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反思

校園1.56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反思

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反思1

有幸聽了李輝老師執教的《文具店》,對比自己的課堂教學,感觸頗多。

在本課教學中,李輝老師在複習了上節課的誰是誰的幾倍的問題後,為學生創設了文具店的具體情境。學生依據數學信息提問題,學生獨立自主探究的慾望強,提出的問題也很多,教師及時給予鼓勵,再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解決。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李輝老師在學生初步瞭解“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後,引導學生用擺學具的方法,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為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然後由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讓學生通過完整準確地語言表述倍數問題的意義,最後運用構建起的“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解決實際問題。從李輝老師的課堂中不難看出,老師十分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在講題中思路明確,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能力與解題策略。

雖然是節公開課,但老師十分關注每個孩子的發展,經常提問不舉手的孩子,在獨立解題的過程當中更是關注學困生的掌握情況。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李輝老師儘量避免以少數學生的思維代替多數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課堂中的每個活動都採用不同方式給每個學生提供獨立操作、思考以及師生、生生間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鼓勵人人動腦想,人人開口説。而必要的練習是本節課鞏固與強化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教師精心設計習題,做到精練、巧練、及時練。課堂中注意讓學生充分“練”,練説練講,練習做,同時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通過思維活動實現的,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直接影響着學習的效果。在李輝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優質的數學課堂無不時時處處閃爍着思維的火花,在數學課堂上思維是“魂”,抓住了思維訓練就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反思2

高效課堂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台,給老師一種新的希望,給學校一個美好的未來,這就要求教師注重課堂這個衝鋒陷陣的主陣地,它不只是看你備課、上課的認真程度,更關注一個教師對課堂結構的把握,高效課堂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台,給老師一種新的希望,給學校一個美好的未來,從自己內心到對數學教學有以下反思:

一、何謂“高效課堂”?

何謂“高效課堂”?是不是教師把該學的知識都交給了學生就算“高效課堂”?或者説,這節課學生積極參與,達標練習順利完成就算“高效課堂”?我認為,高效的課堂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為主,以探索為核心的課堂。是在寬鬆、民主、和諧、競爭的氛圍中,學生積極活躍,40分鐘內,知識得到充分內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課堂。

二、高效課堂要求教師的做法

1、轉變教學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只有對教育事業充滿了熱愛,真正將教學工作作為教書育人的事業來做,才能將工作做好,才能積極地投身於教育教學改革中去。

2、優秀教學設計。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是在充分挖掘教材,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利用多種適合的教學手段,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將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有機的、整體的、有計劃的、分步驟地編寫制定,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3、課堂角色定位。新課程改革,要求有教師為主體轉變為學生為主體。教師應轉變角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主用,也就是教師的助學作用、評學作用、督學作用和同學作用。

4、充分挖掘教材。具有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教師,善於將教材內容充分挖掘,將教材內容轉變成為教學內容,並改造成為學生的學習內容。變“教材”為“學材”。

5、教師精講點撥。高效課堂,不是不要教師的講解,而是需要教師精心準備的精講,要求達到“精確、精煉、精彩”。

6、抓好課前預習。高效課堂是建立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之上的課堂,變厭學為樂學、被動學為主動學。

7、抓好學情反饋。抓好學情反饋和反饋後的歸納總結,使教師充分了解學情,瞭解學生的難點、疑點、困惑點,從而使課堂更高效。

8、注重環節意識。高效課堂,更注重課堂教學的環節意識,要求絲絲相扣,承轉自然緊湊。導入、過渡、承轉、小結、提問、討論、訓練、講評等課堂環節,要求乾淨利索、不拖泥帶水。

9、轉變教學方式。高效課堂,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由單純的教為教與學並重,由封閉式教學變為開放式教學,由注入式教學變為啟發式教學,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變為知識和能力並重,真正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10、營造課堂氛圍。教師要善於營造良好的愉悦的競爭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心熱起來,讓學生的眼亮起來,讓學生的手舉起來,讓學生的嘴動起來,讓學生的臉笑起來。

