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藥劑學本科教學模式探索畢業論文

校園1.89W

第1篇:實訓平台在本科藥劑學實踐教學中的探索

藥劑學本科教學模式探索畢業論文

藥劑學實驗課程和實踐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基本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發現和分析及解決製劑研究或生產的能力。

  1.教學現狀

傳統藥劑學實驗內容以驗證為主,學生只是重複驗證,很大程度上限制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不利於高素質、創新型藥學人才的培養。通過多年教學改革的嘗試和探索,本課程對藥劑學實驗內容進行優化,減少驗證性實驗數量,開設設計性實驗,並增加綜合性實驗,從而實現“基礎訓練—綜合設計—實驗研究”三層次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可訓練並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對藥劑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多學科交叉創新能力。在實驗內容上我們保留了典型製劑的製備,使學生掌握各劑型的概念、特色、性質、製備的理論知識和操作要點與技巧等,為學生將來從事藥劑工作和研究新制劑、新劑型與新工藝奠定基礎,加強藥物製劑新技術的應用,如微囊、脂質體的製備等。

但由於場地和實驗條件的限制,藥劑學實驗仍停留在小試層面。一個藥劑研究者如果不瞭解工業藥劑,則無法預料工藝放大可能產生的問題,無法設計出可行的新型製劑。對於今後從事製劑生產的藥學學生而言,獲取與實際工業生產密切相關的製劑技術、工藝設計、質量控制等相關知識很重要。在“製劑單元操作章節”中有關藥物製劑設備與車間工藝設計中需要介紹大量設備工作原理及結構。採用課堂教授方式耗時過多,教師講課抽象、學生接受較困難,效果亦不理想。校內實驗課只能對一些重要製藥設備通過教學見習的方式,達到了解基本結構、性能、使用方法的目的,而學生對多數大型設備仍非常陌生。無論對以後從事藥學研究或製劑生產的學生而言,是藥劑學實驗及實踐教育中缺失的一塊內容。

  2.實施方案

2.1實訓認知和基本技能訓練

大二暑期有針對性地到企業進行參觀和體驗,瞭解車間工藝流程設計及製劑設備。在藥劑學理論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和工業藥劑學相關背景介紹,掌握藥物製劑的處方設計、基本理論、製備工藝、質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內容,對GMP設備使用及工藝、生產規範有一定的瞭解。修讀《藥劑學實驗》課程,完成液體制劑、固體制劑、半固體制劑及藥物新劑型製備的基本實踐操作技能及評價藥物製劑質量方法。進行實驗室小試級別的粉碎、制粒、混合、壓片、包衣、灌封、滅菌製劑單元操作,有助於進入實訓基地進行中試或放大試驗的理解和比較。

2.2實訓基地溝通及課程資料準備

由於實訓基地均分佈於高職類院校,而普通高校缺少場地和實訓條件。因此,我們採用高校相互協作交流,與省內藥劑學實訓基地合作,借用對方的硬件條件,讓學生實際體驗和參與GMP生產的過程,緊密聯繫行業,工學結合,做到“教學做”一體。將實驗課上完成的製劑放大到GMP中,實現實驗—實踐的有機結合。

根據實訓基地和課程要求情況編寫課程資料,如生產工藝規程管理規程、潔淨區出入管理規程、生產現場管理規程、記錄性文件填寫管理規程、清場管理規程等生產管理規程;固體制劑(片劑、小丸、膠囊)和小針劑的生產工藝流程及設備操作規範。在進入GMP實訓基地前要求學生預先閲讀,以瞭解實訓場地固體制劑生產和液體制劑生產設備標準操作程序和崗位標準操作規範。

2.3實訓內容及總結

進入實訓基地後,學生分組,在每組兩名實訓教師的指導下,分別在固體車間、液體車間、制水車間進行普通片劑和小容量注射劑的生產實踐。在粉碎、制粒、總混、壓片、包衣、內包、洗瓶、稱量配料、灌封、滅菌印包、燈檢、制純水(蒸餾水)幾個重點崗位和製劑單元操作進行實踐訓練,訓練制粒、混勻、壓片、灌封、滅菌、質檢等實踐技能。

回校後,組織學生以GMP實施及操作規範、片劑製備、小針劑製備、質量檢查為主題撰寫實踐報告,以PPT形式進行彙報,鍛鍊學生的組織、表達、合作等綜合能力。

  3.效果評價

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瞭解實訓效果,實訓課結束後組織學生填寫“教學質量評價表”,對課程教學的最終效果進行打分,對實訓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做出總結和評價,對今後工作提出建議及意見,並在畢業生中瞭解實訓對就業的作用。

