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有關國小數學教案集合九篇

校園8K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國小數學教案集合九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4頁.練習二十的第l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周長和麪積的含義,以及周長和麪積的公式是怎樣導出的。並能根據它們的含義和公式計算所學圖形的周長和麪積。

教具準備:

教師把教科書第134頁的兩個圖畫在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周長和麪積的含義

教師:我們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請説出什麼是平面圖形的周長?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分別説一説多邊形和圓的周長的含義。然後,教師用教科書上的結語進行概括: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計量周長要用什麼計量單位?(要用長度單位。)

教師:我們還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請説出什麼是平面圖形的面積?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然後.教師用結語進行概括: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公頃、平方千米。)

請你用手勢比劃出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積大小。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第134頁中間的圖,讓學生比較一下每組圖形的周長和麪積。讓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直接比較。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左圖中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而平行四邊形的周長長一些(它的高與長方形的寬相等,那麼兩斜邊就要長一些);右圖中的兩個圖形的面積不相等,但是周長是相等的。

二、周長和麪積的計算

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第134頁下面的圖。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這些圖形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請説一説它們的周長和麪積各是怎樣計算的。它們的計算公式是怎樣導出的?先複習長方形的周長和麪積公式,然後,複習正方形的周長和麪積公式。使學生清楚地看到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麪積的公式是基礎,正方形的有關公式是在長方形的基礎上推導出來的.因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再利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三角形和梯形都轉化成平行四邊形。)

圓的周長公式是怎樣導出的?(通過實驗導出的。)

圓的周長和圓的直徑有怎樣的關係?

表示什麼?它是哪兩個數量的比值?

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導出的?(把圓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

教師:從前面的複習中,我們可以發現,哪個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最基礎的?(長方形。)

教師還可以把圖形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整理成下表:

三、課堂練習

1.做練習三十的第1題。

教師説明要求,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瞭解學生掌握的情況,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2.做練習三十的第2題。

題目中沒有給出數據,讓學生先判斷要求面積需要哪些數據,然後自己想辦法量出數據,再解決問題。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看學生做題有什麼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説一説有沒有不同的做法。

3.做練習三十的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説一説思考的方法,並能用自己的話簡單説明道理。必要時,教師可以畫圖演示。

4.做練習三十的第9題。

先讓學生認真審題,明白題中所説的事情,然後指名説一説題目中要做的是什麼事情,學生明白後,再讓學生獨立解答

四、小結(略)

五、作業

練習三十的第4、5、6、7、8、10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並學會編輯、修飾表格的操作方法及技巧。

2.過程與方法 教師講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並學會編輯、修飾表格的操作方法及技巧。

教學難點:

如何選中表格中的各個對象,設置表格的格式。

教學準備:

學生冬季作息時間表。

教學用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假期快到了,丁丁又要為自己製作一個作息時間表,以便使假期過得更充實。有沒有什麼方便快捷的製作方法呢?

大家來看看小博士有什麼高招。

丁丁的時間表:寒假作息時間表

師:你們想不想做一個呢?

二、跟我學

1、啟動WORD,在新文檔中選擇輸入法,輸入標題,併為其設置字體、字號和對齊方式。

2、想一想要用到幾行幾列?

師提示:橫為行,豎為列。

學生數表格後答:10行2列。

3、師:注意插入表格的方法:單擊“表格”---“插入”---“表格”,打開插入表格對話框,輸入表格列數和行數,單擊在“確定”按鈕。

4、師:我們來調整一下表格的列寬,讓它更合理一點。

將鼠標指針移到豎向表格線上(注意指針的變化),拖動鼠標,此時表格線會移動位置,從而改變表格的列寬。

5、師:用同樣的方法可不可心將行高調整一下呢?我們來試一下。

師演示:將鼠標指針移到橫向表格線上,拖動鼠標,調整表格的行高。

6、師:表格確定好後,讓我們來輸入表格內容。

單擊表格第一行第一列的單元格,在光標處輸入時間,用同樣的.方法把表格中的其他內容輸入。並設置字體、字號格式。

師提示:注意分號、頓號等符號的輸入方法。

(師僅輸入第一、二行即可。多給學生練習時間。)

7、師:別望了給我們的表格加上一點色彩

拖動鼠標選定第一行上兩個單元格,單擊菜單欄中的“格式”→“邊框和底紋”,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單擊“底紋”選項,在填充欄中選擇“橙色”,然後點擊“確定”按鈕,給表格塗上漂亮的色彩。

8、師:用同樣的方法我們可以給表格中其它單元格塗色。

9、最後我們別忘了保存。

保存當前文檔

小結。

師:同學們,老師説明白了嗎?你們還有什麼疑問?

