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合歡樹優秀教案(精選6篇)

校園2.66W

《合歡樹》是史鐵生用樸實的語言譜寫的一支感人至深的真情之曲,震動了每一位讀者的心靈。款款文字滲透着對母親去世的悲傷之情;它又是兒子對母愛的一首熱烈深摯的頌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合歡樹優秀教案(精選6篇)吧!

合歡樹優秀教案(精選6篇)

合歡樹優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品味作品平淡文字背後飽含的深情。

2、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涵義,並領會作者對母愛與生命的感悟。

[重點和難點]

1、品讀文段,學會欣賞作者內斂又充滿張力的文字,真切感受到作者含蓄又深沉的情感。

2、結合對文章的理解,表達自己對母愛與生命的感悟。

説明:教學目標與重點最終這樣確定,是源於我對網上一些教學設計不夠滿意以及對有些設計者的解讀重心始終心存懷疑。有些設計秉持的“懷念”、“歌頌”説固然不錯但我以為失之寬泛,有隔靴搔癢之感;有的力主“愧疚”、“懊悔”説,也無可厚非,但我又覺得似乎失之單薄,難免有掛一漏萬之憾。在慎重考慮了多種意見、結合了作者本人相關作品中的若干提示後,我這樣概括《合歡樹》:文章通過對往事的追憶,還原再現了母親的苦難與堅忍以及她對兒子“毫不張揚”的愛;作者在獨自咀嚼命運多年之後,借“合歡樹”這一由實入虛的意象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激與歉疚,更在歲月流轉中獲得了對母親、母愛乃至生命的深刻理解。

[教學方法]

品讀、交流、探討、遷移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下午好,今天我們要一起來讀《合歡樹》這篇散文。它的作者史鐵生,是現仍在世的中國作家中我最崇敬的一位。我覺得要真正讀懂他的作品,一定得先讀懂他這個人,所以我們至少得先了解一下他的基本經歷。請大家看一份簡單的年表——注意一下他生平的幾個關鍵時期:畢業於清華附中,想來是個優秀的學生;18歲插隊落户,在惡劣的生活條件下得了重病貽誤治療導致雙腿癱瘓,回北京後好不容易在街道工廠找到份專門安排給殘疾人的工作,預讀過課文的同學應該還記得他乾的是什麼活。28歲那年憑寫作撞開了一條新的人生之路。除了年表上提到的兩個獎外,還有一個在我看來分量很重的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02該獎將年度傑出成就獎頒給了史鐵生,授獎詞中有這麼一句:“……他(史鐵生)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心。”

讓我們來看一張很有代表性的照片:輪椅上,一個衣着樸素的中年男子,看上去生活得清苦卻又坦然、神情超脱卻又“不改其樂”。

那麼,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會在《合歡樹》一文中透露出怎樣的情感密碼和人生穎悟呢?

説明:導語的作用在於強化學生的閲讀期待。作文語文教師,我的閲讀經驗與學生相比畢竟要豐富一些,所以在導語中流露出我對作者的崇敬與信任可能有助於學生帶着類似的情緒進入良好的閲讀狀態。其實課前準備過程中我就印發了史鐵生的生平介紹、代表作品片段以及他人的評論,也是旨在加深學生對作者的關注度、瞭解度、信任度,為順利進入文本作好鋪墊。

二、朗讀文章,梳理梗概,品讀交流:

先請一組同學分別朗讀1-5節,大家一邊聽,一邊嘗試完成下面的表格——

  所在

段落

人生

節點

“我”母親的反應“我”的反應母親的狀態
1十歲作文比賽得第一急着説她自己掃興/裝作不注意年輕/聰明/最好看/愛美
2,3二十歲雙腿殘廢為我治病

鼓勵我寫作

抱了希望

一心只想寫小説/不在乎自己這條命不年輕,有了白髮
4三十歲第一篇小説發表

已不在人世
4
另一篇小説獲獎
心煩,躲出去

迷迷糊糊聽到回答,得到一點安慰

已經離開我整整七年

同學們的朗讀水平能到達什麼程度,你們的理解就能達到什麼程度。

表格上清楚地標明瞭作者年齡的變化。那麼,隨之發生變化的還有哪些?請談談你的發現與理解。

母親反應的變化、母親的變化、我的反應的變化等學生都有精彩的發言。

教師注意點撥:母親的“苦”——“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是加倍的”,她操勞一生,卻沒來得及分享兒子的半點快樂與驕傲,49歲就病逝了。

