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蘇教版必修一化學知識點完全總結兩篇

校園2.27W

蘇教版必修一化學篇一:

蘇教版必修一化學知識點完全總結兩篇

專題1 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 第一單元 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 一、 物質的分類

(1) 從物質的組成分類:可以從混合物和純淨物、單質和化合物、非金屬單質和金屬單質、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等入手

將物質進行分類。

純淨物與混合物的區別:

(2) 從物質的導電性分類:可將物質分為導體和絕緣體。 (3) 從物質的狀態分類:氣體物質、液體物質和固態物質。 (4) 從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類:可將物資分為可溶、難溶。 另外,還可以從物質的用途、物質的來源等其他角度對它們進行分類。 二、 物質的轉化 1. 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 (1) 物質的性質 (2) 物質的變化

2. 無機化學反應一般規律

(1) 金屬+非金屬→無氧酸鹽 Mg+Cl2

MgCl2

(2) 鹼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鹽 CaO+CO2=CaCO3 (3) 酸+鹼→鹽+水2HCl+Ba(OH)2=BaCl2+H2O (4) 鹽+鹽→兩種新鹽 AgNO3+NaCl=AgCl↓+NaNO3 一般參加反應的兩種鹽可溶,反應向生成更難溶物質的方向進行。 (5) 金屬+氧氣→鹼性氧化物2Cu+O2

2CuO

(6) 鹼性氧化物+水→鹼 CaO+ H2O=Ca(OH)2

一般生成的是可溶性的強鹼,如CuO、Fe2O3等不能與H2O反應生成相應的氫氧化物(鹼)。 (7) 鹼+鹽→新鹼+新鹽 Ca(OH)2+Na2CO3=CaCO3↓+2NaOH (8) 非金屬+氧氣→酸性氧化物 S+ O2

SO2

(9) 酸性氧化物+水→對應含氧酸SO3+ H2O=H2SO4 (10) 酸+鹽→新酸+新鹽 CaCO3+2HCl=CaCl2+ H2O+CO2↑

一般要符合強酸制弱酸或高沸點酸制低沸點酸(難揮發性酸制易揮發性酸)。 (11) 鹽+金屬→新鹽+新金屬Zn+CuSO4=ZnSO4+Cu

符合鹽是可溶性的、金屬的活潑性強於新金屬、金屬活潑性不能太強(K、Na、Ca等與鹽溶液接觸立即與水反應置換出氫)等條件。

(12) 金屬+酸→鹽+氫氣 Zn+ H2SO4= ZnSO4+H2↑

金屬與酸反應置換出氫的規律應注意:一是金屬在活動性順序表中應排在氫以前,二是酸不能是氧化性酸(濃硫酸、濃、稀硝酸等)

(13) 鹼性氧化物+酸→鹽+水 CuO+2HCl=CuCl2+ H2O (14) 酸性氧化物+鹼→鹽+水 CO2+Ca(OH)2= CaCO3↓+ H2O (15) 同(7) (16) 同(10) 三、 物質的量

(1) 物質的量 是表示大量粒子的集合體中的粒子的多少。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 用符號n表示。

(2) 摩爾 是物質的量的單位,每摩爾物質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個粒子。摩爾簡稱摩,符號mol。使用摩爾表示物質的量時,

應該用化學式指明粒子的種類。不能用於描述宏觀物質。

(3) 阿伏加德羅常數 1mol 任何微粒的集合體中的微粒數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用NA表示,

通常使用近似值6.02×1023mol1。

物質的量、阿伏加德羅常數與粒子數的關係:

四、 摩爾質量

n=N

NA

(1) 摩爾質量 1mol任何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摩爾質量,當物質的質量以克為單位時,其數值上等於該物質的

