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4篇

校園1.71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4篇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1

古有鑿壁偷光、螢囊映雪,近則有宋濂求學之苦,就讓我們走進這篇藴意深刻的古文,開啟學習的另一扇成功之門。

《送東陽馬生序》是作者宋濂對前來拜訪的馬君則所寫的贈序。文中提到了宋濂自己的求學歷程。他自幼因家境貧寒而無書可讀,但這並不是他放棄他最大的愛好——讀書的理由。在嚴寒的冬天,筆墨都已經結冰,他為抄向別人借的書一刻也沒有怠慢,並從未違約。直到成年,他對學説更加仰慕,不遠百里去求師,遇師叱咄未曾灰心,堅持不懈地詢問疑難。最後,求學之路的艱辛和同捨生的華麗衣飾也沒能動搖他對學習的熱愛。作者通過這段曲折的求學經歷來勉勵馬生珍惜現有的學習條件,勤奮學習,才能有所成就。

令我觸動的當然不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在當時那個年代,窮人家的孩子註定沒有出息,可宋濂憑着似乎天生就具備的熱愛讀書的精神,和後天的勤奮與不畏艱辛,獲得了應有的成就,也成為一名“先達”。他所擁有的這些可貴的`精神,是我們現在缺乏也是最應該學習的。我們生活在今天這個幸福的年代,書籍對於我們來説不是奢望,可我們有好好珍惜嗎?沒有磨難的生活反而造就了我們的慵懶,我們的學習勁兒是遠遠比不上宋濂的,除了學習他,還是否有些慚愧呢?學習還應有技巧,例如宋濂的多問才能多學,謙虛地向他人請教,與老師和睦相處,也是學習之路關鍵的一步。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2

自從讀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後,我懂得了很多,和作者宋濂比較起來,我才知道我以前是多麼的無只。我更沒想到的是被譽為“開國文臣之首”的明初散文家宋濂背後卻有那麼多的心酸事,年經的他為了求學,不惜在冬天雪地裏穿破鞋去上門請叫老師,他為了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他面對老師的責罵卻是“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要達到這種境界對現代學生是容易的麼?

讀了這篇《送東陽馬生序》之後,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好好用工讀書,我們和宋濂比較起來,真是幸運兒,想起我們左説説好好讀書,右説説好好讀書,真是可悲啊!作者喜歡讀書,因為家裏窮的原因,沒有辦法得到書來讀,所以他就經常向那些有書的'人家去借,看玩之後就親自動手用筆抄寫,抄寫完之後怕日期過了用跑的去還書。

然而現在的我們,父母養育了我們這麼多年,含辛茹苦,只是希望和盼望兒女都成龍成鳳,出人頭地,可是卻反而弄巧成拙,但這並不能怪父母,要怪只能怪自己,光嘴裏念念長大後想要一份好的工作,能出人頭地,可是做的卻與説的相反。你們要知道這天下不會白白掉下餡餅啊!更不會掉下黃金的,我們一切只能靠我們自己的雙手去拼搏。

所以,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我們要好好學習作者勤奮好學,以苦為樂。而且能夠誠實守信得以博覽羣書,更應該學習的是尊重老師,虛心求教,這樣才能做到了好好用功讀書呀。!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3

如今,科技發展迅速,國家日益強盛。我們的生活好多了,有好的學習環境,優越的生活條件。可我們卻整天無所事事。可當我看到宋濂小時候刻苦求學的事時,我徹底明白了。

今天我們學習了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瞭解到宋濂小時候刻苦的求學路,為了及時歸還,竟在“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的情況下錄畢,無碩名人大師與遊時,曾跑到百里之外向當地有名的前輩請教。而我們呢?根本不用擔心沒有老師指導和沒有書看,唉/向我們這樣在蜜罐裏泡大的,怎會明白這種辛苦呢?

宋濂學習很認真,常提出疑問詢問道理,而我們上課卻不認真聽,上課只擔心老師不要喊自己回答問題,擁有好運氣剛好答對了卻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從不提出質疑。宋濂求學時,負篋曳屣,一天只吃兩頓飯,看見同學學都穿着繡花綢緞衣服,卻不羨慕,以從中有足樂者。苦難並非全都是壞事,我們只要化苦難為動力,困難則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也。”孟子也説過:“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正是因為這樣,宋濂通過自己的努力,被朱元璋稱為“開國文臣之首”,與劉基,高啟並列為明初詩文三大家。我們應該知足,以宋濂為學習榜樣。

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他們的父母提倡孩子要窮養,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過清貧的生活,磨練他們的意志,讓他們從小在大海里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因為他們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

因為“梅花香自苦寒來”,范仲淹劃粥充飢,我們青少年是應該反思反思了,我們的'生活如此優越,卻不好好珍惜,只知道玩。對於宋濂我們真是天壤之別啊!