點出“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悔。

再請另一組同學分別朗讀6-10節,一邊聽,一邊嘗試完成另一表格:

  所在

段落

人生

節點

合歡樹母親的反應“我”的反應母親的狀態

8

二十歲被認為是“含羞草”,其實是合歡樹為我找工作,在路邊挖了棵“含羞草”


第二年沒發芽歎息,捨不得扔


第三年長葉茂盛高興,常去侍弄


第四年移栽窗前唸叨何時開花


第五年搬家被遺忘
悲痛,忘了小樹過世
7三十歲開花
心裏一陣抖已不在人世
10
年年開花,長到房高
後悔沒自己搖車去看看已過世多年

將這一表格與前一表格進行比較,談談你的發現、理解與感悟。

合歡樹的成長與作者的成長多麼相似:大部分學生都能發現我的反應:“抖”

“一陣抖”是由“合歡樹”觸發的,前文迷迷糊糊聽到的回答不過是自我安慰,只能讓作者“得到一點安慰”——強調“一點”,其實還是不能釋懷,沒能真正得獲得安慰,所以他仍然不願回家,在街上瞎逛,直到想起鄰居曾提起“合歡樹”開花了,一下子情感似乎找到了出口。

此文並非單純的“懷念”,早在四年前他就寫下了《秋天的懷念》,雖然説對母親的懷念可能貫穿了作者的一生,但這並不意味着四年後的他會再拷貝一篇類似的作品,這也是所有寫作者的大忌。請注意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的這段話——

年年月月我都到這園子裏來,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到底是什麼。母親生前沒給我留下過什麼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只是在她去世之後,她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

這是作者一點點領悟母親的愛的過程——誰言寸草心,“識”得三春暉。

説明:這兩個表格借鑑、修改自我校語文組李琳老師的設計,它們很好地解決了我原先課堂上缺乏教師引導以致學生交流易於散漫無序的問題。學生的課堂回答是在課前無任何引導的情況下自行準備而在開課時根據我給出的線索即興完成的。其實,我對課堂的教學設計、活動組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學生課前交來的各種各樣的感想基礎上一點點成形的。

三、探討最後一段,與大家分享你的理解與感悟。

課前預習階段不少同學都反映最欣賞文章的結尾,這倒和老師不謀而合了,我也極為推崇這兩段。正好留給我來朗讀,我不再有同學們甜美的嗓音、青春的激情,但我有着對某一生命階段的直接體驗,因此對這篇文章的領悟或許會比同學們更深一些。老師朗讀11、12兩節,在作者獨自靜思默想中,對合歡樹、對母親、對命運的感懷交織在一起。

我想先請同學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

  段落序號原文學生理解教師點撥
第11節“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兒。悲傷也成享受。”沉浸在對母親的回憶中,獨自咀嚼悲傷,品嚐回憶中的母親的一點一滴的愛。心情在悲傷與安慰中交替。在哀慟與喪亡的陰霾之下,人最接近真實的自我。
第12節“有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羨慕那個孩子,能看着那棵樹

孩子不知道,強調的是作者的刻骨銘心

愛的傳遞

“生命”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説明:很多學生在課前預習時寫下的讀後感、片段心得體會中提到了這個結尾,他們的閲讀反應與我很接近,這讓我覺得可以把這段作為重點供大家一起探討。

四、創造性理解與遷移:

文章的最後一段讓我們由史鐵生個人的特殊遭際跳脱出來,看到了人類生命的普遍性:板書:

母親媽媽

合歡樹“合歡”的隱喻與啟示

“我”孩子

“合歡”——是巧合也好,是冥冥中的安排也好,這個詞都會引人浮想與沉思。正是這課樹,承載了多方情感與多方期待,凝聚了不只作者一人的回憶,觸發的也不僅是作者內心不忍碰觸的隱痛,在它身上作者的情感得到了釋放、追思得到了寄託。且因它本身亦是生命的昭示,作者反而可以在它的身上得到某種啟示。

