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華】國小數學教案九篇

校園1.04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國小數學教案九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使學生能估計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培養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

2.使學生聯繫實際,在具體的觀察、操作中瞭解淨含量的意思,初步感受不同的液體,容量相同,重量不一定相同。

3.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能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與樂趣。

活動準備: 杯琴6套,常見容器若干,飲料若干瓶,枱秤一部,量杯6只,植物油、水、牛奶各1升。

活動過程:

課前活動玩杯琴

(1)練習:各小組自由玩杯琴。

(2)表演:同學們,玩杯琴玩得開心嗎?能不能給大家齊奏一曲?

(3)介紹:真好聽!這麼美妙的杯琴是如何製作成功的呀?

生:我們通過實驗發現,杯子裏裝的水不同,敲出來的聲音就不同。於是,我們經過添水、減水的反覆調試,得到了1~7七個不同的音。有了這七個音就能演奏了。

小結:在相同的玻璃杯裏裝上不同量的水,敲擊以後會發出不同的音。美妙的杯琴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製作而成的。

一、估一估

1.導入:生活中,由於人們的需要不同,各種液體本身的用量也不同,因此,我們的生活中便有了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容器。今天,我們就來進行一個估計容量的能力大比武,把你在前面認識升和毫升中學到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都用上,比比誰的估計本領強!(有信心嗎?)

2.集體估計,掌握估計方法。

教師出示若干個容器,指名估計容量,説説估計方法。

(1)980毫升光明房型牛奶

生1:這盒牛奶和我們前面數學課上認識的1升的伊利牛奶差不多大,所以我估計它的容量大約是1升。

(2)250毫升統一冰紅茶

生2:我們知道1瓶AD鈣奶的容量是100毫升,這盒冰紅茶大概有兩瓶AD鈣奶那麼多,所以我估計它的容量大約是200毫升。

(3)20毫升的小酒杯

生3:數學課上我測出了我一口大約喝10毫升水,這個小酒杯如果裝滿水,我感覺我兩口能喝完,所以我估計它的容量大約是20毫升。

(4)教室裏的紅色水桶

生4:教室裏的純淨水1桶19升,這個水桶比純淨水的桶稍微小些,所以我估計它的容量大約是15升。

小結:在前面認識升和毫升的過程中,我們通過觀察、測量、估計等活動,已經知道了一些容器的容量。將這些已知容量作為標準記在腦子裏,在估計時,與它們進行比較,可以幫助我們估計得比較準確。

3.小組內估計,鍛鍊估計本領。

(1)為了能在今天的估計能力大比武中有好的表現,許多同學都回家練習了一翻,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練習的嗎?

生1:我回家找了很多容器估計,還邀請爸爸、媽媽和我一起比賽,然後看上面的淨含量,看看誰估計得比較準確。

師:能告訴老師你們的家庭大賽誰獲勝了嗎?

生1:大多數是我,有的時候是媽媽,因為許多東西是媽媽買的,她已經記住了它們的容量。

師:看來學習和實踐都很重要!

生2:我回家把上面寫着多少毫升和多少升的東西都看了一下,知道了很多常見物品的容量。

師:觀察可以幫助我們積累經驗,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生3:我還用自己在數學課上做的1升和100毫升的瓶子量出了一些容器的容量。

師:自己動手測量得到的結果在你腦子裏留下的印象一定是最深刻的。

(2)通過回家的實踐,每位同學都選擇了幾個容器帶到了學校,接下來,我們就在小組裏開展一個估計比賽。組長拿出一個容器,每人報0自己的答案,然後看看貼在底下的正確答案,比比誰估計得最接近。

4.小組估計比賽,比試估計本領。

估計得怎麼樣?誰最厲害呀?誰準備的祕密武器最厲害呀?下面就請每組拿出一個你們覺得最厲害祕密武器,讓其他小組的同學來估一估(小組內可以進行討論,在規定時間內拿出統一答案)。比一比,哪個小組估計得最接近。

5.交流活動感受,分享成功喜悦。

通過剛才的估計容量能力大比武,你有什麼想法嗎?

生1:我覺得估計容量一點都不難,只要記住了1升、100毫升有多少,其它的和它們比一比就行了。

師:是呀,大和小都是與標準相比較的。

生2:我在估計時首先是確定它用毫升還是用升做單位,比100毫升小的就與AD鈣奶比,比1升大一點或小一點的就與1升的伊利牛奶比,再大一點的就與水桶比。

師:就是先確定一個大致範圍,再進行具體比較。很好的方法。

生3:我覺得看得多了,到後來很快就能估計出它的容量了。

師:熟能生巧呀!

二、量一量

1.導入:為了更好地認識升和毫升,上週數學活動課,我們去逛了一趟時代超市。你們在超市裏有什麼新的發現嗎?

