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如何讓國小數學課堂輕鬆有效

校園1.56W

篇一:如何讓數學課堂輕鬆有效

如何讓國小數學課堂輕鬆有效

過去,我國的國小數學教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那就是: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可學生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這是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因此,在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學的有效策略,就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了。那教學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結合我的學習和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要關注學生的發展,保證學生學習數學有興趣

首先要求教師心中有學生。教學不是唱獨腳戲,離開了學生的“學”,就無所謂“教”,也就是説,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經常考慮怎樣使我們所教的內容被學生接受,使學生真正學到數學知識。合理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使學生學到更深、更多和更廣泛的知識。如果教師沒有考慮學生的個人需求和自主權,學生在課堂裏的行為問題就會屢屢發生。

當我們教學時,我們並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學生掌握了知識;當我們講課時,也不應該想當然地認為,學生已經學會某些東西,或者正在學會某些東西。講述不是教學,講座不是教學。“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對大多數學生來説,是一種有害的教學方法。研究表明,只有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的聰明學生可以通過“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輕鬆地吸收和理解所傳授的數學知識。年齡小的學生和基礎差的學生特別需要教師認真的講解和解釋,然後在經驗的基礎上構建他們自己的概念。

如:教學“6的乘法口訣”時,我信心十足地走上講台,“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6的乘法口訣”,不料,我自信的話語還未落地,學生中出現了一個聲音:“我會!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噓!老師看你呢!”同桌捅了這位同學制止他往下背。隨後,又有七八個同樣的聲音:“我也已經會了!”並搖頭晃腦地背起來。我一時不知所措,愣住了。幾秒鐘後,我稍稍鎮定,説道“既然會了,我就請一位同學來背背”,孩子們躍躍欲試,被叫起來的學生非常熟練地背誦。“那你們都知道每一句口訣的意思嗎?”我柔聲問道,一位被叫起的同學不很流暢地説出了意思,看來不少學生還是似懂非懂的,我以此為切入口,組織學生動手操作:每人數出喜歡的6個學具,通過擺圖形來交流驗證口訣。學生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學習中……,最後學生不僅編出了6的口訣,還嘗試運用發現的規律編7、8、9的乘法口訣。

其實“我已經會了!”這不是學生學習“6的乘法口訣”這一內容才有的心聲?只不過二年級學生童言無忌,敢於直言而已!沒學就會背,亂了我原先建立在學生“零認知”基礎上的設計陣腳。之後,我不是喝止學生的“嘰嘰喳喳”,讓學生“懂裝不懂”,而是重審自己設計,由“理解口訣由來——熟記——運用”調整為“大膽猜測口訣含義——組織學生操作、交流、驗證——尋找1~6口訣編寫規律——嘗試編7、8、9的乘法口訣”。

教師只有做到“心中有學生”,真正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的認知,創設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教學氛圍,勇於把課堂“讓位”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空間,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敢想、敢説、敢於質疑問難,在教學中保證學生有興趣,讓他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感悟數學思想的衍生、數學矛盾的化解、數學結論的內涵,進而體驗數學的真情真味,領略“無限”課堂,才會使學生學得更加主動。

新《課程標準》也呼喚課堂上民主、平等的氛圍,呼喚教師轉變角色,走下講台到孩子中去,俯下身來與孩子雙眸對視,成為孩子們的朋友。教師要學會傾聽、學會接納、學會欣賞、讓孩子們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這樣的課堂就會成為孩子們靈感湧動的空間。為此,課堂教學中還應積極提倡六個“允許”。即:答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發問;不同意見允許爭論;教師錯了允許補充;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為學生創造富有個性化、人性化的學習氛圍和空間,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學習優勢也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要重視教學的行為,保證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益

先説説教學目標吧!一節課下來,看一看自己所定的教學目標是否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定:

(1)在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興趣濃厚,能克服外界的干擾,聚精會神地聽講。

(2)學生能夠積極地思考問題,不是被動地聽講。能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勇於對問題進行探討,以求得問題的解決。

(3)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概念、性質、法則、公式、數量關係和解題方法等基礎知識,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4)學生有一定的課堂練習時間,有獨立的解答和思考問題的時間,而且學生練習的正確率都很高。

(5)學生不僅學到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能力也得到了培養,探索、創新精神得到了發展,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了發展。因為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

