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國富論讀書心得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富論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富論讀書心得

國富論讀書心得1

剛好這個五一節值班,我空暇時間讀完這本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國富論》全稱是《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出版於1776年,距今已經245年了,該書奠定了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基礎理論,標誌着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其影響就不説了,簡單説説我自己的收穫吧!

首先看一下百度百科的總結:《國富論》認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個人利益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唯一動力,同時,人也是理性的,人們能在個人經濟活動中獲取最大的個人利益。如果這些經濟活動不受干預,那麼經由價格這隻看不見的手的引導,人們不僅會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還能推進公眾利益。總結的比較精煉。

我個人留下印象的是幾個概念:

1,生產力發展導致社會分工的出現,市場越大才能支撐越細化的分工,這個就和現在大城市更多機會的現象對應上了,比如你專心唱歌、跳舞、乃至編程、研究核彈等等,你做的越專業越精細越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因為簡單來説所有人工作的產出都是產品,不管是完整的部分的外在的內在的,只有你的產品有人買單,你才能拿到貨幣來支付其他生活消費等各種所需。如果你將來想要做一份十分專業化的工作,那就必須在大城市,同樣如果你要做一項小眾化的生意,那也是隻能在大城市。反過來説,也就是越大的城市擁有的產品或服務(比如教育、醫療、娛樂)越專業化越高水準。很簡單的道理,解釋了我對大城市的嚮往。

2、交通越便利,產品成本越低,市場越大。這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注意在新的交通方式即高鐵的快速發展下那些新的交通樞紐城市的發展潛力,城市如此,社區也是如此,買房子的時候注意交通線即地鐵的發展。

以上就是我讀《國富論》的一點感悟吧。

國富論讀書心得2

《國富論》,全稱《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是亞當·斯密,經濟學之父的經典代表作。這本書的初版為1776年版本,它能夠和當時美國的《獨立宣言》被後人視為1776年發表的兩個最重要的文本,可見其歷史價值之高。而我讀後也受益匪淺。

《國富論》被稱為經濟學中最重要的著作,是市場經濟的聖經。讀過本書之後,我認為此説法有其道理所在。隨着歷史的發展,人類不斷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人們看問題的角度也在更新。很多經濟學著作或者説經濟學原理不能接受不同歷史時期的檢驗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與其歷史侷限性,即它只適用於一定條件下的經濟狀況。而《國富論》不同,《國富論》分析揭示的是經濟學的本質,是從事經濟的社會中的人的本質,而人的活動的本質、心理是不隨時代的變遷而改變的,或是説,沒有重大改變的,即都是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亞當·斯密的觀點無論是對於早期還是現期的社會都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與借鑑意義。其許多觀點也亦被當今人們奉為經濟學中的定理。

《國富論》中最具精華的理論,我認為,即是“看不見的手”的原理。斯密從人的利己的本性出發,論述了利己主義的利益觀。他認為,每一個人行為的動機主要是在於利己,求得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類一切經濟行為的推動力。人們在經濟活動中追求效益最大化,整個社會就在不同的個人實現自己的效益最大化過程中實現社會的效益最大化,即社會福利。因此,他認為,利己心並不是值得反對或摒棄的,自私有利於社會福利。然而,斯密在所著另一本書《道德情操論》中從人具有同情心出發,論述了利他主義的倫理觀。這看似矛盾的觀點恰恰揭示了斯密矛盾的內心世界,在我看來,也揭示了經濟活動中人們矛盾的內心世界。人們一方面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又逃脱不了自身的倫理觀、社會觀。經濟實際上是利己性與利他性結合起來完整的人的活動,是人們追求自身來自物質與精神整體的效益的最大化。這隻“看不見的手”引導市場實現每個人的最大效益,並實現共同福利。

其次,斯密在書中提到了分工。他認為分工可以帶來很多好處,分工是提高生產率的關鍵。社會中從事經濟活動的每個人必然有不是自己專長的方面,如果每個人都自給自足,那麼帶來的將是低效率的生產。分工使每個人都從事自己最擅長的一方面,分工促進生產的專業化。通過分工,社會資源能夠被最有效的利用方式所利用;通過分工,每個人的生活狀況都將變得更好。

