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蘇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校園2.37W

高中化學是國中化學的延伸與深化,要想在高一的時候化學不落隊,勤奮是必不可少的,平時要勤加複習學過的知識內容。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學知識要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蘇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高一化學必修二知識

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

1、海水是一個遠未開發的巨大化學資源寶庫。

海水中含有80多種元素,其中Cl、Na、K、Mg、Ca、S、C、F、B、Br、Sr 11種元素的含量較高,其餘為微量元素。常從海水中提取食鹽,並在傳統海水製鹽工業基礎上製取鎂、鉀、溴及其化合物。

2、海水淡化的方法:

蒸餾法、電滲析法、離子交換法等。其中蒸餾法的歷史最久,蒸餾法的原理是把水加熱到水的沸點,液態水變為水蒸氣與海水中的鹽分離,水蒸氣冷凝得淡水。

3、海水提溴

有關反應方程式:

①2NaBr+Cl2=Br2+2NaCl

②Br2+SO2+2H2O=2HBr+H2SO4

③2HBr+Cl2=2HCl+Br2

4、海帶提碘

海帶中的碘元素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提取時用適當的氧化劑將其氧化成I2,再萃取出來。證明海帶中含有碘,實驗方法:

(1)用剪刀剪碎海帶,用酒精濕潤,放入坩鍋中。

(2)灼燒海帶至完全生成灰,停止加熱,冷卻。

(3)將海帶灰移到小燒杯中,加蒸餾水,攪拌、煮沸、過濾。

(4)在濾液中滴加稀H2SO4及H2O2然後加入幾滴澱粉溶液。

證明含碘的現象:滴入澱粉溶液,溶液變藍色。2I-+H2O2+2H+=I2+2H2O

  高一化學必修一必備知識

硫酸(H2SO4)

(1)濃硫酸的物理性質:純的硫酸為無色油狀粘稠液體,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釋濃硫酸要規範操作:注酸入水且不斷攪拌)。質量分數為98%(或18.4mol/l)的硫酸為濃硫酸。不揮發,沸點高,密度比水大。

(2)濃硫酸三大性質:吸水性、脱水性、強氧化性。

①吸水性:濃硫酸可吸收結晶水、濕存水和氣體中的水蒸氣,可作乾燥劑,可乾燥H2、O2、SO2、CO2等氣體,但不可以用來乾燥NH3、H2S、HBr、HI、C2H4五種氣體。

②脱水性:能將有機物(蔗糖、棉花等)以水分子中H和O原子個數比2︰1脱水,炭化變黑。

③強氧化性: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顯示強氧化性(+6價硫體現了強氧化性),能與大多數金屬反應,也能與非金屬反應。

a. 與大多數金屬反應(如銅):2H2SO4 (濃)+Cu===△CuSO4+2H2O+SO2 ↑

(此反應濃硫酸表現出酸性和強氧化性 )

b. 與非金屬反應(如C反應):2H2SO4(濃)+C===△CO2 ↑+2H2O+SO2 ↑

(此反應濃硫酸表現出強氧化性 )

注意:常温下,Fe、Al遇濃H2SO4或濃HNO3發生鈍化。

濃硫酸的強氧化性使許多金屬能與它反應,但在常温下,鋁和鐵遇濃硫酸時,因表面被濃硫酸氧化成一層緻密氧化膜,這層氧化膜阻止了酸與內層金屬的進一步反應。這種現象叫金屬的鈍化。鋁和鐵也能被濃硝酸鈍化,所以,常温下可以用鐵製或鋁製容器盛放濃硫酸和濃硝酸。

(3)硫酸的用途:乾燥劑、化肥、炸藥、蓄電池、農藥、醫藥等。

  高中化學知識要點

原子結構與性質

1、電子雲:用小黑點的疏密來描述電子在原子核外空間出現的機會大小所得的圖形叫電子雲圖。離核越近,電子出現的機會大,電子雲密度越大;離核越遠,電子出現的機會小,電子雲密度越小。

2、電子層(能層):根據電子的能量差異和主要運動區域的不同,核外電子分別處於不同的電子層.原子由裏向外對應的電子層符號分別為K、L、M、N、O、P、Q.

3、原子軌道(能級即亞層):處於同一電子層的原子核外電子,也可以在不同類型的原子軌道上運動,分別用s、p、d、f表示不同形狀的軌道,s軌道呈球形、p軌道呈紡錘形,d軌道和f軌道較複雜.各軌道的`伸展方向個數依次為1、3、5、7。

4、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特徵可以用電子層、原子軌道(亞層)和自旋方向來進行描述.在含有多個核外電子的原子中,不存在運動狀態完全相同的兩個電子。

5、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電子先佔據能量低的軌道,再依次進入能量高的軌道;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個軌道最多容納兩個自旋狀態不同的電子;

(3)洪特規則:在能量相同的軌道上排布時,電子儘可能分佔不同的軌道,且自旋狀態相同。

洪特規則的特例:在等價軌道的全充滿(p6、d10、f14)、半充滿(p3、d5、f7)、全空時(p0、d0、f0)的狀態,具有較低的能量和較大的穩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6、根據構造原理,基態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遵循圖⑴箭頭所示的順序。

根據構造原理,可以將各能級按能量的差異分成能級組如圖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個能級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級組內,從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態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順序依次排布。

7、第一電離能:氣態電中性基態原子失去1個電子,轉化為氣態基態正離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電離能。常用符號I1表示,單位為kJ/mol。

(1)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週期性

隨着原子序數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呈現週期性的變化:每隔一定數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圍電子排布重複出現從ns1到ns2np6的週期性變化.

(2)元素第一電離能的週期性變化

隨着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呈週期性變化:

同週期從左到右,第一電離能有逐漸增大的趨勢,稀有氣體的第一電離能最大,鹼金屬的第一電離能最小;

同主族從上到下,第一電離能有逐漸減小的趨勢。

説明:

①同週期元素,從左往右第一電離能呈增大趨勢。電子亞層結構為全滿、半滿時較相鄰元素要大即第 ⅡA 族、第 ⅤA 族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分別大於同週期相鄰元素。Be、N、Mg、P

②元素第一電離能的運用:

a.電離能是原子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的實驗驗證

b.用來比較元素的金屬性的強弱。I1越小,金屬性越強,表徵原子失電子能力強弱。

(3)元素電負性的週期性變化

元素的電負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電子對的能力叫做該元素的電負性。

隨着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電負性呈週期性變化:同週期從左到右,主族元素電負性逐漸增大;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元素電負性呈現減小的趨勢。

電負性的運用:

a.確定元素類型(一般>1.8,非金屬元素;<1.8,金屬元素)。

b.確定化學鍵類型(兩元素電負性差值>1.7,離子鍵;<1.7,共價鍵)。

c.判斷元素價態正負(電負性大的為負價,小的為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