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三年級語文下冊《槐鄉五月》相關資料

校園2.97W

《槐鄉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整篇課文展現了槐花盛開的美麗,香氣的迷人,槐鄉孩子的勤勞能幹、熱情好客和淳樸可愛。

三年級語文下冊《槐鄉五月》相關資料

課文共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五月的槐鄉到處盛開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氣醉人。第二自然段寫被香氣薰醉的孩子們盡情享受槐花飯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寫孩子們用槐花裝扮自己,表示他們對槐花的喜愛之情。第四自然段總寫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

文中有幾個詞語“白茫茫、喜盈盈、甜絲絲、白生生、傻乎乎、香噴噴”這些詞語為這篇文章增色不少。類似於這樣的詞語,課文中還有,如“山山窪窪、坡坡崗崗、大大咧咧、清亮清亮”。這些都可算作“疊詞”。語言疊詞的運用更使文章開拓了意境,充實了內容,又加強了文學作品的音樂性和感染力。

文中有兩處句子對仗工整,讀起來琅琅上口。“小密蜂飛來了,採走了香的粉,釀出了甜的蜜。”“孩子們跑來了,藍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裏裝着喜盈盈的滿足。”前一句:採走—釀出,香的粉—甜的蜜;後一句:藍兒-心裏,挎—裝,白生生-喜盈盈,槐花—滿足,句式是多麼的工整,真可謂詩一樣的語言。

文中還巧用了擬聲詞,使文章的語言更富形象性。如“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啪啪啪……”。“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語言,“啪啪啪”是孩子們奔跑的腳步聲。“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這是一種間接描寫。什麼吸引蜜蜂?當然是花香。“啪啪啪”,孩子們的腳步聲是不是讓你感受到了一種喜悦?作者用生動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槐鄉五月的花和孩子,產生了令人信服的藝術效果。這樣流水一樣的行文,詩一樣的語言,對稱句式的錯落有致,讀起來琅琅上口,《槐鄉五月》是值得學生誦讀的好文章。素潔高雅,恬淡雋永,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園詩,《槐鄉五月》是值得學生背誦積累的好教材。

語文課堂要有濃濃的“語文味”,“語文味”從何處來?首先要緊扣文本內容,使教學不遊離於文本之外,引導學生在課文中走幾個來回。

閲讀閲讀,當然離不開讀。但是不能死讀,呆讀,要讀得有層次,有方法,有實效。“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引領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是本文的重點。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採用以讀解文,以情促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自主感悟。

“請大家細細地閲讀課文,想一想,你是否也有與作者同樣的感受,同樣覺得五月真是槐花飄香的季節?”帶着這樣的問題,學生認真地閲讀了課文,體會到了槐鄉五月遍地花開,美麗的花,甜甜的香,清香、醇香、濃香的槐花飯,小姑娘戴着槐花四處留香……真可謂處處有槐花,時時聞花香。在自主朗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不失時機地展示了擬寫的對聯——“遍地槐花遮望眼,漫天花香迎賓朋”,學生讀來抑揚頓挫,似有親臨之感,並從中感受到了槐鄉的美麗與好客。

課文除了介紹了槐鄉獨特的風韻外,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槐鄉濃厚的槐花文化。在引導學生體會“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一句的含義時,教師可以以遊客的身份導入課文,並以一問統領全篇:“走進槐鄉,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之後,學生將自己在朗讀中發現的最有意思的鏡頭作了交流:遊客被香氣薰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樹下不想回家;槐鄉孩子在花開的時候興奮地採花做飯;槐鄉孩子熱情好客地拉小夥伴到家裏吃槐花飯;槐鄉小姑娘將槐花戴在頭上在香海中飄來飄去;槐鄉小小子大大咧咧地生吃槐花……這一個個有趣的畫面,在一聲一聲朗讀中攝入我們的眼簾。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嗡嗡嗡,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採走了香的粉,釀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啪啪啪,孩子們跑來了,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裏裝着喜盈盈的滿足。”我們可以把這段文字的格式一變,就成了這樣一首優美,精緻的小詩;

嗡嗡嗡,

嗡嗡嗡,

小蜜蜂飛來了,

採走了香的粉,

釀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

啪啪啪,

孩子們跑來了,

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

心裏裝着喜盈盈的滿足。

這種用詩的語言來朗讀課文的好方法,使學生通過視覺、聽覺加深對課文的感悟,通過誦讀把作品中流動着的作者的情感表達出來。這種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使課堂多了一些聲情並茂的誦讀,多了一些陶冶情性的快樂,更多了一些帶有學生獨特個性色彩的讀書風格。“語文味”從何處來?“讀”是一個取之不竭的源泉, “其意皆若出於吾口,其情皆若出於吾心”。

《槐鄉五月》描繪了五月槐鄉的“景美、人美”。開得滿山遍野的槐花、浸在香海中的槐鄉、生長在槐鄉的淳樸的孩子,對於都市的孩子是多麼遙遠,能夠在腦海中再現作者描繪的畫面、感受到字裏行間藴含的情意,是課文教學的難點。

“槐鄉的山山窪窪,坡坡崗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教師可以啟發孩子將“山山窪窪、坡坡崗崗”轉化為“房前房後、田邊路旁、小河岸、校園裏”的親切畫面,讓“香海”中的一切歷歷在目。

“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醇香、濃香……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這一段中帶有“香”字的詞語有六個:香噴噴、清香、醇香、濃香、香氣撲鼻、香海。從這六個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讓孩子反覆吟誦,仔細揣摩。緊扣詞語“清香”“醇香”“濃香”,從“清、香、濃”中我們能夠感悟到香氣越來越濃。指導讀好這三個詞語,讀出香氣濃郁的程度,同時讓學生讀懂省略號的含義。再緊扣“香氣撲鼻”“浸在香海中”的 “浸”感受槐花香味之濃烈。濃得不但我們鼻子能夠聞得到,好像身體能夠觸摸到,眼睛能夠看得到。四處的樹,滿眼的花,人浸在香海里,香氣浸入每個人的心裏。五月的槐鄉,真是槐花飄香的季節。

“槐鄉的小姑娘變得更俊俏了,她們的衣襟上彆着槐花,髮辮上戴着槐花,她們飄到哪裏,哪裏就會有一陣清香。”小姑娘很漂亮,她們衣襟上彆着槐花,髮辮上戴着槐花,像小仙女一樣,步子輕輕的,活潑可愛,所以説“飄到哪裏,哪裏就會有一陣清香”。“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一個“飄”字中藴藏着槐鄉孩子的“樂”,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師設疑,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不遺餘力地感悟、品味這個“牽一髮動全身” 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