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我國農業機械化道路探索與政策建議畢業論文

校園4.39K

摘 要: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表現形式,是運用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產量降低農業成本的技術手段。在我國建國初期,隨着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發展,我國農業機械化才有了起步。不同時期農業機械的發展模式不同,集體化時期由於人民公社形式的生產合作組共有生產資料,大中型農業機械發展較快;而土地承包責任制開始生產資料也私有化,該時期小型拖拉機由於其靈活性和低成本的特點發展訊速。隨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農業人口的減少,大中型農業機械的生產率優勢開始顯現,農業機械也逐漸朝着大型化發展。本文從我國農業機械化的道路探索入手進行分析,並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我國農業機械化道路探索與政策建議畢業論文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道路探索;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S22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083

1 我國農業機械化道路探索歷程

1.1 創建起步階段(1949—1980年)

在建國初期,我國對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做出了整體的規劃,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在當時的集體經營環境下,支持和鼓勵農民自發進行農具改良,進一步增加對農業技術、農業設備以及農業人才培養的投入,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並提供了有利的政策和資金保障。也正是在這時,我國的農機制造業開始從無到有進行發展,不斷湧現出許多大眾性的農機制造廠商,為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奠定工業基礎。

1.2 體制轉換階段(1981—1995年)

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集體經營逐漸解體,國家對農業機械化的投入開始減少,為農民提供的優惠政策也開始減少。1983年國家開始允許農民自主購買和經營農機,這標誌着農業機械化的主體由集體轉變為了農民個體。為了迎合農業機械化生產組織方式和生產主體的轉變,各種中小型農機不斷湧現出來。而大中型拖拉機和配套農具保有量停滯不前,機具配套比失調,田間機械利用率低,農田作業機械化水平提高緩慢。

1.3 市場引導階段(1996—2003年)

20世紀末,農村開始出現了大量勞動力轉移到城市的現象,農村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日趨嚴重。1996年,我國農業部為農民提供了小麥跨區機收的服務,這大大提高了聯合收割機的使用效率,為解決我國個體農户與大型農業機械之間的矛盾探索出了一條可行的新道路,在市場的引導下,我國的農業機械化道路基本形成。大型農機的生產再度增加,農機市場不斷活躍起來。

1.4 依法促進階段(2004年至今)

2004年我國頒佈實施了《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隨後黨中央也發表了各種重要文件,提出了進一步加快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要求和行管政策措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購機補貼政策,這一政策的.出台極大程度地提高了農民購置和使用農機的積極性,也促進了我國農業機械設備的創新發展、結構的優化以及農機社會化的進程。2004年以來,我國的綜合農業機械化水平增長了2.7%,農業機械產業的年產值環比增長了20%以上,我國農業機械化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到2007年我國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已經超過40%,這標誌着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更高的層次,機械化的生產方式已經成為農業經營的主導。

2 政策建議

2.1 完善農機補貼政策,營造有利於農業生產的大環境

在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中,農機補貼政策一直髮揮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繼續推進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不斷完善農機購置補貼的管理和監督機制,規範農機購置補貼的操作程序,利用好政策的積極引導效應和市場機制作用,繼續支持農民購置農機,對於農機生產企業還要加大扶持,促進其生產出更加節能環保的新型農機產品,推動農業機械化的可持續發展。

2.2 突出重點,推動農業機械化的全面發展

對於糧食作物的生產,必須要進一步加大機械化程度,並且要在種耕收每一個環節上推進農業機械化的全面覆蓋。還可以建立農業機械化示範區,利用農業機械化發展較好的地區進行宣傳和推廣,形成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導向。還要注重發展丘陵山區的農業機械化,這一區域的農業機械化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的基礎。在農業機械化進程的推進中,要不斷加強農民對於農機的認識,培訓農民的農機操作能力,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使其能夠熟練使用農機。

2.3 培育農機大户,提升服務水平

進一步推進農機的社會化服務項目,是有效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所以,應該鼓勵並支持農機大户與農民以及農機生產廠商聯合組織農機服務機構,進一步加強農業機械化的服務水平和結構優化。還要進一步完善農機的生產、經營、銷售、維修等一系列問題,為農民使用農機提供完善的保障服務。農業機械化專業論文

參考文獻

[1]速水佑次郎,弗農·拉坦.農業發展的國際分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