正因為如此,斯密反對殖民地政策,主張自由貿易。他認為,殖民地國家大多實行“重商主義”政策,而這對於殖民地及其統治國雙方都是有害無益的。殖民地國家在殖民地造成的經濟壟斷不僅使殖民地財富與資源大量外流,也阻礙了殖民地生產力的發展,制約了其分工的專業化進程;統治國亦未在其與殖民國交易的過程中取得分工的好處,從而帶來兩國整體效益的無謂損失。斯密也主張“自由放任”,他強調,只有對內對外的商業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個國家得到充分的發展和繁榮。自由競爭促使資源向實現其效用最大化的方向流動,因而,他反對各種公司的壟斷,因為壟斷同樣能帶來低效率的生產。私密將此理論向更深一步擴展,主張國家與國家之間應像個人與個人之間一樣實行分工,即主張自由貿易。此觀點,無論是後來的絕對分工理論,還是相對分工理論,都證明了其正確性所在。

基於此,斯密在書中對政府存在的意義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確切地説,他對政府的職責規定得相當具體。他認為,政府的主要任務在於:保護社會免遭其他社會之暴力入侵;儘可能地保護每個社會成員免受其他社會成員之不正義的壓迫;建立和維護特定的社會公共工程和公共制度。總結起來,即:對外抵禦敵國,對內執行司法;政府的另外一個重要職責是“創建並經營某些公共工程”,這也就是我們現在稱之為“公共事業”的各種設施。特別地,他反對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主張“自由放任”。

此外,《國富論》中也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提倡政府推動教育的發展。亞當·斯密指出,在自由國家,政府安定主要依靠有力的輿論,而這與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有關。公眾教育程度越高,受教育者越多,越有公正判斷的能力。

從《國富論》初版出版到今天已經兩百多年了,然而,《國富論》中許多觀點對於今天的社會經濟活動都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首先,承認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利己性是搞市場經濟的前提。“人是利己的”這一人性假設被認定為是研究、從事經濟學的第一塊基石。書中指出,計劃經濟對人性的假設不符合真實的人性,而在這個錯誤的人性假設基礎上的理論和實踐也必然是錯誤的。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利己性本來就是不言而喻的,就像買東西的人都希望買儘量便宜和好的東西,而賣東西的人都希望東西賣得價錢高一些一樣自然。只有承認這個不變的定律,才能站在正確的角度上研究經濟學。

其次,亞當·斯密主張分工,提倡分工的好處。這在當今社會也具有一定的借鑑價值。分工促使專業化,分工讓每個人更有效率的生產,然而我認為,在現實生活中,社會資源不會像書中前提假設的那樣可以完全自由流動,即使可以,自由流動達到的社會生產狀態也未必是人們最期望的,因為人們存在自身的偏好。無論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或是一國之內地區與地區之間,或是一個地區內企業與企業之間,政府或生產商出於某種長遠的考慮或額外的目的會暫時採取一些違反經濟基本原理的措施,例如貿易保護以扶植特殊產業等。分工對於整個社會、整個國家來説或許是合意的,但如果人為的將利益區域化,分工、自由貿易就不一定是最可取得了。

最後,亞當·斯密對於政府所論述的其作用今天仍被大多數人所認可,但今天,更多的人認為市場、經濟的發展也需要政府的宏觀調控與適時監管。市場的作用是有限的,同時,斯密在書中將經濟活動的前提過於理想化與簡單化,而這些假設在現實社會中並不存在,或者説很難存在。因此基於其上的政府理論也有待完善與修改。

總之,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即使在今天,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對我們從事經濟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迄今為止,經濟學領域的主流經濟學都是建立在《國富論》的基礎之上的。

國富論讀書心得3

當讀了這本書的速讀之後,我瞭解了很多很多,就是重新認識了市場經濟的不穩定性,和對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這本書十分微妙地將經濟學、哲學、歷史、政治理論和實踐計劃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他並不是一個把自己關在房子裏的與世隔絕的作者,而是經過大量的調查實踐論證分析,所以,我們在少年階段必須要珍惜時間,抓好機會,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為自己學習專業做輔助。

1、分工合作

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方面,在開始就講了分工,所以讀了這本書之後,對勞動分工的印象比較深。勞工分工可以提高勞動效率,勞動分工是勞動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其實我們在社會中感受非常深刻。針對分工的好處,我認為工作時間會縮短很多,工作效率也便提高了,還可以擴大影響力,他們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所以我們要懂得分工合作,取別人的長處來補充自己,這樣才能在以後競爭十分激烈的環境中立足。

