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自貢市會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校園3.04W

會考語文試卷的真題,是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的一個考查。以下是小編給你推薦的會考語文試卷及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自貢市會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自貢市會考語文試卷

第Ⅰ卷(選擇題 共51分)

一、(27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錯的一項是

A.秀頎(qí) 淅瀝(lì) 揠(yà)苗助長

B.狡黠(xiá) 霹靂(lì) 未雨綢繆(móu)

C.陰晦(huì) 腳踝(huái) 五行(xíng)缺土

D.愜(qiè)意 惘(wáng)然 喇叭聲咽(yàn)

2.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主宰 偉岸 縱橫決蕩 戰戰兢兢

B.韶華 荒誕 鍥而不捨 同捐前嫌

C.暝想 扼制 頂禮模拜 洋洋大觀

D.妖嬈 流逝 大名鼎鼎 神采奕奕

3.下列詞語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代天驕:指稱雄一世的人物。

B.韜光養晦:隱藏才能,安心靜養。

C.珠爍晶瑩:像珍珠那樣閃亮,像水晶那樣明淨。

D.露出馬腳:比喻隱蔽的事實真相 泄漏出來一

4.下 面句中空白處,依次填入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科學是美麗的》一書,作者不僅能夠對這些 ① 問題用淺近通達的文字表述,還能不失其科學內容的準確性,這點是很難得的。如今,面對高度分化、無比艱深、無比龐雜的科學分支,任何一個通才掌握的知識恐怕都 ② 。沈致遠先生並非理科出身,又長期在工業界供職,其學識竟是如此淵博,何以如此?首先在於他對科學前沿的最新發展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有着一種鍥而不捨的追求?只有永葆童稚好奇之心的人才會在謀生之餘,出自本能地保有一種強烈的探究欲,時刻跟蹤科學全局的最新進展。正是這種非功利的知識追求 ③ 了沈先生如此全面的學問功底,

A.①艱深 ②難以應付 ③成就 B.①艱澀 ②難 以承受 ③就緒

C.①深奧 ②難分難解 ③成全 D.①艱鉅 ②應接不暇 ③成為

5.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搖滾樂那強烈快速的節奏和迷離閃爍的燈光效果,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B.這青山綠水,茂林豐田,對於這些老農墾隊員來説無疑不是青春汗水的結晶。

C.在常規能源中,水電的優越性是無可比擬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D.“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這句 話,寫濤的適用,為文的也適用。

6.下而的句子,原來的順序被打亂了,句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一種被命名為“唐樂”中國化的韓國音樂,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巨大影響,豐富多彩而又流露出個性化的氣質。

②它與中國古代唐朝及之前的傳統文化關係密切,淵源甚深,在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根系上與中國的儒道佛文化一脈相承。

③這種傳承與積澱是不可否認也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④韓國民族文化繽紛優美,搖曳多姿。

A.④②③① B.①②③④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7.下面文中標有序號的四個句子,其中與這段文字淪説的中心不一致的一項是

要控制人類的貪慾,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還是法律,法律如同籠子,慾望如同猛獸。①人類社會千百年來所做的事,也就是法律、宗教、道德、文學與人的貪慾的搏鬥。儘管不時有“猛獸”衝出牢籠傷人的事件,但基本上還是保持了一種相對的平衡。②人與人之間的友好關係,需要剋制慾望才能實現;國與國之間的和平關係,也只有剋制慾望才能實現。③凡事總有限度,一旦過度,必受懲罰,這是樸素的人生哲學,也是自然界諸多事物的規律。④一個人的慾望失控,可能釀成兇殺;一個國家的慾望失控,那就會釀成戰爭。由此可見,國家控制自己的慾望,比每個人控制自己的慾望還要重要。

A.① B.② C.③ D.④

8.將下面這則消息概括成一句話新聞,準確的一項是

人民網5月14日報道 5月13日,中國目前最大的一台光學天文望遠鏡在中國科學院雲南麗江高美古天文觀測站落成並正式運行。這台大型光學天文望遠鏡高8米,通光孔徑2.4米,重40餘噸,是東亞地區最大口徑的通用光學天文望遠鏡之一。