讀了《送東陽馬生序》,我明白了,在古代環境那麼惡劣的情況下,宋濂還不畏艱辛,刻苦求學。我們應該以他為榜樣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古代有許多古人刻苦學習,最終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筆。相對比而言,我們的學習生活可謂是幸福,更應該用刻苦、認真的態度回饋為我們創造了良好學習環境的人們。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4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人們在享受優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成惰性,尤其是國小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裏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裏,硯台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羣書,最終成為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老師和顏悦色地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為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為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於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5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裏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裏,硯台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羣書,最終成為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老師和顏悦色地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為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為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於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曾經看過標題為《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這樣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説,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為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6

靜謐的午後,挾一本心愛的書籍,躲開校園飯間的喧雜,獨自來到教學樓後的白楊林中,選一塊巨石靜靜的坐下來,耳邊伴着樹葉輕輕的“嘩啦”之響,目光正如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在一行行的鉛字上流淌。隨着明初大文學家宋濂的名作《送東陽馬生序》的牽引,使我彷彿看到了“幼時即嗜學”的他求學苦讀的艱辛之旅。

宋濂雖自幼嗜讀,但家境貧寒,“無從致書以觀”,借書抄書中的艱辛等諸多困難,都在這個嗜讀的學童面前逐一被克服,因此雖幼便能“遍觀羣書”,隨後他遠道投師,克服了無師之難,學習中,雖師嚴厲,但始終謙恭對待,終於“卒獲有所聞”,成為大家。

自古以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求學的勤與苦永遠是並行的。大文豪宋濂在樂讀的同時,不乏奔走受凍、衣食不如人,但他終因“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在艱苦的條件中持之以恆,最終成就了他在中國文壇上的歷史地位。

瀝覽中國求學的才子偉人,哪一個不是苦讀而成名成家的呢?就連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孔子在讀《易經》時,都曾“韋編三絕”,更不必提“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古人勤學苦讀的佳話,至今令人稱頌。

看如今,我們與先人的求學之難相比,我們似乎基本沒什麼困難可言。不必説學校有藏書幾萬冊的圖書館,也不必説教室中還有數百冊的圖書角。就連每個家庭中的藏書也不再像以前父輩母輩求學時那樣匱乏。更不必説信息時代知識大爆炸的現在,電子書、網絡圖書等書籍更是隨處能讀。這些與宋濂的.借書、抄書而讀之難真是有天壤之別,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而不讀呢?

朋友們,與書為伴,能盪滌我們的心靈。在你憂傷煩惱時,讀書能給你快樂。在你得意忘形時,讀書會給你警醒。讀書能開闊你的視野,豐富你的閲歷,啟迪你的智慧,涵養你的人生。讀書,更是你人生成功的基石,終會引你到達理想的殿堂。

和着樹葉的輕響,讓我們共同走進書香。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7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當老師翻書朗讀,同學們凝神以聽時,我似跨進了這時空隧道,墜入這元末之時。

這矮小的茅屋是誰之所,比起如今的高樓大廈真是如螻蟻之穴。

這粗麻所織的褞袍敝衣是何人之服,比起如今的絲裙皮衣真是如垃圾般的百衲衣。

着羸弱的後生是哪方人士,髮飾與我等有如此差別。

瞧,這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時節,這後生竟在硯墨抄寫借來的.書籍,墨汁凍得堅硬如石,手凍得亦與筆僵為一體了。如此毅力,如今還有幾人?

