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數學老師如何分層教學

校園2.46W

數學分層教學一

國小數學老師如何分層教學

一、學生的分層

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將全班學生分成高、中、低或(A、B、C)三個層次。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且要有記錄在案,但不宜向學生公開。否則有可能助長“優等生”的傲氣,挫傷後進生的自尊心,增加後進生的心理壓力。

二、目標的分層

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制定出與高中低層次學生學習可能性相適應的分層教學目標。通過分層的教學,促使各層次學生都能達到應有目標要求。只有對各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處在不同起點的學生的學習成為可能,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三、方法的分層

教學過程要承認個別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培優輔差,適應各層次的學生要求。比如,對概念性較強的或難點較多的教材進行全班講解;對於可温故知新的,或者內容比較淺顯的教材,放手讓優等生獨立學習,對中等生進行“半扶半放”,而對後進生要進行鼓勵,輔導他們學習新的內容。

四、提問的分層

提問要根據水平較低的學生接受能力情況,先提問中下水平的學生,讓中下生有發言的機會,對內容簡單思考性不強的問題,應首先讓後進生回答,即使後進生一時回答不出,也可讓優等生幫助回答後,再讓後進生重述,直至正確為止,這樣讓後進生也能體驗到成功。在後進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耐心啟發,引導鼓勵他們大膽回答,對一些思維力度大的較難問題,教師要設置台階,分層提問,減少坡度來提問中等生;在突破重難點時,就要發揮優等生的優勢,啟發全體學生深刻理解,及時進行反饋。這樣安排能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言可發,學有所得。

數學分層教學二

教學內容彈性化

在實際教學中,總存在着一些基礎知識紮實、學習能力強的優等生,也存在一些基礎比較差、學習能力較弱的學困生,還有大多數學習能力與基礎知識一般的中等生。這三種學生在學習上是不同步的。而我們的數學教學,教師總是統一要求,讓學生”齊步走”。這樣做往往只能面向中間而無暇顧及兩頭。這種教學上的”一刀切”造成了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局面。打破這一局面的有效途徑是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彈性”處理。即對學困生

課本上的選學內容、選作題和思考題一概不要求他們學習,而只學習最基本的內容,確保”吃得了”、”能消化”,力爭達到大綱和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而對於優等生則要在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適當擴大知識面,加大知識的難度,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思維能力。現行國小數學課本編入的選學內容,選做題和思考題,就是為優等生提供的學習內容,應充分利用。如果優等生仍學有餘力,則可再加大難度,可設計一些開放性與實踐性習題、或者設計難度較大智力題。讓優等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教學要求多樣化

在課堂上,學生進行練習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學困生反應遲鈍,解題速度慢,難以在規定的時間內把題做完。而優等生則反應靈敏,解題速度快,完成之後無事可幹,浪費了不少學習時間。我們可以根據這一實際,對學困生只提出一般要求,用一種基本的方法解答可以了,只要求完成必做題。而對於優等生則要求能用多種方法解答的,儘量要用多種方法,還要求找出最佳方法。

另外,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比較抽象的學習內容,讓全體學生操作學具。其實學生操作學具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學習起點低,理解能力差的學困生,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有難度,藉助操作學具來幫助理解確有必要;而理解能力強,對所學的內容理解不是很困難甚至已經理解的優等生,就沒有操作學具的必要,可讓其在想象中思考得出結果,思考解題思路與方法,尋找不同解決方法,這樣更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其思維能力。

數學分層教學三

教學目標分層策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以及層次的不同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這樣就能從根本上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接受到一樣的數學教學內容,並且還能夠很好的掌握其中的數學知識。因此,要求數學老師在保證數學教學進度的前提下,還要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掌握其中的知識,並且能夠靈活運用,所以教師對能力高的學生要有更高一層次的要求,對能力稍微低的學生,必須確保他們將這些基礎知識掌握好,然後再設立一個更高的目標。

分層設問策略。現在新課改要求學生具有獨立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為了培養國小生這種能力,就必須使他們具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在這個環節就必須設立一些不同層次的問題,再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這樣一步步的引導他們,使他們都能夠掌握這種能力,然後再通過自己想辦法找出其中的答案,這樣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使他們的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對學習數學充滿興趣。

個別指導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這就是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個別指導教學,但是在個別指導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在學生學習過渡階段要起到引導的作用;其次,教師在學生學習分類階段也要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最後,幫助學生拓寬他們的視野,擴展他們的數學知識。

分層練習策略。分層異步教學在國小數學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教學目的`性要明確,同時還要特別重視個別指導的教學;二是,互動是非常好的學習方式,因此必須加強教師跟學生的互動環節,可以讓學生自己多練習,尤其是數學這門課程,只有通過多多練習才能將知識掌握的更牢固,也會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因此分層練習可以使每位學生都能掌握數學知識,並且還能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一般的分層練習主要包括以下四個練習方式:遞進式練習、選擇式練習、並列式練習以及剝離式練習這四種。

數學分層教學四

國小數學分層異步教學中目標的選取與設定策略

國小數學分層異步教學在目標的選取上,不能夠拉大各個層次中教學目標的距離,在對教學目標進行設定的過程中,一定要按照相關規定中的標準與要求,可以設定基礎性目標與發展性目標,還要明確每一個層次中的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在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同時,還要對學生在國小數學課程學習中的目標設定進行合理引導,每個層次的學生在學習目標的選取上可以使用以下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對同一種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內容,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另一種方式是在同一個數學課程的內容學習中,將D層學生的學習目標設定為要達成國小數學課程學習中的所有學習目標,而E、F層的學生在設定與選取目標的時候,要根據實際的學習情況選取與設定相對應的學習目標。

國小數學教師要引導不同層次學生選擇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生在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之後,要採取有效的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推動學生向更高層次的學習目標發起衝擊。如果不同層次中的學生在學習目標上的選擇不合理,而教師也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則會導致學生無法有效地學習到相關的數學知識內容,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明確自身所在層次的學習目標。

國小數學分層異步教學中的分層設問策略

國小數學分層異步教學中,國小數學教師必須明確設問這一方面中的目的與對象性,實質上是指國小數學教師要明確每一個問題所指向的是哪一個層次中的學生,這一問題的意義是什麼,國小數學教師可以將一個問題用多種形式給表達出來,在問題的設置上具備層次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解決一些較為基礎性的問題之後,還要嘗試着解決一些複雜、困難的問題。

國小數學教師在呈現數學問題的方式上,首先應該將D層中的數學問題呈現出來。當大部分學生無法對D層中的數學問題進行解答的時候,再將E層的問題呈現出來,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對F層學生進行引導的過程中要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來輔助學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