師:同學們,還有很多技巧等待你去發現。讓我們一起來實踐一下吧。

三、練習

請你利用上面所學的知識設計一個本學期的課程表。

(學生基本做完後,選擇一兩個做的好的,予以集體演示,供大家評價。)

在做這個表格的時候,同學們一定又有了很多困惑,大家下課後可以先研究討論一下。下節課我們再一起來學習吧。

四、總結

同學們,你覺得你這節課學會了表格的哪些操作方法?

(指名答)

五、評一評

本活動的知識你掌握得如何?自己給自己打分畫星星。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一、教學內容

1.因數和倍數

2.2、5、3的倍數的特徵

3.質數和合數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因數、倍數、質數、合數等概念,知道有關概念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2.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徵。

3.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

三、編排特點

精簡概念,減輕學生記憶負擔。

四、方面的調整:

A.不再出現“整除”概念,直接從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B.不再正式教學“分解質因數”,只作為閲讀性材料進行介紹。

C.公因數、公因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移至“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單元,作為約分和通分的知識基礎,更突出其應用性。

2.注意體現數學的抽象性。

數論知識本身具有抽象性。學生到了高年級也應注意培養其抽象思維。

五、具體編排

1.因數和倍數

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過去:用÷=表示能被整除,÷=表示能被整除。

現在:用=直接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1)用2×6=12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2)用3×4=12進一步鞏固上述概念。

(3)讓學生利用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自主發現12的其他因數。

(4)可引導學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歸納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5)説明本單元的研究範圍。

注意以下幾點:

(1)雖然不出現“整除”一詞,但本質上仍是以整除為基礎,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數和積都必須是整數。

(2)因數和倍數是一對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單獨存在。

(3)注意區分乘法各部分名稱中的“因數”和本單元中的“因數”的聯繫和區別。

(4)注意區分“倍數”與前面學過的“倍”的聯繫與區別。

例1(一個數的因數的求法)

(1)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18的因數(列出積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數是18的除法算式),但應引導學生有序思考。

(2)用集合圈表示因數,為後面求兩個數的公因數作鋪墊。

一個數的因數的特點

(1)因數是其自身,最小因數是1。

(2)因數個數有限。

(3)此結論通過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體現了從具體到一般的思路。

例2(一個數的倍數的求法)

(1)求法:用該數乘任一非0自然數所得的積都是該數的倍數。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數,為後面求兩個數的公倍數作鋪墊。

做一做

與例1結合起來,提供了2、3、5的倍數,為後面探討2、3、5倍數的特徵作準備。

一個數的倍數的特點

(1)最小倍數是其自身,沒有的倍數。

(2)因數個數無限。

(3)此結論通過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過不完全歸納法得出,體現了從具體到一般的思路。

2.2、5、3的倍數的特徵

因為2、5的倍數的特徵在個位數上就體現出來了,而3的倍數涉及到各數位上的數字之和,較為複雜,因此後安排3的倍數的特徵。本部分內容對於熟練掌握約分、通分、分數的四則運算有很重要的作用。

2的倍數的特徵

(1)從生活情境“雙號”引入。

(2)觀察2的倍數的個位數,總結出2的`倍數的特徵。

(3)介紹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4)可讓學生隨意找一些數進行驗證,但不要求嚴格的證明

5的倍數的特徵

(1)編排方式與2的倍數的特徵類似。

(2)可進一步總結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特徵,即10的倍數的特徵。

3的倍數的特徵

(1)強調自主探索,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猜想――再觀察――再猜想――驗證的過程。

(2)可任意選擇一個數,用正面、反面的例子對結論進一步驗證。

(3)也可對任一3的倍數的各位數調換位置,更深刻地理解3的倍數的特徵。

3.質數和合數

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1)根據20以內各數的因數個數把數分成三類:1、質數、合數。

(2)可任出一個數,讓學生根據概念判斷其為質數還是合數。

例1(找100以內的質數)

(1)方法多樣。可以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也可用篩法。

(2)把握教學要求: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六、教學建議

1.加強對概念間相互關係的梳理,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記硬背。

從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去理解其他的相關概念。

2.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P7071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口算整百數乘一位數的算法的過程,會口算整百數乘一位數。

2、在具體情境中應用數學方法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於日常生活的聯繫,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掛圖,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圖,圖中的兩位小朋友正在幹什麼?你知道了什麼?

