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非暴力溝通心得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非暴力溝通心得,歡迎閲讀與收藏。

非暴力溝通心得

非暴力溝通心得1

非暴力溝通---用心觀察,用心傾聽,用心感受;少一些猜測與評價,少一些否定與説教,少一些命令與指責;多一些觀察與感受,多一些傾聽與反饋,多一些鼓勵與感激;客觀真實的表述所聽、所見、所想;坦誠交流,用愛主導學習與成長;滿足彼此的需要與請求,讓彼此更舒服與快樂;改善心境,滋養格局,修行人生。

從宏觀層面系統的解密華為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以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藴融合全球最佳實踐方法論,通過組織、人才、技術的持續動態變革,藉助IT信息系統實現供應鏈、技術鏈、信息流、資金流、物流、業務流的全球高效協同平台搭建。驚歎其戰略格局與人才格局,受人敬仰!

營銷精華---策劃,運籌帷幄。執行,需求(物質與榮耀)滿足。營銷,用户體驗。

天命---人人都有自己的天命。天命就是傾聽自己的心,用心感受生命,追隨自己的'心,讓心迴歸世界之魂,用愛滋養着世界之魂,心就會為你指出藏寶之地,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願望。願望來至宇宙的靈魂,是我們在世間的使命。我們的使命是體驗,既要看到世上的奇珍異寶,又要永遠不要忘記勺裏的那兩滴油的幸福,這需要我們去創造、等待、抓住、放手,這就是生活---馬克圖布。不愧是經典寓言式小説!

非暴力溝通心得2

依稀記得,中學時代的我特別頑皮而母親總是“以柔克剛”地訓導我:“瑞漢,看到茶几下的兩雙髒祙子和電視機旁那三雙,我不太高興,因為我很看重整潔。”接着,她沉心靜氣地向我問道:“你是否願意將它們放進房間或洗衣機?”母親期待的眼神使得我立馬收拾好雜物,這種非暴力的溝通方式至今讓我印象深刻,可惜現在卻沒有多少機會感受她的“嘮叨”。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溝通方式,但《非暴力溝通》絕對不只是一本提高語言修養的書,經過一個多月的閲讀,我彷彿找到了一個“新大陸”。或許你在工作上感到很懊惱,為什麼大家總是不懂我呢?為什麼我們的工作效率提不上去?此時,我建議你要學會聆聽內心的聲音以及它們所反映的需要,包括我們的言語是否給別人帶來傷害?這本書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們內心的和諧、自我理解、改善關係。

美國著名作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寫的《非暴力溝通》藴含着人與人之間語言的深度和文字的簡潔,勾勒出我閲讀的濃厚興趣,同時也在腦海中構造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非暴力溝通時刻提醒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我的`母親雖然沒讀過多少書,卻能機緣巧合地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來培育母子間的尊重與愛,懷惴着這份難忘的經歷,站在未婚男士的角度來看一些家長對孩子語言上的批評,有時候遠勝於他們肢體上受到的傷害。

當我把這本書的內容給悟透後,自己的內心莫名有一種幸福感:一次約會時,我便把它分享給女友楊曉雯,當時我潛意識只想讓她更多地運用於與顧客的語言表達上,畢竟她是做服裝銷售的,一段時間過後,萬萬沒想到的是,她對於我們親密關係的處理上也頗有好轉,不再試圖分析對方有什麼毛病,而是全心全意去體會我們內心的需要,至此,我們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難得的平和。

我曾經讀過《關健對話》,但《非暴力溝通》用深入的角度剖析了暴力產生的來源,為什麼我們和別人對話的時候容易產生暴力的狀況?並且提供很多解決方案,如果説這本書是《關健對話》的升級版,那一點都不為過。實際上此書還可以當作改善國家政治摩擦的潤滑劑,有時候雙方在點燃戰火的前期不妨先冷靜下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嘗試站在彼此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尋找需求而不是一味只想着解決紛爭,相信我們採取的這種溝通方式定能改變着當下乃至未來的局勢。

非暴力溝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適應不同的情況,並根據自己的個人風格及文化環境做出調整,它的精髓在於對其四個要素的覺察,而不在於使用怎樣的字眼進行交流。工作總結靜謐的夜色,一個人進入非暴力溝通的世界,彷彿見到了青春期的母親和現在的情人,她們倍伴着我一起成長,雖不能改變全世界,卻可以讓彼此獲得愛、和諧與幸福。這是一本終生受用書籍,如同一把神奇的刷子,幫助我們更好地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流露真情。

非暴力溝通心得3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生活中的暴力溝通非常常見,人們經常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他人進行評判,一味的比較,威脅他人,以不得不為幌子來回避責任,造成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痛苦。

最近讀了一本書,是美國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寫的《非暴力溝通》,書中用切實可行的方法,並列舉了大量的案例來教導我們如何避免出口成傷。