2、勞動價值

我認為這本書比較受重視的還有勞動價值,在這裏作者基本闡明瞭資本家和工人自己的勞動關係就是吸收工人身體裏面的體力,當工人自己的創造的價值和他們的勞動所得持平或者低於自己所創造的價值的時候,資本家肯定會裁員,作者把這種勞動關係理解成衡量一切商品的尺度,這也最貼切不過了。

3、三個階級

這一部分主要講的是人一般分為三個階級,工人階級,地主階級,資本家,他們構成了工業時代生產力的三個基本要素,就是勞動收入——工資,資本的收入——利潤,地主的收入——地租,三個階級是一個生產力統一的整體裏面肯定是相互制約,相互鬥爭的。首先資本家僱傭工人都想減少勞動價格,加大勞動時間,提高勞動效率。但是工人希望標準的工作時間和豐厚的利潤,資本家和地主之間地租的相互磋商,這看似是獨立的整體無形中有了矛盾。

4、資本、勞動生產和再生產

資本家通過榨取工人的生產價值來積累自己的資本,加上勞動用的土地,工廠,機器等等,這個資本就叫固定資本,有類資本有野心的資本家還會“侵略”更多的資本,就這樣循環往復,只有不斷的生產,來吸收資本。

5、自由經濟

我認為這本書的最可取和貢獻最多的來自這個部分,他認為經濟應當自由放任,順其自然,人們都是為了自己的目標前進的時候也在無形給國家帶來了財富,他認為國家財富的多少不是取決與國家擁有金銀的多少,而是來自國家的充富繁榮,和如何利用自己的資源,發揮自己的優勢,擁有人才的多少!其實他的認為不完全對,自由貿易就好象是“看不見的手”,但是要想這個手充分的發揮作用國家應當適當的調控,他還認為國家應當還有其他的責任就是外交,內修政理,其次就是公共設施的建立!

我認為這本書雖然也是錯誤多多,但是在那個時期提出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還有但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可能這一主張在現代社會中是錯誤的,但是在以前社會中可能就是正確的!因此,我們現在閲讀這本書的時還應該結合現實生活,而且更加應該結合我們中國的國情來看待經濟學中的系列問題。

國富論讀書心得4

19xx年11月20日6時30分6秒,在朦朧的煙霧中,在千萬同胞的期待中,我國的第一艘宇宙飛船最終成功發射。中國,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又向未來近了一步,也更向科技發展的新時代更近了一步。

17年後的一天,我正坐在舒服的沙發上,專心致志的看着手中的這本《國富論》,竟情不自禁地把它與祖國的復興之路結合起來。

《國富論》是蘇格蘭經濟學家,哲學家亞當斯密的一本專着。這本專着共為五卷。它從國富的源泉──勞動,説到增進勞動生產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換,論及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再探究商品的價格,以及價格構成的成分──工資,地租和利潤。書中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批判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程做了系統的描述,它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論代:從《國富論》中文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自由主義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是十分重大的。

在我國的今日,脱離了計劃經濟也可是三十年,與英國將近三百年的自由經濟意識還無法相比,東部開放的海城市還好,西部地區則明顯的體現出落後,不但經濟落後,思想也落後,表現命令不到絕對不作為的慵懶心態,與沿海開放區的那種創新思想大相徑庭,這也是西部發展不起來的主要原因。所以思想不自由,不主動,就會落後。有人認為中國是一個難以創新的國家,可是少年強,國則強,少年弱,國則弱。中國沒有因為別人的評論而放棄自我的夢想,從來沒有放棄過追夢。因為它深信,只要努力,就會成功,只要不放棄自我的信仰,就會成功。就算失敗了也要再爬起來,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夢。就好像每個人都能夠仰望星空,心光灑在每個人的臉上照亮更加豐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燦爛的中國。

國富論讀書心得5

該書由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所著,並被譽為“經濟學聖經”,雖不能拜讀到原著,但經過譯本的閲讀我還是對《國富論》有了點皮毛的認識,此刻就以自我感受較深的一方面記錄一下對其的感悟。

或許有人會説,《國富論》之所以能收到如此熱烈的追捧,是人性本身的私利引起的,大家認為《國富論》研究的對象是經濟,而經濟的出發點就是利己心,但我要説每個人追求自我的利益是人性的一面,也是一種自然表現,而《國富論》能夠經久不衰,更因為其資料的超前和作者恰到好處的遇見以及大膽的猜想。