這後生對知識的渴望與歲月一起成長,那舊有的所學早已“食”不裹腹了。

他,走出村莊,到百里之外求學,路途之艱、跋涉之辛,手腳凍木,皮膚凍裂,渾然不知。我每當聽、讀到此,都倍感心靈震撼。

他,在師長面前,不斷探索,尋求真理,若遇老師訓斥,更加畢恭畢敬,如此學習態度,真令我輩汗顏。

他,在紈跨子弟中學習不以貧為恥,而是以腹中富有精神食糧而滿足。物質貧窮,精神富有,這乃真正頂天立地的偉丈夫。

看着他像老黃牛一樣勤奮,像老鼠愛大米一樣深深的熱愛學習,我明白了:難怪朱元璋稱他是“開國文臣之首”,劉基讚許他“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太史公”。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忽然,身體一陣輕晃,我又返回了課堂,看着那些嬉笑吵鬧的面孔,我真想大喊一聲:你們還有個學生的樣子嗎?管他!我要學習,我要讀書,並且牢記兩個字:發奮!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8

學習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我深深感受到了宋濂對於學習的喜愛,為什麼呢?您且聽我細細道來。

小時候,他因為家裏窮困買不起書本,就自己主動到有書的人家裏去借,借回書便日夜不停地抄寫,即使是再寒冷再艱苦他也絕不放鬆學習,抄寫完成後又立刻跑去把書送還。這樣,大家都願意把書借給他,他肚子裏的.墨水也漸漸濃了起來。成年後宋濂的學習沒有老師指導,他便跑到百里之外,恭敬地向前輩請教,一來二去,也能有不少收穫。當他外出求學,揹着書箱拖着鞋子在深山中行走,且不説山路的崎嶇,光是天氣都讓他腳上的皮膚凍的破裂。住在宿舍,每天只有兩頓飯吃,其中沒有鮮嫩可口的吃食可以享受,同他一起的學生錦衣玉食,即便這樣,他也並不覺得羨慕,反而更加認真專注地學習,這種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求學精神是很多學生所不具備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付出多少便能得到多少的回報,宋濂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做到勤奮刻苦地讀書,從來沒有一句抱怨,現在想想,我遠遠比不上他,也做不到像他那般熱愛學習。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電子書、網絡小説、經典名著等隨時都可以閲讀,比起他借書再抄書,我們的出發點早已高了不少層次,獲取知識的難易程度也大幅度降低,正因如此,我們要加把勁兒,用功讀書用心學習。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9

今天,我們學習了元末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寫作的《送東陽馬生序(節選)》。節選部分講述的是宋濂以自己青少年時期在艱難條件下刻苦學習的親身經歷,勸勉當時的馬生不要辜負良好條件,要刻苦讀書,爭取學有所成。學習後,我受益匪淺。

宋濂讀書刻苦勤奮。他年幼就喜歡讀書,因家境貧寒卻又無法買書來看,只好向別人借書,還自己親手抄書。在寒冷的'冬天,硯台裏結了很硬的冰,手也凍僵了,可他仍不懈怠偷懶。但是現在,有些學生不是沒錢買書,而是有了零花錢就去買吃的,買喝的,上網吧,泡歌廳……也就是説,他們把錢都花在了吃喝玩樂上。如今,他們也根本用不着像宋濂那樣去抄書,卻還一個勁兒地埋怨學校下發的書本多,怕書多了讀不過來,把自己累壞。這豈不悲哉!宋濂求學時的學習生活條件艱苦。出門求學,行深山巨谷,受窮冬烈風,穿緼袍敝衣,食粗茶淡飯,他卻一點不在乎,也從不跟那些富家子弟同學攀比,認為只要有書讀,能學到知識就足以感到快樂了。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現在一些學生。有的學生到學校里根本就不想着讀書,老是與其他的學生比吃賽穿,唯恐在這些方面落後於其他學生,對學習成績落後於人倒滿不在乎。先前提到的那些不把心思花在學習上的學生跟宋濂幾乎成了截然相反的一類人。這樣下去,如此學生要想學有所成實在是難。

我們青少年學生要謹遵宋濂的教誨,把宋濂當做我們的學習榜樣,刻苦讀書,憑藉自己的主觀努力克服學習生活上的艱難困苦,努力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以便將來更好地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10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的作者,曾被明太祖朱院長譽為“開國文臣之首”,且和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能取得這樣的成就,與他小時候的刻苦努力是分不開的。在《送東陽馬生序》中,他這樣説:“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和“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可以看得出來,宋濂小時候讀書共有兩難:一是“無書難”,二是“無師難”。為了解決“無書”的問題,宋濂總是“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即使是“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也是“弗之怠”。再看看我們自己,沒有宋濂的`“無書難”,國家九年義務教育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讀書條件,卻被白白浪費,在九年的時光中不學無術,碌碌無為,空有了一張學歷表,虛度了九年的時光。再説説這“無師難”。老師,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時時處處都在學習,而老師就是引導我們學習的人。

