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

校園2.25W

  一、學習目標:

《論語十二章》教學設計

(1).掌握有關《論語》和孔子的基本文學常識,體味《論語》的語言風格及其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並背誦課文。

2. 能力目標:掌握閲讀文言文的方法

3. 情感目標:積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認識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文學經典的熱情。 重點:以誦讀為主,通過自讀、合作、聽講,逐步疏通文意 難點:解讀各章語錄,理解文章大意 學法指導:

  二、學習 重難點

1.積累文言詞彙,能翻譯十二章語錄,牢記語錄中的精闢句子或詞語。

2.通過反覆誦讀,根據實際生活思考十二則語錄中的哲理,理解十二則語錄中的智慧。

  三、預習交流

(一)自主學習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們同學們進入中國小學習已經七年了,關於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體會。我國古代的孔子是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論語》這部儒家經典中,他的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論,有不少是談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對同學們搞好學習,加強個人品德修養都有很大意義。現在我們就來共同探

究學習《〈論語〉十則》這篇課文。

2、作品簡介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終不再仕。晚年返魯致力於整理文獻和繼續從事教育。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孔子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聖人”,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並稱“孔孟”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孔子高尚之品格主要包含這樣幾個方

面:發憤忘食,安貧樂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與人為善,直道而行。 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舉世聞名的“三孔”——孔廟、孔林、孔府,位於曲阜城的中央,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礎上逐步發展

3、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讀準字音

人不知而不愠.( ) 學而不思則罔.( ) 論.( )語

思而不學則殆( ) 不亦説 ( )乎

不逾矩( ) ( )

三省 ( )吾身 傳( )不習乎

曾( )子 一簞( )食 曲肱( )而枕之

2.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彙。文言文中

的基本詞彙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

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裏,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繫上下文,正確理解。 先仔細讀幾遍課文,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着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學生朗讀課文並提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幫助學生解決。

1.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齊讀。第一遍 讀準字音 ; 第二遍 讀出節奏 ; 第三遍 抑揚頓挫。

2.小組合作解決字詞意義和語句翻譯,教師適時點撥。

(二)交流學習

  第一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學(學習)而 (表順承)時( 按時(名詞作狀語))習(複習)之,不亦(也是)説(同“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瞭解)而 (錶轉折)愠(生氣)不亦君子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譯:孔子説:“學了又按時複習,不也是很喜悦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人們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二)課文探究 ,小組討論

第1句講了什麼,教我們怎麼做?

第2句講了什麼,教我們怎麼做 ?

第3句講了什麼,教我們怎麼做?

  第二章

(一)分析文義

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詞作狀語)三(多次)省(反省)吾身:為(替)人 謀(出主意)而(錶轉折)不忠乎?與朋友交而(錶轉折)不信(誠信)乎?傳(傳授的知識,名詞做狀語)不習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翻譯:曾子説:“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真誠盡心?和

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傳授的學業是否複習了?”

(二)課 文探究 小組討論

本章強調些什麼,教我們如何做?

  第三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順承)志於學,三十而立(獨立),四十而(表順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順承)知天命(自然規律),六十而(順承)耳順,七十而(表順承)從心所欲,不逾(超過)矩(規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瞭解並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對各種言論能明辨是非,到七十歲才可以隨心所欲,又不會超出規矩。

(二)課文探究

1.本章是曾子自述他學習和提高修養的過程。請討論是個怎樣的過程?

2.從本章來看,學習和修養的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3.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是怎樣的?

4.我們從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麼啟示?

  第四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温(複習)故(就的知識,形容詞做,名詞) 而(表順承)知新(新的領悟), 可(可以)以(憑藉)為(成為)師矣。”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翻譯:孔子説:複習舊的知識,並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做到這樣的`程度,可以成為老師了。

(二)課文探究

本章談學習方法,請討論是些什麼樣的學習方法?

四、展示提升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請各小組對預習交流的第二部分(交流學習)的第

4章的問題討論並各自展示你們學習的成果,讓同學們共同分享。

六、課後反思:

我認為本節課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如下:

1、由於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有的同學對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如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所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深入鑽研、虛心請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第二課時

1.背誦並默寫前四章。

2.熟讀課文五至十二章。

  第五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學而(錶轉折)不思則罔(迷惑),思而(錶轉折)不學則殆(有害)。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翻譯:孔子説:“只學習不思考,便會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有害。”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學習方法,起討論是什麼學習方法?

