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設計

校園1.35W

  一、案例描述

乘法的初步認識的教學設計

1、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談活:你們喜歡擺圖嗎?你最喜歡擺什麼?(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

生1:我最喜歡擺房子。

生2:我最喜歡擺汽車。

生3:我最喜歡擺三角形。

2、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1)動手操作

①在規定的時間內,擺出相同的圖形,看誰擺得多又快。

②説一説,你擺的是什麼?給你擺得圖形取一個名字。

A、指名説(我擺的叫房子圖,我擺的叫電視機,我擺的叫“×”圖……)

B、同桌互説

③數一數,你擺一個圖形用了幾根小棒?那擺這麼多圖形,一共用了幾根小棒?

④算一算,你是怎樣列出算式?

學生1:7+7+7+7+7

學生2:4+4+4+4+4+4

學生3:3+3+3+3+3+3+3+3+3+3+3+3+3+3+3(師寫時説:我都聽糊塗了。生答:有15個3。師及時説:這樣説我就清楚了。老師寫並請下面的同學幫着數,有些學生就嘰裏咕嚕地説:太長了,真麻煩!)

⑤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學生經過認真觀察,仔細思考後都爭着回答)

生1:加數都一樣。(分別請學生説出這條算式的加數)

生2:都是加法。

生3:都有好幾個加號。

⑥談話:這麼長,還有比這條3+3……算式更長的算式嗎?(有一位學生説出了30個2相加,這時,老師用很驚訝的神態望着他,使他感到很滿足、很自豪)如果有100個3相加,你感覺怎麼樣?(太長了,太麻煩了,一個黑板都寫不下)誰有好辦法,使這麼長的算式變得簡短些?

3、自主探究

(1)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頓時學生摩拳擦掌,踴躍參與,有的沉思,有的討論,經過多次探索,熱烈地合作交流,在一片興奮的歡呼聲中,學生開始彙報)

(2)彙報:

小組1:用合併加數3+3=6、6+6+6+6+6+6+6+3(下面學生説:還是太長了)

小組2:3+3+3=9,9+9+9+9+9

小組3:15個3相加

小組4:用乘法15×3

師説: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真了不起,但感覺合併加數的方法還是太麻煩,而且我們以前學過加法,你們想知道數學家想出了個更簡便的表示法?(學生齊聲説:想)

(3)師出示:15×3並説:看到這算式,你想説什麼?

學生1:真的很簡便!

學生2:這個“×”是什麼?

學生3:15哪裏來,3哪裏來?

學生4:這個算式怎麼讀?

(根據學生的`提問,請學生幫忙,逐一回答)

(4)從學生的提問和回答中引出乘法算式的讀法、表示意思、乘號和乘法。

(5)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學習這種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寫法——乘法。

4、體驗運用

(1)找:師:接下來,老師帶你們去遊樂園一趟,那裏就有用乘法來解決的問題,看誰找得多?

(2)寫:針對問題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

(3)説:什麼樣的問題可以用乘法來解決?

5、談收穫:……

6、生活拓展: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大家課後去找找,看誰找得多。

 二、案例分析

本節課是讓學生初步體會乘法的含義,認識乘號,會寫,會讀乘法算式。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合理地組織、運用教材

在課的開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擺小棒”的活動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通過“列算式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使新舊知識的聯繫更加地緊密,使學生的學習狀態自然地從舊知識的鞏固轉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最後把課前插圖當作給學生體驗用知識的資源,學生會覺得輕鬆又興趣盎然。

(二)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容,是學生剛剛接觸的學習內容,對於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整節課的教學,都能緊緊圍繞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藉助直觀、展示過程、啟迪思維”這一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在學生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的教學後,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我帶學生到公園去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知道:只有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時才能用乘法,並從中獲知: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產生對數學的親切之感……

(三)注重學生的個人體悟,自主產生求知慾望

生是學習的主人,整個數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合作者。本節課的教學,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獨立自主地學習數學知識,又能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讓學生通過“列加法算式”體悟遇到這種情況用加法真的很麻煩,學生有了這種體悟後,引導他們去想更好辦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動力。當他們知道自己的辦法還是不大完美時,就有了知道數學家的辦法的強烈慾望。而且會不知不覺產生對數學家、對數學知識的強烈求知。再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識的共同特徵,並帶他們到生活中去用乘法,從而初步形成了“乘法”的概念,並體悟學習乘法的意義。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就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創造性地設計學習活動,從而有效促進基於學生的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究活動的預設生成中,讓學習主體的認知結構、自主探究、創新能力與個性發展等方面持續地、動態地生成於開放合作,積極互動的課堂學習環境中,如葉瀾教授所言:“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這節課接近尾聲時,讓孩子們説一説公園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算式來計算?孩子們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七嘴八舌地説開了。這樣孩子們的思維又得到了發展。整個過程,學生親身感受到的並不是老師在傳授知識,而是他們自己體驗、探討出來的。

標籤:乘法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