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樑史列傳第二十六》原文和譯文賞析

校園3.96K

陳慶之,字子云,義興國山人也。幼而隨從高祖。高祖性好,每從夜達旦不輟,等輩皆倦寐,惟慶之不寢,聞呼即至,甚見親賞。從高祖東下平建業,稍為主書,散財聚士,常思效用。

《樑史列傳第二十六》原文和譯文賞析

大通元年,隸領軍曹仲宗伐渦陽。魏遣徵南將軍常山王元昭等率馬步十五萬來援,前軍至駝澗,去渦陽四十里。慶之慾逆戰,韋放以賊之前鋒必是輕鋭,與戰若捷,不足為功,如其不利,沮我軍勢,兵法所謂以逸待勞,不如勿擊。慶之曰:“魏人遠來,皆已疲倦,去我既遠,必不見疑,及其未集,須挫其氣,出其不意,必無不敗之理。且聞虜所據營,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諸君若疑惑,慶之請獨取之。”於是與麾下二百騎奔擊,破其前軍,魏人震恐。慶之乃還與諸將連營而進,據渦陽城,與魏軍相持。自春至冬,數十百戰,師老氣衰,魏之援兵復欲築壘于軍後。仲宗等恐腹背受敵,謀欲退師。慶之杖節軍門曰:“共來至此,涉歷一歲,糜費糧仗,其數極多。諸軍並無鬥心,皆謀退縮,豈是欲立功名,直聚為抄暴耳。吾聞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須虜大合,然後與戰。審欲班師,慶之別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詔。”仲宗壯其計,乃從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慶之銜枚①夜出,陷其四壘,渦陽城主王緯乞降。高祖嘉焉,賜慶之手詔曰:“本非將種,又非豪家,觖望風雲以至於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終。開朱門而待賓,揚聲名於竹帛,豈非大丈夫哉!”

大同二年,魏遣將侯景率眾七萬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沒,景仍進軍淮上,貽慶之書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衞夏侯夔等赴援,軍至黎漿,慶之已擊破景。時大寒雪,景棄輜重走,慶之收之以歸。進號仁威將軍。是歲,豫州飢,慶之開倉賑給,多所全濟。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請樹碑頌德,詔許焉。五年十月,卒,時年五十六。贈散騎常侍、左衞將軍。諡曰武。

《樑史列傳第二十六》

注①銜枚:橫銜枚於口中,以禁喧譁。枚形似箸,可繫於頸上。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散財聚士,常思效用 效:效力

B.沮我軍勢 沮:阻攔

C.魏遣將侯景率眾七萬寇楚州 寇:侵犯

D.景棄輜重走 走:逃跑

5.下列選項中全都表現陳慶之驍勇善戰的一組是(3分)

①散財聚士,常思效用 ②今日犯者,便依明詔

③諸君若疑惑,慶之請獨取之 ④慶之銜枚夜出,陷其四壘

⑤時大寒雪,景棄輜重走,慶之收之以歸 ⑥於是與麾下二百騎奔擊,破其前軍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②③⑤D.③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陳慶之年少時就跟隨高祖,高祖喜歡下棋,而且通宵達旦地下,在其他的侍從睡了的情形下,只有陳慶之一招呼就來,高祖對他格外賞識。

B.曹仲宗等因種種原因想撤軍,但遭到陳慶之的反對,他拿着節仗在軍門前鼓勵軍隊,敵軍已無戰鬥之心,都思謀退卻,這正是我們成就功名的時候。

C. 陳慶之善於用兵。北魏的援軍部隊構建城壘分兵牽制,陳慶之率軍銜枚夜襲,攻破其中四座城壘,迫使渦城守將王緯請求歸降。

D.戰勝侯景軍隊的那年,豫州鬧饑荒,陳慶之開倉放糧救災,使得大部分災民得到救濟。豫州的百姓請求為他樹碑頌德,也被皇帝批准了。

7.把原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①去我既遠,必不見疑,及其未集,須挫其氣,出其不意,必無不敗之理。

②自春至冬,數十百戰,師老氣衰,魏之援兵復欲築壘于軍後。

參考答案

4.B.挫傷

5.D.①是指他招集將士。 ②指其有謀略。⑤指侯景敗逃,慶之繳獲戰利品。

6.B.“敵軍已無戰鬥之心”有誤,原文是指自己一方無戰鬥之心。

7.