根據蒐集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二、自主探究

談話:同學們提出了很多問題,現在我們先來一起解決其中的兩個問題。

1、解決小女孩要跑多少米的問題

⑴問:求小女孩要跑多少米怎樣列式?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算式。

⑵談話:請同學們先想一想怎樣計算4002,結果是多少?再在小組裏交流。

⑶班級交流。

談話:誰來給同學們説一説你是怎麼計算的?

學生説出算法,教師板書。

2、嘗試解決小男孩要跑多少米的問題

⑴問:怎樣列式?

⑵談話:請同學們自己算一算,結果是多少?

⑶小組討論交流算法。

⑷班級交流,總結算法。

3、小結,問:觀察上面兩題的.乘數,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揭示課題。

三、組織練習

1、想想做做1

先讓學生一組一組地算,再比較每組中兩道題算法上的聯繫,從而促進算法的有效遷移。

2、想想做做2

教師出示卡片指名回答,再移動卡片,學生搶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3、想想做做3

學生獨立完成後,説一説每組的三道題之間的聯繫。

4、想想做做4

引導觀察圖意,蒐集信息,明確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在小組內説一説是怎樣想的。

5、想想做做5

出示圖畫,引導蒐集信息,明確要求問題。

問:沿着四周走一圈是什麼意思?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班級交流評講。

6、想想做做6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題中插圖,蒐集圖中的信息。

獨立思考,解答題目。

小組交流後指名彙報,説説自己的思考過程。

四、全課總結

問: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又是怎樣學道這些新知識的?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3頁的例14及“做一做”題目,練習十四的第6-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商末尾補“0”的意義。掌握兩位數除多位數商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卡片。

540÷6072÷18140÷2560÷8

720÷9303÷3217÷7320÷4

2、不用計算,講出商是幾位數。

3、改正下列各題中的錯誤。

先讓學生討論,找出各題的錯誤原因,再由三位同學板演訂正,其餘同學在練習本上重算。

二、新接。

1、引言。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要注意商未尾的“0”;

在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同樣也要注意商末尾有“0”的情況。今天學習的內容是商末尾有0的兩位數除法。(板書課題)

2、教學例14。7820÷23

(1)審題:商是幾位數?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

(2)學生試做。兩人板演。

(3)教師巡視,將學生計算中出現的不同情況,分別寫在黑板上。

(4)結合豎式提問:

在百位上商“3”表示多少?在十位上商“4”表示多少?個位上商“0”為什麼一定要寫?

教師指出:在計算過程中,除到破除數的十位商“4”,能除盡,被除數個位上的0就不必再移下來,直接在商的個位上寫0。

3、改題。如果例3的被除數是7830,該怎麼辦?

(1)指定學生板演,其餘學生試做。

(2)結合豎式講評提問:

①當十位上商“4”,為什麼還要把被除數的十位上的餘數1與個位上的0移下來?(當十位上商“4”後,但被除數十位上還有數,因此要把1移下來,再把個位上的0移下來,10除以23,個位仍不夠商1,在商的`個位上寫0,這時餘數為10。)

②商的末尾不補“0”行嗎?為什麼?(不補0,商就不是三位數,也就不能表示3個百、4個十,而只是34,驗算的結果也就不對。)

③怎樣進行驗算?(看除數與商的積、加上餘數是否等於被除數。)

三、鞏固。完成第63頁下面“做一做”題目。

9180÷543749÷31

先判斷商是幾位數,然後由學生獨立練習。

四、。

今天學習的是兩位數除多位數商末尾帶0的除法,計算時要注意兩點:

1、試商前要先確定商是幾位數。

2、求出商的最高位後,除到被除數哪一位不夠商1,就在商的那一位上寫0。

五、作業。練習十四的第6-10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採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確定等量關係,正確用方程解答應用題

3.培養學生利用恰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複習,使學生弄請已知量與未知量的聯繫,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係.

教學難點:

通過複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係.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P107)

1.找出下列應用題的等量關係.

①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2倍.

②梨樹比蘋果樹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兒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兩根同樣的鐵絲分別圍成長方形和正方形.

( 學生回答後教師點評小結)

我們今天就複習運用題目中的等量關係解題.(板書: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新授內容

1、教學例3、

(1)、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①.讀題,學生試做.

②.學生彙報(可能情況)

(90+75)×4

提問:90+75求得是什麼問題?再乘4求的是什麼?

90×4+75×4

提問:90×4與75×4分別表示的是什麼問題?