可宋濂卻“無師”,為了求師,他“常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當遇到老師訓斥時,他“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唯恐老師發怒。設想一下,在現代,如果老師在課堂上批評學生,有多少學生會虛心接受?更多的甚至在課後謾罵,侮辱老師。我曾經也是教師子女,我也知道在“教師”這個名詞下面隱藏着一個多麼重的負擔,裏面有無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熱切期望,也有無數莘莘學子對未來的美好瞳暻,要挑起這擔子,只有老師做得到。從古時到今世,攀比之風在學堂中一直沒有停過。如果人人都能像宋濂那樣“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恐怕這種攀比之風早就消停於世間了吧!我們要學習宋濂的這種精神,努力學習,長大報效於國家!!!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11

宋濂自幼就喜好讀書,但因為家境貧寒,無錢購書,只得向別人借書來讀,為了能及時還書,“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宋濂的舉動,為他贏來了良好的信譽。“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最終,他成為了一代文學大師!

從書中所述事情能看到誠信的重要性,它有時甚至能決定我們的人生走向。在歷史長河中,已經得到了無數的事實論證。表現誠信的成語有很多:“君子一言,快馬一鞭”、“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言必信,行必果”...。等等。最著名的是季布“一諾千金”的故事,因為季布的誠信,而使他在朋友中得到很好的聲譽,後來,季布得罪漢高祖劉邦,劉邦懸賞重金捉拿季布,季布的朋友卻不為重金所動,反而幫助季布出逃,如果不是季布堅持信守諾言,贏得“季布一諾,值黃金百斤”的聲譽,他的'朋友會不惜一切來助他出逃嗎?誠信決定了季布的命運!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是一個因為不誠信而招致殺身之禍的典型例子。周幽王為博寵妃一笑,不惜動用點燃烽火台來戲弄諸侯救駕,結果,真正的敵人來了的時候,諸侯以為周幽王又是在戲弄他們,沒有一個人前來救駕,最終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堂堂天子,因為不守誠信,最終落得個國破人亡,身首異處的結局,可悲可歎!

誠信是立人之本,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證”。它是一個人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説的是一個人缺少誠信,將在社會上無法立足,任何事都沒辦法做成。《左轉》“信,國之寶也”,指出誠信是治國的根本法寶!

反觀現在,卻是一個誠信缺失的社會,毒奶粉,地溝油,火鍋紅等事件層出不窮,在金錢面前,誠信顯得多麼的蒼白無力。就連現在幫助他人,都要瞻前顧後,怕被訛詐...。這讓從小被教育學習雷鋒,樂於助人的我們情何以堪啊!難道在創造物資文明的同時,精神文明就要被束之高閣嗎?難道身為現代人的我們,比起我們的老祖宗,思想道德的滑坡竟然那麼厲害嗎?

沒有信仰,缺少誠信的民族是危險的!我還小,沒有辦法改變缺少誠信的社會現象,也想不出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現象的方法,我只能默默的從我自身做起,我也希望生活中的每個人能儘量做到這點,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達到“吾以誠信示人,人以誠信示吾”。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12

他因為家貧,沒辦法得到書來看,他實在愛讀書,他就向別人借來抄寫,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啊,終於讓他遍觀羣書,要是我們冬天一到,早上就特別會賴牀。總是不可起來,等到過了早讀的時間才起來,作者成年以後,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他就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經書去請教老師,而老師的臉色和語言都未放温和些,但是作者還是尊重專心的請教老師,而我們上課時總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更別説去請教老師了,因為作業勤奮還是有收穫的,去求學時,負篋曳屣,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夫皸裂而不知,到了住宿,四支僵勁不能動彈,在飯店裏每天只能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味道可以享受,跟作者住在一起的同學們,個個都穿着光彩照人好像仙人一樣,但是作者也沒有因為這樣就覺得自己吃的和穿着不如別人了,因為他清楚他是來學習的,要是我們現在啊,只知道用珠寶來裝飾自己,卻不知用知識來裝飾自己,我們現在都追求時尚,願意以大早起來打扮自己,卻不願意一大早起來早讀,作者是這樣刻苦勤奮來求學的。

我百感交集,現在還有多少人如此勤奮學習,我們現在的壞境條件變好了,卻不再有那麼多人愛學習了,為什麼?我們就不知道感恩和珍惜社會給我們學習壞境創造了一個這麼好的壞境呢?現在大部分學生對學習都特別鬆懈,想讀就讀,不讀就讀,比起作者我們真是慚愧啊!我們應該去學習作者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我們要也他為我們學習榜樣!向他學習。

