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七年級上學期語文考試練習題及答案

校園3.18W

學生進入七年級,語文學習往往出現不正常的突然減速,這的確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為了能夠不落下學習,小夥伴們可以主動找語文習題來寫寫。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練習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用!

七年級上學期語文考試練習題及答案

  七年級上學期語文練習題

一、積累與運用(26分)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全部正確的是( ) (2分)。

A. 醖釀niànɡ 高邈miǎo 着落zháo 貯蓄chǔ

B. 朗潤rùn 蒞臨wèi 澄清dènɡ 地毯tǎn

C. 池畦wā 靜謐mì 粗獷kuànɡ 花苞bāo

D. 抖擻sǒu 稜鏡lénɡ 應和hè 竦峙zhì

2.下列詞語書寫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2分)

A.鳥巢 撩亮 蒞臨人間 B.襄上 髮髻 咄咄逼人

C.屋檐 琅潤 呼朋引伴 D.水藻 兩鬢 花枝招展

3. 對下列病句的修改,錯誤的是( ) (2分)

A.小明變化了早晨睡懶覺的習慣.(把“變化”改為“改變”)

B.當我走到農貿市場時,看到一片熱熱鬧鬧的景象.(刪掉“當”和“時”)

C.我一進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很大的地圖.(把“一幅”和“很大的”顛倒過來)

D.展覽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疊植物標本.(把“厚厚的”調到“放着”後)

4. 從上下文連貫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橫線上應填入的一項是( )(2分)

我快樂,是因為我喜歡幻想。所有的石頭上都開滿了花朵,___________,幻想已如此豐茂,我有什麼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所有的荒蕪處都長滿了植物 B、無數的植物都長滿在荒蕪處

C、植物都長滿在所有的荒蕪處 D、荒蕪處都長滿了無數的植物

5.對下列句子中修辭手法判斷不恰當的一項是(   ) (2分)

A.他們的身後是一片高粱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比喻)

B.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排比)

C.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擬人)

D.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設問)

6.在下列詩句間左右搭配,使之構成四副對聯。把右邊詩句對應的字母填在括號內。(2分)

A三山半落青天外 E紅杏枝頭春意鬧

B黃梅時節家家雨 F二水中分白鷺洲

C綠楊煙處曉寒輕 G江流曲似九迴腸

D嶺樹重遮千里目 H青草池塘處處蛙

A-----( ) B-----( ) C-----( ) D-----( )

7.下列關於第一單元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朱自清,現代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代表作有散文《荷塘月色》,小説《背影》等。

B.老舍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另外還有話劇《茶館》《龍鬚溝》等。

C.劉湛秋是當代著名詩人、翻譯家、評論家。其作品清新空靈,富有現代意識,手法新穎灑脱,曾被譽為“當代抒情詩之王”。

D.曹操是建安時期的代表詩人之一,其詩內容較為豐富,風格慷慨悲壯。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

8.選出下列句子內容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春節,乃一歲之首。春節,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的一年快樂、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燃放鞭炮、貼春聯、掛年畫、拜年賀喜等習俗至今仍廣為流行。

B.元宵節,為農曆正月十五日。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猜燈謎等。

C.中秋節又稱團圓節。中秋節主要習俗有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等。一般認為該節與紀念屈原有關。

D.端午節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節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賽龍舟等。

9.背誦默寫(10分)

(1) ,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2)我寄愁心與明月,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3)《觀滄海》中最能表現作者曹操博大的胸懷和豪邁氣魄的詩句是: ,  ; , 。

(4)浩瀚詩海,思鄉是詩人筆下永恆的主題:王灣在北固山下吟詠鄉愁,“ _ __”,表現了思鄉之切;馬致遠面對夕陽,一句“__ __, _”,包含着思鄉的淚水。

二、現代文閲讀 (共25分)

(一)閲讀下面這篇文章,完成10~13題。(共10分)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雖經百事,但留有印痕的並不多。現在想起來,只有一件小事留在記憶裏揮之不去。

1996年,我在泰國。那時,我住在一棟帶花園的房子裏,養着一條很漂亮的德國純種狼狗。一天午後,我正在客廳看報紙,忽然聽到狼狗拼命地狂吠。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來了。於是,我打開房門,來到院子裏,隔着白色鐵門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舊衣裳的中年婦女,後又看到一個十六七歲的小男孩。我下意識地想他們是來討錢的,於是心生厭惡地揮揮手。正要轉身的時候,那位中年婦女用泰語輕輕地問我:“夫人,我是收廢品的,有舊報紙賣嗎?”