(由學生計算出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2)、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多少小時相遇?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 設經過x小時相遇,

(90+75)×x =660 或者, 90×x +75×x =660

讓學生説出等量關係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3)、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設貨車每小時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讓學生説出等量關係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讓學生比較上面三道應用題,它們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比較用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有什麼不同?

教師提問:這兩道題有什麼聯繫?有什麼區別?

三、鞏固反饋.(P109---1題)

1.根據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張華借來一本116頁的科幻小説,他每天看x 頁,看了7天后,還剩53頁沒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媽媽買來3米花布,每米9.6元,又買來x千克毛線,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電工班架設一條全長x 米長的輸電線路,上午3小時架設了全長的21%,下午用同樣的工效工作1小時,架設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題)解應用題.

東鄉農業機械廠有39噸煤,已經燒了16天,平均每天燒煤1.2噸.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燒1.1噸,還可以燒多少天?

小結:根據同學們的不同方法,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哪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

3.思考題.

甲乙兩個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時一艘貨船從甲港開往乙港,下午2時一艘客船從乙港開往甲港.客船開出12小時後與貨船相遇.如果貨船每小時行15千米.客船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複習,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後作業.

(P110---5題)不抄題,只寫題號。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等量關係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3: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里程錶(一)

教學目標:

1.會看里程錶,能從里程錶中獲取數學信息。

2.對照路線圖,能解決求兩地之間路程的問題。

教學重點:

從里程錶中獲取信息。

教學難點:

對照路線圖,解決求兩地之間路程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482-167+456863-(285+578)428+(547-398)

【探究展示】

下圖是“北京—西安”沿線各大站的火車裏程表 。

二、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任務。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完成,教師適當點撥。

三、達標訓練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覺得

這節課哪個組表現得最棒?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解決,教師適當點撥。

獨立完成後小組內交流,教師抽查。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升和毫升的實際意義,能正確進行簡單的換算;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掌握三角形與梯形的分類;

3、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平移、旋轉,加深對圖形變換方式的理解;

4、進一步感受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作用,會選擇折線和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難點:

三角形內角和、平移和旋轉等。

教學資源:

投影片、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談話揭題:今天,我們把幾個還沒有複習的單元來進行歸納和整理。回憶一下,還有哪些單元沒有整理過呢?(升和毫升,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對稱、平移和旋轉,以及統計。)

提問:在這些單元中,你覺得有困難的內容是什麼?(自由發言)

引入:接下去,我們來複習這些知識,希望大家通過複習,對各方面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有所提高。

二、複習升與毫升

1、整理與複習第14題

先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再啟發學生依據生活經驗和對升與毫升的'認識説説自己的想法。

2、整理與複習第15題

學生先獨立填寫,再交流想法,進一步明確升和毫升的進率:1升=1000毫升,以及相關的換算方法。

3、小結:升與毫升的有關知識。

三、複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1、整理與複習第16題

學生獨立在點子圖上畫一個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然後交流正確的畫法,強化學生對這幾個圖形的正確認識。

2、整理與複習第17題

先引導學生回憶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的含義,再讓學生分別在圖中畫出底邊上的高,並標上直角標記。

3、整理與複習第18題

先讓學生根據題目要求用2釐米、3釐米、4釐米和5釐米的小棒分別圍出一個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然後結合有關知識的理解,分別回答有關的問題。

4、整理與複習第19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計算,指名兩位學生板演,然後彙報交流,進一步鞏固對三角形的內角和以及等腰三角形特徵的認識。

5、小結: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相關知識。

四、複習平移、旋轉與統計

1、整理與複習第20題

讓學生在方格圖在分別畫出軸對稱圖形,並把簡單圖形進行平移和旋轉;交流畫法,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掌握把一個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進行平移和旋轉90度的方法。

2、整理與複習第21題

(1)預先佈置學生通過不同途徑瞭解自己從國小一年級到四年級上學期每學期期末的身高情況;

(2)説説: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分別有什麼優點?

(3)討論交流:某位同學一至四年級身高增長情況用哪種統計圖表示表示收集的信息比較合適?

(4)獨立完成統計圖;

(5)小組交流:説説從圖中能看出些什麼?根據統計圖中的變化趨勢估計現在的身高是多少釐米?

