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校園3.07W

高一必修一的地理在高中地理知識中是最重要的,是整個高中地理的基礎,我們要給予重視,必修一的知識點你都掌握好了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理必修一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地理必修一知識重點

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

1. 氣候影響因素:一個地方氣候的形成是太陽輻射、大氣環流、海陸分佈、地形、洋流等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2. 世界氣候類型分佈、成因、特點彙總

氣候類型

分佈規律

氣候成因

氣候特點

典型地區

熱帶雨林

氣候

南北緯10°之間

赤道低壓帶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亞馬孫河流域

剛果河流域

印度尼西亞

熱帶草原

氣候

南北緯10°~南

北緯迴歸線之間

赤道低壓帶和信風

帶交替控制

幹、濕季明顯

交替

非洲中部、巴西、

澳大利亞北部和南部

熱帶季風

氣候

南北緯10°~南北迴歸線之間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

全年高温,

雨季集中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

熱帶沙漠

氣候

南北迴歸線~南北緯30°大陸內部和西岸

信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

乾旱少雨

撒哈拉、阿拉伯半

島、澳大利亞中西部

亞熱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南北迴歸線~南北緯35°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

我國秦嶺—淮河

以南地區

地中海

氣候

南北緯30°~

40°大陸西岸

副熱帶高壓帶和西風

帶交替控制

夏季炎熱乾燥,

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沿岸

温帶季風

氣候

南北緯35°~

55°大陸東岸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乾燥

我國華北、東北

朝鮮半島、日本

温帶大陸性

氣候

南北緯40°~

60°大陸內部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

冬寒夏熱,

全年少雨

亞歐大陸、北美

大陸的內陸地區

温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

60°大陸西岸

全年受西風帶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西歐

3. 氣候類型的判斷方法

判斷氣候類型

氣温特點

(以温定帶)

降水特點(以水定型)

夏雨型

年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熱帶氣候

最冷月均温﹥15℃

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雨林

氣候

———

熱帶沙漠

氣候

亞熱帶氣候(含温

帶海洋性氣侯)

最冷月均温在0℃~15℃

亞熱帶季風氣候

温帶海洋

性氣候

地中海氣候

———

温帶氣候

最冷月均温在<0℃

温帶季風氣候

———

———

温帶大陸

性氣候

  地理必修一基礎知識

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①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

黃赤交角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

②五帶的劃分界線:南北迴歸線之間為熱帶、迴歸線極圈之間為温帶、極圈極點之間為寒帶

③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温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温帶變大

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7、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律:

①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間隔)

③夏至日北迴歸線以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迴歸線以南地區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迴歸線之間的地區-----有兩次直射機會---兩次最大值

⑤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樓房間距越大。

8、晝夜長短的時間分佈: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晝長夜短。

②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北半球6月22日晝最長,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迴歸線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如海口市。

  地理必修一重點知識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 環境承載量

1、 環境承載量,指環境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人口數量是衡量環境承載力的重要指標

2、 環境人口容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利用本地資源及其他資源、智力和技術等條件,在報政府和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全球為110億,我國為16億。

3、 環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間的關係

科技發展水平——決定開發數量

資源——環境人口容量最主要因素

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決定消耗數量

在各因素中,科技發展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成正相關關係,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呈負相關關係,資源與環境人口容量成正相關關係。

4、 制約因素:資源、科技發展水平、地區開發程度、消費水平。

5、 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和相對穩定性。

二、人口合理容量(適度人口)

1、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量。—— 一個理想的、難以確定精確數值的"虛數"。我國為8-9億。

2、意義:對於制定一個地區或國家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意義,進而影響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比較項目

環境承載量

合理人口容量

參考角度

自然資源的承載力

自然資源的承載力、經濟、社會發展、消費水平

限定因素

自然資源、生態環境

自然、經濟、社會

體現意義

生存

發展

人口多寡

估算標準

從自然資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費水平壓縮到最低

根據現有消費水平,參照可預見的生產及生產力水平,資源儲量和消費變動等

3、人口過億的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巴西、俄羅斯、日本、孟加拉、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墨西哥。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是東亞、南亞、美國東北部、西歐等。

一個地區人口總數的最大值出現的時間應該是人口自然增長率由零變負的時候,因此人口增長速度降低並不等於人口總數減少。

人口分佈受自然因素(人口分佈的最基本因素,但隨着生產力水平提高,影響程度減弱),社會經濟因素、政治文化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