4.結語

利用高職院校GMP生產實踐平台,進行校校合作、優勢互補,解決本科學生無法參加GMP操作的教學實踐問題。此實踐基地將實踐環境與授課環境合為一體,以製劑真實產品為載體,以製劑生產過程為導向的教學組織方式,將製劑生產的必備知識的傳授融於真實產品的生產過程,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時空上將實驗和實踐結合起來,將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連貫銜接,並促進理論教學,實現藥劑學教學的“理論—實驗—實踐”三位統一。

第2篇:以大學生創新課題為基礎的藥劑學教學新模式淺析

藥劑學的宗旨是製備安全、有效、穩定、使用方便的藥物製劑。藥劑學是實踐性特別強的學科,融合了多種理論和知識,形成了多分支學科,包括:物理藥劑學、工業藥劑學、藥用高分子材料學、生物藥劑學、藥物動力學、臨牀藥劑學等。現代藥物製劑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雖然各個發展階段並沒有完全區分開,但反映了藥物製劑發展的階段性和層次特點。第一代為傳統的片劑、膠囊、注射劑的發展。第二代是以緩控釋放速度為目的的藥物遞送系統(DDS),包括緩釋製劑、腸溶製劑。第三代為利用單克隆抗體、脂質體、微球等藥物載體制備的靶向給藥製劑。第四代為由體內反饋情報靶向於細胞水平的給藥系統。傳統藥劑學教學對藥劑學實踐技術和前沿理論缺乏深入和系統的把握。大學生素質的培養欠缺全面的實踐教學,本科畢業設計由於時間較短,學生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很難形成連續的對知識的理解力。大學生創新課題的實施進一步彌補了藥劑學傳統教學的不足,對藥物製劑專業人才的高素質培養極為重要。本文主要討論傳統藥劑學教學方法的不足和弊端,並分析以大學生創新課題為基礎的藥劑學教學新模式的優勢。

  一、傳統藥劑學教學方法的弊端

藥劑學理論課程的特點是內容多、實踐性強、難掌握。傳統的藥劑學教學方法主要是課堂講授方法。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很難進行有效互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往往具有被動性、機械性、反覆性等缺點。例如,在《藥劑學》第十八章,對講授脂質體技術的講解時,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會由於脂質體的抽象性,很難對脂質體有一個感性和直觀的形象認識。學生往往需要實際的課題實驗才能深入理解這方面的理論,採用傳統的藥劑學教學方法,只能使靶向理論停留在紙面上,很難結合前沿熱點領域對靶向製劑在分子水平、細胞水平和亞細胞水平進行吸收和消化。傳統藥劑學教學在知識的掌握上往往只重理論、弱化實踐,形成了學生實踐性能力低下、動手能力差的缺點和弊端。

  二、大學生創新課題的`實踐性和長期性

目前,全國及各省市都實行了大學生創新課題,目的是鼓勵大學生在業餘時間通過指導教師設置的科研課題進行自主研究。大學生課題主要仿照碩士生或博士生的培養模式,以課題為核心,以研究內容為主線,針對前沿熱點問題進行立項。大學生創新課題的結題必須以發表省級及以上論文為準。大學生課題的前期調研、項目執行、課題結題一般都由學生實際完成。大學生創新課題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可以為大學生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進行有效的鋪墊,同時可以和畢業課題進行優勢互補,使學生提前瞭解學科研究熱點方向,進一步使抽象的理論具象化。各成員根據分支內容進行協作、獨立的實驗研究,這種長期性確保了課題內容的完整性,有利於大學生課題成果的產出,有利於培養具有強實踐性的高素質藥學畢業生。

  三、以大學生創新課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的優勢

筆者根據自己的科研方向指導了2項吉林省大學生創新課題。前一個課題主要圍繞着表面活性劑類藥用輔料、藥物的增溶與助溶方向進行設置的。學生需要首先查閲相關文獻,瞭解表面活性劑的性質、曇點現象、溶解度原理、結晶原理等背景知識,然後對所研究的新型接枝共聚物的曇點變化規律、對藥物增溶效應、藥物結晶抑制效應等內容開展立項與研究。後一個課題主要圍繞藥物製劑新技術與新劑型中的固體分散體技術進行展開,主要包括固體分散體的概念、材料、類型、物相鑑別、製備工藝等背景知識和理論要點。在課題結束後,必須撰寫綜述論文和研究性論文對課題進行總結及數據結果分析。相對於傳統的畢業論文式實踐教學,大學生創新課題使學生有更長時間去理解、消化、吸收前沿學科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是對常規課堂式教學非常有益的補充,對大學生實踐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綜上,大學生創新課題在全國蓬勃興起,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課題一般都擇優選定,不具有常規教育具有的普遍性。但隨着國家政策的推進,必然有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創新課題中來。但不容否認的是,大學生創新課題開創了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為藥劑學的教學效果提高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