3、小結:平移、旋轉與統計的重要知識點。

五、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希望你們在接下去的一段時間裏認真複習,迎接考試,以取得另自己滿意的成績。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小數加減法:教材第47~51頁(例1、例2和練習八)

加法運算定律的推廣和用計算器計算:教材第52~55頁(例3、例4和練習九)

整理和複習與探索實踐:教材第56~5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現實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筆算和簡單的口算;能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運算;學會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稍複雜的小數加減法計算。

2、使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積累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驗,培養問題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和自覺驗算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方法和與整數加減法的內在聯繫

難點:自主地歸納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加法運算定律的推廣

課時安排:7課時

(1)小數加法和減法

 教學內容:p.47、48的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八第1~3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繫,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並解決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把小數點對齊”就是“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

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繫。

教學準備:在黑板上的板書。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知:

1、課前在黑板上板書:

鋼筆8元

筆記本3元4角

講義夾4元7角5分

水筆2元6角5分

問:我們平時説價錢習慣説成幾元幾角幾分。現在請你把它們改寫成以元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指名説一説:8.00元,3.40元,4.75元,2.65元

這些小數哪些能化簡?把它化簡成最簡小數。(8元,3.4元)

2、看黑板上的四樣商品的價錢,請你選擇兩件商品並算出總價。

交流:(可能有的幾種情況)

(1)鋼筆和筆記本一共多少錢?

口答算式和結果,板書:8+3.4=11.4(元)

問:這個“11”哪裏來?為什麼8加的是3而不是4?

補充豎式説算理(略)強調:8是整數,3是整數部分的,要和它對齊。

補充一個整數加法的豎式,説説整數加法在列豎式的時候要注意什麼?(相同數位對齊)特點:右邊對齊。

仔細觀察小數加法:右邊不對齊。

追問:那該對齊什麼?(小數點)

補充:把8改寫成8.0,體會小數點對齊。

那你做這樣的題時,會不會把小數點和小數部分的0補出來?

指出:沒必要補,但要注意整數部分和整數部分對齊,小數部分和小數部分對齊。

繼續算一算:鋼筆和講義夾的總價,鋼筆和水筆的總價。

(2)講義夾和水筆的總價:

指名列式,板書豎式。觀察豎式,體會“小數點對齊,就等於相同數位對齊”。

算出結果:7.40

指出:豎式上算出的結果是兩位小數,寫在橫式上的時候要化簡成7.4

(3)筆記本和講義夾的總價:

列豎式計算,再次體會小數點對齊。

小結:今天我們學的小數加法和以前學的整數加法有什麼相同?

(都要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起,滿10進1。)

要注意那些地方?

(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豎式上正常計算,橫式上要化簡。)

3、看黑板上的信息,問:筆記本比講義夾便宜多少錢?

指名列式,板書豎式(略)

説説要注意的地方。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學生完成後交流得數。

注意最後題,豎式上的計算結果是3.00,如果有橫式,只要寫成3

2、第2題。説説錯在哪裏?再訂正。

第1題,小數點沒對齊。第2題,得數的小數點沒點上。第3題,只寫了小數部分,整數部分要寫0。

3、口算第50頁的第1題。

指名讀得數,注意能化簡的要化簡。

4、完成第50頁的第3題。

看線段圖,説説圖意。看線段圖分別提出加法、減法算的問題。再算一算。

三、檢查預習作業。

四、學生作業:第2題

(2)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小數減法

教學內容:p.48、49的例2,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八第4~6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小數減法。

2、經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在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自覺驗算的習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探索一位小數減兩位小數、整數減小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探索當被減數小數部分的位數少於減數時的處理方法。

教學準備:板書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口算8+1.4,讀,説説正確的計算方法。補充豎式,指出:小數點對齊後相加。

二、學習新知:

1、提前板書書上的4件商品的單價。

問:昨天我們利用這些信息,學會了小數的加法和簡單的小數減法。

説説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麼?(小數點對齊後加減,化簡)

舉例較簡單的減法:(1)4.75-2.65;(2)4.75-3.4

分別用豎式算出上面的減法,並比較不同:第2小題小數部分缺一個數位,可以補0,算5-0=5,也可以想5不用減,直接移下來。

2、繼續看4件商品的單價,提出較難計算的小數減法問題。

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列式並板書:8-4.75

豎式(略)。指豎式問:這題在計算時有什麼困難?怎麼解決?

(引導:被減數小數部分沒有,要補0,變成8.00後算。8.00-4.75時,可以先不考慮小數點,當成是整數減法來算……)

3、驗算:這題比較難,我們還可以用小數加法來驗算。

補充加法驗算的豎式。規範其書寫格式。

4、與“4.75-3.4”的豎式比較:為什麼兩題都出現了小數部分有缺位情況,一題可以直接算,另一題卻要補0後再算?