其實很多時候,我都會執著;大學聯考前的一個悶熱午後,我看完一篇小説,突然拿起手機把那個想法告訴她。我想每個人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單純而善良的。不過遊戲已經開始了,總該將實驗進行到底吧;兩條相交線偏離了既定的軌道,終究都是錯。我化盡千年靈力,只為再見你一面。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13

他是我國元末明初的一位文學大家,他被明太祖朱元璋稱為“開國文臣之首”。不僅如此,他還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在當時很受歡迎。他是誰呢?他是—宋濂。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與斯人,必先勞其筋骨,磨其心志”。而宋濂恰好驗證了這一句話。宋濂自幼便好學,但因為家境貧寒,沒有書看;便常常從別人家裏借書看,遇到好的文章便抄下來。無論嚴寒酷暑,他都能準時的把書歸還。因此,很多人願意把書借給他看。所以,宋濂看了很多的書。

從中我明白了,做人做事要講誠信。

宋濂到了中年以後,更加熱愛讀書學習。他在外地求學時,他的吃穿不如別人,他的舍友都穿着綢制華美的衣服,但他仍然樂於其中。同時,宋濂面對老師對他的責罵,閉口無言。看到老師開心時,又拿着經書去向老師請教。在現實社會中的我們能達到宋濂的那個樣子嗎?

現在的我們面對老師的責罵,有的大打出手,有的和老師頂嘴,還有的辱罵老師。唉!古代雖然沒有現代先進,但是古時的人們、學生尊重老師。現在的學生比父母;比吃穿;比誰家有錢。尊重老師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像宋濂一樣,刻苦努力學習。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要想立足,就必須養成‘講誠信,尊重老師’的.好習慣。‘不攀比,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也是一種好品質。

宋濂用自己的經歷去勉勵後一倍的人,也勉勵了我們大家。他希望我們能像他一樣優秀。我也希望大家能像宋濂學習,學習他那優秀的品質和他那高尚的人格。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14

我讀完這篇文章後,驚異的是古人與現代的我們在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面的差異。仔細思慮起來,我覺得我們值得學習的除了類似於“懸樑刺股”這樣的學習方式外,更重要的是一種學習態度。 日記

宋濂家裏窮,沒錢買書,那時也沒有複印機,就只能借別人家的書來抄。“抄書”啊!什麼概念!就是為了能看到更多的書。而現在的我們呢?成千上萬的中學生,為了玩電腦、打遊戲,書擺在眼面前都不讀,更別説做些什麼讀書筆記。我覺得這是一種“時代病”。我們這個時代,擺在學生面前的選擇太多了,而且大多是獨生子女,平時是家裏的掌中寶,根本不懂得什麼讀書苦,得書艱,要他們來學古人什麼“鑿壁偷光”?根本不可能!

古代的`學生子弟想求學,得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地去拜師,到了老師那兒還得看老師的臉色,老師心情不好,靠邊站去!可看看現在的中學生,他們好象把書本上的“師生平等關係”理解成了“師生互換關係”。也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去年湖南的一所中學裏,一位老師跪下來求學生好好讀書。這個舉動看似讓人感動,但是也從側面影射出現代中學生的待師態度。“尊敬師長”這個美德是中華民族保留了幾千年的傳統,“天地君師親”,從這個順序就看得出,古時候,老師是排在爹孃之前的,比爹孃還重要,可現在的學生不是把老師當爹孃了,是把自己當爹孃了。

我覺得看一篇文章不能一個勁兒的説空話,要學習!要模仿!更重要的是你要學會自省,學會他的態度。宋廉手都凍僵了,仍舊在抄書。你要學什麼?學毅力!宋廉家窮,無錢買書,但他好學,於是就抄書來學;學誠信!宋廉借書從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時限;學勤奮!宋廉跑到百里之外求學,被老師多次責罵,也從不灰心、不抱怨;學吃苦!宋廉上學要走山谷雪地、忍飢挨凍,但他也沒有放棄過;學會滿足!宋廉一句“以中有足樂者”足矣,自己從中享受到讀書的東趣,其他的吃喝玩樂不值得羨慕;學為了理想、為了追求,去不懈的努力,讓自己心中充滿快樂!

一種好的學習方式只是形式,一種好的學習態度才是讀書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