據悉,2.4米光學望遠鏡可以清晰地分辨出300公里以外一根蠟燭的火苗,其綜合性能屬回級望遠鏡中的國際中上水平,主要用於對恆星和星系進行觀測。據介紹,該望遠鏡投入使用後,每年能容納數十項先進水平的天體物理觀測課題和研究工作。

A.我國最大光學天文望遠鏡是東亞地區最大口徑的通用光學天文望遠鏡之一。

B.我國最大光學天文望遠鏡5月13日在雲南麗江落成並正式運行。

C.我國最大光學天文望遠鏡主要用於對恆星和星系進行觀測。

D.我國最大光學天文望遠鏡每年能容納數十項先進水平的天體物理觀測課題和研究工作。

9.下列文學名著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荷馬史詩指的是古代希臘著名的兩部詩作《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相傳為行吟詩人荷馬所作。

B.安徒生是位童話作家,又是一位想象豐富的詩人。他的童話在形式上雖然是散文,但實際上卻是“詩”。

C.《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和小説選擇生動的情節和富有個性的細節來描畫人物,使筆下的人物性格鮮明,呼之欲出,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駱駝祥子》的成功,在於作家精心刻畫了祥子、虎妞等血肉豐滿、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

二、(12分,每小題3分)

閲讀下面這篇文章,完成10-13題。

感傷是一種情懷

按説,秋天是個比較愜意的季 節,氣候宜人,也象徵着收穫。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秋天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慌:一感覺到秋天的涼意,就好像提前感 覺到一年終結似的,感覺到一段生命將無法重來,所發生的一切都將成為過往。就有一種無盡的感傷襲上心頭,免不了一番感慨。

小時候讀柳宗元的《江雪》,讀不出什麼名堂 現在才覺得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傷啊!你看啊,千山鳥飛絕,所有的小路上都沒有了人的蹤影。只剩下一個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頭,在白茫茫的雪中垂釣……那是怎樣的一種孤獨啊!又是怎麼的一種感傷啊!如果我們遇到這種環境,只能用感傷得痛不欲生、欲哭無淚來形容了。 柳宗元就是高明,把這種感傷的情懷,用那麼形象的四句表達出來了

如果感傷僅僅侷限於自我的憂傷,那是很沒出息的,只有當感傷“傷”及眾人,那種感傷才有了品味。我們許多先人,都是擅長用自己的感傷來傳染別人的,杜甫“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這是自己遇到感傷的事,如果你對人就叫苦不迭地説:“我的茅草又被秋風吹破了”估計別人最多安慰你幾句。當你看到風吹破了自己的房子,想到天下沒有房子住的人是很多的,並幻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就不僅僅是自己的感傷了,而是天下所有寒士的感傷,大家就會和你一起落淚。天啊,誰能有這樣的胸襟呢?小肚雞腸的人,只會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中,哪裏還操得了這麼多的心?所以,天下沒有房住的人千千萬萬,只有杜甫讓普天下的人記住了。

感傷往往成就了人類的文化藝術。不論是唐詩,還是宋詞,出現頻率最多的是“愁”“離別”“空恨”“斷腸”“那堪”“憔悴”這些字眼。南唐後主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不就意味着無窮無盡的悲愁嗎?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捨晝夜,常流不 斷,無窮無盡。女詞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那又是多少人內心的寫照呢?恐怕無以計數。這些作品中,正是這種淡淡的感傷,讓你心酸,讓你惆悵.讓你欲哭無淚,欲説無言。

感傷是一種經常與深沉、品味相伴的藝術營養。西方畫家梵高,無疑是一個孤獨的人。他在貧困潦倒中,向自然和太陽挑戰,卻不被理解,最終飲彈自盡……每當看到他的畫作,我們彷彿能聽到他筆下那個身軀幹枯的棄婦的抽泣。我曾閲讀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些小説。川端在他的代表作《雪國》中,所描寫的人物的種種悲哀,通過這種悲哀的餘情化,來探討人生的感傷。日本文學有一種描寫感傷之美的傳統,川端康成就是以描寫感傷之美成就文壇輝煌的。高明的文學藝術家,往往把悲憫感傷的情懷傾注在作品中,以達到煽情的目的。