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摩爾質量的單位g·mol1,符號為M。

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和物質的摩爾質量之間存在如下關係:n=m

M五、 物質的聚集狀態

(1) 影響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有:①微粒數目;②微粒大小;③微粒之間的距離。 (2) 對於固態或液態物質,影響其體積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數目和微粒的大小; 對於氣態物質,影響其體積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數目和微粒間距離。 (3) 對於一定量的氣體,影響其體積的因素是温度和壓強。 温度一定,壓強越大,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小,氣體體積越大; 壓強一定,温度越高,氣體體積越大,温度越低,氣體體積越小。 六、 氣體摩爾體積

(1)氣體摩爾體積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佔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氣體摩爾體積的符號為Vm,單位為L·mol1,氣體摩

V爾體積的表達式為Vm=n

在標準狀況下(0℃,101kPa),氣體摩爾體積Vm≈22.4 L·mol

-1

這裏的氣體可以是單一氣體,也可以是混合氣體。由此也可以推

知在標準狀況下氣體的密度是用氣體的摩爾質量除以

Vm,即

由此也可推得:

M

?·Vm

(2)阿伏加德羅定律

1.內容:在同温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 適用範圍:適用於相同條件下任何氣體

不同表述:①若T、P、V相同,則N(或n)相同;②若T、P、n相同,則V相同。 2.推論:①T、

p

N1V1

相同 N2=V2=

n1n2

七、 物質的分散體系

(1)溶液、膠體、濁液三種分散系的比較

(2)膠體的概念和性質

①概念——分散質微粒的直徑大小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稱做“膠體”。根據分散劑狀態,可將膠體分為液溶膠,如氫氧化鐵膠體、澱粉溶液;氣溶膠,如雲、霧、煙;固溶膠,如有色玻璃、煙水晶。②膠體有如下的性質

丁達爾效應——在暗室中,讓一束平行光線通過肉眼看來完全透明的溶液,從垂直於光束的方向,可以觀察到有一渾濁光亮的光柱,其中有微粒閃爍,該現象稱為“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是粒子對光散射作用的結果。

布朗運動——在膠體中,由於質點在各個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產生的無規則的熱運動,稱為“布朗運動”。*電泳——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膠體的微粒在分散劑裏向陰極(或陽極)做定向移動的現象。注意:電泳只是膠粒定向地向電極運動,並沒有凝聚而沉澱。

凝聚——膠體分散系中,分散質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現象稱為“凝聚”。能促使溶膠凝聚的物理或化學因素有加電解質(酸、鹼及鹽)、加熱、溶膠濃度增大、加帶相反電荷的膠體等。 第二單元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 一、 物質的分離與提純

(1) 物質的分離:是把混合物中的各種物質分開的過程,分開以後的各物質應該盡

量減少損失,而且是比較純淨的。經常採用的分離方法有:過濾、蒸發、結晶、蒸餾(分餾)、萃取、滲析、洗氣等。 (2) 物質的提純:是指將某種物質中的雜質,採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除掉的過程。它 和分離的主要區別在於除掉後的雜質可以不進行恢復。 ①物質提純的原則:不增、不變、易分。

所謂不增,是指在提純過程中不增加新物質,不變指被提純的物質性質不能改變,易分是指使雜質與被提純物質容易分開。 ②提純的方法可以歸納為:“雜轉純,雜變沉,化為氣,溶劑分”。

雜轉純:將要除去的雜質變為提純物,這是提純物質的最佳方案。如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即可將混合物加熱使NaHCO3全部轉化為Na2CO3。

雜變沉:加入一種試劑將要除去的雜質變成沉澱,最後用過濾的方法除去沉澱。

化為氣:加熱或加入一種試劑使雜質變為氣體逸出。如食鹽水中混有Na2CO3,則可加鹽酸使CO32變CO2逸出。

溶劑分:加入一種試劑將雜質或被提純物質萃取出來。如用CCl4可將碘從水中萃取出來。 (3) 物質分離和提純的常用方法

二、 常見物質的檢驗

(1) 常見陰離子的特性及檢驗:

(2) 常見陽離子的特性及檢驗: 三、 溶液的配製和分析 (一) 物質的量濃度

(1) 定義:以單位體積溶液裏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的組成的物理 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量濃度,符號:cB,常用單位為mol·L

-1

或mol·m3

(2) 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體積之間的關係:(二) 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 1. 2.

