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幼兒園一日常規》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一日常規》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園一日常規》心得體會

《幼兒園一日常規》心得體會1

我們幼兒教師都知道幼兒園的工作是瑣碎的,當我學習《幼兒園一日活動常規》時我的第一感想就是——幼兒園的工作是複雜而具體的。但是當我靜下心來仔細閲讀環節中的每一個細節時,我才發現其中的一些奧祕。一日常規就是需要幼兒經常遵守的班級規則和規定,是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規範:

一、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的重要性

(一)班級常規管理的含義

常規,顧名思義就是指日常的規則。而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級為單位的這樣一個集體環境中,老師如何幫助和指導孩子建立一定的規則,以保證幼兒在園的日常生活、教學活動、遊戲活動等的順利開展。

(二)班級常規管理的必要性

1.幼兒教育的需要

在幼兒教育中,“常規教育”是為了實現幼兒園的保育和教育目標,讓幼兒活潑又有序是常規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兒常規的穩定才能保證幼兒在園健康、活潑的成長。常規看似無形,因為它不象一次教學活動那麼凸顯成效,其實它無處不在,是保障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順利進行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常規培養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2.幼兒發展的需要

俗話説:“三歲看到老。”正説明幼兒期是形成和培養良好素質的'時期。幼兒園不僅對幼兒進行教育,也在為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使之為今後的一生打好基礎。良好的班級常規有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制定班級常規的注意事項

1.規則的內容要明確且簡單易行。規則是一種約束幼兒行為的準則,所以遵守規則的過程也就是幼兒行為規範化的過程。當我們在確定一個規則時,必須考慮這個規則是不是必要的,不必要的規則就意味着對幼兒行為的不合理約束。所選定的規則必須是在充分幼兒現有能力和水平的基礎上確定的,幼兒生活經驗有限,行為約束力也不強,所以所選規則不應超越至少不能過多超越幼兒的現有水平。

2.規則的內容不應一人包辦,對於大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説,有些規則可以讓他們共同參與制定,以便使更多的人知道規則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操作要領。規則制定後要提供給幼兒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明白規則的具體要求,並懂得規則執行的意義。

3.在訂立班規時應注意項目不要太多,因為太多的規則會讓幼兒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或無所適從,收不到實質性的效果。在執行過程中,教師要公平、守信,多鼓勵、少處罰,培養幼兒養成自覺遵守團體規定的習慣。

二、抓好班級常規的具體要素

(一)對班級幼兒能有全面的瞭解

我覺得作為一名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將班級常規帶好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對本班幼兒能有全面的瞭解。因為幼兒之間本身就存在着年齡和生理上的差異性,教師如果能對每個幼兒都能熟悉,瞭解幼兒的個性和習慣,並結合幼兒的這些特點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兒發展的常規管理方法。

(二)常規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話説得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幼兒良好的常規也是要從幼兒身邊的每件小事做起,即從細小處開始,從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這裏提到的常規其實是很廣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規、學習常規,而生活常規隱含了幼兒良好的衞生習慣、在園的生活習慣、集體規則意識的培養等等,教師都要根據幼兒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的內容,有內容、有計劃的開展常規管理的工作。

《幼兒園一日常規》心得體會2

近日幼兒園組織老師學習《幼兒園一日活動常規實施細則》。《規範》中對幼兒園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教師、保育員的行為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教師嚴格按照規範中規定認真完成好每項工作。學習了幼兒園一日活動常規,使我體會到,在一日活動中,常規教育是幼兒德育中的重要內容,常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及幼兒的健康成長,所以加強幼兒的常規教育和有效的常規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的體會如下,與大家共勉:

一、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做好幼兒的榜樣。

幼兒的眼睛是反映教師行為的鏡子。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時,要求幼兒做到的,作為教師自己必須首先做到。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起表率作用,以良好的行為去影響幼兒,激勵幼兒。(如:拿東西時輕拿輕放、輕聲細語與幼兒交談、不隨意斥責幼兒等等,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

二、在常規建立時,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

老師不能長期以“領導者”、“指揮者”的身份自居,而是要從這個寶座上走下來,從根深蒂固的“師道尊嚴”的束縛中走出來,不要板着面孔“發聖旨”,給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環境。使孩子在一個平等融洽的環境中去學習。