由那個孩子想到普天下尚未長大,但有一天終會長大的孩子;由那個孩子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繼而想到普天下所有愛着自己孩子的媽媽。請注意作者用了“媽媽”一詞。

香港作家李碧華曾在日本一家小書店看到一本名叫《給母親的短柬》的小冊子——收集了社會各階層不同的人曾經不敢、不忍、不好意思、沒來得及向母親説的話。我選了一些給大家分享——

“當我見到桔梗花砰然綻放,令我想起你在年輕的日子,大太陽下,持着一把傘。”

“求你來領我出去,媽,我在森林中迷路了!”

“在我小時候,曾罵:‘你去死吧!’。現在,我多想把那小孩殺掉。”

“在電話中説真有點不好意思,所以我偷偷寫個字條:‘對不起,媽’。”

“媽,我今天在巴士站見到一個女人很象你,我幫她提袋子了。”

“媽,你快樂嗎?滿足嗎?——你猝然去世後四年,我才有力氣問你這問題。”

“你一定很奇怪,我是從來不跟你寫信的。彩子她有孕了,媽。”

一篇長文,一則短箋,不論是作家,還是普通人,都有着同樣的情感內容,相似的人生體驗,你會發現其實史鐵生想要表達的東西既是個性的獨特的也是共性的普遍的。

這些短柬用的都是第二人稱,史鐵生從未以第二人稱的形式寫過母親,或許這種形式的話他只會深藏心底,絕不肯也沒必要向他人透露,包括讀者。

如果你是史鐵生,你會用第二人稱給母親寫一則怎樣的短柬呢?

也可以選擇另一項寫作實踐:帶着從《合歡樹》一文中得到的啟示,給你自己的媽媽寫一則短柬,把不敢、不忍、不好意思向母親説的話寫下來。

最後我提一個希望,希望大家能收藏這篇文章,不管今天在這課堂之上,你理解了多少或者説理解到什麼程度,這都沒有關係,只要你還記得這篇文章。十年、二十年後,請再次讀一讀它,相信一定會有更新、更深刻的領悟。想請大家同時記住的還有這樣一句話:

歲月流逝,無可挽回,但母愛永存,生命不息。

説明:雖然拓展閲讀材料有逸出文本之外的嫌疑,但個人實在難以割捨,因為覺得這些短箋所表現出的情感特質、對母愛與生命的理解,甚至是語言風格、激起的閲讀體驗都與《合歡樹》一文有着諸多異曲同工之處。

所有的公開課多半都難以避免表演的成分,我對自己在學生面前與鏡頭面前不能保持一貫的率性自如而感到羞愧,並因深恐未能真正理解《合歡樹》辱沒了史鐵生及他的愛與思而感到忐忑。最後的結束語既是我對學生的真誠希望,也不妨看成是我對自己的課堂設計可能存在的缺漏而做的補救。

合歡樹優秀教案 篇2

預習目標:

1.蒐集作者有關的常識。

2.閲讀課文,積累字詞,理請課文的結構,層次。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設計:

一.導入:

錄音《燭光裏的媽媽》導入課題並板書,共同交流作者及其相關常識。

二.粗讀課文理解主要內容。

學生讀文,説一説本文講述了哪些事?並簡要概括。

三.學生提出問題,並交流。

四.教師整合問題佈置精讀課文。出示以下問題。

1.説一説本文描寫了怎樣的母親?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教師引導交流,輔導閲讀)

2.作者寫合歡樹與寫母親有啥關係?