生1:本來我們以為液體應該都是用升和毫升作單位的,但是洗潔精卻全是用克和千克做單位的,而鍋、碗、盆子、杯子也不是用升和毫升做單位,是用釐米做單位的。

生2:我們在賣一次性杯子的商標上發現,除了毫升,還有CC和盎司這樣的容量單位。

生3:我們發現可樂和雪碧的瓶子裏都沒有裝滿,上面還空了一截,其他飲料一般都是裝得滿滿的。

生4:我們發現牛奶也是,有的用毫升和升做單位,有的用克作單位。

2.對於你們的發現,我也很感興趣。就像你們説的,容量單位除了升和毫升,還有CC、盎司等,我特意買了用CC、和盎司作單位的兩種一次性杯子。每組發兩個,請你們利用桌上的量杯和水,來研究一下它們與毫升有什麼關係?

(1)每組一個9盎司和300CC的一次性杯子,實驗研究。

(2)你們是怎樣做的?有什麼發現?

説明:CC其實是你們五年級將要認識的另一種計量單位立方厘米的英文縮寫,1毫升就相當於1CC。而盎司則是一種英美國家使用的計量單位,英制的1盎司大約是28點幾毫升,美製的1盎司大約是29點幾毫升,所以,盎司並不是一種國際通用單位。在我國,酒吧裏喝洋酒會以盎司計量,而其他地方不常使用。

3.剛才你們還提到,可樂和雪碧的瓶子裏都沒有裝滿,上面還空了一截,其他飲料一般都是裝得滿滿的。那我就想了,這一瓶可樂明明應該是600毫升,上面空了一截不是短斤缺兩嗎?

生1:我覺得沒有,因為瓶上標的是淨含量,就是指裏面的600毫升。

生2:我認為600毫升就是指瓶子裏一共能裝600毫升可樂。

(1)什麼叫淨含量?

師:淨含量是瓶子裏飲料的多少還是瓶子能裝多少飲料呢?可樂公司有沒有短斤缺兩呢?於老師從超市購買了一些飲料,供你們研究。

(2)學生實驗研究。

(3)交流實驗結果:通過實驗,你們有什麼發現?

生1:我們組的1瓶可樂沒有裝滿,瓶上標的淨含量是600毫升。通過測量,我們發現裏面的可樂剛好是600毫升。

生2:我們組測的是220毫升的袋裝紅梅牛奶,淨含量確實是220毫升。

生3:我們組測的是1瓶裝得滿滿的飲料,瓶上標的淨含量是500毫升。通過測量,我們發現確實是500毫升。

生4:我們測的一瓶美年達飲料也沒有裝滿,但通過測量,我們發現裏面的飲料不但不少,還超出了它瓶上標的淨含量。

師:確實,淨含量就是指瓶中液體的多少,而不是指瓶子能裝多少液體。比如這瓶可樂,淨含量600毫升,就是指裏面的可樂是600毫升。那瓶子的容量是否剛好600毫升呢?大於還是小於600毫升?

説明:根據國家對定量產品包裝的規定,包裝上必須標明淨含量。假如實際量低於所標淨含量,則視為短斤缺兩論處。只要是合格的商品,它的實際量不但不會少於所標淨含量,有是還會超出淨含量。

三、稱一稱

1.剛才還有同學説到,牛奶有的用升和毫升作單位,有的用克作單位。那牛奶是否也和水一樣,1升就是1千克呢?

(1)提出猜想:這三個燒杯裏分別裝有1升水、1升牛奶和1升油。你認為它們的重量相等嗎?

(2)學生猜想,説説想法。

生1:我覺得牛奶和油應該和水一樣,1升就是1千克。

生2:我認為牛奶和油都比水重,因為牛奶和油都比水粘稠。

生3:我認為油應該比水輕,因為油總是浮在水的上面的。

2.實驗驗證:將三種液體分別稱一稱。

3.交流實驗結果:1升水的重量正好1千克;1升牛奶的重量大於1千克;1升油的重量小於1千克。

小結:不同的液體,容量相同,重量不一定相等。

四、活動總結

今天,我們圍繞升和毫升的有關內容,進行了估一估、量一量、稱一稱等活動。你有什麼收穫嗎?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加深對加法的理解.

2.會利用這些關係對加法進行驗算和求未知數 .

3.培養學生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求未知數 的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新

填空

( )+20=50 300+( )=360

50+( )=86 ( )+200=700

二、學習新課

教師談話:從一年級起,我們就學習了加法,今天我們來研究加法各部分間的關係.(板書課題)

1.教學例1(演示課件加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1)出示第一幅圖

提問:①誰能説一説圖的意思?

②根據圖意怎樣列式?

③説一説算式中各部分名稱,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

(2)教師板書:

(3)出示第二幅圖

提問:①這幅圖是什麼意思?

②根據圖意怎樣列式?

(4)教師板書:

60-25=35(本)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①這幅圖已知什麼,求什麼?

②要求的數在第一題裏是什麼數?已知的兩個數在第一題裏分別是什麼數?

③怎樣求第一個數?

教師板書

第一個加數=和-第二個加數

(5)出示第三幅圖:

提問:①這幅圖是什麼意思?

②怎樣列式?