三、在一日活動中,也要注重孩子的常規培養。

1、在生活常規方面:

生活常規包括幼兒一日生活中所有細節的規則培養。例如:盥洗的常規要求包括正確的洗手方法和大小的需要遵守的規則;並鼓勵提醒幼兒按時喝水,在運動後還要即使的喝水以補充體內的水份等。進餐的常規要求包括飯前的準備(消毒、洗手等);吃飯時不挑食、細嚼慢嚥、安靜進餐等;指導幼兒正確使用餐具及飯後的擦嘴、散步等。睡眠的常規要求幼兒能自覺地入睡,讓幼兒養成正確的睡姿及良好的睡眠習慣,不矇頭、不吃手等。

總之,不論是幼兒園的老生還是剛入園的新生,常規習慣的培養都要在新學期開始初期對幼兒進行強化的訓練和加強。

2、學習常規:

學習常規是指對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包括書寫習慣、閲讀習慣、集體活動常規要求等。如培養幼兒注意力集中,認真傾聽他人説話等習慣,這些習慣一定要在小中班時期培養好,否則到了大班再亡羊補牢,就會事倍功半。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時,班內的兩個老師之間要經常溝通、交流。一起制定符合本班的常規教育計劃,並達成統一要求,避免造成幼兒的常規混亂。

四、培養幼兒的常規,關鍵在於"培養"兩個字。

教師的'責任是教孩子按照可以接受的行為標準來行動,班級常規的建立應由教師規定轉變為教師引領下幼兒自發討論、合作為主的民主制定。常規的功能應由限制幼兒活動,方便教師管理為目的轉變為支持和引發幼兒不錯的活動,促進幼發展為目的。常規中的師幼關係應由管與被管轉變為和諧、輕鬆的"大朋友"、"小朋友"關係。常規的培養應由園內延伸到家庭,家長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各項常規的培養及良好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日之功,不能靠一時一會兒、一天半天就能形成的,需要幼兒園教師長期的指導及訓練,以及家長的密切配合。

《幼兒園一日常規》心得體會3

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進餐、睡眠、上課、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個環節,是幼兒必須遵守的日常生活規則。也就是我們平常經常説的常規,它是幼兒園為了使幼兒的生活內容豐富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而採取的措施。幼兒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是“動力定型”的建立過程。若一開始由錯誤的教養方式可得錯誤的動力定型,將會導致一生的不良生活習慣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開始建立良好的動力定型,無疑會終身受益。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六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轉,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加上小班幼兒年齡小、依賴性強、對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頑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個班集體裏,勢必很不習慣、很不適應。眾所周知,要搞好一個班級,建立常規是必要的,初入園的小班幼兒,因而良好常規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那怎樣把常規轉化為幼兒的自覺生活習慣。

新小班入園,孩子們在生活環境、活動方式和人際交往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異,因此要注重幼兒各種常規和習慣的養成尤為重要。例如在喝水的環節,由於這個地方小,孩子們剛開始還不懂得按秩序,一個要喝都要喝了。那難免互相碰撞,把水灑了一地,併產生了不少矛盾。於是我們一起想辦法討論,最後讓孩子分組排隊,並制定每次喝水接半杯水的規則和記住自己的杯子號碼,剛開始老師在旁邊指導。一個星期下來,還有幾個小朋友總是忘記,但經過提醒他也按秩序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們都能自覺地遵守這一常規。就是這樣,每制定一項常規都讓幼兒從理解到接受,漸漸地每個孩子都成了常規的捍衞者。最重要的是孩子們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隨着天氣漸漸轉冷,孩子們的衣服也穿的多了,這就給我們老師又無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大家都是家裏的寵兒,這些穿衣等自理能力都是大人包辦的。於是我們就鼓勵孩子們自己穿脱衣褲,鞋子,小便時試着自己拉好鬆緊帶拉褲子,拉好後再讓老師檢查一下,慢慢的,孩子們都學會了自己拉褲子,午睡的。時候也知道自己脱褲子。在孩子們午睡的時候,我們還會將孩子們的褲子翻正放在他們的牀邊,起牀時一個個地指導孩子們將有漂亮圖案的穿在前面,鼓勵他們自己穿褲子,對能力差一點的`孩子,先讓他慢點起牀等老師一個一個過來,手把手的幫着一起穿並配以兒歌等生動有趣的形式讓孩子嘗試自己動手。現在到孩子們起牀的時候,只要一聽到起牀的信號,班上有25個小朋友孩子們就會很快的穿好衣褲和鞋子,然後自己會去上廁。難得幾個速度慢的老師幫忙外,其餘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本學期我們在小班年段從實際出發進行了關於小班幼兒生活常規培養的研討。回顧一學期的工作現小結結如下:

一、分清階段、把握重點。

從小班一開學開始,我們在學期初就對小班幼兒一年中的常規培養做好定位,分成若干個階段:小班上學期的前半學期:以適應、熟悉為主;後半學期:以初步遵守為主。小班下學期的前半學期:以鞏固、適應為主;後半學期:以樂意遵守為主。

二、內容分層、循序漸進。

作為教師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級常規抓好,但是每班幼兒的特點是截然不同的,要培養千萬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於求成,常規培養不能只追求即時效果,應循序漸進。什麼常規在什麼時候教下去才適當,深入到什麼程度才適宜,遇到問題,如何去調整,都應象會計做預算一樣有一個統盤的考慮。下面我就以如何引導幼兒收拾玩具為例,來説説各班是如何開展的:剛開始入園的幼兒不能很好的、自覺的愛護和收拾玩具,對丟在地上的玩具不能主動的撿起來,經過本學期的努力我們班的幼兒已經對收玩具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好的習慣了。有時看到他們都會撿起、都會收拾好。也學會了給玩具分類,有放錯的會及時放回原地放。這一點特別讓我們感到欣慰。

(二)通過相互觀摩討論,尋找成功教學策略。

1、標誌法:小班幼兒不認識阿拉伯數字,更不識漢字,記憶的持久性較差,就運用標誌引導幼兒分類收拾,如放雪花片的框子外就貼上雪花片的標誌,讓幼兒通過標誌瞭解相同的玩具要放在一起,提高幼兒的分類意識;美工區就用畫畫等形象的圖案,讓幼兒瞭解什麼材料應該放置哪個區角。

2、遊戲法:幼兒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而遊戲則是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學遊戲對幼兒進行生活常規教育。如“送玩具回家家”的遊戲,把班級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擺放。如:幼兒脱下的衣服疊好後放在玩具櫃上,杯子放在杯架上,圖書放在圖書架上等,這樣使幼兒對班上物品的位置產生深刻印象,養成了不亂拿亂放的好習慣,通過這樣反覆的遊戲,幼兒知道什麼玩具改該送什麼地方,還加深了幼兒玩具哪裏拿,哪裏放的常規習慣。玩“小動物找家”的遊戲,讓幼兒扮演不同的小動物,通過看不同的小動物標誌,相同的動物回到同樣的家,讓幼兒瞭解到標誌的起示作用,知道小動物有家,玩具也有家,相同的玩具也要住在一起,使幼兒能分類收拾玩具。

(三)研討反思

1、教師在活動中要多注意一些細節部分,教師組織活動要注意提問的設計,不適宜太泛,思維空間不能太大,應多為選擇性等較簡單的問題,使幼兒稍一動腦就能回答的問題。

2、情感交流與肢體語言相結合,創造愉快、寬鬆的心理環境,使常規管理生情並茂。如多用一些身體的語言如:抱抱他們、親親他們、與他們握握手,通過這些與孩子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係,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們會越來越喜歡你,有了感情的基礎,這是建構良好常規的基本前提。

通過一學期的努力,孩子們的確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讓孩子健康活潑的成長使我們老師的心願,在以後的保教工作中,我們會隨時的關注孩子的一點一滴,讓每個孩子都快樂的成長。有喜就有憂,班上還有個別的幼兒在吃飯、穿衣遵守秩序等方面還不是很好,我們需要多想辦法改變他。“為了每一個孩子都有進步”,這是我們為之不懈努力的動力。

《幼兒園一日常規》心得體會4

通過這次我們班級三人對《幼兒園一日常規》的學習,有了新認識和理解。

幼兒一日常規很重要,必須嚴格按照常規要求做好班級衞生消毒,在幼兒入園前做好活動室內外清潔工作及開窗通風。培養好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自覺遵守盥洗規則,進餐時要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不大聲講話,不隨便説笑打鬧。保持桌面與地面整潔的良好習慣。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行為習慣的培養,需要有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這方面我們積極及時的和家長反饋孩子在園裏的表現,大家一起努力一起進步。

