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最新《社戲》教學設計模板

校園1.23W

[教學設計A]

最新《社戲》教學設計模板

創意説明:《社戲》之美,美在真誠、自然的人性,美在如詩如畫的鄉村風景,這些皆是在鄉愁蠱惑下繪製出的理想故鄉的圖景。本設計旨在通過整體感知一局部探究一整體感知的教學思路,教給學生一種以整體感知為主的閲讀方法。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請同學説説自己童年最喜歡的事情,或者説自己的故鄉留給自己最美的印記(預習作業 ),由此自然地過渡到《社戲》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把握文脈

1.文章圍繞看社戲寫了幾件事?(月夜行船、船頭看戲、月下歸航)

2.討論:有人認為本文標題不恰當,因為全文寫社戲的內容太少,你是否認同這種説法。探討這個問題,不但可以理清文脈,而且可以明瞭作者處理材料的匠心。其一,本文直接寫社戲的文字確實不多,但其文字都跟看社戲有關;其二,文中真正有趣的不是看戲本身,而是與看社戲相關聯的人與物。

三、局部探究,感受洋溢於全文的自然美(人性美、景物美)

1.跳讀:找出文中直接讚美社戲好看的句子。文章寫在接近趙莊和離開趙莊的時候,各有一處想象社戲美妙如仙境—般的段落,但船頭看戲則並無多大收穫。

2.研讀:社戲並無多大的看頭,可文章結尾卻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也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為什麼?這兩個問題能較快、較好地把學生的興奮點引到對文中自然美的挖掘上來。“那夜似的好豆”和“那夜似的好戲”好在有一個特定的氛圍,是故鄉熱情、誠摯的人們和優美的山水所營造出來的。

3.挖掘人性的美。讓學生認真研讀課文,説説自己喜歡的一個人,並闡述理由。在人性美的挖掘中,一定要結合語言的品析。

4.品味景物的美。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富詩情畫意,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品味。

動詞妙用:“點”“磕”“退”“上”“架”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地展示了幾個少年駕船的情狀、熟練的技術、去看戲時的愉悦心情。

精妙的比喻:“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着孩子在浪花裏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夫,也停了艇子看着喝起彩來。”“回望戲台……滿被紅霞罩着了。”這些比喻,不僅有豐富的想象力,更流露了作者內心難以抑制的興奮。

豐富的感覺:月夜行船一段的景物描寫分別從視覺、聽覺、嗅覺、感覺等側面着筆,一片尋常的景物因為承載了作者無限美好的情思,變得讓人陶醉,令人嚮往。

故鄉美好的自然風光和熱情、誠摯的人們,共同構築了一幅理想中的故鄉的圖景,讓作者難以忘懷,因而借“社戲”這一載體予以傾訴。

四、整體感知,把握作者旨意

閲讀全文,並整理所討論的一些問題,探究作者的寫作旨意。

作者記憶中的故鄉是童年時代的故鄉,那裏有質樸淳厚的人們、優美的農村風光、無憂無慮的'童年,作者以社戲為依託,表達的是對精神故鄉的永久眷念和對美好童年的真摯追懷。

[教學設計B]

創意説明:對於一個文本的閲讀,每個學生的切入點都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如果將他們的理解放在一起碰撞,必然是百花齊放、奼紫嫣紅。本設計意在將獨立閲讀與合作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教學步驟 :

一、預習:個性化閲讀

要求學生不要受他人觀點影響,找一個切入點,獨立自主地閲讀,並把閲讀中感受最深的東西記下來。

二、觀點展示:個性化閲讀交流

給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教師只是把不同的觀點摘錄下來,並大致作一個分類。

三、分組討論

教師首先對同學的發言作一個小結,並歸納出同學們研讀課文的不同思路,然後分小組對那些有代表性的或是爭議較大的問題進行討論。

四、課堂交流

各組陳述自己的主要觀點;其他組也可以補充自己的觀點。

五、教師小結

在肯定個性化閲讀的同時,告訴學生如何從集體中吸取智慧。

[資料整合平台]

課文擴讀材料

聽戲/梁實秋(節選)

對戲園的環境並無需作太多的抱怨。任何樣的環境,在當時當地,必有其存在的理由。戲園本稱茶園,原是喝茶聊天的地方,台上的戲原是。附帶着的娛樂節目。亂哄哄地高談闊論是未可厚非的。那原是三教九流呼朋喚友消遣娛樂之所在。孩子們到了戲園可以足吃,花生瓜子不必論,冰糖葫蘆、酸梅湯、油糕、奶酪、豌豆黃……應有盡有。成年人的嘴也不閒着,條桌上擺着乾鮮水果蒸食點心之類。賣吃食的小販大聲吆喝,穿梭似地擠來擠去,又受歡迎又討厭。打熱手巾的茶房從一個角落把一卷手巾擲到另一角落,我還沒有看見過失手打了人家的頭。特別愛好戲的一位朋友曾經表示,這是戲外之戲,那灑了花露水的手巾儘管是傳染病的最有效的媒介,也還是不可或缺。

在這樣的環境裏聽戲,豈不太苦?苦自管苦,卻也樂在其中。放肆是我們中國固有的品德之一。在戲園裏人人可以自由行動,吃,喝,談話,吼叫,吸煙,吐痰,小兒啼哭,打噴嚏,打哈欠,揩臉,打赤膊,小規模的拌嘴吵架爭座位,一概沒有人干涉。在哪裏可以找到這樣完全的放肆的機會?看外國戲院觀眾之穿起大禮服肅靜無譁,那簡直是活受罪!我小時候進戲園,深感那是另一個世界,對於戲當然聽不懂,只能欣賞醜戲武戲,打出手,遞傢伙,尤覺有趣。記得我最喜歡的是九陣風的戲如百草山泗州城之類,於是我也買了刀槍之類在家裏和我哥哥大打出乎,有一兩招居然也練得不錯。從三四張桌子上硬往下摔殼子的把戲,倒是沒敢嘗試。有一次模擬打棍出箱範仲禹把鞋一甩落在頭上的情景,我哥哥一時不慎把一隻大毛窩斜刺裏踢在上房的玻璃窗上,嘩啦一聲,除了招致家裏應有的責罰之外,驚醒了我的萌芽中的戲癮戲迷……

(選自劉湛秋主編《20世紀中國文化散文·遊走與遐思》)

使用建議:梁實秋用幽默詼諧的筆調描繪了看戲之樂。看戲之樂,似乎不在戲的本身,而在看戲的氛圍、看戲的過程,當然還有對戲法的模仿。本文與《社戲》有許多相通之處,可作為課文的補充資料,以便我們更好地瞭解—個兒童執著於看戲的真正日的,對舊時戲園的演出也會增添一些見識。

標籤:社戲 模板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