(6)教師板書:

60-35=25(本)

引導學生與第(1)題比較:

提問:①這幅圖已知什麼,求什麼?

②要求的數在第一題裏是什麼數?已知的兩個數在第一題裏分別是什麼數?

③怎樣求第二個數?

教師板書:第二個加數=和-第一個加數

(7)歸納

提問:第(2)題求的是第一個加數,第(3)題求的是第二個加數,它們的關係式都用減法求出,這兩個關係式能不能合併成一個關係式呢?

教師板書: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8)根據加法各部分間的關係,驗算加法算式.

驗算:375+89=454

454-89=365 (差不等於其中的一個加數,説明加法的得數是錯誤的.)

正確答案:

練習:根據加法各部分間的關係,驗算加法算式.

6274+52016=58290 24138+8289=32327

2.教學例2

教師:過去我們學過填括號的題,如:( )+15=40,想一想,用上面的關係,怎樣算出括號裏的數?(根據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40-15=25,所以括號裏填25)

教師指出:括號裏的未知數可以用字母 表示,變成例2.(板書:例2 求 +15=40中的未知數 )

介紹x是拉丁字母,讀作〔eks〕,用漢字注音讀愛克斯,一般用來表示未知數.

提問:(1)在等式 +15=40中, 表示什麼數?

(2)怎樣求出 是多少?

(3)根據什麼用減法計算?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

2.能熟練地進行豎式計算。

3.通過觀察、操作,學生自主、合作歸納出筆算加法的法則。

4.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5.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精神和計算認真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掌握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

教具準備:條幅、flash課件、題卡、小黑板。

學具準備: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舊知作引,做好鋪墊

口算並説出算法:

32+7= 30+23= 21+7=

40+35= 28+60=

二、合作探究,獲得新知

(一)動畫激趣,導入新知。

出示flash動畫。內容是剛開學不久,值周老師到一年級教室清點人數。老師問班長王明:“班上有多少名男同學,多少名女同學?”王明説:“有23個男同學,25個女同學。”老師問班上一共有多少個同學?這時動畫暫停,老師提問,你能回答這個問題嗎?用什麼方法計算,怎樣列式?待學生回答後,師説:“讓我們看看王明是不是這樣做呢?繼續播放動畫。老師板書題目和算式。用寫好的紙條貼上去。讓學生觀察算式特點。從而引出課題《兩位數加兩位數》

(二)動手操作,形成表象。

師問:“同學們,能不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一下。”自由計算,老師巡視,適時幫助學困生。等學生有80%完成後,抽生彙報。可能有以下幾種算法。

生1:口算法:23+20=43 43+5=48或者20+25=45 45+3=48 20+20=40 5+3=8 40+8=48。

生2:擺小棒法。先擺2捆零3根再擺2捆零5根。最後合計4捆零8根。學生邊説邊演示。

生3:先在計數器上的十位拔2個珠子,個位上拔3個珠子。然後在十位上加2個珠子即4個珠子,個位上加5個珠子即8個珠子合起來是48。學生邊説邊演示。

生4……

學生在説算法時老師適時板書,用紙條寫好。十位和捆數用一種顏色,個位和根數用一種顏色。然後再出示多媒體讓學生進一步感知三種算法。注意課件製作時在相同數位對齊時重點閃爍。

(三)拋出問題,合作解決。

我們以前所學的算式是橫着放的是橫式,還有一種是豎着放的叫豎式,又叫筆算。今天我們就來學這一種新的算法。

1.媒體展現,感知豎式。

3 5 6 8 7 8 5 3 5

+4 2 -1 5 -1 4 2 ×3

7 7 5 3 6 4 3 1 0 5

2.小組合作 探究新知。出示小黑板出現探究問題

a、根據屏幕展現及擺小棒、用計數器的方法列出豎式。

b、為什麼這樣列式,説出理由。

c、在列豎式中應注意什麼,怎樣計算。學生合作,老師巡視,適時點拔。

3.小組彙報 合成新知。

通過小組收集可能有以下幾種列式方式。

2 3 2 3 2 3 2 5

+2 5 +2 5 +2 5 +2 3

4 8 2 5 5 2 7 3 4 8

師問:“出現以下幾種情況,你贊成那種為什麼?(根據前面所做,中等以上學生都很容易看出1.4是對的。2.3是錯誤的。)贊成的説明理由,不贊成的也説明原因,在部分學生的發言中接受新知。學生説不完整時,老師適時補充,(算理是個位是3個一加上5個一;十位是2個十加上2個十;只有相同數位上的它們的計數單位是統一的,所以才能相加)每位所表示的意義不同。在説明注意什麼時,學生能歸納出相同數位對齊,在對從個位加起還是從十位加起有些迷惑。老師首先肯定兩種都可以,同時説明在實際生活中要注意算法的優化。並列舉從個位加比十位加方便快捷。從而順得成章地得出結論。同時板書。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讓學生讀理解重點詞語。自己寫一寫同桌互相檢查看誰寫得更好,指導書寫。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詳細介紹: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8頁的內容。

教具、學具準備:電腦、投影儀、圖片、鉛筆、紙貨架。

教學設計

從生活中引入分類,初步理解分類的意義

師:同學們都去過超市吧!

