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數學思考方法在教學中是如何應用

校園2.85W

數學教學方法的思考一

國小數學思考方法在教學中是如何應用

樹立學生具有創造性的個性品質

過去,人們更多的是在探索創造力與智力的關係,通過長期的研究,越來越多的人們發現,創造力除了與智力密切相關外,也與學生的個性品質密切相關。因為,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創造性,也可能有低創造性,低創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研究發現,創造力與智力之間有中等程度的相關,中等以上的智力水平是創造力發展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説明,絕大多數人都具有創造力發展的潛質。學生的意志品質是制約學生創造力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學生的自信心、進取心、好勝心、情緒的穩定性及完成任務的堅毅精神等方面的個性品質,在創造性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時,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探索欲、挑戰性及意志力。對於學生具有創造性的思想和行為,即使有錯誤,也要加以鼓勵和引導。要鼓勵學生敢於向權威挑戰,向老師挑戰,敢於標新立異、逾越常規,敢於言別人所未言、別人所未做的事。尤其要培養學生具備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使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夠持之以恆的去解決疑難問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因此,對於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質疑,以及在思考過程中突發的奇想,教師應注意加以保護,不要輕易的加以扼殺。注意在提問、講授、練習等各個環節中,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夠創造性地回答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耐心的幫助和引導,才有可能培養學生具有創造性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各種教具、學具、投影、錄像、錄音等媒體,集光、形、色於一體,直觀形象,新穎生動,能夠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生學完“認識人民幣”後,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鞏固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軟件設計製作了“虛擬商店”,讓學生去實踐購物。在購物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看商品上的標價,還學會了拿錢找錢,也學會了合理花錢,懂得了節約用錢。這一情景創設讓學生身臨其境,近距離接觸生活實際,感受數學知識的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體驗中學習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知識,並滿足了學生喜歡參加的實踐活動。

使學生不僅學會了用腦去想,而且學會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去表達,用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在“幾加幾”的教學中,我製作了這樣的課件:兩個擬人化的小方塊在歡樂的音樂聲中手拉手蹦蹦跳跳地出現在屏幕上,並在原地跳躍、翻滾,接着音樂停止,傳來"嗨喲,嗨喲"的聲音,小猴子推來一個小方塊,然後這個小方塊跟小猴子説了聲“再見”,與原來的兩個小方塊手拉手一起跳躍、翻滾,同時從小方塊的動態分佈上逐步出示算式2+1=( )。使用這個課件時,我引導學生把動畫和算式結合起來,説説數量關係。由於色彩鮮豔,小方塊模擬人體動作跳躍、翻滾,並配上了音樂,學生彷彿看了一場動畫片,注意力被吸引,因此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數學教學方法的思考二

1、設問的科學性體現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上

設問需要創造一個問題情境,設置問題情境的目的在於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有利於學生施展才華、發展個性的“學習場”。例如,在教學第一冊“同樣多”時,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操作情境,老師説:“孩子們,小明和小紅在一起玩,小明給小紅出了這樣一道難題,左手有6枝鉛筆,右手有4枝鉛筆,怎樣使兩隻手的鉛筆枝數一樣多?小紅被難住了,請你幫幫他吧!”這時孩子們活躍起來了,拿出學具不停地擺弄着,一位同學邊擺邊説:“這還不簡單,左手拿走2枝鉛筆不就行了。”另一位同學站起來説:“右手添上2枝鉛筆,左右兩隻手的鉛筆數同樣多。”還有一位同學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地説:“我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從左手拿l枝鉛筆到右手,左右兩隻手的鉛筆數也同樣多。”……這一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操作興趣,通過操作學生獲得了新的發現、取得了新的認識。