在論分工一節中,他提到勞動生產力上最大的改善級生產力指向或應用所體現出來的技能、熟練性鬥士分工的結果,並用一個簡明的制針業例子完美的詮釋了它。大家都明白針是個極小的東西,但其製造工序其實是十分繁雜的,如果只是由一個人將整套流程做下去的話效率只是十個人分開每個工序完成的十二分之一,同同是一樣的技術工人,因為分工合理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卻差那麼遠。

在亞當的分析中,原因有三:其一,一個人特定做某一種活後,熟練程度會相應提高,效率自然就高了;其二,省去了工人從一個工作轉到另一個工作花費的時間,這個很好理解了,當一個人轉入到一個陌生的工作環境中,肯定要花費必須的時間去融入;其三,當工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一個工序中,就會激發他的`潛力,創造出提升工作效率的輔助工具。以上論述清晰的闡明瞭分工之於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從中我們也能夠感受到,這其實跟我們平時生活工作中互相合作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每個人如果都是單獨作戰的話,效率也會低的可憐,大家都各自為營的話就有可能被人家各個擊破,但只要聯合在一齊的話就會實現一種蜕變,不一樣的人在各個領域的天賦是有差異的,大家如果團結起來互相填補各自的漏洞,就將會構成一個強大的共同體,這其中歐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這麼多個國家聯合起來發展,互相支援各自的困頓,各自分工合作,將自我的優勢項目全力的發展,並補給給他國,而自我的劣勢也由其他國家來支援,在短短的時間內再一次的崛起,成為了叫板世界的共同體,這不正好體現了分工合作的強大魔力?

尤為驚人的是,亞當在幾百年前就已經想到了這樣的局面,他清楚的認識到,每個人都很自私,都為利益着想,但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聰明的人都會聯合起來共同發展,團結合作、各自分工發展自我的優勢,借用別人來彌補自我的短處,是大自然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些東西都十分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國富論讀書心得6

一.亞當·斯密簡介

亞當·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英國蘇格蘭哲學家和經濟學家。《國富論》和《道德情操論》是其經典著作。 其著名思想:古典經濟學、現代自由市場、勞動分工。

亞當·斯密的思想集百家之所長。他的繼承者中不乏像托馬斯·馬爾薩斯和大衞·李嘉圖這樣著名的經濟學家。現代經濟學中一些新的概念和方法也是基於斯密的經典經濟學之上的,甚至可以説連馬克思的經濟學理論也受到了斯密的影響。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瑪蒂亞·森的福利經濟學也受益於斯密的理論。森曾不止一次地提到斯密的貢獻。在經濟學界,斯密成為著作被引用最廣泛的學者之一。

二.《國富論》內容概論

《國富論》研究的對象是經濟世界,認為經濟的出發點是利己心。在經濟生過中,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這是人性的一面,也是一種自然現象。《國富論》全書分為五篇,其主要內容如下:

1.“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亞當斯密認為,每個人行為的機動主要是在於利己,求的自己的利益。利己心是人類一切經濟行為的推動力。他還認為,利己之心並不是值得反對或摒棄的;他相信,個人的自私可以有助於整個社會福利。

2.分工是提高生產率的關鍵。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列舉出製造針的例子來説明分工的好處。經由分工,將整個製造程序“分為十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僱傭技術熟練的好手……我曾看到一家很小的工廠裏,一共只僱傭了十幾個工人, 但每天可以生產48000根針”。分工的發展以及勞動劃分為越來越精細的專業化作業,這是正在出現的工廠制度的主要結果。有了分工,同樣數量的勞動者就能完成比過去多得多的工作量。

3.勞動價值論。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論述商品的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時,提出了勞動價值理論。一個人是貧是富。就看他能在多大程度上負擔得起和享受人生的必需品、便利品以及種種娛樂消費品。但是,自分工完全確立以來,個人所需要的物品,僅有極少部分依靠自己的勞動,而大部分卻需依靠別人的勞動。所以,他是貧是富,要看他能支配多少勞動。換言之,要看他能夠購買多少勞動。一個人佔有其物品,但不願自己消費,而願意以它來交換他物,對他來説,這物品的價值等於他能購買或能支配的勞動量。因此,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