我這才想起書房裏堆着一地的舊報紙,便喝住狼狗,打開院門,讓母子倆進來搬報紙。這時我注意到中年婦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邊的小男孩似乎很體諒她,搶着搬報紙。我順口問:“這是你兒子嗎?……我們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他們並沒有血緣關係,卻能夠相依為命地生活在一起。望着臉色蠟黃的小男孩,我有意多給了30泰幣,並擺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倆出了院門。

過了一會兒,我再次聽到狼狗狂吠的聲音。當我又站在白色鐵門前面時,看到的是剛剛走不多時的中年婦女和小男孩,沒等她開口,我便不耐煩地説:“報紙賣完了,錢也多給了,你們還來幹什麼?”

那婦女沒有説話,緩緩地攤開雙手舉起來,掌心裏託着一條項鍊。我一怔,細細看去,正是我遺失了的那條金項鍊。我忙接過來,託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捧回了我的心愛。要知道,這是我和我先生結婚12週年的紀念品。

這時中年婦女輕輕地説:“項鍊是裹在報紙堆裏的,小孩發現了,央我快快地送回來。”

我點點頭,急忙從口袋裏掏出100泰幣送給小孩,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表達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謝意。

母子倆按照泰國人的禮節,雙手合十,謝絕了。夕陽下,我望着她一跛一跛的步履,心裏説不出是什麼滋味。

10.文中有三處畫線的語句,其中前兩處是對中年婦女和小男孩的      描寫,它的作用是:     ;第三處是對中年婦女的     描寫,它的作用是        。(每空1分,共4分)

11.文中加點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謝意”應怎樣理解?(2分)

12.文章結尾説:“我望着她一跛一跛的步履,心裏説不出是什麼滋味。”你認為“我”此時內心的感情是怎樣的?(1分)

13.用一段通順的話,説説“我”對中年婦女和小男孩的態度的轉變過程。(3分)

當“我”看到穿着破舊衣裳的中年婦女和小男孩到來時,“我”認為他們是來討錢的,

便心生厭惡;當“我”得知他們是來收廢品時,            ;

當“我”再次看到他們到來時,            ;當得知他

們是來送還項鍊時,                ;當他們母子倆對“我”所給的100泰幣表示謝絕時,“我”心裏説不出是什麼滋味。

(二) 冬日漫步(共15分)

我們一覺醒來,正是冬天的早晨。萬籟無聲,雪厚厚地堆着,窗檻上像是鋪了厚厚的棉花;窗格子顯得加寬了,玻璃上結了冰紋,光線暗淡而寂靜,更加強了屋內舒適愉快的感覺。早晨的安靜,似乎靜在骨子裏,我們走到窗口,挑了一處沒有冰霜封住的地方,眺望田野的景色;可是我們單是走這幾步路,腳下的地板已經在吱吱地響。窗外一幢幢的房子都是白雪蓋頂,屋檐下、籬笆上都累累地掛滿了雪條;院子裏像石筍似的站了很多雪柱。大樹小樹四面八方地伸出白色的手臂,指向天空;本來是牆壁籬笆的地方,形狀更是奇怪,在昏暗的大地上,它們向左右延伸,如跳如躍,似乎大自然一夜之間,把田野風景重新設計過了,好讓人間的畫師來臨摹。

我們悄悄地拔去了門閂,雪花飄飄,立刻落到屋子裏來;走出屋外,寒風迎面撲來,利如刀割。星光已經不那麼閃爍光亮,地平線上籠罩着一層昏昏的鉛狀的薄霧。院子裏的雪地上,狐狸和水獺所留下的腳跡猶新。這使我們想起:即使在冬夜最靜寂的時候,自然界的生物沒有一個鐘頭不在活動,它們還在雪上留下痕跡。把院門打開,腳步輕快,我們跨上寂寞的鄉村公路。農舍窗上雖然積雪很多,但是屋裏的農夫已經早把蠟燭點起,燭光孤寂地照射出來,像一顆暗淡的星。樹際和雪堆之間,炊煙也是一處一處地從煙囱裏往上飛昇。

太陽最後總算從遠處的林間上升,陽光照處,空中的冰霜都融化,隱隱之中似乎有鐃鈸伴奏,鐃鈸每響一次,陽光的威力逐漸增加;時間很快從黎明變成早晨,早晨也愈來愈老,很快地把西面遠處的山頭,鍍上一層金色。我們匆匆地踏着粉狀的幹雪前進,因為思想感情更為激動,內心發出一種熱力,天氣也好像變得像十月小陽春似的温暖。假如我們能改造我們的生活,和大自然更能配合一致,我們也許就無需畏懼寒暑之侵,我們將同草木走獸一樣,認大自然是我們的保姆和良友,她是永遠照顧着我們的。

