐井觀天”的含義嗎?從中你學到了什麼?

2、你覺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嗎?想一想。

3、小組合作,續編第四次對話: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會看到什麼,會説些什麼呢?

板書設計

20寓言兩則之《坐井觀天》

小鳥無邊無際見多識廣

天有多大?看事物要全面

青蛙井口那麼大目光短淺

教學反思: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故事是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要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坐井觀天”的字面意思,學生通過讀課文,很容易便知道:坐在井裏看天。可是,“坐井觀天”是個成語,它有一定的寓意,而體會它的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説,還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因此,如何讓學生從內心深處體會到這則成語的寓意,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相信: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同時也是支持者和幫助者。也就是説,教師既要在前引導,又要從旁幫助,和學生一起合作、探究,實現和諧的互動,共同完成學習目標。於是,我在這一課的教學中,特別設置了這樣一個環節,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3人一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讓他們通過朗讀來感悟這一成語的寓意。剛開始,大部分學生聲音很小,而且讀不出青蛙和小鳥對話時爭論的語氣。後來,我在旁引導,並鼓勵他們。為了更進一步體會“坐井觀天”的寓意,我讓學生親自動手看一看,這使學生情緒高漲,因為他們嚐到了動手的樂趣,學習的樂趣。由於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表現的平台,學生們都能大膽地説出自己觀察時所看到的。此時,教師再適時引導:書卷起來看到的是天花板的一部分,青蛙也是一樣呀!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事物呢?學生便從中悟出道理,知道此成語的寓意:認識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某一部分。最後我又補充歸納“坐井觀天”的寓意:我們看問題或者認識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樣一來,又加深了學生的體會。本課教學的重難點由此突破。我不難感受到:學生的潛力有多大,真的難以想象呀!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 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讀通課文,品味重點詞句;瞭解童話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語言表達上的一些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究,瞭解故事內容,懂得幸福是什麼;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指引學生的認識和行為。

3.情感目標:理解幸福要靠勞動,要儘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發現身邊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幸福觀。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每天能給你們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上課,我感到真幸福!你認為什麼是幸福呢?

2.幸福有很多表達的方式,有位作家説,幸福是一個謎,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麼》,看看我們能從故事中找到什麼樣的答案。

二、自讀自悟

1.自由讀閲讀導航。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後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學生朗讀,交流彙報。

(1)認讀詞語

彼此疏通砌成清澈詫異強健痕跡耕地

(2)課文寫十年前三個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並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麼。十年以後,三個青年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三、閲讀感悟

1.理清起因。

(1)默讀課文,説説課文的起因是什麼?(三個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2).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麼幹的?指名幾個學生讀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麼樣?把表現他們心情的語句劃出來。説説他們為什麼這麼快樂?

(4).三個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為了讓別人喝。從而得到了祝福,又引出了一個問題是什麼?那麼幸福究竟是什麼呢?三個牧童為了弄懂這個問題,真是各奔東西。

2、默讀全文,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後,各自都做了些什麼?畫出他們的幸福感悟。

3、學生彙報交流

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麼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過很多事。我在火車上、輪船上工作過,當過*員,做過花匠,還做過許多別的事。我勤勤懇懇地工作,我的工作對別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勞動沒有白費,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地上長出麥子來。麥子養活了許多人。我的勞動也沒有白費。我也感到很幸福。

4、朗讀全文,把智慧的女兒説的話劃下來

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説説幸福是什麼?

5.體會身邊的幸福

(1).三個青年在十年前有過幸福的.感覺麼?(有)什麼時候?那個時候,他們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然而那時的他們意識到這就是幸福了麼?

(2).那他們是什麼時候意識到的呢?讀有關語句,説自己的理解。

過渡:幸福不一定要走很遠的路去尋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長時間去追尋,只要我們能用自己的雙手做出對別人有好處的事情,就會感到幸福的。

四、拓展延伸

1.對於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想知道徐老師的幸福感悟嗎?我們一起分享吧!

幸福是什麼

幸福是學生的一聲聲問候,

如一股暖流温暖心窩。

幸福是看到學生燦爛的笑臉,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學生一起暢遊書海,

去尋找真善美的生活。

幸福就是快樂,

幸福是一種感覺,

找尋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2.孩子們,你們的幸福感悟又是什麼呢?

聯繫你的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詩,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3.師總結:作家畢淑敏這樣感悟幸福。當我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們也能夠説:我很幸福,因為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當我們不再享有健康的時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説:我很幸福,因為我還有一顆健康的心。甚至當我們連心也不再存在的時候,那些人類秀的分子仍舊可以對宇宙大聲説:我很幸福,因為我曾經生活過。

五、作業設計

排練課本劇《幸福是什麼》

六、板書設計

10幸福是什麼

十年前挖砌水井快樂興奮

學做醫生幫助別人

十年中辛勤工作對人有用對人有益快樂自己

耕地種麥養活多人

十年後再次相見暢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