2、設問的科學性體現在時機的把握上

新課標要求我們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多動腦筋,但並不是從一開課就問到底,而是提問要提在知識內在聯繫處、教學關鍵處、歸納概括處、加深理解處,多提一些趣味性、探究性、挑戰性的問題,少提一些判斷性、組織性的問題。例如,教學兩步應用題:小明做了5面旗,小紅比小明多做3面,兩人一共做了多少面?可以這樣設問:①這道題目中告訴了我們什麼條件?要求的是什麼問題?②要求出兩人一共做了多少面,必須先知道什麼條件?③這些條件告訴我們沒有?先求出什麼?再求出什麼?④怎樣列式?(5+3=8+5=13)⑤為什麼一個“5”要加兩次?⑥(和複習引入的一步應用題比較)為什麼這兩題的條件都一樣,有的要兩步,有的只要一步?以上設問,能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拾級而上,步步深入地啟發學生思考,尤其最後兩問,單刀直入,切中要害。通過比較,能使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3、設問的科學性體現在多向互動上

老師可以向學生髮問,學生也可以向老師發問,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發問,讓人與人之間的民主、平等原則得到真正落實,讓和諧在情感、思維的交流中得到真正體現。另外,我們還要培養學生提問的意識。例如,我在教學“鐘面的認識”時,給學生留出了提問的時間,鼓勵學生向老師發問,學生看着鐘面提出了以下問題:鐘面上為什麼有12個數字?鐘面上為什麼有長針和短針?鐘面上的那些格子用來幹什麼?鐘面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等問題,這無疑讓學生的提問意識日漸增強。

數學教學方法的思考三

學生思考是一節好課的重中之重

讓我們首先來看全國較為著名的國小數學專家對上一節好課的看法。徐斌説:理想的課堂是價值引導下,自主建構的過程,真實自然的師生互動的過程,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課堂教學過程是多邊互動交往過程中動態生成的過程,作為數學教學,互動生成的核心應該是在思考中學會思考。新課程追求開放式的課堂教學,而開放式的教學更深層的意義在於以動態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以學生思維水平層次的提升為目標的。根據上述觀念,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節好課的關鍵是:互動生成有效思考。怎樣才能做到互動生成呢?教師要為學生創設鮮活有效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認知衝突。接着,教師誘發學生自覺主動地去探索解決,梳理構建、建立數學模型。

這個過程就是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個體傾聽、表達,師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喚醒及建構的一個過程。如我在教學55÷5+54÷9這樣的題目,又出現了440-120÷6×5,這時該怎樣計算呢?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生知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時,應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但是具體怎麼樣落實呢?我就讓學生自己嘗試做一做,跟自己的好朋友討論一下,就這樣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請學生來回答時,我不發表意見,只是請其他學生來幫忙評。這樣一層一層的.把題目的運算過程剖析出來。我覺得學生自己動腦筋想出來的,比老師一味的教出來的更能記牢。教師的語言不需太多,只要帶有引導性不要讓學生把題目想的離譜就可以了,要充分發揮他們的言論自由。

課中,創設合作情境,激發探索慾望。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好數學的關鍵。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説:“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國小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很難在認知過程中只憑借老師的講解來獲取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方法。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努力使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知識,真正達到“我做過了,我理解了”這一目的。並且由於一年級學生的單獨動手能力還不急弱,比較樂於和同伴共同來做一件事情。這個實踐活動我一般是採用變“單獨學習”為“集體學習”。

例如,在教學看一幅圖寫出兩個加法算式時,我讓學生分成前後四人一組,然後讓其中的一個學生按要求圓片。先放四個,再放兩個,然後讓學生説説看到的圖,並列出相應的算式。這時,分歧就來了,有的小朋友説:左邊有三個圓,右邊有兩個圓,一共有幾個圓?算式是3+2=5;而有的小朋友説:左邊有兩個圓,右邊有三個圓,一共有幾個圓?算式是2+3=5。為什麼同一幅圖,卻會得到兩個不同的算式呢?這個問題一下引起了學生的注意,有的甚至走下座位,説要看看對方的小朋友是不是看錯了,後來通過自己的觀察,學生髮現原來是因為看圖的位置不一樣,所以才會得到兩個不同的加法算式。當學生自己得出這個發現以後,對老師下面要教的例題,根據一幅圖寫出兩個加法算式,就不僅僅是隻停留於怎麼寫,而且還知道了為什麼能寫出兩個算式。是真正地讓學生理解了知識的形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