你們在超市裏都看見什麼了?

那麼這些物品是怎樣擺放的?

説明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就要像同學們説的那樣一類一類(分類)擺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類。(板書課題)

那麼,這樣分類擺放有什麼好處?

初步學習分類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馬大哈超市,你們想去看看嗎?這樣擺好不好?怎麼不好?

那麼咱們來幫他整理整理,這個超市的左邊是一個冰櫃,這是冰櫃上的廣告畫,右邊是一個貨架。

誰來整理一下?(學生對貨架上的物品進行整理)

為什麼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擺在一起?(強調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過同學們的幫助,貨架上的物品擺放得既整齊又美觀。

動手操作,鞏固分類方法

如果讓你當一名超市裏的售貨員,你打算怎樣擺放貨架上的物品?

1.小組創作將物品分類。

下面咱們親自動手擺一擺。

你們要擺放的物品都在紙盒裏,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來,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較合適,再擺一擺,看擺在哪一層比較合適,確定後再貼一貼。每個物品的背面有一個雙面膠,把上面的小白紙撕下來,就可以貼在這個紙貨架上了。

下面4個人一組,看哪組合作得最愉快。

2.學生彙報。

師:有哪個組願意展示一下你們組貨架擺放的情況。

還有哪個組?(學生介紹小組分類的情況)

還有這麼多的組願意展示,下面咱們請各組長拿着自己組的貨架到前面來展示。

3.小結:我們參觀了超市,又自己親自動手擺了擺,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擺放可以分為蔬菜類、水果類、服裝類、文具類、鮮花類等。這樣擺放既方便了顧客的購買,又減少了混亂,提高了效率。分類這種做法在以後的數學課上也經常出現,所以説它是重要的數學思想。

4.聯繫生活,鞏固分類的意義。

師:那麼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裏有沒有分類擺放的情況呢?

可見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那麼我們一定要認真地學好數學,用我們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練習六的第1、3題。

擴展思路初步嘗試不同標準分類

1.嘗試。

剛才我們都是把不同的物品進行分類,現在看你們每個桌子上都有一把鉛筆,都是鉛筆,看看你們能不能把這把鉛筆再分一分。(同桌討論)

2.彙報。

3.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剛才把許多不同的物品進行了分類,現在又把一種物品進行了分類,而且有這麼多種分法,説明分類的標準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狀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頭和沒橡皮頭的分,有的按削過和沒削過的分。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理解和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 培養算法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

3. 初步體會估算在解答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和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 培養算法思維、提倡算法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

師:小朋友,你喜歡玩具嗎?

師:我也喜歡玩具。(出示模擬商店)小胖努力學習,取得了進步,今天媽媽特地帶他來玩具店買玩具,大家看到了什麼?

師:小胖想買足球和長頸鹿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呢?怎樣列式呢?你是怎樣算的?

生:34+25

師:怎麼計算,可以怎麼想呢?

生:(複習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算法)

二、探究新知

師:小胖又改變了主意,他不想要長頸鹿了。他想買足球和小飛機,可媽媽只帶了60元,夠不夠?小朋友,你們願意幫小胖算一算嗎?

師:一共花了多少錢?怎樣列式?

學生列式:38+25

師:小胖估計了一下要60元,你説夠不夠?學生自由回答。

師:小丁丁也説不夠,到底夠不夠算算就知道。

(1)探究算法

①學生獨立使用位值板擺小圓片或小組合作擺。

②全班交流、自願板演並説想法。

③師:大家開動腦筋,想了這麼多算法,但計算結果都相同。那現在能肯定小胖的估算結果夠不夠嗎?

(2)歸納算法

師生共同觀察、討論:

第1、2種是先兩位數加整十數,再兩位數加一位數; 第4、5、6種是先兩位數加一位數,再兩位數加整十數; 第3種是整十數加整十數,個位上的數加個位上的數。 這幾種算法都是通過分拆,變為原來學的本領進行計算。

問:你喜歡哪一種?

三、鞏固練習

1. 練一練

師:如果我買小熊和船模,怎樣列式?要多少元呢?請你們同桌兩人一起幫我算一算,好嗎?

生:28+29 學生彙報算法。

(1)自己先將選的兩樣玩具的錢數列式計算、驗證先前的估算結果夠不夠。 如娃娃和足球27+25=? 50元 帆船和汽車29+56=? 80元

(2)交流算法,集體評價。

(3)數學書第3題。

學生任選兩題計算(可用不同算法)、組內交流核對。

2. 選擇。(用手勢表示正確答案的編號)

(1)15+37=( )

① 42

② 52

③ 62

(2)49+24=( )+ 23 =73

① 60

② 69

③ 50

3. 判斷。(對的用表示,錯的用表示)

(1)26+18=34 ( )

(2)75+19=94 ( )

4. 請你動手算一算,看看誰算得最快最正確?