上 學的時候,我把“杞人憂天”中的杞人當做傻瓜。現在看來,這人真是憂得有品位,有檔次。中國人時常有這樣一句口頭禪:“天塌下來有高個頂着”,那意思就是天塌了也不用憂。你也不憂,我也不憂,或許真的有一天,天塌了,大家都完蛋了。這個杞人,能憂別人所不能憂,是一種博大無邊的感傷。這種感傷,好像是所有“先天下之憂”的人所共有的素質。可惜的是,這樣的人太少了?如果人人都有這種感傷的情懷,人人都悲天憫人,社會早就和諧起來了,大同之道早就實現了。

於是,我發現自己是缺乏感傷情愫的。因為像我這樣的凡人只能悲傷着自己的悲傷,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多的是對生活的抱怨,少的是對人生深邃的思考;多的是小情緒小哀愁,少的是大悲憫大苦悶;多的是悽婉惆悵、顧影自憐,少的是推已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當我看到秋天的來臨,感慨的只有自己命運的無奈,除此之外, 再沒有更多的餘韻。正因為如此,我深深地認識到,感傷並非弱不禁風的感慨,感傷是一種有品位的情懷,是人類偉大的情感?

(文章有刪改)

10.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是怎樣提出這一論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如果感傷僅僅侷限於自我的憂傷,那是很沒出息的。

B.文章的中心論點是:只有當感傷“傷”及眾人,那種感傷才有了品味,才偉大。

C.作者自己面對秋天的感傷是提出文章中心論點的情感基礎。

D.《江雪》中表現的感傷情懷進一步觸動感傷秋天的作者,產生出文章的中心論點。

11.作者怎樣看待杜甫的感傷?對“杞人”的“憂”作者有什麼獨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甫的感傷是一種擁有博大胸襟、心懷天下寒士的感傷。

B.杜甫不是小肚雞腸的人,不只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中,他的感傷還傳染了別人。

C.杞人的“憂”有品位,有檔次,是一種博大無邊的感傷。

D.沒有杞人的“憂”,社會就不會和諧,大同之道就不能實現。

12.文章第四、五自然段列舉了詩詞、繪畫、小説等作品中描寫的感傷,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分析準確的一項是

A.論述“感傷往往成就了人類的文化藝術”這一觀點。

B.論述“感傷是一種經常與深沉、品味相伴的藝術營養”這一觀點。

C.論述作者把悲憫感傷的情懷傾注在作品中,是為了感染讀者,使他們心酸、憫悵,以達到煽情的目的。

D.論述作者展示許多人內心的寫照,以此來探討人生的感傷。

13.為什麼説“感傷並非弱不禁風的感慨,感傷是一種有品位的情懷,是人類偉大的情感”?下列回答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把悲憫感傷的情懷傾注在作品中。 B.有對人生深邃的思考。

C.是一種大悲憫大苦悶。 D.是一種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閲瀆《送東陽馬生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17題。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 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14.對下面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餘幼時即嗜學 嗜學:愛好學習。

B.既加冠 加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要行冠禮,表示進入成年。

C.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遊:交往,外出旅遊。

D.燁然若神人 燁然:光彩鮮明的樣子。

15.對下面句中加點的文言虛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 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以:因為。

B.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雖:雖然。

C.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且:尚且,況且。

D.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之:的。

16.對下面的文字,用現代漢語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譯文:拿着經書向當地有道德學問的前輩請教。

B.德隆望尊 譯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C.援疑質理 澤文:提出疑難,詢問道理。

D.負篋曳屣 譯文:揹着衣被,拖着書箱。

17.下列對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送東陽馬生序》是一篇贈序,屬臨別贈言。

B.這段文字講述的是作者年少時求學之艱難和用心之誠懇專一 。

C.文章起筆就點出“嗜學”,為全文定下基調。

D.最後一句“蓋餘之勤且艱若此”的作用是啟下,引出下文的對比。

>>>下一頁更多關於“自貢市會考語文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