3.你覺得用“合歡樹”作題目合適嗎?為什麼?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後小結:合歡樹雖沒有在第一部分出現,但是,通過母親對合歡樹的照料,通過寫合歡樹的生長,母親的內心世界得到進一步的展示,母子的情結也得到進一步的深化。母親的形象隨着合歡樹的生長而凸現出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深深的情愫也伴隨着合歡樹的生長而昇華。

五.學生試寫,母親去世了,作者非常思念母親,想起母親對自己的無微不致的關懷,想起母親對自己的期望和愛戴……請你替作者抒發此時此刻的心情,並給作者寫幾句話,來安慰他。

合歡樹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梳理文中的多次“錯過”,通過換詞、析詞、補詞的方法揣摩體會作者幾次錯過中的情感流動,通過補寫詩歌、習作交流來探究作者選材表達之妙。

2、藉助關鍵語句品析、師生經驗交流,把握“合歡樹”、“孩子”中對母愛、生命的哲理思考。

3、通過擬寫比喻反觀自我,回味母愛,表達真實感受。

教學重點

1、通過換詞、析詞、補詞揣摩把握作者幾次“錯過”中的情感流動。

2、通過補寫詩歌、習作交流探究作者選材佈局之妙。

教學難點

1、藉助關鍵語句品析、師生經驗交流,領會“合歡樹”、“孩子”等重點語句中對母愛、生命的哲理思考。

2、通過擬寫比喻、課外閲讀來反觀自我,回味母愛,真實表達。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推送:微課《寒潭裏盛開的花》,學生預習瞭解史鐵生生平及作品。)

一、導語(以史鐵生身殘志堅的事蹟啟發學生的感悟和憧憬,3分鐘)

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的頒獎典禮上,人們驚訝地發現有一位獲獎者是坐着輪椅來領獎的。第二年,這個殘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説獲得該項殊榮。他,就是史鐵生,他自雙腿癱瘓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二十多年來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並多次獲得各項文學創作獎。那麼他是怎樣克服了身體上的殘疾而獲得寫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後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在支撐着他、激勵着他?

今天就讓我們隨着《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世界,走進史鐵生對於他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中。

二、走近作者(檢查預習,學生自主發言談自己瞭解的史鐵生及作品,7分鐘)

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清華大學附中畢業後,於1969年插隊延安,在陝西延川清平灣插隊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燒後發現腰腿疼痛,當時沒在意,後來發展成雙腿殘廢。1972年因病致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想以死來解脱自己,(“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後轉回北京,1971-1981在北京某街道工廠做工,後主要從事文學創作,現為北京作家協會合同製作家。

1979年開始創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別以《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榮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

知青題材短篇小説:《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絃》

哲理性長篇小説:《務虛筆記》

散文:《我與地壇》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15分鐘)

閲讀回答:《合歡樹》是一篇寫的文章?

要求:如果你贊同這一觀點,請在文中找出依據。

如果你不贊同這一觀點,也在文中找出依據。

四、精讀課文——錯過,就是過錯!(20分鐘)

Ⅰ:尋“我”與“母親”的錯過

(一)心心相錯——抓對話

1、不相讓的鬥氣

找出10歲時的母子對話,體會母親話裏“呢”的作用和我的回答中修飾語“故意”的內涵。

“老師找到家來問,是不是家裏的大人幫了忙。我那時可能還不到10歲(呢)。”(母親的得意、孩子氣)

我聽得掃興,(故意笑):“可能?什麼叫‘可能還不到’?”(我的任性,針鋒相對)

——體會“我”少年時的叛逆。

2、不理解的隔閡

找出20歲時的對話,嘗試在兩個“説”之前加上修飾語。

“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我説。

“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她説。

3、不體諒的心痛

找出20歲時的另一次隱對話,分角色誦讀,體味其中情感。

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自暴自棄)怎麼會燙了呢?我還直留神呀!(自責自悔)

補充材料:“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我與地壇》)

——藉助填補修飾語、誦讀、補充材料,體會青年時對母愛的不理解。

(二)生死相錯——抓虛詞

不復見的永別。

讀讀刪掉虛詞的第四段,體會修飾語所表達的情感。

30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説發表了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説也獲獎,母親(卻)已不在人世。

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7年。

——藉助對虛詞的品析,體會作者隨時間流轉對母親的理解和歉疚。

(三)作者以現在的眼關注往事時,為什麼挑選出的都是與母親相錯的時刻?

