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反思範文

校園1.14W
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反思範文1

會考試後,看着學生的成績,我覺得高效課堂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台,給老師一種新的希望,作為老師,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課堂並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呢?通過學習與實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反思範文

一,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台 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甚至提前走進教室,與學生交流一會,也應考慮在其中。

二、課上需要嚴謹的結構和輕鬆的氛圍

1、良好的教學導入將是高效課堂的引擎。

就像一部精彩的電影,頭三分鐘,你就得抓住學生的心。有人這樣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的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能源,有了它,學生就可以積極地汲取知識,完善自己的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的導入,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充滿了疑問和期待。

2、精彩的學習過程就是高效課堂的核心。

高效課堂不僅關注教師講得多麼精彩,更加關注學生學得多麼主動。有效教學要求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充分體現3個基本持徵: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上,我們首先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關注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的廣度、形式、時間及效果;在學生學習的合作性上,要有多邊、豐富、多樣的信息聯繫與信息反饋,整堂課有着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悦感;在學生學習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師的外部教導轉化為學生的內源性動力。

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在用心與自己交流。師生通過相互的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要時時瞭解學生的心理,知道學生想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想,並讓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敢於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使對話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各種資源,形成後續的教學行為。讓動態成為常態,讓生成成為過程,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激發和提高,這要求教師有超強地駕馭課堂的能力。

3、細節的準確處理就是高效課堂的潤滑劑。

教師要懂得微笑。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通過微笑來傳遞的,而學生會在這種愛的感召下,受到鼓舞,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往往是喜歡某一位教師而喜歡他的課。上課時,多給孩子一點微笑,多給孩子一些關愛,讓每個孩子都感到教師喜歡自己,要學好這位教師所教的課。

教師要善於鼓勵。一個輕鬆愉悦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積極投入,而學生的積極投入又離不開老師的鼓勵。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善思多問,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經常鼓勵,讚美學生,每個人都喜歡別人的讚美,這是一種天性。人們常説: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往往教師的一句不經意的讚美,會給學生開闢了另一片天地。這樣做既拉近師生的距離又開啟了學生的思維。教師要注重差異。高效課堂的教學要面向全體,不放棄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鼓勵和得到教師的關注。因此教師應當實施分層次教學,把整體教學目標分解為層次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和能力。

三、課後需要認真的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它一方面是對自己在教學中的正確做法給以肯定,不斷地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又是挑戰自己——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學實踐中與教學新理念不相符合的甚至是背道而馳的做法,進行自我批評,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以後的教學更加完美。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學工作者堅持不斷地寫教學反思,本身也是熱愛教育事業的一種外在表現。寫教學反思能使我們教師從平時的點滴積累中掌握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避免按步就班地按教材、教參授課,會提高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反思範文2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綜觀我們的課堂,不難發現,在新課程背景下國小數學高效課堂教學也還有待於教師進一步反思,現結合我校正在開展的“新教師崗位練兵課”的有關案例談一些自己的想法和體會。

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靈動的課堂,精彩的互動,智慧的語言,高超的調控能力,嫻熟的教學技藝以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知識視野,數學素養,創新思想,無不衝擊着我的思想和心靈,給了我心靈深深的震撼。也讓我學到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高效課堂教學方面的思考。

一、以生為本,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要求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各位教師的課都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方法,設計新穎,教學內容更貼進學生的實際生活。如周禮老師執教的“折線統計圖”,可以説是“脱胎換骨”,與眾不同。我們平時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大多數教師都是利用書上的例題,重點教學生如何描點畫折線,完全是老師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學生只知道怎麼做,而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周禮老師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明白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充分感知新知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學方法大膽地進行了創新。教學描“點”時,教師並沒有直接教學生如何描“點”,而是先讓學生比較條形和折線統計圖的方格圖有什麼不同,接着問學生為什麼條形統計圖中的年份對着方格,而折線統計圖中的年份對着線 ,學生明白“點”應該畫在線上,接着讓學生思考“點”應畫在什麼地方,這個“點”應對着幾個方向?