配製物質的量濃度溶液主要配製儀器 配製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步驟如下:

cB=

nB

V

托盤天平(以固體藥品配製時)或量筒(以濃溶液配製稀溶液時)、玻璃棒、燒杯、容量瓶、膠頭滴管 (1) 計算:計算配製的溶液所需溶質的質量(固體溶質)或體積(液體溶質、濃溶液); (2) 稱量(或量取):用天平稱量固體溶質(或用量筒量取液體體積); (3) 溶解:把稱量好的溶質放入燒杯中,加適量蒸餾水溶解,攪拌;

(4) 轉移:待溶液靜置到室温,倒入容量瓶中(配多少毫升的溶液選用多少毫升容量瓶); (5) 洗滌:洗滌燒杯2~3次,把每次洗滌的洗滌液一併倒入容量瓶中(洗液

及原配液不能超過所配製溶液的體積);

(6) 定容:往容量瓶中加水直至液麪接近刻度線1~2cm處,改用膠頭滴管加水到瓶頸刻度地方,使溶液的凹液麪正好和刻

度相平。把瓶塞蓋好,反覆搖勻。

3.

關於容量瓶的使用

頸部有標線,瓶上有温度和容量。

(2) 使用容量瓶的注意事項: a) b) c) d) 4.

按所配溶液的體積選擇合適規格的容量瓶。(50mL、100mL、250mL、500mL) 使用前要檢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使用前要先用蒸餾水洗滌容量瓶。

容量瓶不能將固體或濃溶液直接溶解或稀釋,容量瓶不能作反應器,不能長期貯存溶液。 配製誤差分析

(1) 容量瓶是配製準確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儀器。容量瓶是細頸、梨形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它的

(1) 若稱量固體溶質時,操作無誤,但所使用砝碼生鏽,m偏大,結果偏高。 (2) 若沒有洗滌燒杯內壁,使n減小,結果偏低。

(3) 若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或定容後反覆搖勻發現液麪低於刻度,則對結果無影響。 (4) 俯視刻度線:V偏小,c偏高。 (5) 仰視刻度線:V偏大,c偏低。

未冷卻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進行定容,則V偏小,c偏高。 四、規律總結

物質的量(mol)與其他常用計量的關係

專題2 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 第一單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 氯氣的生產原理 (一) 氯氣的工業製法 (1) 原料:飽和食鹽水。 (2) 原理:2NaCl+2H2O(二) 氯氣的.實驗室製法

(1) 原理: MnO2+4HCl(濃)(2) 裝置:用“固+液

氣體 ”

MnCl2+Cl2↑十2H2O

2NaOH+H2↑+Cl2↑(在陽極生成黃綠色的氯氣,陰極生成氫氣)

(3) 除雜:製得的Cl2中含有氯化氫雜質,通常用飽和食鹽水洗氣,如要製取乾燥的Cl2,

可以用濃硫酸作乾燥劑以除去水蒸氣。

(4) 收集:向上排空氣法或排飽和食鹽水收集。

(5) 尾氣處理:氯氣有毒,為防止其污染空氣,必須加以吸收,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多餘的Cl2。

Cl2+2NaOH

二、 氯氣的性質 (一) 認識氯氣的物理性質

(1) Cl2在通常狀況下是一種黃綠色的氣體。氯氣的密度比空氣大,能溶於水。

(2) 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有毒。(聞Cl2的氣味時應掌握正確的方法:用手在集氣瓶口輕輕扇動,使極少量的Cl2飄入鼻孔,