大自然在這個季節,特別顯得純潔,這是使我們覺得最為高興的。殘幹枯木,苔痕斑斑的石頭和欄杆,秋天的落葉,現在被大雪掩蓋,像上面蓋了一塊乾淨的手巾。寒風一吹,無孔不入,一切烏煙瘴氣都一掃而空,凡是不能堅貞自守的,都無法抵禦;因此凡是在寒冷荒僻的地方(例如在高山之頂),我們所能看得見的東西,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因為它們有一種堅強的淳樸的性格——一種清教徒式的堅韌。別的東西都尋求隱蔽保護去了,凡是能卓然獨立於寒風之中者,一定是天地靈氣之所鍾,是自然界骨氣的表現,它們具有天神一般的勇敢。空氣經過洗滌,呼吸進去特別有勁。空氣的清明純潔,甚至用眼睛都能看得出來;我們寧可整天處在户外,不到天黑不回家。我們希望朔風吹過光禿禿的大樹一般吹徹我們的身體,使得我們更能適應寒冬的氣候。我們希望藉此能從大自然借來一點純潔堅定的力量,這種力量對於我們是一年四季都是有用的。

14.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3分)

15.細讀課文,分析本文第一段的'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4分)

16.“我們”把大自然比作了“保姆和良友”,你覺得這樣的比喻好嗎?為什麼?請作具體的分析。(4分)

17.找出表明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的詞句,然後分析作者感情變化的原因。(4分)

三、文言文閲讀理解:(共19分)

(一) 《詠雪》(9分)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18、對“公大笑樂”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説明謝太傅對兩個答案都表示滿意。 B、謝太傅“笑”前喻,而“樂”後喻。

C、為“柳絮”一喻而“笑樂”。 D、謝太傅認為後一喻沒有前一喻好。

19、 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撒鹽空中差可擬 翻譯: (2分)

(2)未若柳絮因風起 翻譯: (2分)

20、 文中“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氣氛?從上下文看,“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麼不同?(3分)

(二) 陳太丘與友期 (10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1. 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1)日中不至__________ (2)去後乃至__________

(3)已去 __________ (4)則是無禮__________

2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3. “友人慚”的原因是什麼?(可用原文語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4.通過讀文可知元方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如何評價元方的“入門不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30分)

題目:這,就是愛

要求:1、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記敍文。

2、寫出真情實感。

3、字跡工整。

  七年級上學期語文練習題答案

1、D 2、D 【解析】A項“撩”應為“嘹”;B項“襄”應為“鑲”;C項“琅”應為“朗”。 3、C 4、A 5、B【解析】B項運用的修辭手法為反覆。

6、、A-----( F ) B-----( H ) C-----( E ) D-----( G )

7 、A【解析】 A項,《背影》是散文。

8、 C【解析】 C項中秋節與紀念屈原沒有關係,紀念屈原的節日是端午節。

9、略

10外貌;交代了他們的生活很貧困;

語言,表現了中年婦女和小男孩誠實、拾金不昧的品質。

11“我”既為剛才對母子倆的再次到來而感到“不耐煩”表示歉意,又對他們送還項鍊的行為表示謝意。

12既有對中年婦女和小男孩的感激與尊敬,又有為自己行為而感到的愧疚。

13“我”有意多給了他們30泰幣;以為他們又來麻煩自己,便顯得“不耐煩”;“我”掏出100泰幣表達歉意與謝意。

14.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3分)

本文寫了“我們”在冬日清晨走出家門,在野外上所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對冬天雪後大自然純潔、堅強、淳樸性格的崇敬、喜愛和讚賞的感情。

15.細讀課文,分析本文第一段的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4分)

渲染了冬日雪後清晨寂靜、清冷、美麗的氣氛,為下文描寫雪後美景和抒發情感作了鋪墊。

16.“我們”把大自然比作了“保姆和良友”,你覺得這樣的比喻好嗎?為什麼?請作具體的分析。(4分)

好。大自然包容着我們,給了我們温暖和歡樂,而且永遠照顧着我們,所以大自然就像保姆和良友。這個比喻形象生動,很貼切,很新鮮,而且寓意深刻。

17.找出表明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的詞句,然後分析作者感情變化的原因。(4分)

示例:“我們”從屋內的“舒適愉快”,到在屋外欣賞美景後的“更為激動”,最後到“最為高興”。因為同雪後寒冷的室外相比,屋內就給人一種“舒適愉快”的感覺,可是當“我們”走出室外,看到了意外的無比美麗的景色後,便覺得“無比激動”,並由此想到了冬天雪後大自然的純潔和堅強,所以便覺得“最為高興”了。

18、D 19、略

20、融洽、歡快、輕鬆等家庭氛圍。古義:指子侄這一代晚輩的統稱。今義:指兒子和女兒。

21.(1)到(2)才(3)離開(4)那麼,就 (2分)

22.(1)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

(2)那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裏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23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24、聰明、機智的孩子。評價略,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