(指出:被減數有空位要補0,減數有空位可以不補0。)

5、學生練習另幾題較難的減法計算(做在書上)指名板書。講評。

3.4-2.65 8-2.65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

(1)第1題,學生獨立計算,交流結果。

(2)第3題,讀出上的新,並依次回答兩個問題。

交流解法。問: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並解答嗎?

2、完成練習八的部分題目:

(1)第4題,強調做這類題的要求:對的要打“√”,不能空着;錯的打“×”,然後在旁邊空的地方訂正。

再分別找出錯在哪裏,再改正。

(2)第6題。讀題後,學生把算式寫在書上,再交流。

四、檢查預習作業。

五、佈置作業:

p.49第2題,p.50第5題

(3)小數加、減法的練習

教學內容:p.51練習八第7~10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結合現實情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問題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2.6+8= 0.86-0.4=

指名説説口算方法。提醒:豎式時可以把小數點對齊後加減,口算時更側重整數部分和整數相加,一位小數和一位小數相加。要看清楚數位。

2、筆算:3.6-1.28= 7.18-3.6=

學生列豎式計算,比較兩個計算。發現前面一題要補0後再減,後面一題可不用補0。

3、小馬虎在計算3.56加一個一位小數時,由於錯誤地把數的末尾對齊,結果得到了4.23。正確的結果應當是多少?

教會學生用還原思想解決這類問題:4.23-3.56=0.67,3.56+6.7=10.26

二、完成書上的練習:

1、直接寫出得數

0.83-0.5= 9.2-6= 2+2.8=

3.4-3.1= 0.73-0.23= 3.6+2.4=

學生完成後,指名交流得數。

2、第9題。觀察折線統計圖,説説你看懂了什麼?

(人的正常體温是37攝氏度左右,這是位體温偏高的病人。……)

分別計算:這一天,病人的最高體温和最低體温相差多少攝氏度?

從中午12時到下午4時,病人的體温升高了多少攝氏度?

這一天開始時與結束時,病人的體温相差多少攝氏度?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要引導學生會看折線統計圖:折線越陡説明變化越快;折線平説明變化慢。

可按段數相差的格數,找到變化情況。

相差不多的再通過算的方法來進一步確認。

3、第10題。獨立解答書上的問題,再交流。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注意提問的範圍:提一些需要計算的問題,不要問如“哪個最貴?”之類的問題。

4、思考題:小力用豎式計算5.1加上一個兩位小數時,把加號看成了減號,得2.76。你能幫他算出正確的結果嗎?

要求學生用剛才教的還原方法來解答。交流講評。

三、檢查預習作業:

對比練習:

0.17+0.06= 0.79-0.04= 1.3+0.03=

0.17+0.6= 0.79-0.4= 0.56+0.4=

要求學生看清楚位數再加減。

四、佈置作業:(略)

(4)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內容:p.52的例3,練一練和練習九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整數加法的運算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能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法的簡便計算。

2、在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增強優化意識;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的意識,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

教學重點、難點:

能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律進行一些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例題的板書

教學過程:

一、複習:

題組練習:4.3+7 4.3+0.7 4.3+0.07

觀察後説説:(1)這組題有什麼聯繫?(2)通過這組題,你覺得做小數加法要注意什麼?

二、學習新知:

1、課前板書:水彩筆8.9元,筆記本3.6元,鋼筆6.4元,三角尺1.1元

問:現在我要每件商品買一份,需要準備多少錢?

指名列式:8.9+3.6+6.4+1.1

(可能會有學生列式的時候就考慮了簡便的問題,指出:列式的時候,我們一般要按照題中的.順序,這樣可以不遺漏不重複。)

觀察這些加數有什麼特點?你準備怎樣算?

(由於有預習,所以不少學生都會考慮簡便的問題。)

板書簡便的過程:=(8.9+1.1)+(3.6+6.4)

=10+10

=20(元)

問:為什麼這裏要用“( )”?

説説這樣算的依據是什麼?

複習加法運算律:a+b=b+a,(a+b)+c=a+(b+c)

找找例題中哪裏運用了加法交換律?那裏運用了加法結合律?

指出:運用加法運算律,也可以使我們的小數加法變得更簡便。

整數簡便計算一般是要把加數湊成整百整千數,而小數加法一般只要湊成整數就可以了。

2、湊整練習:

板書3.3,問:你能説一個小數和它湊成整數嗎?

