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教師九堂必修課讀後感

校園8.5K

對一個人的成長和人生的影響而言,家庭教育遠比學校教育更重要。而真正良好的學校教育,也一定會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

教師九堂必修課讀後感

帕夫雷什中學家長學校在學生入校兩年前就開始了。英國著名的伊頓公學的入學報名從母親懷孕時就要去學校登記,然後接受學校的審核和早起跟蹤關注,錯過了0-7歲這72個月的早期教育,一生無法彌補。

中國教育的落後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落後,更重要的是母親教育的落後。人接受的教育有三種,家庭、社會、學校,前兩種教育往往和學校教育背道而馳。當代中學生學習兩大障礙:一是動力不足;二是缺乏興趣。改變這些需要提升教師的職業修煉,即要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資源,增強合理的家校溝通能力和合作的藝術。

一、聆聽先哲

1、“學校即社會”是杜威先生實用主義思想體系之中的基本理念和原則。杜威強調,校內學習和校外學習必須連接起來,而兩者之間應當自由地互相影響,讓學生在學校中進行學習與在校外所得到的教育同步起來,使兒童在學校的活動能延續他們在校外,特別是家庭中所熟悉的生活。

杜威指出:“學校生活……應當從家庭生活裏逐漸發展出來。”在他看來學校應該使兒童能把在校外日常生活中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帶到學校中並加以利用,同時使兒童能把在學校中學到的東西又帶回去並應用到日常生活,是學校成為一個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連接起來的有機整體。為了使兒童入學後能在各個方面有一個協調發展,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必須統一起來,學校生活與家庭生活必須互相補充。

蘇霍姆林斯基説:“兒童對人的世界的認識,是從父母開始的。他首先認識的是媽媽怎樣跟自己説話,爸爸怎樣對待媽媽,由此而生成了他關於善和惡的最初概念和理解。”“家庭──是一個人應該學習做好事的起源地,家庭每日每時都在和學校集體的精神生活相接觸,學校不能沒有家庭的配合,學校裏集體主義道德文明在許多方面,就是開在家庭裏的許多花朵的果實。”

帕夫雷什中學家校合作方式:

㈠、親子共讀

為了幫助和指導孩子閲讀,為了滿足和發展孩子的求知慾,父母應多讀一些好書,多思考一些問題。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家長的教育修養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書籍在他的生活裏佔有何種地位,如果家長熱愛和尊重書籍,兒童就會熱愛他們。”蘇霍姆林斯基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裏,跟蹤記錄1200餘名學生,在品行和精神方面的發展情況,在分析了這些學生成長個案材料後,他得出了一個結論,凡是道德修養好的,有自主精神的優秀畢業生,都是在對書籍抱着深刻尊重的家庭里長大的。

我們應當告訴家長,讓學生充分閲讀,不僅是進行智育,而且也是進行德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優秀作品應當由父母閲讀後再交到孩子手裏。

㈡、倫理教育

應當教育孩子“怎樣培養關心別人的品質。”“怎樣打下尊敬長輩的根子。”“怎樣培養孩子愛美憎惡的態度。”“如何對家庭和長輩儘自己的義務。”“父親節、母親節、老人節、教師節”等節日的教育。

㈢、健康關懷

除學校對孩子的健康檢查與教育外,應向家長提出有關飲食制度和體育鍛鍊等反方面的建議。

㈣、勞動教育

學校應當知道家長,學生應當在家裏做哪些家務勞動,並培養孩子創造性的勞動,應當讓孩有熱愛勞動,崇拜勞動的思想,讓孩子在勞動中體會到快樂,在勞動中學習並體會到關心體貼別人。在勞動中形成高尚的思想,並用這種高尚的思想和動機去激勵這種勞動。

二、好家長是教師的教師

理解和寬容是一名教師的`基本素質,對一些不通人情的家長,只能用真情和素養去感化他們,作為教育工作者,要用不同的鑰匙開啟家長心靈之窗,用真情去傾聽、理解和啟迪,我們應該用真情去架起教師、學生、家長情感的橋樑。

懷着一份愛心便有了一份寬容氣度,家校溝通和家長交往的過程,也是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成長成熟的過程,多原諒多得福,把量放大,福也大。