38+29

27+34

47+34

34+28

25+48

48+38

5. 現在每組都有100元體育用品店的購物券。請你們小組合作,用這張購物券來買體育用品,每種物品僅限一件!看看哪一組買的用品最多,總價最接近100元!

哪個小組按要求挑的體育用品最多,總價最接近100元,而且計算正確,哪組就是今天的冠軍!

四、課堂小結

今天去玩具店有何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重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矩形的性質和判定定理。矩形是在平行四邊形的前提下定義的,首先她是平行四邊形,但它是非凡的平行四邊形,非凡之處就是“有一個角是直角”,因而就增加了一些非凡的性質和不同於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矩形的這些性質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邊形性質與判定的延續,又是以後要學習的正方形的基礎。

本節的難點是矩形性質的靈活應用。由於矩形是非凡的平行四邊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同時還具有自己獨特的性質。假如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是矩形,就可以得到許多關於邊、角、對角線的條件,在實際解題中,應該應用哪些條件,怎樣應用這些條件,經常讓許多學生手足無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予足夠重視。

教法建議

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和與平行四邊形的關係,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下問題:

1.矩形的知識,學生在國小時接觸過一些,可由國小學過的知識作為引入。

2.矩形在現實中的實例較多,在講解矩形的性質和判定時,教師可自行預備或由學生預備一些生活實例來進行判別應用了哪些性質和判定,既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感又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3. 假如條件答應,教師在講授這節內容前,可指導學生按照教材145頁圖430所示,製作一個平行四邊形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道具,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參與感,有在教學中有切實的體例,使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更輕鬆些.

4. 在對性質的講解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個學生分別對事先預備後的圖形進行邊、角、對角線的測量,然後在組內進行整理、歸納.

5. 由於矩形的性質定理證實比較簡單,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思路,由學生來進行具體的證實.

6.在矩形性質應用講解中,為便於理解把握,教師要注重題目的層次安排。

矩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道矩形的定義和矩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繫;能説出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和矩形的的對角線相等的性質;能推出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的性質。

2.能運用以上性質進行簡單的證實和計算。

此外,從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區別與聯繫中,體會非凡與一般的關係,滲透集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引導性材料

想一想:一般四邊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相互關係?在圖4.5-l的圓圈中填上“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字樣來説明這種關係:即平行四邊形是非凡的四邊形,又具有一般四邊形的一切性質;具有一些非凡的性質。

國小裏已學過長方形,即矩形。顯然,矩形是平行四邊形,而且矩形還具有四個角都是直角(國小裏已學過)等非凡性質,那麼,假如在圖4.51中再畫一個圈表示矩形,這個圈應畫在哪裏?

(讓學生初步感知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從屬關係。)

演示:用四根木條製作一個平行四邊形教具。利用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演示如圖4.52,當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內角由鋭角變為鈍角的過程中,會發生怎樣的非凡情況,這時的圖形是什麼圖形(矩形)。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80頁“9的乘法口訣”。

教學目標:

(1)知道9的乘法口訣的,並能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2)初步記住9的乘法口訣,並會應用9的乘法口訣計算乘法式題。

(3)經歷編制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4)引導學生找到9的乘法口訣的特殊規律,尋找最佳的記憶方法。

(5)會用9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通過多次質疑討論,激活思維,開拓視角。

(6)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積極主動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9的乘法口訣的,經歷9的乘法口訣的編寫過程。

2、熟記9的乘法口訣,運用9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多媒體,口算卡片,袋鼠跳格圖。

教學過程:

一、情境啟發,明確目標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農曆5月5日是什麼節日嗎?

師:在端午節那天人們一般的會舉行什麼活動?

師:那你們看過賽龍舟嗎?下面老師帶你們去看賽龍舟好嗎?

[在多媒體電腦中出示賽龍舟圖。請同學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交流。指名彙報,全班交流。]

師:你能提個數學問題嗎?

師: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引出課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先來學習9的乘法口訣。

(板書課題:9的乘法口訣)

二、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2、師:我們把9條龍舟分開逐條逐條來看。

出示一條龍舟:

提問:

①師:一條龍舟上共有幾個人?表示幾個9?

出示:2條龍舟

②師:2條龍舟上共有幾個人?表示幾個9?

出示:3條、4條、5條、6條、7條、8條、9條龍舟

③師:那麼3條、4條、5條、6條、7條、8條、9條龍舟上的人數,分別可以用幾個9來表示呢?

出示:3個9、4個9、5個9、6個9、7個9、8個9、9個9

3、用袋鼠跳格的圖來幫助我們算出龍舟上的人數。

[出示袋鼠跳格圖。

師:袋鼠每跳一步是9格就表示一條龍舟上的人數,請學生獨立將袋鼠跳格圖完成。學生獨立完成袋鼠跳格圖。]

4、指名彙報填寫結果。

學生彙報,教師出示:龍舟的條數和總人數。

師:“你是怎麼得到這個數的?”