(2.7,0.7,8.7……)

問:這些小數有什麼共同的地方?説得完麼?指出:我們只要看小數部分,和0.3湊成整數的是0.7。為了統一,我們就用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來繼續湊整。

7.2,1.76,2.37,3.34,0.237,2.178

(老師依次板書上面的數,學生依次説出另一個小數,老師繼續板書)

觀察完整的板書問:

要湊整,你發現了什麼?

(看位數,位數一樣多的才能湊整;看末尾,末尾加起來是10,如果小數部分有多位的,最後一位加起來是10,前幾位加起來是9。……)

問:1.76和3.34,7.2和2.178能不能湊成整數?為什麼?

三、鞏固練習:

1、用簡便方法計算:

2.78+0.8+0.2 0.37+1.79+0.63

指名口答簡便過程,並説説要注意的問題。

2、五年級一班女子4×100米接力賽跑4位同學的成績如下表。你能很快算出她們完成接力賽的總成績是多少嗎?

問:你知道接力賽的總成績是怎麼算的?

算一算,交流怎樣算更簡便?

(一般學生都會用湊整的方法來計算,但還可以引導學生從估算的角度來觀察,發現通過移多補少,每一個成績都正好可以看成18秒,也就是18×4=72秒)

3、口算下面各題:(p.54第1題)

學生完成後,校對得數。

4、算一算,比一比。(p.54第2題)

觀察題組,説説上下兩題有什麼聯繫?選你認為計算簡便的那題算出結果。

一起按順序口算出另一題,比較兩題結果是否相同,感受“簡便”。

補充板書:a-b-c=?

(1)=a-(b+c)=a-c-b

舉例説説上面等式之間的聯繫。記住連減可以改寫的形式。

5、在一次跳遠比賽中,小強跳了3.06米,小星比小強少跳0.18米,小宇比小星多跳0.32米。小宇跳了多少米?

讀題後,要求學生列出算式:3.06-0.18+0.32

指名説説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師板書計算過程:=3.06-(0.18+0.32)=3.06-0.5

説説這樣算行不行?為什麼?

四、檢查預習作業:

4.52-(3.52+0.72) 4.9+0.1-4.9+0.1

五、佈置作業:

第3題

(5)用計算器計算小數加減法

教學內容:p.53的例4,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九第5~9題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能用計算器計算稍複雜的小數加減法,體會小數加減法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能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3、在經歷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用計算器計算稍複雜的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解決問題:

1、(第5題)四五年級同學採集樹種,四年級採集了13.5千克,五年級比四年級少採集2.8千克。四五年級同學一共採集多少千克?

讀題後讓學生列式,交流各種解答方法的不同思路:

(1)13.5+(13.5-2.8)

四年級是已知的,五年級的未知,先求出五年級再算出兩個年級

(2)13.5+1.35-2.8

先假設五年級和四年級一樣多,再把五年級少採集的減去。

觀察兩個算式,哪個更簡便?算出結果。

2、(第6題)分別計算書上的4個問題。

交流各個問題,注意有的學生會出現選錯商品價格的現象。

二、學習例4,用計算器計算並探索:

1、課前板書:

商品名稱 數量 單價/元 金額/元

鉛筆 1支 0.80

電池 4節 24.00

鉛筆盒 15.40 15.40

書包 1個 44.70

麪包 3.00 6.00

問:這是一張不完整的發票,説説“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數量關係並算出空的格子。

填寫完整後,算出總金額。

(可以用計算器算,也可以利用數據特點口算或筆算。)

2、如果老師付出100元買這些商品,應找出多少元?

學生列式計算。

3、(第8題)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況如下表。算出每次收支後的餘額,並算出合計數。

指導學生看懂該份表格,區分“收入”和“支出”,依次算出每一個空格。

討論:上月結餘、合計收入、合計支出以及表中最後餘額的關係。

4、用計算器計算前三題,説説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1)找到不變的數:小數部分前面都是8,最後一位是9

(2)找到變的數字及變的規律:整數部分是變的,它比最後一個小數的位數少1;它同時還是後面小數部分的8的個數。

(3)按照發現的規律填出最後一題的得數。

5、兩個小數的和是8,相差0.4,這兩個小數分別是多少?

引導學生思考並交流:

(1)畫線段圖(圖略),發現如果把8減0.4,得到的是兩個較小的數;或者把8加上0.4,得到的是兩個較大的數。再除以2就可以了。

(2)從平均數的角度考慮:平均數是4,要符合“相差0.4”,一個數要大0.2,另一個數小0.2

(3)檢驗:兩個條件都要符合“和是8”、“差是0.4”

6、思考題:小華在計算一道小數減數時,把被減數十分位上的8看成了3,把減數百分位上的1看成了7。你能算出錯誤的答案與正確的答案相差多少嗎?