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預習效果

1、動手翻。針對新的學習內容,有計劃的翻以前學過的課本,複習和新知識有緊密聯繫的舊知識,初步瞭解新舊知識的間的聯繫,為學習新知識作好充分的鋪墊。

2、動手劃。 我們在預習新課時,對新課中的重要的“法則、概念、原理、定律”以及不不懂的地方作一些標誌,比如“ ̄ ̄ ̄”“??”等;

3、動手做 預習時我們勤動手,對書上的實物、直觀圖、線段圖、模型等要動手做一做,動手畫一畫,從而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

4、動腦想 我們在預習時要養成勤於動腦的習慣。我們要能針對新知識,提出一些有價值、有思考性的問題,並積極和老師同學進行探討;

5、動筆練 即要求我們能針對新知識,自己從課後的習題中選擇一些和書上例題同等難度的或類似的習題來練一練(如書上的做一做),可是低於書上難度的基本題,甚至有的預習的好的同學可以自己編題進行練習。

三、落實合作學習

1、科學分組

合作學習強調教學各動態因素之間的合作互動,特別強調生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實現生生互動的最佳方式是把學生分成一個個合作小組。

2、合理分工

合作學習的最大特點是:人人蔘與,共同完成任務。。分工分別是:合作小組長——對合作小組各成員在課內進行調控,課外精心管理,維護小組學習紀律;記錄員(1名)——對合作小組各成員的討論結果或實踐過程進行記錄,記錄小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一些新的方法;檢查員(1名)——檢查合作小組各成員在活動中是否能夠各盡其責;報告員(1名)——在反饋或交流時,對本合作小組的.討論結果或活動結果等進行彙報。

3、有效合作

通過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使學生很快掌握了合作學習的基本流程:佈置任務——老師提出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調控下共同探究,完成任務;反饋交流;老師小結。經過課內外的合作,校內外的合作,學生掌握了合作學習的方法,實現有效合作

4、積極總結評價,激發合作熱情。

為了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發揮其合作功能,教師要對小組合作的活動情況進行積極地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要評一評、比一比、賽一賽,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最守紀律,哪一組最團結,哪一組最快等等。

5、每個學習小組內四位成員輪流換崗,協調後每人一崗,崗位定期更換,責任輪流承擔。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拓展思維空間,積極動手動腦,總之,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合理運用控制論的原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反思3

筆者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很好的發展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一、體現一個“主”字

這裏所説的“主”字指的是:課堂的主陣地、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首先要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我們的教學活動主要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學生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都是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的。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潛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是課堂教學,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也是衡量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時,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從哲學角度分析,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才是變化的根本。所以,課堂上我們要善於把學生推向主體,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通過自身積極的思維活動,自主參與,親身經歷學習過程,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再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主宰課堂的局面,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把教師和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講解和被動接受的痛苦中解放出來。課堂上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要導得巧、導得活、導得適時,學生才能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生動活潑;如果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就很容易造成高耗、低效、死板的課堂教學。

二、抓住一個“思”字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是通過思維活動實現的,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直接影響着學習的效果。實踐中我們發現,優質的數學課堂無不時時處處閃爍着思維的火花,在數學課堂上思維是“魂”,抓住了思維訓練就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設計與實施教學時,要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為出發點,注意挖掘教材中藴涵的思維素材,儘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思辯的機會,使學生在思維活動過程中逐步掌握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方法,教會學生有理、有據、有序地思考與解決問題。

三、突出一個“活”字

這裏所説的“活”字指的是:課堂教學的靈活性。一方面,課堂教學本身就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不僅有教者的教學預設,而且伴隨着教學過程的展開必然會有新的生成,這就需要教師靈活的作出調整,千萬不能死搬教案,對課堂上產生的動態生成不聞不問。因此,教師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錘鍊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的水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靈活而精當的處理和運用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的東西,活化課堂。另一方面,教師要善於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實踐表明,一個人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下,學習的效率是很高的,那麼,課堂上我們怎樣才能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呢?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首先,教師要增強思維意識,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中,始終把激活數學思維放在首位。其次,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更應該創設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活潑而又藴涵着一些思維力度的數學問題情境,促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裏被吸引到學習中來。第三,教學過程中,教者要善於不斷把問題引向深入,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思考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重視一個“練”字