4.反對殖民地政策。《國富論》中有一篇專談殖民地問題,亞當·斯密主張自由貿易,所以對於殖民地國家在殖民地實行經濟壟斷表示反對。殖民地國家實行的“重商主義”政策,在他看來,對殖民地及其統治國雙方都是有害無益的。

5.主張“自由放任”。《國富論》最重要的部分是第四篇“論政治經濟學體系”。其中討論兩種制度:一種是商業制度;另一種是農業制度。亞當·斯密主張“自由放任”,他強調,只有對外對內的商業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個國家得到充分的發展與繁榮;同時他也反對各種公司的壟斷。另外,他還主張國家與國家之間應像個人與個人之間一樣實行分工,並極力倡導自由貿易。

6.政府的主要職責。亞當·斯密對於政府的職責規定得相當具體。他認為,政府的主要的任務在於對外抵禦敵國,對內執行司法;政府的另外一個重要職責是“創建並經營某些公共工程”。這也就是我們現在稱之為“公共事業”的各種設施。

7.教育的重要。亞當·斯密認為教育社會底層民眾,國家雖得不到什麼直接的好處,但總比讓民眾無知識,不受教育好得多。他指出,在自由國家,政府安定主要依靠有力的輿論,因此,公眾教育程度越高,受教育者越多,越有公正判斷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講。政府對於教育的推動,實不可稍有疏忽或閃失。

三.《國富論》分工理論的理解

《國富論》第一篇主要論述了生產力提高的原因,斯密在第一章專講分工,開篇就提出:勞動生產力的全面提高,以及生產中所表現出來的技能性、熟練性和判斷力的逐步完善,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而後他以制針業為例,歸納出分工導致勞動效率提高的三大原因,其一,專業化提高了工人技能;其二,分工精細化降低了工人轉換工種的成本;其三,機械發明節省了勞動力。

第一,勞動者熟練程度的增進,勢必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分工實施的結果,各勞動者的業務,既然終生侷限於一種單純操作,當然能夠大大增進自己的熟練程度。

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常要損失一些時間,因節省這種時間而得到的利益,比平時看到時所想象的大得多。人不可能很快地從一種工作轉到使用完全不相同工具而且在不同地方進行的另一種工作。但即使如此,損失還是很大。人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時,通常要閒逛一會兒。在開始新工作之初,勢難立即精神貫注地積極工作,總不免心不在焉。而且在相當時間內,與其説是在工作,倒不如説是在開玩笑。閒蕩、偷懶、隨便這種種習慣,使工人常流於遲緩懶惰,即在非常吃緊的時候,也不會精神勃勃地幹。所以,縱使沒有技巧方面的缺陷,僅僅這些習慣也一定會大大減少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第三,利用適當的機械能在什麼程度上簡化勞動和節省勞動。簡化勞動和節省勞動的那些機械的發明,看來也是起因於分工。人類把注意力集中在單一事物上,比把注意力分散在許多種事物上,更能發現達到目標的更簡易更便利的方法。分工的結果,各個人的全部注意力自然會傾注在一種簡單事物上。所以只要工作性質上還有改良的餘地,各個勞動部門所僱的勞動者中,不久自會有人發現一些比較容易而便利的方法,來完成他們各自的工作。唯其如此,用在今日分工最細密的各種製造業上的機械,有很大部分,原是普通工人的發明。

四.《國富論》分工理論的侷限性

其分工理論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受當時時代背景及社會背景的限制,其思想存在其固有的階級侷限性,因此,我們應對其分工理論進行批判的吸收,吸收其合理的內核,同時去掉其與社會現實不相適應的地方。其分工理論的侷限性主要體面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於分工的原因的論述。

亞當斯密認為交換引起分工。他看到了交換和分工之間的關係,交換和分工的這種關係有利於職業的產生。但他沒有明確指出只有商品交換才能引起社會分工。但是關於分工和交換的關係, 根本上應當是“ 如果沒有分工, 不論這種分工是自然發生的或者本身已經是歷史的成果, 也就沒有交換” 。在這個前提下, 才是“交換和分工相互發生影響。”亞當 斯密的不妥, 是把最初的因果關係弄顛倒了。這一點上,馬克思在吸取亞當斯密關於分工原因的合理成分基礎上指出,分工是人們這生產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和產物,是分工引起交換,即人類勞動的物化形式的交換,這一點馬克思的意思是十分明確的,而亞當斯密在分工與交換的關係上恰恰倒果為因。

