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優秀教學設計

校園4.77K

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優秀教學設計,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瞭解更多詳情資訊,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瞭解黃河演變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培養學生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2、瞭解黃河發生變化給人類怎樣的教訓。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瞭解黃河演變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

  教具準備

幻燈片、投影儀、錄像

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黃河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預習課文,你知道了什麼?指名回答。

2、指名朗讀課文,別的同學當“小老師”,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問題。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黃河及兩岸情況圖片,師配樂讀第三自然段。

4、放實景錄像,黃河流域的近況

5、體會“搖籃”與禍河的含義,產生“大吃一驚‘的切身體會。

  二、學習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

(1)具體説出黃河變化兩方面的原因。

(2)這兩個原因有什麼關係。

(3)如果不制止,後果會怎樣?

2、導讀第6自然段。

3、學生交流學完第6自然段後理解的黃河變化的兩個原因是什麼?

4、同桌協作,完成下表。

黃河變化的原因

兩大原因的關係

嚴重後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類的破壞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讀:揭示中心,試談體會

1、品讀回顧全文,理出文章脈絡:變化原因治理。

2、根據文章層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環保小隊”上台彙報:西安環境保護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原因何在。

4、師:從黃河的變化中我們應該吸取什麼教訓,應該怎樣保護環境?應在小組中就西安環保問題提出建議。

5、在班中集體交流自己小組擬訂的環保建議。

  四、作業。

請同學們將自己調查的西安地區環境問題及建議寫下來,寄給省政府有關部門。

  板書設計

10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2000年中

決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數據

數千年前

氣候温暖

森林茂密

後來

含沙最大

是長江68倍

查資料

原因

氣候變寒

暴雨集中

開墾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護森林資源

規劃用地

修築水《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語文實踐課(一)創設情境導入,提出讀寫要求。

1、播放影像資料,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觀看影像資料後,指名回答課文主要內容。

教師板書:災難搖籃原因治理

2、複習電子文稿製作方法,提出讀寫要求。

指名回答電子文稿的製作方法,教師相機投影:

一、篩選、下載資料;

二、整理、編輯資料;

三、完成並存盤;

四、展示、介紹電子文稿。

然後教師提出讀寫要求,要求學生選定主題後,在與電子資料庫的對話中閲讀、篩選有關資料,進行資料重組,製作出一個圖文並茂、聲形並茂的電子文稿,實現閲讀與寫作的一體化。

(二)檢索閲讀資料,協商制作文稿。

1、分組選擇主題,自主查閲,篩選資料;

2、分組協商討論,進行探究學習;

3、教師監控學習過程,開展個別化教學;

4、分組完成電子文稿的製作。

(三)分組彙報展示,指導評議修改。

1、學生分組彙報,展示電子文稿;

2、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從篩選文本、音頻、視頻資料,圍繞主題重組資料,推敲文稿結構、語句、版面設計等方面進行評議修改;

(四)引導學生總結,昇華學習體會。

總結本課的收穫,並希望學生對電腦的學習,為讀寫一體化打下更堅實的基礎。教學設計思想:

隨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已不可迴避地面臨着挑戰與變革,就我們的閲讀與寫作而言,其變革更為巨大。當代信息技術所導致的閲讀方式變革突出表現在:從文本閲讀走向超文本閲讀;從單純的閲讀文字發展到多媒體電子讀物;在同電子資料對話中的高效率檢索式閲讀。

對傳統寫作方式和寫作教育的挑戰突出表現為:從手寫走向鍵盤輸入、鼠標輸入、掃描輸入、語音輸入;圖文並茂,聲形並茂的`多媒體寫作方式;超文本結構的構思與寫作;在與電子資料庫對話中閲讀與寫作的一體化。

為順應時代的發展,我們的教育教學從教學模式到師生關係到教學手段和組織形式都必然進行一系列的變革。為此,我們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一些大膽的探索。《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課的活動課教學就是我們這種實驗探索中的一次嘗試。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是一篇閲讀課文,介紹了黃河變化的原因,教育人們要保護好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處罰。課文圍繞“黃河是怎樣變化的”講了四個方面的內容:災難、搖籃、原因和治理。課文就黃河變化的前因、後果及相關知識點到即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意猶未盡。因此,我們抓住學生餘興未了這一時機,將課堂教學的內容向課外、向校外、向社會這個廣闊的天地延伸、拓展,同時為了充分體現信息技術時代閲讀寫作方式的開放、靈活、高效等特點,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個語文實踐活動:製作了一個存有黃河視點、防汛、水文源頭、治理黃河和黃河風情等內容的,包括文本、音頻、視頻、靜畫等多種形式的電子資料庫,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識水平,我主要選用“自學探究”式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從中學會方法、獲取信息資料,在與電子資料庫的對話過程中,通過快速檢索資料,學習面對未來信息社會中大量的信息,能夠迅速檢索、篩選處理信息所需要的信息資料,使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習交流的組織者,學習興趣的激勵者。

開課時,我就提出了讀寫一體要求——自主檢索閲讀資料,完成一個圖文並茂的有聲有色的電子文稿。有了這個富於創造性的學習任務,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給激發出來了,我抓住時機指導學生理清課文的框架,引導學生圍繞主題自主構建讀寫框架,再打開資料庫,逐段進入學習資源、國小部、語文、四年級、黃河,然後通過“關鍵字檢索”窗口輸入關鍵詞語,如“黃河”、“泥沙”等,幾秒種後,電腦就在通讀資料庫中所有信息的基礎上,篩選出相關資料,供你閲讀。各小組再根據各自的選題,抓住聯繫,利用鍵盤、鼠標輸入等方法協作完成一個圖文並茂的電子文稿,雖然文稿內容主要是由資料庫中下載的文字,圖片或者是影音資料組合成的,但其文本結構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屬於學生們的“創作”成果,這種讀者與資料庫之間的人機對話,顯然是信息社會中一種極其重要的閲讀——寫作能力。

各組再選派代表介紹並展示各自的電子文稿,每組介紹、演示完畢,其他同學提出修改、完善意見,修改完,再把各小組的電子文稿組合成一篇完整的圖文並茂的文稿。

這樣的教學設計,實質上就是在嘗試將信息技術課與學科教學進行整合。

標籤:教學 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