(1)(北魏的軍隊)距離我們既然很遠,肯定不會懷疑我們(攻擊他們),趁他們尚未聚集,我們必須挫傷他們的鋭氣,出其不意,一定沒有不打敗(他們)的道理。(去:距離。見疑:懷疑。及:趁。挫:挫傷。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從春到冬,打了將近數百仗,軍隊疲憊,士氣衰微,魏國援兵又想在樑軍背後構築工事。(師:軍隊。老:疲憊。氣:士氣衰微。築壘于軍後:在樑軍背後構築工事。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參考譯文

陳慶之,字子云,義興郡國山人。年少的時候就跟隨高祖,高祖喜歡下棋,常常通宵達旦不停止,其它的侍從因疲倦睡了,只有陳慶之沒睡,一聽到招呼就來,於是很受親近賞識。慶之跟隨高祖東下平定建業,不久被任命為主書,他散盡錢財,招集將士,常想有一天能夠為朝廷效力。

樑大通元年,隸領軍曹仲宗攻伐渦陽。北魏派遣徵南將軍常山王元昭等率騎兵十五萬來援戰,其先鋒部隊到達駝澗,距離渦陽大約有四十里。陳慶之想前往迎戰,參軍韋放認為北魏的'前鋒部隊必定是精鋭的騎兵部隊,跟它作戰即便戰勝了,不足以作為功勞,如果失利的話,則會挫傷整個軍隊的士氣,兵法上所説的以逸待勞,不如不要出擊。陳慶之説道:“北魏的軍隊遠道而來,都已經非常疲憊了,距離我們既然很遠,肯定不會懷疑我們(攻擊他們),趁他們尚未聚集,我們必須挫傷他們的鋭氣,出其不意,一定沒有不打敗(他們)的道理。而且我聽説北魏軍隊他們所駐紮的營寨,林木豐盛,必定不敢在夜間出來巡視。如果你們再有疑惑的話,那麼我陳慶之請求一個人率軍去攻擊他們。” 於是陳慶之與他手下大約二百多名騎兵長途奔襲,擊破北魏的先鋒部隊,使得北魏援軍人人震恐。陳慶之回到營寨,馬上和眾將一起連營進發,佔據渦陽城,與北魏的援軍相持不下。從春到冬,打了將近數百仗,軍隊疲憊,士氣衰微,魏國援兵又想在樑軍背後構築工事。曹仲宗等擔心腹背受敵,就商量想撤軍。陳慶之拿着梁武帝賜給他的節仗(這種節杖在外可代表皇帝本人,類似於後來的尚方寶劍),在軍門前大聲説:“我們一起來到這裏,經歷了一年,浪費糧食和武器,數量非常多。眾軍無戰鬥之心,都商量着要退縮,難道這是想要成就功名?(這樣做)只不過是聚集在一起做劫掠滋擾的事罷了。我曾聽説只要將自己置之於死地,才能獲得生存,大家同心協力,這樣之後跟敵人作戰!如果你們確實想退卻,我手上有皇上的密敕,今日如果違反敕令,我就依照密敕上的吩咐來行事。”曹仲宗認為他的計策充滿豪氣,於是就聽從了他。 北魏的援軍部隊分兵牽制,一連築起十三道營壘。(為了擊破這些營壘,)陳慶之率領一部分精鋭的部隊,每個人嘴裏含着枚(以便不發出聲音),於一天夜裏對北魏的營壘發起夜襲,攻陷其中的四座營壘,渦陽城的守將王緯請求歸降。樑高祖讚賞他,親自寫了詔書稱他是:“不是名將的後代,也不是豪族的門下,觖望風雲,以至到達這種地步,在這次戰役中,深思熟慮,有雄奇的才略,擅長攻克,獲圓滿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勛業),開朱門迎接賓客,使自己的勇名傳於史冊,這難道不是大丈夫的本色嗎?

樑大同二年,北魏派遣大將侯景率領七萬人進犯楚州,楚州刺史桓和陷沒,侯景繼續進軍淮上,並送陳慶之一封信讓他投降。梁武帝就命令湘潭侯、右衞將軍夏侯夔等去支援陳慶之。援軍剛剛開到黎漿縣,陳慶之已經擊敗了侯景。當時正值大寒雪,侯景丟棄許多軍用物質而逃。陳慶之把那些軍用物質全都收穫而返。陳慶之晉升官職,號仁威將軍。這一年,豫州鬧饑荒,陳慶之打開倉庫賑濟災民,(災民)很多得以保全活命。豫州的百姓李升等八百多人上表朝廷,請求為陳慶之樹碑頌德,梁武帝下詔答應了他們。樑大同五年十月,陳慶之因病逝世,享年五十六。他被追封為散騎常侍、左衞將軍,諡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