  第六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 賢(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

不堪(忍受)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樂於學)。賢哉,回也!”

句子劃分停頓: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翻譯:孔子説:“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

在簡陋的小屋裏,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清苦,顏回卻不改變他好學

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二)課文探究 本章讚揚了顏回的什麼品質?

  第七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知之(代詞,指代學問)者(……的人)不如好(喜歡,愛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以……為樂趣,名詞意動用法)之者。”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翻譯:孔子説:“對於學習,瞭解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二)課文探究 本章闡述了學習態度:以學習為快樂 這一段運用了什麼修辭?:

  第八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飯(吃飯,名詞作動詞)疏(粗糧)食飲水(冷水),曲肱(彎着胳膊)而(表順承)枕之,樂(樂趣)亦在其中矣。不義(正當手段)而富且貴,於(對於)我如浮雲。”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翻譯:孔子説:“吃粗糧,喝冷水,彎着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 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人的什麼?

  第九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三(幾個)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其中)。擇其善者而(表順承)從(跟從)之(代詞,學習),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子劃分停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譯:孔子説:“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為借鑑,改

掉自己的缺點。”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學習態度什麼?

  第十章

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這)夫,不捨(捨棄)

晝夜。”

翻譯:孔子在河邊感歎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

日夜不停。”

(二 )課文探究

本章講道理是什麼?

本章運用了什麼 修辭?

  第十一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三軍(軍隊)可奪帥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奪志也。” 劃分句子停頓: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翻譯:孔子説:“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人的什麼品質?

  第十二章

(一) 分析文義 子夏曰:“博(廣泛)學而(表並列)篤志,切(懇切)問而(表並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

(二) 句子劃分停頓:

(三)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四) 翻譯:子夏説:“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懇切地向別人發問,多考慮當前的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

(二)課文探究

本章講做人要怎樣做?

  鞏固練習

1《論語》是記錄__________的一部書,是__________家經典著作之一,共_________篇。孔子,名__________ ,字__________ ,__________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

2 學與思辯證關係的一句話是:_________ 3.青島啤酒節開幕之際,主持人説: “孔子説過__________ , _________ !”對遠道而來的朋友,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歡迎

4當別人不理解自己時,我們應該不惱怒,保持應有的風範,正如論語中所説:

5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6.《論語》中認為能保持君子風格的句子: 7.曾子認為治學的人應該重視品格修養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

8.《論語》中説時間過的很快,如白駒過隙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

9. 《論語》中論述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句子: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0.完成下列古今異義詞 (1)不亦君子乎

古:___________ 今: ___________ (2)可以為師矣

古:___________ 今: ___________ (3)飯疏食飲水

古: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 (4)飯疏食飲水

古: 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 (5)匹夫不可奪志也

古:___________ 今: ___________ (6)吾日三省吾身

古:___________ 今:___________

六、自我檢測。

1.填空:

(1)生活中用來教育人們要謙虛,不要狂妄,不懂裝懂時,我們常引用《論語》十則中孔子的話: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2)子曰:“__________ 則罔;__________ 則殆。”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10分)

論語( ) 不愠( ) 三省( ) 焉( )殆( ) 不惑( ) 誨( ) 罔( ) 凋( ) 擇( )

3.判斷題。(10分)

(1)孔子是戰國時期的人。 ( ) (2)《論語》是孔子自己編寫的書。 ( ) (3)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 ( ) (4)《論語》的“論”讀“lùn”。 ( ) (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數,不是具體數字。 ( )

4、選擇題。(12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中,“三”的意思是:( ) A.數字,表示具體數量。 B.表示多數 C.表示少數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中,“必”的意思是: ( ) A.必須 B.一定 C.必然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句話孔子是在告誡人們要珍惜。 ( ) A.時間 B.逝者 C.河流

(4)“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中,“信”應取哪種解釋? ( ) A.書信 B.相信 C.信實,真誠

(5)孔子是哪家學派的創始人? (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關於這節課,我還有不會的地方:

  課後反思

我認為本節課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如下:

1、由於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有的同學對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如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 論,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所以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深入鑽研、虛心請教,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