二、以問促思,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所以教師應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小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例如,周禮老師在執教“折線統計圖”這一課時,課前讓學生猜一猜,張老師喜歡哪一個標點符號?為什麼喜歡?號,周老師有許多地方不理解,你們願意幫老師解答這些問題嗎?接着在黑板上畫了一個?號,出示第一個問題讓學生回答,然後又出示一個?號外面畫有一個圓圈比前面要難一點的問題,接着又出示一個?號外面畫有兩個圓圈更難的問題,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三、讓學生在課堂上“活動”起來,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去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參與,讓學生活動,特別是思維活動,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教師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這就是説整個教學的課堂應成為學生活動的場所,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去動腦、動手,去創新。只有這樣做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才會好。如惠林老師執教的“二十四時記時法”,選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各種電視節目的播出時間,以及豐富的學習活動,如猜一猜,説一説,做遊戲,表演動作,聽故事?教師教得輕鬆,學生也學得愉快,教學效果好。

四、找準難點,有效突破

一節成功的課,教學重點要突出,難點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學中,課前應深鑽教材,找準本課時的重難點,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選擇恰當方法。周禮老師在執教 “折線統計圖”這一課時,整體把握教材,不但難點找得準,而且突破方法也非常恰當。如引導學生理解“趨勢”和“幅度”這兩個詞時,先讓學生用小棒比劃,體會增加、減少、不變,然後讓學生通過手勢的比劃,感受增加一點,增加很多,以及下降一點和下降很多。使原本看不見摸不着的,學生感到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

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反思總是指向教師自我的,教師既是研究的對象,又是研究的主體,教師反思的過程,是將“學會教”與“學會學”統一起來,努力提升教學行為的科學性。教師將自己的教學設計思想付諸於實踐後,再不斷的反思進行調整,在教學中應經常問一問自己,哪些教學行為及其觀念是正確的,為什麼;哪些是不正確的,問題在哪裏,應該怎麼辦。通過反思,教師可以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進而對教學現象和問題形成獨立的有創造性的見解,從而提升教學活動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動性、盲目性。教學之後,我聽取了老師們給我的意見,進行了教學反思。在備課時,光靠經驗或一本教材、教參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深入鑽研、領會教材,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才能創造性地處理教材,駕馭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把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學習。

工作還在繼續,努力不能停止,我們不僅要看到別人的長處,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學的方法運用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反思範文3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教學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後,教師幫助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實現了教學目的。我一直在思索,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抓好課堂40分鐘,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在以前的教學中,心中只裝着怎樣讓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為此有時方法過激,採用了一些不正確的方法促使學生計算,做應用題,結果效果並不怎麼好。學習了《新課程標準》後,讓我從中學習了很多,受益匪淺。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呢?《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數學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在認識領域方面獲得發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情感領域和智能領域獲得發展,張揚個性,發揮潛能。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弊端,嚴重影響了教學效率,通過多年的觀察、分析,我發現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在課堂上充當被動接受的角色,長此以往,其結果勢必使學生的思維受到壓抑。二是學生受年齡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影響,自制力差,課堂上無法約束自己常常走神、跑題,影響了40分鐘的質量。

針對低年級數學特點,要實施有效性教學策略,應從數的組成在加減中運用有效性入手,下面結合我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談談我的一點心得體會。

數的組成在加減中運用離不開計算。計算,貫穿於國小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它是國小生的一項必備的數學能力,也是傳統國小數學教學最為重視培養的能力之一。實施新課程以來,課標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仍很重視,所不同的是,與以往的教材相比,它不僅要求計算正確、迅速,而且更突出要求計算方法的合理、簡便與靈活,並注意把各種計算(口算、筆算、估算、簡便計算)有機地聯繫與整合起來,使學生在使用各種計算方法的實踐中逐步提高能力,從更高的要求提升學生計算的素質。然而,由於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很長時間以來,許多老師一提到計算,就認為只需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增加練習的量,多練、反覆練。就一定會見成效。分析目前學生計算能力的現狀,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大都把計算作為一項機械重複的任務來完成,談不上有任何學習的興趣,以致於在做計算題時,學生普遍有輕視的心理傾向,注意力不夠集中;沒有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導致計算的正確率明顯下降。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容樂觀,很大程度上與教師如何正確看待計算有很大關係。

計算、合理組織計算教學有直接的關係計算,貫穿於國小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它是國小生的一項必備的數學能力,也是傳統國小數學教學最為重視培養的能力之一。主要包括口算、筆算、估算、簡便計算。教師通過有效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從而達到數的組成在加減法中運用的有效性。新課程追求自主創新的學習,我們通俗的理解就是要讓學生“能學”、“想學”、“會學”、“堅持學”,它不僅僅是如此,“自主學習”是一種建立在學習者自我決定、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價反思基礎上的以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特徵的學習行為和學習品質。國小低年級數學數的組成在加減中運用有效性要很好地落實,我認為從這些方面入手: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掌握知識和獲取技巧的主要動因是——良好的情境。”數學知識由於抽象而顯得枯燥是影響學生積極學習的最大障礙。在數學教學中,適時適當的創設良好的情境,可以誘發兒童好奇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在較短的時間裏,輕鬆愉快地進入學習最佳狀態。皮亞傑曾告訴我們:兒童是個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以某種興趣作先決條件。因此我認為對於低年級學生,應該從其熟悉的生活環境入手,創設情境,化抽象為具體,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喜歡數學。