[5、引導學生觀察已填完整的數軸,發現每個方框中的數都是連續加9的規律。

提問:有了這個袋鼠跳格的圖,我們現在隨便點幾條龍舟都能很快答出總人數了,那麼9條龍舟上一共有多少人?3條呢?5條呢?8條呢?]

6、提問:從1個9到9個9,我們可以用什麼簡便的算式來表示呢?

師:你們會寫嗎?請你們獨立寫出9的乘法算式並填寫出結果。

指名彙報,教師出示:1個9到9個9的全部乘法算式。

7、為了使我們很快地記住9的乘法算式的結果,我們給它們編乘法口訣。你們有信心編出來嗎?

[同桌的兩個學生討論、交流,將編出的乘法口訣寫在自己的課堂練習本上,有困難的同學可利用課本第80頁例4中的表來完成。

學生分組討論編口訣後,在全班展示交流。

交流時,要求學生説清每一組算式、所編的'口訣及意義。引導其他同學注意傾聽同學的發言,及時進行補充、糾正。]

8、質疑:在編口訣的時候你們遇到哪些問題?你們是怎麼解決的?

9、指名學生彙報,教師出示:9的每一句乘法口訣

先齊讀,再分組讀、分男女比賽讀。

[10、引導學生觀察9的乘法口訣的規律:

師:同學們你有什麼方法記住9的乘法口訣?也就是説你發現9的乘法口訣有什麼規律,可以幫助我們很快地記憶呢?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討論、交流。

指名彙報。]

11、師小結:同學們太了不起了,真是太棒了,發現了這麼多的規律。根據這些規律我們一邊讀,一邊記憶。

[學生各自試着記憶9的乘法口訣,自由讀、自由背。]

12、檢查學生記憶口訣的情況:

先全班背,然後指名背:誰能試着給我們背一背?

13、師:在學生背的過程中詢問:背到“五九四十五”“六九……”不會了怎麼辦?

小結:是的,根據9的乘法口訣的規律,我們就能把口訣很快地背出來的。

14、師:誰能説説“4×9”表示什麼意思?

三、變式練習,檢測目標

我們會背9的乘法口訣了,還要會應用,下面我們來做幾個練習,有信心做出來嗎?

[1、對口令遊戲:

用雙手錶現出9的乘法口訣,同桌對口令。

2、列式計算:

①8個9相加得多少?

②8與9的和是多少?

③兩個9相加是多少?

④兩個9相乘是多少?

指名回答,先獨立做,然後指名彙報,引導學生對這4個小題進行比較。

3、解決問題:

①六一兒童節,每個小朋友要吹9個漂亮的氣球,小明、紅紅、歡歡一共要吹幾個氣球呢?

②一張桌子擺9把椅子,8張桌子要擺多少把椅子?

③一本彩色故事書4元錢,一本彩色連環事5元錢,買9本故事書要花多少錢?]

四、總結評價,昇華目標

1、你今天的學習有什麼收穫?

2、這節課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總結:孩子們,你們真是太了不起了,每個人都長了一雙數學家的眼睛,發現了那麼多藏在9的乘法口訣裏的規律,掌握了準確計算乘法的祕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特別高興,因為你們個個都很了不起,會觀察、樂思考、能發現、更會應用。所以我相信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你們會找到更多、更有用的數學知識!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是在充分了解學生知識起點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傳統的教學要點,大膽地進行創新,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紮實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只有真正理解了9的乘法口訣的意義,背口訣,記口訣才會有方法。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活動,不但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學以致用。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進位的原理,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2.通過操作實踐,培養學生的思維,初步建立一定的數感。

3.在探索和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使學生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

1.使學生理解進位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口算

40+5 56+40 18+30

32+4 20+73 5+61

43+20 7+62 4+53

32+10 50+22 20+35

默算,指名答。

指名説説32+4.7+62的計算過程。

2.我們已經學過了兩位數加一位數,可以將兩位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先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再和整十數相加。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

二.探索新知

1.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1)小紅.小強和小蘭是好朋友,他們正在一起玩數畫片的遊戲呢。

(2)從對話中你知道了什麼?你能提出哪些加法問題?

①小強和小紅一共有多少張?你會列式嗎?板書24+6

②小蘭和小強一共有多少張?誰來列式?板書24+9

③小蘭和小紅一共有多少張?怎樣列式?板書9+6

④小蘭.小強和小紅一共有多少張?怎樣列式?板書24+9+6

(3)哪道算式我們已經學過了?得數是多少?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24+6.24+9這兩道算式。

2.教學24+6。

(1)我們先來看24+6,24+6等於多少呢?我們用小棒來擺一擺,你打算怎樣擺,先擺什麼再擺什麼?請你自己擺一擺,想一想怎樣很快知道有多少根小棒?

(2)誰上來擺一擺?