經過一年半的鍛鍊,我們班的孩子在常規中有了明顯的進步,我們應該努力給孩子創造條件,為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在本學期中針對上學期班上常規的不穩定,我們也想了對策,比方説:孩子自己為自己服務,用餐完後自己洗碗,每天有七名值日生為班級做小小的貢獻,這樣不僅給孩子們鍛鍊的'機會常規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在開學的這一段時間裏,我們發現孩子比上學期午睡方面讓人頭疼,午睡一開始孩子總有説完的話,不能很快入睡,喝水有個別孩子自覺性不強,總要我們老師提醒再提醒。所以這些方面我們一定會討論找到好的方法,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幼兒園一日常規》心得體會5

我們幼兒教師都知道幼兒園的工作是瑣碎的,當我拿到《幼兒園一日活動常規實施細則》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幼兒園的工作真是越來越瑣碎了。説實在的對眼前的這份細則還真是有些抱怨,但是當我靜下心來仔細閲讀其中的每一個環節(從來園及晨間活動到遊戲活動),環節中的每一個細節時,我才發現其中的一些奧祕。

一、幼兒園一日活動常規實施細則其實只是課程實施的一小部分。

現在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我們老師都知道,課程是一日活動各個環節的總和,而細則裏面的活動內容一欄正是包括了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所以説該細則是課程我想不無道理。既然是課程,我們的腦子裏會立刻出現幼兒五大領域的培養目標,當我們學習了紅纓的3S理論後還會想到三大系統培養目標,【即,包括動力系統(主動學習、樂於學習)、能力系統(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知識系統(學有所成、學有所用)。】也就是説我們要儘可能地將這些目標滲透到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而常規實施雖然也涉及各領域和各大系統目標,但是偏向健康領域和社會領域,所以跟整個課程實施相比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想我分析的'目的並不是在小看這些細則,反而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認真走好每一小步,才能邁出一大步。

二、駕馭細則,靈活應用,使細則更加完善。

在搞清楚常規實施與課程實施的歸屬關係之後,我們再來仔細閲讀細則中對教師工作的要求,我們不難發現一日活動的多個環節中都直接間接地強調關注孩子們的情緒,如晨間接待時,對孩子熱情問好,交流。再如,飯前放輕鬆音樂、餐前小故事等等。這就讓我們不由得想到“課前導入”,即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一堂課之前,總是想方設法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努力把孩子們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如:做律動、玩遊戲等等。如果我們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做到這一點,也按照課程的要求來實施,我相信定能把不喜歡上幼兒園的孩子降到最低。所以我認為在如廁細則中也有必要加上關注幼兒情緒這一點。因為幼兒園裏總有一部分孩子愛把大小便憋回家,後果我想大家都很清楚。造成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一方面跟孩子的性格有關,另一方面更在於我們老師的引導,要是在如廁前老師關注孩子們的情緒,營造寬鬆的環境,那我想憋大小便的事情應該不會發生。特別是小小班的孩子如果我們編個故事讓孩子們用小便消滅敵人,敵人躲在小便槽裏,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樂意解小便。這樣一來,孩子高興,家長也樂意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我們老師也就輕鬆了。説到這,其實駕馭細則就是我們在學習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班級情況靈活運用,並提出自己的想法。細則對我們有指導意義,也是比較完善的,但是不是絕對完善,需要我們每一位幼兒教師一起去完善。

以上就是我在學習幼兒園一日活動常規實施細則的幾點發現,還不是很成熟,我想在今後的實踐中不斷地結合細則,相信自己一定還會有更多的發現。

《幼兒園一日常規》心得體會6

一個好的常規培養老師要多給孩子正面的引導。所謂“人無完人,金無全赤”作為老師要及時的發現幼兒的閃光之處,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他人。每個幼兒總有值得表揚的地方,所以在常規培養中,老師從正面引導幼兒樹立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正確的行為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鞏固,以形成良好的習慣。如果一個性格非常內向的孩子每天來幼兒園説話的次數很少,但通過我的觀察及我和她的交流,讓我發現了她的閃光點。她用餐習慣非常的好,我及時是表揚她的同時希望在其他的方面也要有進步,現在上課也能坐住小椅子了,平日裏也特別的懂事,有時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臉上的笑容也特別的多.同時,同伴間的影響力對幼兒的發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老師要善於抓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把握好教育時機,讓他們相互間學習,相互間教育。

經過有意識無意識的培養和訓練,班中幼兒的午睡常規,進餐常規,盥洗習慣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只要老師常抓不懈,我相信在其它方面的常規也會有更進一步的提高!