1、源於“我”的感情(錯過=過錯)

在錯過中犯下的過錯,成為悲傷愧疚的源頭。

根據對作者情感的理解,補寫詩歌,師生交流。

世界上最傷痛的距離,是生與死的距離,更是當我就在你面前,你不能體會我愛你。

世界上最傷痛的距離,是當你就在我面前,我不能體會你的愛,更是。

2、彰顯“我”的表達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引入同齡人習作幫助學生理解。

習作片段:

她問我要是把詩的意境展現於微電影的鏡頭形式,有哪些景可取。我沒有仔細思考,然後態度也不太好地教訓幾句:一首詩就那麼幾個字,拍成視頻不就是一兩秒的功夫?

隨後她説不勞煩我瞭然後我也下了。這不是什麼大事,要説就説家常瑣事吧。但是我卻慢慢感到不安。麻麻肯定因被我冷落而傷心。

我也想到前幾天的事。我媽有個缺點,在她講課的時候老是要黑我,比如是什麼吸引了我家的小胖子天天在杭外跑步之類的。然後不知為何傳到了同學耳朵裏然後我就跪了。

那天和麻麻吃飯我義正嚴辭地批評了她一頓:你這是強烈干涉我的人生自由!她一臉委屈:我以兒子為自豪嘛。自豪你妹,你要自豪我就不要混了?

一如麻麻再怎麼染髮也遮不住的白鬢,再怎麼化粧也蓋不了的皺紋,歲月如詩如歌如童話,如狼如虎如尖牙。慢慢的慢慢的麻麻也會忘事兒,也會歎息,也會悲傷。而她始終默默地攙着我成長,在我的身後,一臉猥瑣且幸福。

母愛並不總是温情脈脈,“愛我的人傷我最深”,世俗的母愛更多時候是爭吵、責備、埋怨、哭泣、嘮叨、代溝。而能在這樣的不和諧中發現隱祕的和音,在隔離之中找到跨越,即是“人所難言,我易言之”。

——通過補詩和作文示例,引學生理解文中的人、事、物是經過作者情感過濾的特殊的人、事、物,因此閲讀本文不僅僅在於瞭解母親,更要體會“我”通過人、事、物映射出的對母親的感情。

第二課時

Ⅱ:尋“母親”、“我”與合歡樹的錯過(25分鐘)

(一)錯過花開——抓虛詞

誦讀第8段,抓住五個虛詞,仔細品讀,體會字裏行間的情感,領會這一段與“我”的成長虛實相應的關係。

那年竟(驚喜)

第二年還(不放棄)

又過一年才(期盼)

再過一年都(自責)

——抓住幾個虛詞,以少勝多,細細咀嚼,把握合歡樹這一虛實相生的象徵。

(二)錯過相見——抓關鍵詞

文中有幾次欲看合歡而錯過?請找出來,仔細揣摩表面的“不願”、“不能”之後的不想、不敢。

不願意去那個小院子,推説手搖車進去不方便。(不願中的不敢)

人們(終於又)提到母親????我心裏一陣抖(痛),還是(推)説手搖車進出太不易。(不敢中的期待)

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樹吧。我也想再看看母親住過的那間房。(傷痛後的面對)

想搖車進小院真是不能了。????我再看不見它了。我要是求人揹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不能中的糾結)

——對文本的理解不能從字面滑過去,要發現潛行在字詞之下的情感湧動,體會表面平實的文字與內在強烈的感情間形成的巨大張力。

(三)為什麼作者反覆描述合歡樹與“我”一次次錯過?

錯過不僅是過錯,也是另一種相遇

1、對合歡樹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和合歡樹在精神上相遇。

有一天那孩子長大了,會想起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1。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2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

問:兩處“那棵樹”含義一樣嗎?

那棵樹1:“孩子”的合歡樹,孩子感受到的母愛。

那棵樹2:“我”的合歡樹,我感受到的母愛。

生命流轉,母愛輪迴,合歡樹對於“我”的獨特意義,“我”對生命的獨特體驗,不會消亡。

——理解反覆出現的似與文本無關的孩子是教學重點所在,也是難點所在,為攻破重難點,此處緊緊抓住“孩子”最後一次出現的語句,對重複的“那棵樹”作深入剖析,挖掘相同的表象所指下的不同深層語意,幫助學生順利理解作者通過孩子表達的對母愛和生命的思考。

2、對合歡樹一遍遍的思量和回味,使他得以和自己相遇。

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

合歡樹=母親,合歡樹是觸動作者思念母親的物,它是母親活在人世的見證,是母親生命呈現的另一種方式。(所以“悲傷也成了享受”)

“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

五、藝術拓展(15分鐘)

1、展示蔣子丹對史鐵生作品的評價“我們從史鐵生的文字裏看得到一個人內心無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時也在這個人內心的起伏中解讀了寧靜。”

請同學們結合《合歡樹》説説“起伏”、“平靜”各指的是什麼?