先擺2捆加4根,再擺6根,4根小棒加上6根小棒等於10根,可以捆成一捆,和原來的2捆合起來一共有3捆,就是30根。

(3)那誰來説一説我們怎樣計算24+6?指名説,同座位互相説一説。

3.教學24+9。

(1)剛才小朋友學得真好,我們再來看看24+9,24+9等於多少呢?我們可以怎樣計算?我們也先用小棒擺一擺,怎樣擺?邊擺邊想想怎樣計算。

(2)請生上來擺一擺,並説一説計算過程。

①把24分成20和4,先算4+9等於13,再算20+13=33。

②把9分成3和6,先算6+24等於30,再算30+3=33。

③把24分成23和1,先算9+1等於10,再算23+10=33。

(3)這三種算法你喜歡哪一種?現在請你選擇你最喜歡的方法,把24+9的計算過程跟同座位説一説。小朋友在計算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

4.觀察一下我們今天學習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和以前學的有什麼不同?

5.小朋友,我們今天計算使把一個數分成兩個數後,先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超過了10,那十位上的20就要變成30,30就要變成40,小朋友在計算時一定要注意。

6.剛才我們計算的都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現在一位數放在前面,你會計算嗎?請打開書到第49頁,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計算。生回答,並説説計算過程。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1)下面我們看着圖來計算兩道題目,題目有什麼要求?

(2)第1題你打算怎樣圈?為什麼這樣圈?我們先算什麼就把它們圈一圈。請你在書上圈一圈並計算出算式的和。

(3)交流第二題的圈法,並説説兩道算式的得數。

2.想想做做2

(1)學生口算第一組題,觀察一下這4組題,第一題和下面三題計算時有什麼聯繫?

(2)我們計算下面三題時都要先算4+8=12,所以個位上都是2,但是4+8=12超過了10,所以十位上30要變成40,50變成60,80變成90。

(3)你能用這樣的方法口算出另外兩組題嗎?

3.想想做做3

説圖意,要求圖書角原來有圖書多少本我們該怎麼辦?你會列式計算嗎?請你在書上列式計算並口答。生答。

4.想想做做4

(1)小力.小佳.小強來到了玩具店,小朋友們看一看都有哪些玩具,各是多少錢?

(2)小力買了一隻玩具熊和一盒積木,應付多少元?我們怎麼辦呢?生列式計算並口答。

(3)小強和小佳各買了什麼?他們分別應付多少元?請你在書上列式計算並口答。

(4)小朋友,你想買什麼?應付多少元呢?指名説,同座位説。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教學扇形統計圖,眾數與中位數。

在前幾冊教材中教學了條形圖和折線圖,學生初步瞭解這些統計圖的特點,能夠有選擇地使用。扇形統計圖與條形、折線圖不同,它反映部分與整體的關係,表達各部分佔總數的百分之幾。因此,教學扇形統計圖,使呈現統計數據的形式更多樣了。

眾數與中位數是常用的統計量。在許多場合,平均數不能確切地反映一組數據的基本情況,經常使用眾數或中位數來顯示。因此,教學眾數與中位數能提高數據分析的能力。

全單元編排4道例題、兩個練習,把內容分成兩段。

例1和練習十五,教學扇形統計圖;

例2~例4和練習十六,教學統計量。例2講眾數,例3、例4講中位數。

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看懂扇形圖,利用數據解決問題。

扇形統計圖的教學要求是看懂圖的內容,理解圖上的每個百分數的具體含義,能利用圖呈現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計算。不教學制作扇形統計圖,因為畫扇形比較麻煩,不必把教學精力耗費在畫圖上。

學生有圓的認識,有百分數的概念,能夠看懂扇形統計圖。

看圖、交流,理解圖裏的信息。例1讓學生看我國陸地地形分佈情況統計圖,在小組裏交流看到了什麼,看懂了什麼。教材呈現了交流的場景,雖然學生的講述不完整,但都説出了從圖中獲得的信息和自己的理解。有人説得具體些,有人説得概括些,通過交流可以整理出以下三點:這幅統計圖用一個圓表示我國國土總面積;圓被分成大小不同的5塊,每塊表示一種地形,哪種地形的面積大(小),統計圖裏相應的那塊就大(小);標註的五個百分數,分別表示五種地形的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幾。

計算、填表,體會圖的特點。例題告訴學生,我國國土總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讓他們算出各類地形的面積分別是多少。計算要利用圖中的各個百分數,從而體會扇形統計圖表示的是各個部分數量與總數量的關係,知道它與條形、折線統計圖的不同。

比較、估計,利用圖的特點。扇形統計圖通過各個扇形有大有小,反映各個部分數量有多有少。圖的直觀形象,容易引發比較、估計和判斷。練一練第2題,看着統計圖,學生會想到我國的人口多,人均佔有的國土面積少。練習十五第1題的兩幅扇形統計圖裏能清楚看出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較合理。第2題把果盤看成一幅扇形統計圖,根據花生米所佔的面積,能估計出其他幾種乾果所佔的面積。解答這些題利用了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又進一步體會了它的特點。

2.整理數據,認識眾數。

例2教學眾數的知識,包括眾數的含義,得到眾數的方法,以及眾數的實際應用。

眾數是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據,由於出現的次數最多,因而有一定的代表性。

觀察表格,初步感受眾數。表格呈現9人做黃豆發芽試驗的數據,學生最感興趣的是哪些人的試驗做得最好。例題因勢利導,讓學生找出發芽幾粒的人數最多,有幾人。通過發芽17粒的人最多,感受17是這次實驗發芽粒數的眾數。