NaCl+NaClO(次氯酸鈣)+H2O

蘇教版必修一化學篇二:高一化學必修1蘇教版專題知識點完全總結

(1) 影響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有:①微粒數目;②微粒大小;③微粒之間的距離。 (2) 對於固態或液態物質,影響其體積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數目和微粒的大小; 對於氣態物質,影響其體積的主要因素是微粒的數目和微粒間距離。 (3) 對於一定量的氣體,影響其體積的因素是温度和壓強。 温度一定,壓強越大,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小,氣體體積越大; 壓強一定,温度越高,氣體體積越大,温度越低,氣體體積越小。

六、 氣體摩爾體積

(1)氣體摩爾體積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佔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氣體摩爾體積的

符號為Vm,單位為L·mol1,氣體摩爾體積的表達式為Vm=

V

n

這裏的氣體可以是單一氣體,

在標準狀況下(0℃,101kPa),氣體摩爾體積Vm≈22.4 L·mol

-1

也可以是混合氣體。由此也可以推知在標準狀況下氣體的密度是用氣體的摩爾質量除以Vm,

由此也可推得:M=?·Vm

(2)阿伏加德羅定律

1.內容:在同温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 適用範圍:適用於相同條件下任何氣體

不同表述:①若T、P、V相同,則N(或n)相同;②若T、P、n相同,則V相同。 2.推論:①T、p相同

N1V1n1

== N2V2n2

七、 物質的分散體系

(1)溶液、膠體、濁液三種分散系的比較

(2)膠體的概念和性質

①概念——分散質微粒的直徑大小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稱做“膠體”。根據分散劑狀態,可將膠體分為液溶膠,如氫氧化鐵膠體、澱粉溶液;氣溶膠,如雲、霧、煙;固溶膠,如有色玻璃、煙水晶。②膠體有如下的性質

丁達爾效應——在暗室中,讓一束平行光線通過肉眼看來完全透明的溶液,從垂直於光束的方向,可以觀察到有一渾濁光亮的光柱,其中有微粒閃爍,該現象稱為“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是粒子對光散射作用的結果。

布朗運動——在膠體中,由於質點在各個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產生的無規則的熱運動,稱為“布朗運動”。

*電泳——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膠體的微粒在分散劑裏向陰極(或陽極)做定向移動的

現象。

注意:電泳只是膠粒定向地向電極運動,並沒有凝聚而沉澱。凝聚——膠體分散系中,分散質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現象稱為“凝聚”。能促使溶膠凝聚的物理或化學因素有加電解質(酸、鹼及鹽)、加熱、溶膠濃度增大、加帶相反電荷的膠體等。

第二單元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

一、 物質的分離與提純

(1) 物質的分離:是把混合物中的各種物質分開的過程,分開以後的各物質應該盡

量減少損失,而且是比較純淨的。經常採用的分離方法有:過濾、蒸發、結晶、蒸餾(分餾)、萃取、滲析、洗氣等。

(2) 物質的提純:是指將某種物質中的雜質,採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除掉的過程。它 和分離的主要區別在於除掉後的雜質可以不進行恢復。 ①物質提純的原則:不增、不變、易分。

所謂不增,是指在提純過程中不增加新物質,不變指被提純的物質性質不能改變,易分是指使雜質與被提純物質容易分開。

②提純的方法可以歸納為:“雜轉純,雜變沉,化為氣,溶劑分”。

雜轉純:將要除去的雜質變為提純物,這是提純物質的最佳方案。如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即可將混合物加熱使NaHCO3全部轉化為Na2CO3。

雜變沉:加入一種試劑將要除去的雜質變成沉澱,最後用過濾的方法除去沉澱。

化為氣:加熱或加入一種試劑使雜質變為氣體逸出。如食鹽水中混有Na2CO3,則可加鹽酸使

CO32變CO2逸出。

溶劑分:加入一種試劑將雜質或被提純物質萃取出來。如用CCl4可將碘從水中萃取出來。

二、 常見物質的檢驗

(2) 常見陽離子的特性及檢驗: 三、 溶液的配製和分析 (一) 物質的量濃度

(1) 定義:以單位體積溶液裏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的組成的物理

--

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量濃度,符號:cB,常用單位為mol·L1或mol·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