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傳統文化觀後感

校園2.81W

前一段時間我看了汪鳳炎教授和鄭紅教授的著作《中國傳統文化心理學》,其中《中國人的心理測量觀》這一章節對我的啟示很大。

傳統文化觀後感

一、內容概括

我國古代沒有嚴格科學意義的心理測量,卻有着豐富的心理測量思想,這可以追溯到公

元前2200年,那時用此種方法來選拔優秀人才以充當“公務員”。西方學者從中國此種思想中吸取精華併為其所用。中國反而忘掉了自己的根本,盲目到國外“尋寶”。本章的心理測量包括品德考評和能力鑑定,介紹了具體的測量方法及其這種測量思想對當代心理測量的啟示。

(一)品德考評方法

關於品德考評方法本章介紹了他評法和自評法兩大考評方法。他評法主要介紹了四種,自評法介紹了兩種。

1、他評法

(1)察言觀行法由孔子提出的方法,主要指通過觀察一個人的言行來對此人進行考評。在對人進行綜合評價時,不僅被評價者説什麼,還要看其行為表現,否則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正如孔子所説:“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呂氏春秋.論人》中的八觀法,即八種察言觀行法對孔子的看法有所發展。其中主張根據被試的`身份和所處情境不同決定相應的考核內容。此後此種方法繼續發展。比如《大載禮記.文王官人》提出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個體、不同社會角色的人進行不同的考核內容,執行不同的標準。《史記.魏世家》中記載了“五視”法,與上文八觀法有相通之處。此後劉提出“八觀”,不過與上文提及的有所不同,同時他提出應在一個人穩定的狀態下進行才性鑑定。同時他強調評定者本人的德行,這樣才能防止考評時“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偏差。總之,這種察言觀行法一種經驗型考評方法,是在先哲與弟-子日常生活學習情境下進行的,評價較客觀,但是他們缺少對弟-子的長期觀察。

(2)問答鑑別法通過主考官提問被試作答的方式考評品行。這種方法也始於孔子,並被歷代學者繼承。例如王安石、王守仁、諸葛亮等人均提倡這種方法。這種方法也具有客觀性,是在較自然情境下進行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具有偶然性特徵。只有教師真正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威信,學生才可能如實回答,這同樣是一種經驗型考評。

(3)準情境測量法通過有目的設定某中特殊情境,觀察被試在其中的反應,從而對其才性作出鑑定。例如莊子提供用“九徵”法來鑑定人的品行。他認為人心雖然難測,但只要方法適當只要設定合適的情境仍是可以測量的。《呂氏春秋》中的“六驗”、《文王官人》之中的“六徵”都類似今天的情境測驗法。《大戴禮記》主張用多種方法,包括察言觀行法、問答鑑別法等,從而對人進行綜合考評。諸葛亮的“七觀法”較全面,既可以測定一個人的才能,也能鑑定他的品性。他的方法其實與前面提到的“六驗”、“九徵”的方法是一脈相承的。由於這種方法不用文字去做,有是一種超文化的測驗。中國傳統方法所用的情境測驗注重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創設一定情境誘發被試的行為反應,從而測定其品行。但由於它缺少相關的控制條件,與現代意義上的測驗相比又缺少科學性。

(4)觀人類推法通過觀察此人的德行類推彼人德行的一種品德考評方法。有兩種變式:①由觀察自己品行來類推他人品行。此種方法的假設是人有相似的心理和行為。②通過考察經常與之交往的人的品行來推測其品行的一種方法,其理論依據是性習論。但是這種方法也易發生張冠李戴的錯誤。

2、自評法

通過對自己德行的自我反省來進行自我考評的一種方法。通過此種方法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素養,提升自己人生境界,這是中國傳統心理考評思想的特色之一,也彰顯出中國傳統德育的主體性特徵。總體來説,先哲運用了內省式自我考評的方法和關照式自我考評法。

(1)內省式自我考評法由孔子最先提出,即通過自我反省方式對自己的品行進行鑑定的一種方法。正如曾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其目的是通過反省自己找出自己不足之處並改正。這種方法也是孟子、荀子提倡的。這種方法不受時空限制,可激發道德修養者的主動性,易提高品行,但是此種方法對品德修養不高的人難以奏效。

(2)觀照式自我考評法以他人為鏡子進行自我觀照,以檢驗自己

標籤: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