作為教師我們在教育學生,在與家長溝通時往往會驚喜地發現,許多優秀的父母,往往是我們教師學習的榜樣。

江西峽江中學校長鬍金根就是這樣一位家長,他在家教著作《父親的天空》裏詮釋瞭如何做一個好家長,如何做一個好父親,如何進行早期教育等。

第一、 自然教育法。

第二、 鼓勵自信。

有一種觀點認為:對於父母來説,在孩子15歲以前要做的唯一的事就是鼓勵。

父母都是最優秀的教師,教孩子學説話、學走路的方法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方法,孩子第100次摔倒了,做父母的都堅信他第101次能站起來,每個孩子都是天才,關鍵是讓他找到天才的感覺,讓孩子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覺,教育的任務就完成一半了。這種好父母好孩子的全部祕訣就在於欣賞、鼓勵、堅信!賞識孩子是充滿人情味、充滿生命力的最好的教育方法。

優秀父母的標誌是:在他的眼中,孩子身上沒缺點,如果父母看自己孩子只看到缺點,看不到優點,他們每天最熱衷最樂此不疲的事是糾正孩子的缺點,那麼他們的孩子長大後身上最多的將是缺點。親愛的老師們博友們認真思考體會一下。

三、最重要的是幫助家長

家校合作學校和教師的一項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家長,讓家長端正教育思想,講究教育方法,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保持和諧一致,這樣才能有理想的效果。

目前家庭教育中有三點誤區或共性問題,也是教育熱點問題。

1、 方法簡單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許多家長的期望,但由於知識、素養或個性的侷限,教育犯非法簡單老化,偏執不當,極易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或對抗情緒。

思維的批判性、強烈的獨立意思,是國中生心理髮展的重要特點,要多理解孩子還要多溝通,要為孩子創造寬鬆的環境,不要以教育者的姿態出現,遇到不贊成的觀點時,也不要馬上表態,關鍵不是判斷觀點的對錯,而主要在於傾聽和疏通。

家長應當與孩子有一定的共同時間,一起學習交流,甚至於玩耍。做父母的也要終身學習,要與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長,既做教育者也做學習者。

我們一定要認真的告訴家長,為了孩子,做父母的一定要努力學習,更新觀念(尤其重要),講究教育的方法和藝術。家長應當學習在生活中多一些鼓勵與欣賞,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就精神生活而言,每個幼小的生命彷彿都是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間的。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祕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其基礎就是賞識孩子,沒有賞識便沒有教育。

2、 分數至上

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是急功近利的教育觀念,是急需解決的在家長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從本質上説,教育一定是創造人生幸福的事業,首要的目的是學會做人,人生是否幸福最重要的是人品而不是分數,和美國的基礎教育比他們打的“基幢實做人的底線,美國人講究做人的道德底線,從小培養這種觀念,這種基礎的核心內容是自信、誠實、公正、包容以及獨立意識。美國教育關注的是讓中國小生從小就學會美國文化的這種核心價值,而不是為核心價值服務的知識,孩子的成績差些,不應該恐懼,而品行不端才是真正的可怕。

3、 患有“目的顫抖症”的家長

心理學把帶着強力功力指向做事又往往事倍功半的現象稱為“目的顫抖”。

我們家長和教師要聯合起來:保衞童年,還孩子自由寬鬆的家庭環境,讓童年生活豐富多彩一些,讓童年成為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最寶貴的財富。現在的學校教育以分數為中心,孩子的學習壓力普遍太大,這對孩子的心理髮育危害極大,應試教育摧殘着學生和老師,也扭曲了家長的愛心,當今社會大人看大人的世界用“成功”做標準;大人看小孩的世界用“成績”

做標準。大人的壓力是業績 ;孩子的壓力是成績。一首童謠道出孩子們苦難的心聲:“一輩子活在樹上也不錯;一輩子活在坑裏也不錯;一輩子活在水裏也不錯 ;在哪裏都比一輩子只能活在父母的過高期望裏好。”

作為家長一定要改變嚴重的虛榮心和偏執心態,一定要為孩子創造一種寬鬆民主和自由和諧的家庭成長空間。

我們一定要建議家長,千萬不要把眼睛死死盯在分數上面了,讓孩子學一些他感興趣的東西,參加一些他樂於參加的活動,讓孩子的身心和素養有一個全面和諧的發展,非常有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施行學校──家庭教育不僅可以很好地培養年輕一代,而且還可以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完美。沒有對子女的教育,沒有父母對學校生活的積極參與,沒有承認和孩子之間經常的精神上的接觸和相互充實,就不可能有作為社會基層單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學校這個最重要的教育教學機關,也不可能有社會在精神上的進步。”家校溝通合作是雙贏的好事。在給家長帶來幫助,有利於家長提高素質和改進家教方法的同時,也有利於教師開展工作,有利於學校教育目標的順利達成。記住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教會家長怎樣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