上次進行了常規探討後,我們分班級針對孩子平時生活中的常規問題進行了收集,這是中二班老師提供的資料,請老師們進行分析及發表自己的看法。

案例一:午飯後,大家都搬好椅子坐在教室中間看圖書,但是,不一會兒,有的小朋友就按耐不住,開始走動,互相打鬧,特別是可憐的圖書慘遭他們的破壞,有的小朋友爭搶自己喜歡的圖書;有的將不喜歡看的圖書隨意丟棄;有的將小腳踩在圖書上也沒有撿起圖書;還有將圖書卷起當望遠鏡等等,這些不愛惜圖書的現象真的讓老師很心痛,但是三番幾次地教育小朋友,效果還不是很好,還有個別小朋友依然如故,真的讓老師感到很頭疼。請大家根據本案例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案例二:午睡時間到了,本應該靜悄悄的午睡室一下子變得鬧哄哄了,雖然老師每天都提醒幼兒進午睡室要輕輕的,輕輕脱衣、輕輕睡下,但是,如果不是在老師的督促下,有很多幼兒還是處於興奮地狀態,不能很自覺地養成安靜午睡的習慣。這種現象是我們老師在帶班過程中經常碰到的問題,請大家談談自己在午睡常規中一些好的方法供大家借鑑!

案例三:排隊的常規我們在發現帶孩子排隊時,簽名的孩子因為來時看着,排得都比較好,可是幼兒人數多,後面的小朋友沒有了老師監督,就不能自覺排好隊伍,整個隊伍扭來扭去,小朋友情緒高漲,對孩子的安全也帶來了一定的隱患。請老師們談談如何讓孩子能養成良好的排隊習慣。

錢圓發佈時間:20xx-10-1616:14:43引用|返回|回覆教師管幼兒進午睡時站立的位置很重要,必須站在既能看到裏面午睡的幼兒,又能看到外面在上廁所的幼兒。還有,幼兒從外面進來,情緒還處於興奮狀態,幼兒還小,控制能力較差,應該給孩子的情緒一個緩衝,首先要調整好幼兒的情緒,可以安靜地在教室和幼兒説一下進午睡室的要求,講一些安靜的小故事,使幼兒由興奮的狀態調到平靜的'狀態。

教師們在回帖中根據案例的不同回覆了不同的培養常規方法,闡述了自己的見解。為了檢驗教師們對常規培養的正確理解,不走偏差之路,我們年段組經過討論,請老師們設計一節常規培養的活動,以及對常規培養的反思。

案例四:設計教案,網上發佈,共同探討

主持人:各位老師,在前期我們認真討論了一些中班良好常規培養的方法和策略,很多老師提出對中班孩子來説,常規的培養可以通過各種生動有趣的遊戲形式來培養,請您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一節關於常規培養的活動,請上傳教案,老師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發表意見和建議。

案例五:網上發佈,經驗共享

主持人:各位老師:經過這段時間的常規活動研討,從討論到案例剖析,再到活動設計及經驗的反思,相信老師們對孩子的常規培養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悟,請暢所欲言自己在這一系列階段中的收穫與感想!

鍾莎發佈時間:20xx年11月11號5點39分32秒引用|返回|回覆確實,在常規中有很多老師太過分強調了,或者大聲訓斥來抓常規,這都違背了培養常規的初衷。幼兒天性好玩,喜歡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齡的特徵注意力容易分散轉移。但我們經常也會看見幼兒遇到自己喜愛的物品會愛不釋手,遇到自已喜愛做的遊戲也會樂此不疲。因此教師在選擇活動內容時,應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徵、並深受幼兒喜愛的內容,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組織集體活動時,還應準備好充足、豐富的操作材料。讓每位幼兒都有機會動手動腦,以避免幼兒在活動中等待時出現的爭搶、吵鬧等不良現象。另外在活動中教師還應注意面向全體、師生互動,通過各種手段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探索發現,避免以往的“灌輸式”教育。如果活動中的出現有違規的幼兒時,教師也應先以生動有趣的活動內容來吸引孩子再次參與到活動中去,而不應該因為幼兒的違規來終止活動。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的投入和參與到活動中來,而常規建立中出現的許多問題也就迎韌而解。

