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英英學古詩》優秀設計教案

校園3.15W

雨亭

《英英學古詩》優秀設計教案

《英英學古詩》是蘇教版第三冊的第三課。這篇課文用了和以往課文不一樣的形式對話來表現的。這篇課文些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對話中英英生動而自然地介紹了古詩《靜夜思》的作者及詩句的意思,讓學生在饒有興味地朗讀祖孫對話的同時,不知不覺地進入古詩的意境。

  教學經過:

  一、 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師:在課前,小朋友都讀過第三課了吧?請問,課文的題目是什麼?

生:(齊答)英英學古詩。

師:請你跟着老師一起寫課題。(師板書課題,生書空)

師: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誰能像英英那樣背給大家聽聽?

(指名背誦)

[在導入新課時,我沒有按平時的程序來上,理由有二:1、孩子們對《靜夜思》這首詩很熟悉,基本都能熟練背誦了。2、在教學前,孩子們早就讀過這篇課文了,何必在導入時繞個圈子兜到課文上,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麼?]

生:(齊答)英英學古詩。

師:請你跟着老師一起寫課題。(師板書課題,生書空)

師:英英學的是哪首古詩?誰能像英英那樣背給大家聽聽?

(指名背誦)

[在導入新課時,我沒有按平時的程序來上,理由有二:1、孩子們對《靜夜思》這首詩很熟悉,基本都能熟練背誦了。2、在教學前,孩子們早就讀過這篇課文了,何必在導入時繞個圈子兜到課文上,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

  二、 提出問題,激起興趣。

師:請小朋友打開課本,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在學習課文之前,老師想問小朋友一個問題,看誰能有一雙會觀察的眼睛和一個會思考的大腦?

生:好啊!(很有興趣的樣子)

師:看看這篇課文,和我們平時學過的課文有什麼不一樣?

生:這篇課文中有一首古詩!

生:不,我們以前也有學過有古詩的課文。

生:這篇課文中古詩的意思已經告訴我們了。

師:上學期學過的《詠華山》在課文中也有意思的,還記得嗎?

生:(作思索狀)記得。

生:這篇課文寫的是奶奶和英英兩個人在説話。

師:是呀,兩個人在説話叫做什麼呢?

生:對話!

師:對啦!這篇課文和我們平時學過的課文不一樣,它是以奶奶和英英兩個人之間對話的形式出現的。我們以前也練習過分角色對話朗讀,現在請小朋友同桌練習分角色對話,好嗎?

生:好!(非常投入地讀課文)

[在這個片段的教學中,我拋出一個問題,讓孩子們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雖然花掉了一點時間,但孩子們自己發現的答案,比起老師簡單的告訴,我卻認為很值得!]

  三、 角色問答,深入理解。

師:現在我來做奶奶,你們做英英,一起來讀讀這篇課文。

(師生分角色讀課文)

師:如果我是奶奶,我還會問英英一些問題呢!

生:你想問什麼呢?

師:奶奶年紀大啦,英英説話一長串一長串的可聽不懂。慢慢説,奶奶才能明白。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説: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

師:那奶奶更不懂了,為什麼非得説秋天的夜晚呢?

生:因為秋天的月亮很亮。

師:是呀,秋天天高氣爽,雲淡風清,所以感覺秋天的月亮特別亮。

生:秋天,有一箇中秋節!

師:中秋節又怎麼樣呢?

生:中秋節吃月餅!

師:淨想着吃的!

(眾笑)

生:中秋節的晚上月亮最大最圓。

生: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

師:哦,原來是這樣啊,奶奶明白了。那下一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又是什麼意思呢?

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説:遠離家鄉的人

師:誰遠離家鄉了?

生: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是寫這首詩的人。

師:哦,這下,奶奶才真正聽懂了,謝謝你,我的好孩子!

[雖然《靜夜思》這首古詩孩子們早就會背了,但是他們的背誦只屬於機械記憶,對於詩意及藴涵的道理都不太明白。而課文在寫意思時,又是整首詩一起解釋,為了讓孩子們真正弄懂這首詩的意思,還是得一句一句來。我就把自己變成課文中的奶奶,裝作弄不明白的樣子,讓孩子們一句一句地解釋給我聽。在此過程中,這個難題秋天的夜晚,也在孩子們的認真思考下解決了。我想,只有把教材內容中的靜態知識轉變為學生思維活動中的動態作用對象,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有了熱情和興趣,學習,也就變得真實而有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