提示:文字(平實),起伏(感情),寧靜(思考)

2、回顧“這是一篇關於的散文”的問題,再次填充空白處,寫出自己的理解。

提示:生命、人生、母愛。

3、師生共同填寫小詩總結全文。

生命是一場又一場的錯過

生命是一幕又一幕的相遇

生命是一回又一回的凝眸

生命是一次又一次的揮別

生命是一筆又一筆青春任性的墨跡,在歲月的宣紙上慢慢變淡發黃——以蔣子丹對史鐵生文字的評價將學生的感性認識推向理性認知,由一課走向一類,開闊視野,幫助學生打開閲讀史鐵生作品的一扇門。

六、作業(5分鐘)

1、好的比喻和好的散文一樣,需要融合“我”的情感、“我”的思考、“我”的表達。以此為標準,比較下列比喻的優劣,並寫一個關於母親的比喻,表達你所感受到的母愛。

學生作品示例比較:母親就像一把雨傘,為我遮風擋雨。

母親就像一隻鴨子,嘴是硬的,心是軟的。

母親就像一縷陽光,刺目但卻温暖。

2、推薦閲讀《我與地壇》,讀出其中的“起伏”和“寧靜”,把它寫下來,在微博上分享。

七、教學反思

合歡樹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技能:體會作者選材組材的技巧,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深刻寓意以及象徵手法的運用。

二、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具體深入理解文章。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並感悟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母子深情,引導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

教學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和作者的情感發生共鳴,探討合歡樹豐厚的象徵意義,解讀作者複雜的心理變化。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

2、品讀淡然的敍述背後的情感張力。

教學方法:

以朗讀帶動理解;師生共同研究、探討。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

雙腿癱瘓史鐵生走上文學創作道路二十多年來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並多次獲得各項文學創作獎。那麼他是怎樣克服了身體上的殘疾而獲得寫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後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在支撐着他、激勵着他?今天就讓我們隨着《合歡樹》走進史鐵生的世界,走進史鐵生對於他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中。

二、(1)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主題是什麼?

明確:兩部分母愛

(2)思考:哪一處細節最讓你感動?通過這些細節描寫,表現了怎樣的一種母愛?

明確:無私無怨堅強執着寬厚仁慈犧牲自我的愛。

三、文章是寫母愛,為什麼以《合歡樹》為題?思考下面的幾個問題

1、合歡樹是怎麼來的?經歷了怎樣的生命歷程?

2、為什麼課文在第7段才提到合歡樹?有什麼象徵意義?

明確:母愛樹希望樹思念樹

3、作者多次寫到那個剛來到世上“瞪着眼睛看樹影兒”的孩子,有什麼作用?

明確:文中三次提到那個“剛來世上的孩子”,前兩次説他“不哭不鬧,瞪着眼睛看樹影兒”,這裏的“樹影兒”,這裏的“樹影兒”就是合歡樹的影子,合歡樹上處處是母愛的影子,作者始終對合歡樹懷着一種複雜的感情,一方面找藉口不肯去看,另一方面“挺後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也許是他不知如何去面對失去這一份厚重的母親吧。也許他只想把這一切深深地藏在心底,獨自咀嚼,“悲傷也成享受”吧。

四、小結:

一粒沙裏見世界,半瓣花上説人情。小小的合歡樹,凝聚了史鐵生如此深沉濃厚的情感,我們的生活裏也不乏細節的感動,當心中某根柔軟的琴絃被觸動,不要吝惜,把情思凝於筆端,美好就會在一剎那收藏。

《合歡樹》是史鐵生用樸實無華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追憶母愛之曲。曲中音符如行雲流水般演繹着,敲擊着每一位讀者的心靈。款款文字滲透着對母親去世的悲傷之情,跳動着對母親的真切懷念之心。亦母亦子合歡樹,一枝一葉總關情