如教學《鉛筆有多長》(北師大版四冊),讓學生測量了部分物體的長度後,問:你們現在還想知道什麼物體的長度?一位學生脱口而出:老師,你的腰圍是多少?其他學生鬨笑並大聲響應,老師一愣,顯然這問題不是預設的,雖然這只是一名學生的要求,但問題一經提出,便眾望所歸。於是教師“將計就計”,要求學生自己想辦法測量:

生1跑上講台,拿着米尺,小心翼翼地圍着老師的腰繞了一圈。

生2:“可以用一張長長的紙條,對着米尺,把刻度畫下來,當捲尺來量”,自己製作軟尺,想得真絕。

生3:“乾脆拿一根繩子圍老師的腰繞一圈,再量繩子的長度”。

生4:“借老師的褲子量”,真大膽的辦法。

生5:“借老師的皮帶量”。

這似乎是老師最傾心的方法了,剛想剎住,一位學生搶先説:“老師,我有更好的辦法。我一拃有10釐米,只要用手量你腰圍有幾拃就可以了”究竟什麼辦法最好?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尋找答案。

“課標”倡導的三維目標為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視角,課時目標的實現可以有四通八達的運行路徑。“老師的腰圍有多少”,這問題藴涵着化曲為直的轉化思想,既有現實性又帶有一定挑戰性。從老師愣住的表情,可以知道這決不是我預期的認知目標,但我捕捉住這意外生成的問題變為可貴的教學資源,殊途同歸,達成了教學的三維目標。

教師應用數學教學有效策略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是一個研究的過程,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最好的、最基本的渠道,需要做教師的我們不懈地努力。

篇二:讓國小數學學也輕鬆教也輕鬆

談到數學,大多人聯想到的就是邏輯、嚴密、抽象、枯燥。學習是一種生活,《數學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當學生的情感、價值、地位被忽視後,學習也就變成了一種負擔,一種包袱,那麼如何才能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習的快樂,為孩子的童年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呢?

一、用“愛心”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

教師的一言一行,一個眼神對學生心理的影響十分重大。學生都非常敏感,教師是否真的愛他們,他們一眼都看得出來。所以,我們必須蹲下來,傾聽他們的心聲,和他們做朋友,除了學習上,還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多關愛他們,讓他們覺得你是他們可以信賴的人。在課堂上,讓甜美的微笑來裝點我們的面容,讓微笑感染每個學生,教師還可以用微笑來代替語言,比如,對於發言好的同學,微笑是對他的讚賞;對於想發言而又不敢説的同學,微笑是對他的鼓勵;對於發言不夠好的同學,微笑是對他的安慰。教師應該把話説的親切一些,和藹一些,富有感染力一些,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樂於親近你。這樣,學生就能克服膽怯心理,敢於大膽發言了,課堂就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同時教師還要尊重每個學生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在同學們面前的形象,不用侮辱性的語言和歧視的眼光看待學困生,用愛心呵護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我想,一個鼓勵微笑,一個親切的撫摸,一句“你一定可以,”會比呵斥、指責更起作用,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二、提高“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

“興趣”是一切創造力、求知慾的源泉,我們都深有體會,當對某事物感興趣的時候,我們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去探索、去追求。新的課程標準也指出:通過數學學習,應使學生能積極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勇於探索的強大內驅力。

課堂上當孩子們對教師講課感興趣時,精神格外集中,孩子們用表情和眼神身老師輸送信息。而教師要善於從學生反饋的信息中不斷地創設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學“有餘數除法”時,上課一開始,我就投影出示“為了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學校把紅、黃、藍、、橙、綠五種顏色的花按順序發給全校學生。”接着告訴學生只要你報出第幾個學生,老師就馬上告訴你,他的花是什麼顏色。學生將信將疑,都躍躍欲試。學生所報的數,我次次猜中,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這時我告訴學生,學習了“有餘數除法,”你們就會知道其中的奧祕了。就這樣學生懷着極大的興趣急切渴望着學習的開始。

當然,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採用多種方法來激勵學生的興趣,如創設情境、競賽、遊戲、藉助兒歌等形式,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達到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目的。