指名説説思考方法。明確:被減數少算了,結果也少算了;減數多減了,結果也偏小。

三、佈置作業(略)

(6) 整理與練習(一)

教學內容:p.56、5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溝通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繫,提高計算能力,發展數學思考,激發學習的興趣。

2、綜合運用有關負數、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體會小數加減法的廣泛應用價值,拓展知識面,提高正確選擇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1、口算:2.5+3.2 0.83-0.5 0.25+0.75

9.8-4.8 1.7+0.4 1-0.6

1.2-0.8 0.92-0.2 0.52+0.4

要求學生注意小數部分的不同位數,選擇這樣的既題讓學生説説口算方法。

2、用豎式計算:(第2題)

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做在本子上。做完後,可請平時多訂正的學生説説得數,有問題的再講具體的計算過程。

3、簡便計算:

4.3+0.98+0.7 3.6+1.98+6.02

7.5+4.9-6.5 5.27-3.9-0.1

8.44-(5.44+2.8) 1.29+3.7+2.71+6.3

學生獨立做在本子上,後交流:

(1)只有加法的,改變加數的位置湊整數加比較簡便。(如第1、2、6題)

(2)連減題,可以減去兩個減數的和也可以先減後面的數再減前面的數,要根據具體的數來定。説説第4、5題的簡便計算方法。

(3)有加有減題。在改變運算順序的時候要帶符號“搬家”,舉例:第3題。

指出:簡便計算的目的是要“簡便”,但如果不按規定隨意改變會出現錯誤的結果,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用不簡便算一算的方法檢查結果是否一樣。

二、解決問題練習:

1、第4題,要求學生看懂圖的意思,明白竹竿分成了幾部分,然後再列式解答。

2、第5題,讀讀表格中的數據,説説其含義。

依次回答書上的問題。

3、第6題,簡單介紹“警戒水位”及相關概念。

説説表格中的各數據分別表示什麼?

指出:+和-如果用在某個數前,表示的是增加或減少的意思。

如果用在算式裏,是表示加或減的意思。

依次加或減,算出結果,並對照警戒水位,説説哪幾天的水位超過了。

4、思考題:

指導學生讀懂題目的意思。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

(1)分段算出每一秒的落地距離,再加起來。

(2)簡單介紹等差數列求和方法,並用該方法算出和

比較兩種方法,檢查結果是否一致。

三、佈置作業:(略)

⑺ 整理與練習(二)

教學內容:P58 7

教學目標:1.通過對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項目的調查和了解,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2、讓學生通過計算有關項目的合計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併產生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

3.通過此次教學,使學生能積極關注家庭收入情況,體貼父母工作的艱辛,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支出和收入在計算時採取的方法

教學準備: 讓學生提前收集:上月的電話繳費單,水電燃氣三個月的繳費數據

教學過程:

1、 拿出你家上個月的電話繳費單,看看每個月的電話費包含哪幾個部分。

小組交流,分組彙報;

上月餘額、本月消費、本月餘額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你能寫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係式嗎?

本月消費有很多,你怎樣算本月消費的合計數。

計算一下是不是存在這樣的關係呢?上月餘額—本月消費=本月餘額

小組交流一下誰家的電話費最多,各自的餘額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話費,那麼又有什麼樣的數量關係呢,我們一起來幫他算算。

2、 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個月的水電氣消費的數據填在書上,然後自己算一下合計數,看看誰家的哪項費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較高者:

再與你家庭的收入情況結合起來考慮,哪些同學的家庭儲蓄額最多,支出較多的同學考慮一下能不能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開支呢?

通過這次的記帳你有什麼樣的體會?

3、 統計一下自己上週的收入、支出和結餘情況

你的收入是從哪兒來?你的支出合理嗎?必要嗎?

你結餘多少?你準備怎樣處置你結餘的錢?

4、 我們應當如何合理安排收入與支出?

5、 圍繞書上的三個方面的指標回憶相關的學習過程,舉例説説自己在學習本單元中學得好的地方和學得不理想的地方,然後在小組內向組長彙報,自己給自己評幾顆星。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連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談不上管理好國家這個“大家”。具備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國家這個“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國家。同學們,今天,我們通過整理家庭收入與支出情況,已具備了初步料理家務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財技巧,相信經過一定時間的努力,我們也一定能治理好國家,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回去收集你家一週內生活費用的支出情況,並用計算器算出合計數。並對家庭支出的各種數據作出相應的判斷,給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初步學會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