五、作業:

背有關讚美母親的名句

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法)

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岡察洛夫(俄羅斯)

媽媽,你是母親、知己和朋友的完美合。-----泰戈爾(印)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意大利)

花從春走過,留下縷縷花香;葉從夏走過,留下片片蔭涼;風從秋走過,留下陣陣金浪;雪從冬走過,留下種種希望。

合歡樹優秀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深沉偉大的母愛以及作者對母親濃濃的思念和沉重的內疚交織的感情。

2.理解“合歡樹”在文中的象徵意義。

3.品味平淡樸實的文字。

4.體會現實生活中展現出來的母愛,珍惜親情,學會感恩。

文章中用平淡樸實的語言,通過各種描寫方法刻畫了一位偉大的母親,把自己對母親真摯的感動展現出來,這正是學生應學會以小見大、平凡中見真情的寫作方法,所以我把“品味平淡樸實的文字,感受作者母子情深“作為教學重點,而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象徵的寫作方法較生疏,把“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徵意義作為教學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高效課堂重視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課堂上更多的是授予學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歸納方法。基於此,我採取的教學方法是:點撥、引導、釋疑等,而學生髮揮自主權,可以寫寫劃劃、小組交流、合作探究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流程:

高效課堂的標準不是看老師的教而是看學生的學,不是看老師講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學生學得是否生動,看老師在課堂上是否激發、開發、誘發、啟發、煥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動力。為了讓學生真正實現當家作主,學生能自己完成的,老師決不包攬,所以我設計的課堂流程基本上是由學生自己完成。

(一)情境激趣:

出示一張圖片,介紹圖片上的人物以及代表作,既讓學生了解作者,又能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興趣,為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奠定基礎。我設計的導語是:這就是《合歡樹》的作者史鐵生。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的領獎典禮上,一位獲獎者是坐着輪椅來領獎的。第二年,這個殘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説獲得該項殊榮,他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認識的主人公史鐵生。1969年史鐵生到陝西延川清平灣插隊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燒後發現腰腿疼痛,當時沒在意,後來發展成雙腿殘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想以死來解脱自己,最後終於在母親的幫助下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代表作有小説《我遙遠的清平灣》、《務虛筆記》,散文《我與地壇》等。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學習這篇文章,看看母親是怎樣來幫助這位殘疾人的,同時來感受一下他對母親的沉甸甸的回憶。(出示課題《合歡樹》)在此基礎上出示教學目標,明確達到的學習要求。

(二)檢查預習:

對於一些基本的字詞以及理解,學生自己完全可以通過字詞典在課下獨立完成,在對課文內容感知的基礎上,簡單的問題是不成問題的。我佈置的預習題如下(出示幻燈片):

1.給下列生字注音:

嗆()敷()薰()灸()虔()誠瞎逛()

2.解釋下列詞語:

茂盛:虔誠:

安慰:驚惶:

僥倖:侍弄:

3.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並根據這些內容劃分結構層次。

(三)、讀悟結合,自主學文:

為了便於學生理解好文章內容,我把課文的兩部分分開來講。

1.默讀1-6自然段完成如下表格(出示幻燈片):

時間事件對母親的描寫母親的性格特徵

學生獨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完成表格,既能明白課文的寫作順序,又能理清文章事件,還能通過對母親的各種描寫體會到這種深沉偉大的母愛,這樣學生自己能完成的東西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可以進行補充,矯正。

2.小組交流合作完成7-12自然段:

小組合作學習無疑給他們提供了説話的機會,讓他們把自己在自學中獲得的多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帶到課堂上來,和小組其它成員進行無拘無束地討論交流,這樣會讓學生感到很自由、很輕鬆。也就解除了往日課堂上常有的那種壓抑感,使他們敢於問、樂於答,使他們真正體會到課堂是自己活動的天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在小組合作討論學習中,教師要巡視參與,成為小組中的一員,或傾聽學生的見解,或循循善誘,耐心引導。師生間是平等、互助的關係,在不斷的討論交流中,學生漸漸消除了對老師的戒備心理,漸漸“親其師,信其道”。課堂氣氛自然變得十分輕鬆、活躍。我設計的討論問題如下(出示幻燈片):

(1)合歡樹是怎麼來的?