《幼兒園一日常規》心得體會7

3月11日我園教師進行了《幼兒園一日常規》的學習,通過這次的《幼兒園一日常規》的學習,我進一步體會到了幼兒園裏的點點滴滴,從孩子剛進園的一刻起,我們就要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常規的培養。

其實,幼兒從入園到兒園畢業,在幼兒園生活的這一段的時間裏,幼兒教師不但要培養幼兒有學習的興趣,優良的品格及各種綜合能力,對幼兒一日常規的培養同樣很重要,而且我認為在整個幼兒園的學習生活中,常規教育的培養是達到其他各方面教學目標的'前提和基礎。

幼兒的常規很重要,所以老師們一定要嚴格要求他們。但是常規的制定也應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尊重幼兒的要求。例如:認識小水杯、毛巾的標誌時,如果由教師直接讓孩子記住自己物品的位置,孩子肯定記不住,效果就極差。所以我們給每一個孩子都規定了一個可愛的動物或是水果圖案貼在他們小水杯、毛巾的指定位子上,再孩子很快就能在記住自己的物品。

其次,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樹立常規。小班的幼兒,自我意識強,他人意識差,行為表現中處處以自我為主,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在遊戲中認識自我,自我協調,讓他們知道要禮貌待人,從而對事物有一種正確的態度,慢慢形成一種常規意識。娃娃家的遊戲就能讓孩子在扮家家的遊戲中潛移默化的形成一種禮貌。

再次,教師要不斷重複一些需要孩子做到的事情。例如:飯前便後要洗手,洗手時不玩水,洗手後的水要甩在水池裏,洗完手之後小手要鎖好。吃飯時不講話,飯粒不能掉在桌上。午睡時要安靜,不和其他小朋友説話,這都需要教師給幼兒一個明確的概念,並且要一如既往的實施下去,讓孩子慢慢形成一種規則意識,久而久之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在開學的這一段時間裏,我發現現在孩子在吃飯和午睡方面還有很大問題,吃東西的時候還要講話,午睡一開始總是不能很快入睡,總要我們老師提醒再提醒。這些常規都是很重要的,所以這些方面我一定會再和搭班老師進行討論,找到好的方法,幫助孩子培養好的常規。

《幼兒園一日常規》心得體會8

通過這次一日常規的學習,讓我感覺到幼兒園常規是複雜瑣碎卻具體詳細的。慢慢的靜下心來仔細閲讀,其中的每個環節,都是相關聯而緊湊的。從晨間接園到幼兒離園,生活常規在幼兒一日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上,每個細節都需要老師的耐心和細心。一日常規的內容一共分為十一個,是幼兒在園內的一日生活的流程,流程連貫、能更好的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

教師來園首先要開窗通風,做好消毒工作。幼兒進園時老師需熱情的接待。教師需認真做好早操前的準備工作等。在教育活動過程中,積極思考,培養幼兒動腦與動手的'能力,教師要有親和力。

其中的生活常規活動包括:用餐、就寢、入廁等很多小的細節。這些活動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們小班就應該時刻抓常規,其中主要包括教孩子們如何上廁所、認識自己的物品等。由於他們剛接觸幼兒園的生活,很多常規都是需要教師一個一個的教。

其次,在愉快的遊戲活動如何中樹立常規。小班自我意識不強、行為表現中處處以自我為中心,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在遊戲中認識自我,自我協調。讓幼兒對待事情有一種正確的態度,慢慢的形成常規意識。這就需要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以便提高一日生活活動質量,促進幼兒和諧發展與健康成長。在班上的老師都要求要一致配合默契。我們在培養幼兒常規時教師的配合要一致,一人在組織集體生活與教學活動時另外一名教師在旁邊配合,及時發覺到幼兒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幼兒逐步的養成良好的常規。

其次,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在幼兒園形成的良好習慣,往往回到家裏就不再堅持。因此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行為習慣的培養,需要有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們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常規培養要從點滴開始,周而復始、循序漸進的進行。總之,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顧好每位幼兒,要細心、耐心的幫助每個幼兒提高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