(二)關於分工的作用的論述。

在斯密看來,分工是提高勞動生產力、增加國民財富的主要途徑。生產力的進步是分工的結果。他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分工促進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原因。斯密同時還看到,分工造成人們能力的差異,認為人們在不同職業上表現出來的極不相同的才能,與其説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説是分工的結果,所以人們能力的差異主要是後天分工造成的。此外,斯密也看到了人們長期從事單調的局部工作損害了他的進取精神,所以為了防止由於分工造成人民羣眾的完全萎縮,斯密建議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但是亞當斯密沒有看到分工的消極作用,正如馬克思指出,分工是勞動異化和勞動產品不平等分配的真實原因,也是所有制產生和發展的現實根源。分工造成了人的畸形化、片面化發展。

(三)分工的形式

斯密認為,分工主要有工場手工業內部分工和社會分工,並且較多的分析了工場手工業內部的分工,未能較多的分析社會分工,他也不清楚工場手工業分工和社會分工的聯繫與區別,甚至認為這兩者的區別只是主觀的,即只對觀察者才存在的。

五.《國富論》分工理論的影響

斯密分工理論對於世界管理理論的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後來的專業分工、管理職能分工、社會分工等理論,都是在斯密的這一學説基礎上提出來的。特別是20 世紀初,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的美國人泰勒,以工廠管理為對象,以提高勞動效率為核心,提出了“科學管理四原則”。他在對管理者和工人的工作職責進行研究劃分的基礎上,制定出標準化、科學化的分工方法和操作規則,代替了以往的經驗和方法,曾被各類工廠廣泛採用。斯密分工理論的應用,對工廠提高勞動效率起到了巨大作用。1913 年,美國人享利·福特在汽車製造上改傳統的汽車生產車間模式為流水線生產,使裝配速度提高了8 倍,勞動效率提高,生產成本降低,從而一舉擊敗了競爭對手。勞動分工因此成為工廠管理的主要模式。

《國富論》是一部劃時代的著作,他的發表,標誌着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的誕生。此前,人類雖有經濟思想,卻沒有形成一個體系,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經濟思維範式。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經濟學奠定了基礎。迄今為止,人類的主流經濟學都是建立在《國富論》的基礎之上的。

國富論讀書心得7

亞當斯密是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人,他關於市場機制的論述已成為經濟學的基石,在他去世的200多年間一直被視為至聖先師。但是,斯密在天堂過得並不開心,人們崇拜他,談論他,但是卻並不瞭解他的思想真諦,只是用他的某個思想來為自己服務。《國富論》總結了近代初期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經驗,批判吸收了當時的重要經濟理論,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運動過程做了系統的描述。亞當.斯密第一次對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問題做出了系統的研究,創立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把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國富論》中要回答的最後問題是,感情與公平的旁觀者之間的內在鬥爭,在社會的長期演進中究竟是怎樣在歷史本身的大舞台上發生作用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在第五編,亞當.斯密列舉了社會發展的四個主要組織階段,除非由資源的匱乏、戰爭或政府的壞政策予以阻止,否則這些階段是會連續進行的。這四個階段是:獵人的最初野蠻階段,原始農業的第二階段,封建或莊園耕作的第三階段,商業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階段。每一階段伴有與它的需要相適應的制度。例如,在獵人階段中沒有任何財產。因此,也就沒有任何確立的行政長官或正規的司法行政。隨着牛羊羣的出現,產生了比較複雜的社會組織形式,不僅包括可怕的軍隊,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壘。斯密思想的核心是:這種制度是保護特權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為之辯護。他説,文官政府是為了財產的安全而設立的,實際上是為保護富人反對窮人而設立的,即為了保護有些財產的人反對根本沒有財產的人而設立的。最後,斯密將演進描述為從封建主義走向一個需要有新制度的社會階段,這種新制度是由市場確定的而不是由同業公會確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這在後來稱為放任自由的資本主義,斯密稱之為完全自由的制度。這種物質生產基礎的連續改變,將帶來的上層建築的必然改變。可見,在斯密的哲學史中,主要的推動機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慾望所驅使,由理智所指導。

斯密死後,人們把《國富論》奉為經濟學的聖經,把他關於利己的人受看不見的手引導增進了社會利益的思想,作為市場經濟千古不變的基本原則,卻把《道德情操論》幾乎忘得一乾二淨。於是,市場經濟缺少了道德,引發了許多罪惡,在個別地方甚至成為災難。