排列數據,理解眾數的意義。教材把表格裏9人的發芽粒數依次排列,指出這些數據中17出現的次數最多,叫做這組數據的眾數。在這句話裏講了眾數的意義: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還含有求眾數的方法:在一組數據中尋找出現次數最多的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意義建構眾數的概念。

求平均數,區別新舊概念。眾數和平均數都是統計量,平均數是三年級教學的。教材要求學生算出這組數據的平均數,通過計算回憶平均數的知識,體會平均數與眾數的意義不同,求法不同,從本質上區分這兩個概念。

聯繫實際、應用眾數。第79頁練一練第2題,如果把上週銷售男鞋的尺碼一雙一雙地記錄下來,在這組數據中25.5出現的次數最多,有48次,因此25.5是眾數,這個眾數會影響鞋店今後的進貨。

3.分析數據,認識中位數。

例3和例4教學中位數,前一道例題以形成概念為主,後一道例題教學算法。

創設情境,產生需要。例3呈現一張九名男生的跳繩成績記錄單,對7號男生的成績進行分析。有人利用平均數,指出7號男生跳的比平均數少,意味他的成績不夠好。有人把九名男生的跳繩下數從多到少排列,發現7號男生處在第三名,認為他的成績不錯。不同分析出現不同的評價,而且差異明顯。為什麼跳的比平均數少,成績還是第三名?是許多學生的疑問,教學中位數就能解開這個疑。

排列數據,講解概念。一組數據的中位數,是指這組數據按大小順序依次排列,處於最中間的那個數。這既是中位數的概念,也是找中位數的方法。教材把九名男生的跳繩成績從大到小排列,很容易找到中間的數,理解它就是中位數。

評價7號男生的成績,用中位數合適。九名男生中有2人的成績十分突出,分別是182下和170下,這兩個優異成績拉高了全組的平均成績。事實上,九人中只有2人的成績在平均數之上,其餘7人的成績都低於平均數。可見,平均數在這裏並不反映一組數據的實際狀況,用中位數表示這組男生的跳繩水平比較合適。

一組數據的個數如果是偶數,按大小順序排列,正中間有兩個數。求這組數據的中位數的方法,是例4的教學內容。

適時指點算法。例3初步教學中位數的意義和求法,例4尋找十名女生跳繩成績的中位數,學生會主動把這些女生的跳繩下數按大小順序排列。在找中位數時,發現這組數據一共10個,正中間有兩個數,於是產生疑問中位數是幾呢?教材適時指出:正中間有兩個數的,中位數是這兩個數的平均數。在教材的指點下,學生通過計算正中間的104和102的平均數,得到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03。

用中位數分析、評價數據。求得中位數103,把10號女生的成績同中位數相比,可以看到略小於中位數,表明這名女生的成績在整體中的位置是較偏後的。仍然用中位數評價其他女生,可以判斷各人的成績在整體中的大致位置。

像這樣用中位數進行數據分析,比平均數方便,有時比平均數合理。

4.選用合適的統計量,反映數據的實際狀況。

到現在為止,陸續教學了三個統計量,分別是平均數、眾數、中位數。有些時候,三個統計量都能確切反映數據的基本情況。也有些時候,統計量會引起誤解,有誤導作用。所以,選擇合適的統計量是十分重要的。

選用統計量又是比較複雜而困難的。本單元只是初步教學選用,要求不高,難度不大。

如果一組數據的眾數出現的次數很多,這時的眾數具有代表性。第82頁練習十六第1題裏,十名男生身高數據的眾數是153,眾數在這組數據裏出現了3次。十名女生身高數據的眾數是148,眾數在這組數據裏出現5次。顯然,女生身高的眾數更具有代表性。

如果一組數據裏有極端數據,這時的中位數具有代表性。這裏所謂的極端數據,是指和其他數據相比,明顯大許多或小許多的數。極端數據影響了平均數的代表性,會把平均數拉大或者拉小。第81頁練一練2位同學家庭住房面積分別是43平方米和50平方米,比其他同學家庭住房面積小得多。因此,九位同學家庭平均住房面積只有77平方米,低於中位數84。如果選一個統計量表示這九位同學家庭的住房情況,中位數是比較合適的。第81頁第2題裏,A飛機的飛行時間特別短,是一個極端數據。這個數據使八架飛機的飛行時間的平均數明顯小於中位數,也使平均數失去了應有的代表性。如果A飛機不飛,其餘七架飛機的飛行時間裏沒有極端數據,平均數和中位數應該比較接近,都可以用來表示七架飛機的飛行水平。第3題裏工資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分別是1800、1100、1000,平均數遠遠大於中位數和眾數,是由於總經理與副總經理的工資遠遠高於其他人。反映員工工資實際情況的統計量應該選中位數或者眾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