比如,學習“生活中的數”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屏幕上顯示一座房子失火了,一位叔叔要打電話報警,一緊張忽然忘了電話號碼,站在電話機旁正抓耳撓腮,急得滿頭大汗。這個畫面一下子抓住了每個同學的心,許多同學急得大聲喊:“趕快打119報警啊!”、“再不打119報警,要燒光了!”真是如臨其境啊。我趁機説:“同學們真棒,幫叔叔想出了報警電話。瞧,叔叔打通了報警電話。”果然畫面上隨着警笛聲出現了一輛消防車,嘩啦啦,一下子把火澆滅了。大家鬆了一口氣。我接着説:“假如遇到了壞人,要打什麼報警電話?有人生病要上醫院,又要打什麼電話呢?”大家爭先恐後舉手發言。緊接着,我就自然地再用語言導入主:“同學們,象119、110、120這些數字都是我們生活中的數,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比如我家住在1號樓502室的1和502也是。你們還知道哪些?”學生的情緒再度興奮起來,嘰嘰喳喳地討論開了。

這樣的導入,使學生覺得新知識並不陌生,激發學習的興趣,及早地進入最佳狀態,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高了,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二、實踐操作,發展思維。

杜威有句金言:“讓學生從做中學”。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遵循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藉助於學具操作,通過動手、動口、動腦把學生所有的感官都調動起來,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參與形式,這種形式不僅有利於學生把知識與技能結合起來發展各種能力,而且也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思維的發展。每讓學生進行一種操作時,必須首先要求學生看清題意,再想一想,根據題目要求,你在操作時先做什麼,再做什麼,該如何做。

例如:在學習“9加幾”時,我讓學生擺小棒:你是怎樣想的就怎樣擺。先擺“9+2”,有的學生擺好了就發言:左邊擺9根小棒,右邊擺2根小棒,然後移動右邊的1根和左邊的9組成10,數一下右邊是幾根,得數就是十幾。這是“湊十”法。還有的學生説是用數的,數一數有幾根小棒,得數就是幾。接下去又擺了9加3、4、5、6、7,我也下去巡視,協助操作有困難的同學。

低年級的學生更容易接受直觀的東西,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藉助一些道具,可以幫助學生積極參與,也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從而使我們的學習達到很好的效果。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有效的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我們要不斷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用它來指導我們的教學,我們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同時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有利於學生的發展,要以學法的改革帶動教法的改革,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靈活性、創造性,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通過數的組成在加減中運用有效性的學習、開展、探索,我相信國小低年級的數學有效性教學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反思範文4

一、良好的自學能力是高效課堂的'堅強後盾。

對於國小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為此,教師必須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 ——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上課時帶着這些問題聽講,而對於在預習中已弄懂的內容可通過聽講來比較一下自己的理解與教師講解之間的差距、看問題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種好些;課後複習——學生可先合上書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課堂內容在腦子裏“過”一遍,然後自己歸納出幾個“條條”來。同時,加強對書本例題的剖析和推敲,因為課堂內老師講的例題儘管數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每個例題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個例題的關鍵所在,思考這類例題還可以從什麼角度來提問,把已知條件和求解目標稍作變化又有什麼結果,解題中每一步運算的依據又是什麼,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識,這類題還可以用什麼方法求解,等等。

數學教學的關鍵不在改變數學知識本身,而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自覺學習與自覺鑽研數學的習慣,學生將終生受益。要不斷地將學習數學方法化納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讓學生明白“授人以漁”的道理。

二、形成良好的習慣,為高效的課堂保駕護航。

俗話説:“習慣成自然”。國小階段正處於培養習慣的關鍵時期,應在結合上進心培養的同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好習慣一旦形成,學生的上進心也就“定向”了。學生的上進心是教師組織教學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所以要致力培養,在培養過程中難免會有反覆。我們要善於抓反覆,反覆抓。如此,學生焉能不上進?

其次形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責任心的培養必須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以極其認真的態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認真審題,按時完成作業,計算後,要認真檢查“一步一回頭”,認真書寫等,逐漸學生養成了自覺、主動、認真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是高效課堂的基礎保障。

只有真正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才會落到實處,學生才會受益,才會實現師生雙贏,學生對於學習數學,才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才會成為創新性人才。

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反思範文5

高效課堂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台,給老師一種新的希望,給學校一個美好的未來,這就要求教師注重課堂這個衝鋒陷陣的主陣地,它不只是看你備課、上課的認真程度,更關注一個教師對課堂結構的把握,高效課堂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台,給老師一種新的希望,給學校一個美好的未來,從自己內心到對數學教學有以下反思:

一、何謂“高效課堂”?