必要的練習是鞏固與強化所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在數學課堂上更不容忽視,實踐中我們發現許多教師不能很好的處理“練”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練的目的性不夠明確,針對性不強,隨意性大;練的習題不夠精選,思維難易度把握不準,層次性不夠明顯;不能正確處理練與講的關係,以講代練或以練代講的現象普遍存在等等。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正確理解練習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擺正練與講的關係,還要精心設計習題,做到精練、巧練、及時練。我相信,只要我們重視“練”,課堂中注意讓學生充分“練”,就一定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五、講究一個“創”字

課堂教學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新課標下的國小數學課堂更需要創新,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那麼,面對新教材我們怎樣結合學生實際活化教材?怎樣選擇恰當的內容呈現方式?怎樣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情境?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式?這些都需要我們教師大膽創新,講究教學藝術。教學創新是有基礎的,這個基礎就是對新課標的理解與把握、對教材的鑽研、對學生生活實際的瞭解。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新課標、理解新課標、實踐新課標,潛心鑽研教材,走進學生的數學生活世界。只要我們有強烈的創新意識,不斷追求創新,勇於實踐,就一定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而又促進學生髮展的創新之路。我們的課堂教學會因為創新而更加有效,會因為創新而更加多姿多彩,我們的學生也會因為創新而更加愛數學,在數學的課堂上他們將得到更大的收穫,得到更好的發展。

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反思4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教學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後,教師幫助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實現了教學目的。我一直在思索,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抓好課堂40分鐘,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在以前的教學中,心中只裝着怎樣讓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為此有時方法過激,採用了一些不正確的方法促使學生計算,做應用題,結果效果並不怎麼好。學習了《新課程標準》後,讓我從中學習了很多,受益匪淺。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呢?《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數學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在認識領域方面獲得發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情感領域和智能領域獲得發展,張揚個性,發揮潛能。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弊端,嚴重影響了教學效率,通過多年的觀察、分析,我發現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在課堂上充當被動接受的角色,長此以往,其結果勢必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壓抑。二是學生受年齡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影響,自制力差,課堂上無法約束自己常常走神、跑題,影響了40分鐘的質量。

針對低年級數學特點,要實施有效性教學策略,應從數的組成在加減中運用有效性入手,下面結合我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談談我的一點心得體會。

數的組成在加減中運用離不開計算。計算,貫穿於國小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它是國小生的一項必備的數學能力,也是傳統國小數學教學最為重視培養的能力之一。實施新課程以來,課標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仍很重視,所不同的是,與以往的教材相比,它不僅要求計算正確、迅速,而且更突出要求計算方法的合理、簡便與靈活,並注意把各種計算(口算、筆算、估算、簡便計算)有機地聯繫與整合起來,使學生在使用各種計算方法的實踐中逐步提高能力,從更高的要求提升學生計算的素質。然而,由於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很長時間以來,許多老師一提到計算,就認為只需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增加練習的量,多練、反覆練。就一定會見成效。分析目前學生計算能力的現狀,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大都把計算作為一項機械重複的任務來完成,談不上有任何學習的興趣,以致於在做計算題時,學生普遍有輕視的心理傾向,注意力不夠集中;沒有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導致計算的正確率明顯下降。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容樂觀,很大程度上與教師如何正確看待計算有很大關係。

計算、合理組織計算教學有直接的關係計算,貫穿於國小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它是國小生的一項必備的數學能力,也是傳統國小數學教學最為重視培養的能力之一。主要包括口算、筆算、估算、簡便計算。教師通過有效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從而達到數的組成在加減法中運用的有效性。新課程追求自主創新的學習,我們通俗的理解就是要讓學生“能學”、“想學”、“會學”、“堅持學”,它不僅僅是如此,“自主學習”是一種建立在學習者自我決定、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價反思基礎上的以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特徵的學習行為和學習品質。國小低年級數學數的組成在加減中運用有效性要很好地落實,我認為從這些方面入手: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掌握知識和獲取技巧的主要動因是——良好的情境。”數學知識由於抽象而顯得枯燥是影響學生積極學習的最大障礙。在數學教學中,適時適當的創設良好的情境,可以誘發兒童好奇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在較短的時間裏,輕鬆愉快地進入學習最佳狀態。皮亞傑曾告訴我們:兒童是個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以某種興趣作先決條件。因此我認為對於低年級學生,應該從其熟悉的生活環境入手,創設情境,化抽象為具體,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喜歡數學。

