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雜感黃景仁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校園3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敍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雜感黃景仁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雜感黃景仁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

雜感

清代 黃景仁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譯文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無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獨自作詩,抒發心中的不平。

飄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詩人詩歌中慷概激昂之氣消磨而盡。萬念俱寂、對女子已經沒有輕狂之念的人,卻得到負心漢的名聲。

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沒有用處的就是書生。

不要憂愁自己寫的愁苦之詩會成為吉凶的預言,春天的鳥兒和秋天的蟲兒都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註釋

風蓬:蓬草隨風飄轉,比喻人被命運撥弄,蹤跡不定。

泥絮:被泥水沾濕的柳絮,比喻不會再輕狂。

薄倖:對女子負心。

讖:將來會應驗的話。

創作背景

七言律詩《雜感》,是黃仲則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前後寫的,當時黃仲則二十歲。黃仲則喜歡在自己的詩中寫愁苦的語言,朋友都勸他“愁苦的詩歌不是好的預言”,但是黃仲則堅持不平則鳴,回顧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發出不平的感慨。

賞析

黃景仁的詩作是清代最優秀的詩作的.組成部分,上不遜色於吳偉業,下可與龔自珍相伯仲,留下了不少名句和名篇。他短暫的一生大都是在貧病愁苦中度過的。《都門秋思》所説的“全家都在風聲裏,九月衣裳未剪裁”真是寫盡了人生的苦狀。其他如《病中雜成》《別老母》《途中遘病頗劇愴然作詩》《癸巳除夕偶成》等,都寫得低沉蒼涼,孤獨痛苦,感情真摯,催人淚下。他甚至動了快一點死去的念頭,有“愁多思買白楊栽”、“寄語羲和快着鞭”等話語。

本篇也是悲憤得百感交集的名篇。首聯寫孤獨無奈,回首一生一無所成,前途毫無光明;頷聯寫漂泊生涯,處處悲辛,以及因愛文學詩歌而帶來的無用的虛名。兩句對偶精巧自然,意象優美,感情充沛,曾引起不少知識分子的共鳴;頸聯更進一步直説,既表現了作者處世的傲氣,又概括了讀書人的心聲。在封建社會中,即使像作者所處的時代還是所謂盛世,也完全不能自我把握命運,連温飽都難以保證,表明自己寫詩是抒發真情而已。

拓展:雜感黃景仁閲讀答案

雜感

黃景仁①(清)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②飄盡悲歌氣,泥絮③沾來薄倖④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⑤,春鳥秋蟲自作聲。

[注]①黃景仁(1749—1783),少年時即負盛名,卻屢應鄉詩不中,為求生計四方奔波,在貧病交加中客死它鄉。風蓬:蓬草隨風飄轉,比喻人被命運捉弄,蹤跡不定。泥絮:被泥水沾濕的柳絮,比喻不會再輕狂。薄倖:對女子負心。讖:將來會應驗的話。

1、下列對這首詩歌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鑑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A、首聯詩人表達出自己成仙成佛的心願無法實現,只能在深夜獨自作詩抒發個人情懷的心境。

B、 “風蓬飄盡”一句表現了詩人自己雖漂泊不定,生活落魄,但消盡悲涼而生慷慨激昂之氣。

C、 “泥絮沾來”一句表現了詩人自己如沾泥的柳絮,本不再輕狂,卻得到負心漢的壞名聲的平生遭際。

D、頸聯詩人言明自己書生無用,世人十之七九好似當年阮籍一樣用白眼來鄙視“我”的現狀。

E、尾聯詩人表達出無懼詩讖,要像蟲鳥發聲一樣抒發自己內心自然真實的情感。

2、詩人抒寫“雜感”時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舉出其中的三種並做請簡要分析。

【答案】

1、BD

2、 ①首聯直抒胸臆,點出本詩基調:無法參禪得道,心中的不平亦不能自抑;

②頷聯借物自比,揭示自己的漂泊身世和艱難處境;③頸聯用典與反語再次直抒胸臆,表達白眼看人,書生無用、懷才不遇的憤慨不平之情;尾聯借物自比,用歡愉春鳥與愁苦秋蟲同樣發聲自比,再次將“不平則鳴”之氣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