《國富論》,顧名思義,就是要研究什麼是財富和如何增加財富的,即如何富國裕民的。以後的經濟學家把斯密的思想簡單地概括為三點:第一,追求財富增加是每個人和社會的目標;第二,利己是個人從事經濟活動的動力,即人是經濟人;第三,市場上價格這隻看不見的手把個人利己的行為引導向有利於整個社會,即經濟中的自由放任。這是現代人對斯密的理解,也是由古典經濟學發展而來的主流經濟學的基本原則。

國富論讀書心得8

打開《國富論》的時候,我的心中是一片茫然,看着那麼多密密麻麻的字,總感覺讀起來會使我變得暈頭轉向。不管怎麼樣,我還是讀了下來,也深有感觸。

亞當斯密是18世紀的經濟學家,因此在看他的國富論時當然要從他的時代出發。無論他説的是對還是從誰的角度出發,對於今天的我看來,瞭解到當時的很多經濟因素和狀況,使我看待今天的經濟時聯想到國民經濟的發展歷史。應當説亞當斯密是偉大的,他提出的勞動創造價值理論和社會分工,使我們直觀的理解社會經濟的發展史。就這一點我們不能用批判的眼光看亞當斯密。應當説每一個觀點的提出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知識之上,亞當斯密的觀點也不例外。

然而讓我想到了今天的有些學者,不是為了提出觀點而是為了整理觀點而努力,一點點成果沒有經過考證便自認為水平高就急不可待的發表。我佩服亞當斯密的精神。亞當斯密一生中為什麼只有這一個成果,並不是亞當斯密寫完這本書之後就沒有精力了,而是他的治學態度非常嚴肅,()當亞當斯密處於彌留之際時讓別人將除《國富倫》其外的其他手稿一概毀掉,為了不讓半生不熟的觀點公佈於世。

整篇文章通讀下來,使我不由得對作者獨特的見解和高深的學問敬佩不已,正是因為有了許多像斯密這樣的偉人,我們的社會才能不斷的進步和發展,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傳承和發揚下去呢?

國富論讀書心得9

《國富論》是一本怎樣的書呢?雅各布·維納曾指出,“好的教科書的功績在於對理論的綜述、生動相詳實的説明,以及把僅有學者才能明白的材料以簡明易懂又系統化的方式進行重新表達。”按照這種定義,加文·肯尼迪認為:《國富論》不是一本經濟學教科書,也不是現代經濟學家心目中的那樣經濟學理論著作。

《國富論》的全稱是《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它是以英國為案例的個案研究,體現的是亞當·斯密的世界觀在更為宏大的歷史上的應用,如:是什麼原因使得英國經濟在緩慢而穩定的增長中出現了持續改善的跡象;如果改變了對待同鄰國和北美殖民地的國際貿易問題的政治立場,英國經濟能夠好到什麼程度;與此相比較,是什麼妨礙了它,使它不能做得更好,等等。

《國富論》有五編構成。在第一編和第二編中,亞當·斯密追蹤了社會從人類最“粗野”的時代(狩獵時代,以北美的印第安人部落為代表),最終發展到“商業”時代(經過勞動分工獲得發展,而勞動分工實際上是由人類“互通有無、物物交換和商品交易”這一習性引發的)歷史情形,這是亞當·斯密闡述政治經濟學時的主要特特徵。他解釋了市場的基本活動,解釋了貨幣的演化如何促進了已存在的交換方式(並在必須的時間地點促進了被市場程度所限制的勞動分工),解釋了那些商業合作維持生計的人們之間的關係,也解釋了他們分享共同勞動所得的不一樣方法。

《國富論》的中間部分(第三編和第四編)篇幅較長。亞當·斯密批評了一些錯誤觀念並將其概括為“重商主義的政治經濟思想”,並説明了它如何扭曲、妨礙和阻撓了本來能夠實現的增長,從而減緩了繁榮富裕的傳播,讓社會,尤其是社會中最貧困的人付出了實實在在的代價。

《國富論》的最終一個部分(第五編)探索了什麼樣的政府行為和政府幹預(如國防、司法、公共工程和公共機構,還有維護君主尊嚴等)適合於激發經濟的增長,其中包括對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和宗教機構進行投資,以及設計何時的税收體系。

《國富論》總體上強調的是經濟增長的問題。

標籤:國富論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