何謂“高效課堂”?是不是教師把該學的知識都交給了學生就算“高效課堂”?或者説,這節課學生積極參與,達標練習順利完成就算“高效課堂”?我認為,高效的課堂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為主,以探索為核心的課堂。是在寬鬆、民主、和諧、競爭的氛圍中,學生積極活躍,40分鐘內,知識得到充分內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課堂。

二、高效課堂要求教師的做法

1、轉變教學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只有對教育事業充滿了熱愛,真正將教學工作作為教書育人的事業來做,才能將工作做好,才能積極地投身於教育教學改革中去。

2、優秀教學設計。優秀的課堂教學設計,是在充分挖掘教材,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利用多種適合的教學手段,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將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有機的、整體的、有計劃的、分步驟地編寫制定,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3、課堂角色定位。新課程改革,要求有教師為主體轉變為學生為主體。教師應轉變角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主用,也就是教師的助學作用、評學作用、督學作用和同學作用。

4、充分挖掘教材。具有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教師,善於將教材內容充分挖掘,將教材內容轉變成為教學內容,並改造成為學生的學習內容。變“教材”為“學材”。

5、教師精講點撥。高效課堂,不是不要教師的講解,而是需要教師精心準備的精講,要求達到“精確、精煉、精彩”。

6、抓好課前預習。高效課堂是建立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之上的課堂,變厭學為樂學、被動學為主動學。

7、抓好學情反饋。抓好學情反饋和反饋後的歸納總結,使教師充分了解學情,瞭解學生的難點、疑點、困惑點,從而使課堂更高效。

8、注重環節意識。高效課堂,更注重課堂教學的環節意識,要求絲絲相扣,承轉自然緊湊。導入、過渡、承轉、小結、提問、討論、訓練、講評等課堂環節,要求乾淨利索、不拖泥帶水。

9、轉變教學方式。高效課堂,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由單純的教為教與學並重,由封閉式教學變為開放式教學,由注入式教學變為啟發式教學,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變為知識和能力並重,真正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10、營造課堂氛圍。教師要善於營造良好的愉悦的競爭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心熱起來,讓學生的眼亮起來,讓學生的手舉起來,讓學生的嘴動起來,讓學生的臉笑起來。

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預習效果

1、動手翻。針對新的學習內容,有計劃的翻以前學過的課本,複習和新知識有緊密聯繫的舊知識,初步瞭解新舊知識的間的聯繫,為學習新知識作好充分的鋪墊。

2、動手劃。 我們在預習新課時,對新課中的重要的“法則、概念、原理、定律”以及不不懂的地方作一些標誌,比如“ ̄ ̄ ̄”“??”等;

3、動手做 預習時我們勤動手,對書上的實物、直觀圖、線段圖、模型等要動手做一做,動手畫一畫,從而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

4、動腦想 我們在預習時要養成勤於動腦的習慣。我們要能針對新知識,提出一些有價值、有思考性的問題,並積極和老師同學進行探討;

5、動筆練 即要求我們能針對新知識,自己從課後的習題中選擇一些和書上例題同等難度的或類似的習題來練一練(如書上的做一做),可是低於書上難度的基本題,甚至有的預習的好的同學可以自己編題進行練習。

三、落實合作學習

1、科學分組

合作學習強調教學各動態因素之間的合作互動,特別強調生生之間的互動合作。實現生生互動的最佳方式是把學生分成一個個合作小組。

2、合理分工

合作學習的最大特點是:人人蔘與,共同完成任務。。分工分別是:合作小組長——對合作小組各成員在課內進行調控,課外精心管理,維護小組學習紀律;記錄員(1名)——對合作小組各成員的討論結果或實踐過程進行記錄,記錄小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一些新的方法;檢查員(1名)——檢查合作小組各成員在活動中是否能夠各盡其責;報告員(1名)——在反饋或交流時,對本合作小組的討論結果或活動結果等進行彙報。

3、有效合作

通過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使學生很快掌握了合作學習的基本流程:佈置任務——老師提出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調控下共同探究,完成任務;反饋交流;老師小結。經過課內外的合作,校內外的合作,學生掌握了合作學習的方法,實現有效合作

4、積極總結評價,激發合作熱情。

為了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發揮其合作功能,教師要對小組合作的活動情況進行積極地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要評一評、比一比、賽一賽,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最守紀律,哪一組最團結,哪一組最快等等。

5、每個學習小組內四位成員輪流換崗,協調後每人一崗,崗位定期更換,責任輪流承擔。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拓展思維空間,積極動手動腦,總之,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合理運用控制論的原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