(2)作者為什麼花大量的筆墨寫合歡樹生長過程?

(3)在母親逝世後,作者對母親親手栽下的合歡樹的態度的變化過程又是怎樣的?

通過學生的討論和教師的補充矯正,明確:其實可以説合歡樹就是作者自己,母親悉心照料的合歡樹就是病中的自己,也可以説合歡樹相當於母親,合歡樹就是觸動作者思念母親的物,它是母親活在人世的見證,是母親生命呈現的另一種方式。那麼大家認為合歡樹象徵了什麼?(教師歸納補充並板書)

(四)延伸拓展:

學習了這篇課文,在學生的內心深處肯定引起共鳴,學生肯定想暢所欲言,這樣我設計綜合性題,引發學生對母愛的認識,在情感上得到昇華。

請結合這篇課文的內容,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談這篇課文對你有什麼感觸。

(五)小結:

利用課堂小結,既可以理順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使教學環節更完整、學生思路更清晰,從而使課堂教學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我是這樣設計的:課文以平淡樸實的語言,運用各種描寫方法,以合歡樹為媒介,既藴含了深刻的象徵意義,又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和兒子對母親的深切思念,其實母親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在我們身上,就像《懂你》歌詞所唱“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讓我們珍惜這份深深的母愛吧。播放《懂你》這首歌,再次以情感收尾,留有回味。

合歡樹優秀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觀察認識合歡的花、樹、皮。

2.簡單瞭解其各部分的功用。

3.培養鍛鍊幼兒的動腦動手及想象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查資料,搜圖片,製作幻燈片。

2.紙筆、顏料、膠水。

3.合歡的花、葉若干(分別放在小筐裏)。

教學方法:

觀察法、講解法、引導發現法、操作法等。

先放幻燈給孩子們看,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活動興趣和探究慾望;然後組織全體聚到合歡樹下,從觀察入手,一步步來引導他們認識合歡樹,瞭解合歡樹。

教學過程

1.提問幼兒合歡樹的名稱

簡單瞭解它的別名:夜合樹、馬纓花、絨花樹、扁擔樹、芙蓉樹。

2.對照實物,觀察、講述、認識。

樹幹:樹幹的顏色一般是淺灰褐色。

樹皮:樹皮輕度縱裂。

樹枝:枝粗而疏生,幼枝帶稜角。

葉子的顏色:綠色;

葉子的特性:葉奇,日落而合,日出而開,給人以友好之象徵;

葉子的生長方式:葉為偶數兩面羽狀複葉,互生。

花的形狀、顏色:花美,形似絨球,花絲上部為紅色或粉紅色絲狀,簇結成球。

花的氣味:清香襲人(讓孩子們親自聞一聞,説一説。)

果實:果實為莢果,成熟期在十月。(留下懸念:小朋友可要留心觀察啊,看它什麼時候結莢。)

(對於知識點比較難的地方只讓幼兒簡單瞭解。)

3.簡述其價值。

合歡樹姿態美觀,花葉清奇,綠蔭如傘,氣味芳香,可供觀賞;

木材堅實,紋理通直,結構細密,經久耐用,可供製傢俱、農具、建築、造船之用;

合歡樹陰陽有別,被稱為敏感性植物,被列為地震觀測的首選樹種;

合歡皮、合歡花有很大的藥用價值。

4.撿落花。

老師和孩子們一塊撿拾落在地上的合歡花,一邊撿一邊數數。

5.粘貼、添畫。

讓幼兒大膽想象、自由發揮,利用花、梗和葉片進行粘貼、添畫。

6.展評幼兒作品。

繼續觀察合歡樹,並做簡單記錄。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是增長知識的手段,動手動腦是探索發現的途徑。這次活動課,孩子們興趣盎然,積極性極高,不但知道了合歡樹各部分的名稱,而且對其特點和功用也有了大致瞭解,更是滿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慾。就是有的幼兒對觀察到的不能運用比較合適的語言來表達,還有待於在日常生活中多看多説多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