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社戲》的教案

校園1.49W

第一課時

《社戲》的教案

一、導人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回憶童年時代生活的一篇散文,內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他寫的小説《社戲)。小説寫的人與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從中看出魯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二、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加粗字的讀音(出示小黑板):

憚 踱 頗 歸省 行輩 攛掇 鳧水 潺潺 宛轉

2、討論課文段落層次:

⑴ 文章的中心情節是什麼?圍繞這~中心事件寫了哪些事情?

明確: 看社戲──戲前波折(開端)──夏夜行船(發展)──船頭看戲(發展)──月夜歸航(高潮、結局)

⑵ 除了看社戲以外,文中還寫了其他活動或事件嗎?

明確:開頭寫了隨母親省親小住平橋村,釣魚放牛捉蝦等有趣的鄉間生活。結尾寫了六~公公送豆。

⑶ 文章可分為幾個部分?

明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3段);第二部分(4~30段);第三部分(30~40段)。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平橋村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明確:“離海不遠”,“偏僻”,’‘臨河”,“不滿三十家”,以“種田”“打魚”為業,“只有一個雜貨店”。

2、這樣一個偏僻不打眼的小村莊,為什麼是“我”的“樂土”呢?

明確:① 可以免讀一些難懂的書,過着自由快樂的生活;

② 沒有一些禮教的束縛,人人平等;

③ 還有着眾多豐富有趣的活動。

3、這一部分與中心情節有什麼關係?可否去掉呢?

明確:這一部分為中心情節的'展開作好鋪墊,如果去掉,後文的情節會顯得過於突兀,且顯得過於單調。

四、組織學生熟讀全文,為下節課的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

五、佈置作業

思考課後練習題二、三。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看戲之前遇到了什麼波折,後來又如何解決的?

明確:三次波折,三次轉機。

2、請班上男同學齊讀第10自然段,女同學圈出描寫少年朋友們開船動作的詞語,共體味其運用之妙。

明確:動詞,拔、點、磕、架。充分描繪出小夥伴駕船技術的熟練,反映出小夥伴們聰明、能幹的特點。

3、結合課後練習二第1小題,學習“夏夜行船”段,引導學生揣摩情景交融的描寫方法。(答案見《教師教學用書》。)

4、請同學默讀課文“船頭看戲”的段落,思考在作者筆下,“我”所要急切看到的戲好看嗎?為什麼?

明確:不好看。

① 想看鐵頭老生翻跟頭,但那老生卻沒翻;

② 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許久都不見出來;

③ 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終於出了台”並不停地唱着。

除了正面寫出戲不好看外.文中孩子們“喃喃的罵”,“不住的吁氣”,“打起呵欠”等,這些對孩子神態的描寫,也從側面表現了戲不好看。

6、既然戲不好看,大家都一致贊成回去。請同學們齊讀寫“月夜歸航”的段落,並思考課後練習第二題。

明確:月下歸航寫了小夥伴們去“偷”羅漢豆的趣事。去時“我”的心情很急迫,總“以為船慢”,而此時“我”和小夥伴們偷豆吃豆,心情無比歡暢。

7、在寫孩子們偷豆的時候,有一句人物語言很能表現人物性格特徵,請同學們找出來,並思考表現了何種性格特徵。

明確:阿發,“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這句話足以表現出這羣農家孩子熱情好客、淳樸善良、天真活潑的性格特徵。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文章最後一部分是寫看社戲的餘波,其中“六一公公送豆”的情節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孩子們“偷”了六一公公的豆,第二天他“不料竟非常感激起來”,並又送上一大碗羅漢豆來。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老人的寬厚慈愛,熱情好客,進一步説明“我”之所以愛平橋村,正是因為平橋村的人善良可愛。深化主題

2、討論:我們把文章最後一句話“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刪去可不可以?為什麼? 提示:

① 戲並不好看,豆也很普通,為什麼“我”卻有這種感覺?

② 《社戲》這篇小説全文原有前後兩部分,課文書選後一部分,找出《社戲》全文,讓學生對比閲讀,啟發學生思維。

③ 同學們讀這篇小説有什麼感受?你覺得文中尤其是最後一句充滿着一種怎樣的情債?(參看《教師教學用書》中範伯羣的《人生經驗通直感——從《社戲》和《朝花夕抬》談起。

四、佈置作業

1、做課後練習題三。

2、寫隨筆時,寫一篇《童年趣事》。

標籤:社戲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