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三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校園8.63K

聽課教師在聽完課以後做出評價,寫好評課稿,下面小編為你分享一下三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僅供參考!

三年級下冊數學評課稿
  1、《解決問題》評課稿

X老師教的《解決問題》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第99頁例1的內容。通過與X老師的交流了解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兩步乘法解決問題。2.通過解決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乘法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X老師這節課以解決問題為主線,重視培養學生用臉部計算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具體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1、 聯繫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在本節課中,X老師圍繞着教學目標,創設了一系列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問題情境,比如在立體中的團體操隊形問題、聯繫中的晨跑問題、家庭中的購買雞蛋和購買水果問題、照片問題以及作文本字數問題等,學習材料充滿的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根據這些材料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慾望,嚐到了成功的樂趣,增強的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設計,不僅使學生變的更加主動,而且在數學與生活實際問題之間築起來一座暢通的橋樑,使學生切實的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和信心。

2、 教學設計由淺入深,展示數學的應用價值。

本節課的例題學習中,X老師首先提了兩個一步計算的問題,運動會方陣每行10人,8行共多少人;每個方陣80人,3個方陣多少人。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很快能説出計算過程及答案。將這兩個問題合併成一個問題時很自然引出了兩步計算的題,學生這時再進行計算思路也很清楚。在後面的練習中,X老師設計了這樣一道題:作文紙每頁有20行,每行可以寫16個字,___________?請學生添上一個條件和問題,使之成為兩步才能完成的應用題。在做這道題時學生很自然會在腦中過一遍解題思路再提問,更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

3、 多樣化的解決策略

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過程中,X老師始終讓學生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並在多種方法的尋找中,加強學生的説服能力,讓學生説説不同的方法所求的每一步分別表示什麼,引導學生用語言準確、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這樣學生增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參與了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把時空有限的課堂變成人人蔘與,人人思考的無限空間。

4、 注重引導學生交流思維過程,讓學生表述解題思路

國小數學教學,解決問題無疑是教學難點之一,而解決問題又是學生思維發展的最好驗證。因此引導學生表述自己所理解的數量關係,結合具體情境闡述自己的解題思路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過程。X老師在講課過程中始終注重學生説説每一步應用題的依據,表述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既是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過程,也是學生之間和老師之間進行交流和評價的基礎。只有學生的思維過程得到呈現,解決問題的思路得到暫時,其他學生或老師才能作出相應的反應,或表明自己的態度,或提出不同的策略。

總之,X老師結合學生實際與教材內容,遵循新授教學策略對本節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X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過程,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和借鑑。

  2、《搭配問題》評課稿

何老師執教的是三年級下冊的《搭配問題》,首先我要説的是何老師原來是帶國中數學的,現在帶三年級,從這堂課可以看出語言幹練、富有親和力,邏輯思維清晰,説明何老師適應力很強、轉型很快。

這節課主要以直觀的內容為主,她充分利用了教材資源。在情境創設時以低段學生喜聞樂見的美羊羊開生日宴會為主線,選取學生熟悉的吃早餐、穿衣、選禮物作為學習素材串聯起來認識生活中的搭配問題,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等待着我們去發現。

本節課是一節實踐課。課標的第一學段中綜合與實踐的目標是這樣指出的':1、通過實踐活動,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2、在實踐活動中,瞭解要解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3、經歷實踐操作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所學內容。

本課的目標重在通過搭配問題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思考的能力,體會有序的好處“不重複、不遺漏”。從制定目標上看何老師制定的比較具體、合適。整個教學流程很清晰,從設計搭配圖讓學生動手操作擺一擺、畫一畫、連一連、讓學生體驗“做數學”。到合作學習、探究方法,從實物圖去擺,到學生抽象到用數字、圖形代替連線,再到練習時總結出用乘法解答,都是通過學生的展示和學生自己“説一説”,得到的,讓學生體驗“説數學”。最後用所學知識解決類似問題,如 “讀書好” 鞏固練習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老師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方式,很好的落實了“有序思考”這一重難點。另外教材裏僅僅給出兩種連線方法:一種是每件上裝跟不同的下裝搭配起來,這樣就有兩個連線圖,另一種是將第一種連線中的兩個圖合併起來的綜合連線。並沒有出現2×3這樣的乘法算式,而今天的課堂中出現了,我認為這是合理的,因為三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直觀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在經過前面一系列的討論交流後,學生能意識到有序搭配,在這個前提下,算式的得出是水到渠成的。

俗話説的好“教學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我認為有些地方還是值得商榷的。

1、感覺課堂上生成的東西有些少,分析原因:一是課前,她看時間還多,讓學生翻書預習了,雖然預習也是一個好習慣,但這節課比較簡單的,一讓看了,學生就有了定式思維了,沒有了發揮,原因二是提問過於簡單,你一問學生馬上就能一口回答,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太少,只在鞏固練習時2*3的算術發揭示時,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

2、過度依賴課件,練習“拉動紙條”學生都已經把答案説的很清楚了,也有學生上台投影展示了,就沒有必要再課件重複回放。

“有序“的揭示哪裏總感覺有點不太自然。如果在例題的教學時,出示了2件上衣3件下裝後,一共有多少種搭配方法,你準備怎樣搭配?”再追問一句“擺的時候再想想怎樣才能做到不重複,不遺漏?”學生其實都會用前面學過的定位法來解決,這時候你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揭示出“有序”。後面在學生活動的時候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問用定位法“有序”的擺,我們就能做到?,學生就不需要教師提示“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呀?”學生就會答不重複不遺漏。教師在小結時:“這都是要幹啥?”我們能否換一種問法:“同學們你覺得在簡單的搭配中要注意些什麼呢?”

第二,在例題教學完後,咱們加一件上衣,現在就不是他們預習時預先知道的答案,增加一下難度,有坡度的,有意識的設計題型,讓學生要跳起來夠一夠,可能課堂上生成的就會多一點了。

  3、《年月日》評課稿

本週二,我聽了謝老師執教的《年月日》。整節課,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教師激情飽滿,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師生互動,謝老師營造了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聽完這節課後,有很大的收穫,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教師精心備課,重視課堂常規,使教學紮實有效。本節課開始,教師問學生今天是哪年哪月哪天,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來引出本節課的課題,與學生談話中進行了新課的導入,貼切自然,順理成章。

2.體現學生自主探索,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本節主要採用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觀察辨析、自主探究,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通過看日曆填信息,在白板上標一標、圈一圈等活動,瞭解大月、小月以及特殊月2月的概念。通過交流讓學生自己發現月份的不同,更有利記住12個月天數的區別。藉助多種不同的方式,如、念着記、記單雙數、拳頭法、記歌訣等記憶大小月份,生動活潑,有趣,有助於學生的記憶。

3.練習設計巧妙,層次分明,讓學生深深的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