比如,學習“生活中的數”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屏幕上顯示一座房子失火了,一位叔叔要打電話報警,一緊張忽然忘了電話號碼,站在電話機旁正抓耳撓腮,急得滿頭大汗。這個畫面一下子抓住了每個同學的心,許多同學急得大聲喊:“趕快打119報警啊!”、“再不打119報警,要燒光了!”真是如臨其境啊。我趁機説:“同學們真棒,幫叔叔想出了報警電話。瞧,叔叔打通了報警電話。”果然畫面上隨着警笛聲出現了一輛消防車,嘩啦啦,一下子把火澆滅了。大家鬆了一口氣。我接着説:“假如遇到了壞人,要打什麼報警電話?有人生病要上醫院,又要打什麼電話呢?”大家爭先恐後舉手發言。緊接着,我就自然地再用語言導入主:“同學們,象119、110、120這些數字都是我們生活中的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比如我家住在1號樓502室的1和502也是。你們還知道哪些?”學生的情緒再度興奮起來,嘰嘰喳喳地討論開了。

這樣的導入,使學生覺得新知識並不陌生,激發學習的興趣,及早地進入最佳狀態,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高了,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二、實踐操作,發展思維。

杜威有句金言:“讓學生從做中學”。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遵循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藉助於學具操作,通過動手、動口、動腦把學生所有的感官都調動起來,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參與形式,這種形式不僅有利於學生把知識與技能結合起來發展各種能力,而且也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思維的發展。每讓學生進行一種操作時,必須首先要求學生看清題意,再想一想,根據題目要求,你在操作時先做什麼,再做什麼,該如何做。

例如:在學習“9加幾”時,我讓學生擺小棒:你是怎樣想的就怎樣擺。先擺“9+2”,有的學生擺好了就發言:左邊擺9根小棒,右邊擺2根小棒,然後移動右邊的1根和左邊的9組成10,數一下右邊是幾根,得數就是十幾。這是“湊十”法。還有的學生説是用數的,數一數有幾根小棒,得數就是幾。接下去又擺了9加3、4、5、6、7,我也下去巡視,協助操作有困難的同學。

低年級的學生更容易接受直觀的東西,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藉助一些道具,可以幫助學生積極參與,也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從而使我們的學習達到很好的效果。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有效的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我們要不斷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用它來指導我們的教學,我們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同時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有利於學生的發展,要以學法的改革帶動教法的改革,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靈活性、創造性,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通過數的組成在加減中運用有效性的學習、開展、探索,我相信國小低年級的數學有效性教學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反思5

一、良好的自學能力是高效課堂的堅強後盾。

對於國小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為此,教師必須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 ——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上課時帶着這些問題聽講,而對於在預習中已弄懂的內容可通過聽講來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與教師講解之間的差距、看問題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種好些;課後複習——學生可先合上書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課堂內容在腦子裏“過”一遍,然後自己歸納出幾個“條條”來。同時,加強對書本例題的剖析和推敲,因為課堂內老師講的例題儘管數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每個例題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個例題的關鍵所在,思考這類例題還可以從什麼角度來提問,把已知條件和求解目標稍作變化又有什麼結果,解題中每一步運算的依據又是什麼,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識,這類題還可以用什麼方法求解,等等。

數學教學的關鍵不在改變數學知識本身,而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與自覺鑽研數學的習慣,學生將終生受益。要不斷地將學習數學方法化納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讓學生明白“授人以漁”的道理。

二、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高效的課堂保駕護航。

俗話説:“習慣成自然”。國小階段正處於培養習慣的關鍵時期,應在結合上進心培養的同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好習慣一旦形成,學生的上進心也就“定向”了。學生的上進心是教師組織教學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養,在培養過程中難免會有反覆。我們要善於抓反覆,反覆抓。如此,學生焉能不上進?