篇三:輕鬆愉悦學數學

營裏學校杜蓉梅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如果對所學的知識有興趣,那麼他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的進行學習,其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知識儲備也容易激活,課堂效果也會大大的提高。

因此,想讓枯燥的數字,運算符號,乏味的數學公式,繞來繞去的數學應用題變成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讓學生在愉悦地氛圍中輕鬆的學這些知識,是需要我們下一番功夫的;

首先要在備課上下功夫

一、備起點:所謂起點,就是新知識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的生長點。起點要準確,太高太低,都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六年級的《可能性》是在3、4年級可能性的基礎上的一個延伸,如果對學生原有知識情況不瞭解,備課時很容易降低起點,讓學生失去繼續學習的興趣。

二、備重點:不能因為激趣而忽視了對重點知識的理解,整堂課要圍繞着一個重點知識來進行。《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課程改革之後的新內容,六年級上冊的這部分知識是圍繞着替換和假設這兩種策略來展開教學,在這樣的課堂上,我力求沿着一條線索:替換或假設,一個重點:解決問題,多種方法去思考最終解決問題。

三、備難點: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點要備受我們教師的關注,不能一味的通過講解來突破難點,在備課時我們要從教材,學生的認知水平等方面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易於接受。備課是把難點摘錄出來,設計不同的教學思路或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六年級的“求百分率”的難點就是對百分率的意義的理解,我在備課時,儘量設計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實際例子,比如合格率、收視率、發芽率、近視率等等學生經常聽説和接觸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自己説説對這些百分率的理解,最終突破這個難點。

四、備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悦地體驗中學習數學最關鍵的就是如何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在一種“不像是數學”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在準備上“體積單位”的時候,我通過熟悉教材之後發現要想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立方米這個體積單位的大小是很困難的,於是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拿了3把米尺,在教室的牆角處搭了一個1立方米的正方體空間,讓4-5名學生鑽進去體驗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這樣學生在頭腦中就建立起了對1立方米的空間概念。

其次就是在課堂教學中的層層深入。

一、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出發,設趣導入

一節課總有開始的時候,儘管有不少人對課堂教學中的“導入”、“引入”等有不同的看法。但課的導入,它的目的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也是瞭解學生的知、情準備情況,把握教學起點的重要環節。從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出發,與學生站在同一個高度來導入每節數學課,這樣可以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把學生從課間十分鐘儘快拉回到課堂中來,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

二、讓學生在充滿情趣的內容和情境中探究

趣中引入僅僅是開始,要使學生在學習中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趣中進行探究,使學生感覺到探究充滿樂趣,學習充滿樂趣,引發其強烈的求知慾。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經常創設一些充滿情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去學數學。在《可能性》的教學中,我就是充分利用學生對魔術的嚮往,引導學生通過對撲克牌的擺弄,獲取新的知識。根據每節課的知識特點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

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可讓學生在先課前自制一個長方體,通過各種感官理解什麼是長方形的表面積,然後讓學生把模型拆開,成顯一個組合圖形,讓學生動手量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師最後通過比較、分析、歸納,得出長方形的表面積公式,學生不僅興趣更濃,積極性高,而且通過親身參與,印象更加深刻,記憶更加牢固。

三、趣中練習,在“做數學”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適當的數學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培訓能力的必然途徑,也是讓學生在“做”中體驗數學樂趣的基本策略。因此組織有效的課堂練習是培養學生素質的基本要求。在練習中,教師可以適當地選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貼近學生生活的題目,通過各種形式的習題和練習形式,使學生變知之為樂之。創設競爭的情境,讓學生得到進取之樂。"好勝心"是每個兒童的天性。在教學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對激發學習興在回答問題時實行搶答趣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如:在口算時,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確;看誰最先回答出來;在進行簡便運算時,看誰的方法最簡便;在解答難度較大的題時,看誰最先解答出來;此外還可在每期適當地進行一次數學競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這樣,學生便在緊張、刺激的學習中獲得成功,體驗到了進取之樂。

總之,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看,國小數學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解題或解決一些問題,而應該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增強情感體驗,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學習數學是一件快樂的事。

因此,我們要努力把數學課上得簡單、快樂,使數學課充滿生機與樂趣,使數學課成為學生學習、創造的樂園。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數學好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享受數學,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一個美麗的數學童年。

標籤:課堂 國小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