其次形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責任心的培養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以極其認真的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認真審題,按時完成作業,計算後,要認真檢查“一步一回頭”,認真書寫等,逐漸學生養成了自覺、主動、認真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高效課堂的基礎保障。

只有真正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才會落到實處,學生才會受益,才會實現師生雙贏,學生對於學習數學,才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才會成為創新性人才。

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反思6

一、“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設計有效的教學環節

磨課的過程,就是提高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充分認識到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我執教的“方程的意義”這一課,每一教學環節的設計,都圍繞着如何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而腳踏實地的設計,引領學生沉浸在學習的天地,絕不講求表面的熱鬧,沒有一點花架子。導入環節,我們進行了多次修改,開始是“蹺蹺板”的引入和“謎語”的引入,上了幾次總覺得不合適,好像是為了新穎而引入沒有實際的意義,最後在組長的提議下又改為了直接引入:孩子們今天老師跟你們一道來學習一個新的數學知識,這是一架----(天平)誰知道天平是幹什麼的?你們瞭解天平嗎?

下面我來考考大家,指針指在正中説明左右兩邊的物體怎麼樣?指針偏向左邊説明什麼?偏向右邊呢?這樣的設計,我們覺得更加有效。探索環節,小組合作探究是新課程一個必有的環節,但是組織不好既達不到學習的目的,而且會導致課堂無法調控。在第一次試講中由於小組學習沒有組織好,所以導致了整節課沒完成教學任務。經過我們組全體成員的討論,最後設計了“剛才我們寫出了這麼多數學式子,如果要按照一定的標準把這些式子進行分類,可以嗎?先請同學們讀一讀大屏幕上的活動要求(1、先從信封裏拿出式子在卡紙上擺放整齊,2、然後討論出分類的標準,3、最後按討論的標準分一分。)下面請同桌的兩個人為一組,活動開始。”小組學習活動,很好地完成了合作探究的任務。最後的練習環節是我們組本次活動的主題,要體現練習的有效性,我選取有針對性、典型性的練習素材,將學習與生活有機結合。

二、“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設計有效的探究活動

有效的探究活動,就是在新知的學習過程中開展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具有探究價值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切身的體驗感受知識產生的過程,學生從自己動手實踐中歸納出結論。本節課重點是方程的意義,我大膽的改變了教材編排,通過學生觀察天平圖自己寫出不同的數學式子,我安排了這樣的活動:1、剛才我們寫出了這麼多數學式子,如果要按照一定的標準把這些式子進行分類,可以嗎?2、剛才由於選得標準不一樣所以分得結果也不一樣,今天我們重點來研究等式。請同學們把不等式放進信封裏,把等式進行分類?通過對式子進行一次一次的分類,層層推進從而得出方程的意義,以及方程和等式的關係,在整個探索過程中都是孩子們自己參與,親身感受,不是硬塞給學生,而是採用逐步滲透、深化的方式,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防止了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通過合作與交流拓展思維。

三、“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設計有效的練習題目

要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因此在設計練習時,層層遞進,不斷提高。體現出這樣幾個層次:鞏固練習題——判斷技巧題——實際應用題——拓展提高題。通過基本鞏固練習題、判斷技巧題檢驗學生在本節課中對方程的意義,以及方程和等式的關係的掌握情況。在基本練習第一題後我設計了一個畫圖題,用圖形象的表示出等式和方程的關係,在練習這個題時每個班都只有幾個同學能完成,後來我想既然達不到有效練習的目的乾脆就取消這個題目。

數學從生活中來,最終還要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造地設計教學過程。出示了我的重慶之行,讓孩子們通過觀察找出方程。然後又設計了兩個拓展提高練習題目,這兩個題目也是來源於我們的生活,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藉助數學方法來解決,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優良品質。

這次磨課過程,是我學習、總結、提高的過程。通過磨課,我們知道了學生的需求和教學方向;通過磨課,我們創造了最合理的教學設計;通過磨課,我們創新了教學理念;通過磨課,讓我對“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了更深刻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