第一步是觀察,講事實而非評論。“你根本不照顧這個家庭”比“你一週有五天都晚上十一點才回家”更容易引起對方的反彈,讓溝通失控。基於事實的溝通是尊重,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二步是感受,設身處地地體會對方現在可能有什麼樣的感受或者清楚的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是挖掘感受背後的需求,人們感受到生氣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此時不該用責備自己或他人的形式來宣泄不滿,這對解決真正想要解決的問題沒有什麼幫助。最後説出請求,明確需要什麼,而不是不要什麼,更利於直面解決問題。

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在生氣的時候會自然而然的'將錯誤歸結給他人,這種無謂的發泄並不利於解決問題,有時候發泄完還會有自責情緒,讓生活更糟糕。看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之後,我覺得可以試試在今後的溝通中用到“觀察—感受—需求—請求”四步法,在情緒爆發前給理智留一點思考的時間。

通過對這《非暴力溝通》一書的閲讀,我在慢慢改善自己與其人的溝通方式,對於與其他人在溝通中出現的一些暴力溝通,也能夠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分析原因,並且及時調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使自己的內心更加平和和堅定,學會感恩,學會愛自己。非暴力溝通,需要時間來踐行。要把非暴力溝通作為工作、生活中的一項修煉堅持下來,做一個平和的人。

非暴力溝通心得4

《非暴力溝通》是我在過去的20xx年所讀的書中最喜歡的一本,也認為,在讀完第一遍後,它確實對於我個人產生了的影響和改變。它是我當初加入《媽媽你聽》全國讀書會大羣讀的第一本書,和其他羣裏的媽媽們每天讀書打卡,每次閲讀都能感受到收穫良多。每天讀書,也會特意留意觀察自己與別人相處的日常,反思了自己與周圍人的相處模式是不是有不妥的地方。

慢慢懂得了,原來自己與別人的溝通並不是真正的溝通,因為最後的結果不是解決了問題,而是使我們之間矛盾更加激烈化了。以前的我們總以不是你輸就是我贏,或是兩敗俱傷收場。

把書讀了第一遍後我懂得了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是讓非暴力溝通順利進行的`四個基本要素。我也把它運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對於有時孩子無理取鬧,我也多了一份耐心。

有時候,有些話,從老人嘴裏説出來,我在以前可能會不高興立馬反駁,但是我現在不會,因為他們説出的並不一定是事情的全部,或是他們説的不一定就是他們真正想表達的。他們之所以感受到不滿意或憤怒的言論,只是因為他們自己的觀察結果,給他們帶來的評價而已。當初因為太喜歡它,迫不及待想更多的人分享它,所以在閲讀完第一遍之後,就在參與的同城讀書會中把它和其他人的書給交換了,目前它還是沒有被交換回來。

很高興,在進精進小組後,我還能再次和大家再次閲讀這本書,但我不想耽誤進度,想跟上和大家一樣的讀書進程,我就再在網上買了一本新的。因為我認為,這本書它是值得反覆去讀,多讀多領悟。

非暴力溝通心得5

這段時間有點疲憊,心中那個懶惰的小我時常在作怪;期末孩子的學習也讓我焦慮,書讀得也不走心。

前一段時間孩子生病,落了許多課,最近忙着惡補,家裏家外判若兩人。在外面和風細雨,在家裏一看到兒子不急不憂的神態,心裏就極度不舒服,雖不是河東獅吼,勉強的微笑也是醜陋至極。兒子説我沒有耐心,我特意在他的書桌上寫了“耐心”。看到我寫了“耐心”,自己也寫下了“認真”二字,説:“希望自己寫作業能專心,不讓媽媽生氣了。”當聽到兒子的話,心中滿是悔恨。

其實人生最大的障礙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對孩子那份直執(我所期望的),就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我之所以覺得痛苦,是因為我害怕失敗(事情沒有像“我”想的那樣發展運行,事情到最後,並沒有獲得“我”預期的結果)所以“我”就會痛苦。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學習如何讓愛融入生活,世間最大的`誤區不是不愛,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愛(觀察,道德評判,比較,強人所難),世間最大的欠缺、比愛還奢侈的,是“懂得”,給予對方所想要的,而不是給予對方我們想給予的。

説得直白一點就是心態的建設,就是一個不斷放下自我的過程。

非暴力溝通心得6

在我經歷過很多次無法正常與人交流後,我看到了推薦《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視頻,出於好奇,也是出於自己的需要,我開始閲讀起了這本書。之後我便發現我出現了很多溝通誤區,就如同發現了溝通的新大陸。原來溝通不是朋友訴苦難過時,盲目安慰,一味比慘等等、對於自己看到的事物進行自我認為的道德批判,迴避責任等等。

一開始聽到這本書的名字時,我很好奇為什麼叫非暴力溝通,瞭解後才知道導致暴力溝通的主要原因是:你的表達方式忽視了對方的感受,或者對方的表達方式忽視了你的感受。所以溝通是為了更深入的瞭解和表達自己的需要和請求,同時聆聽別人的需要和請求,而在表達之前是需要更多的觀察,而表達時儘量要以具體事實為主。非暴力溝通其實就是四句話:第一,説出你觀察到的事實;第二,表達出你的感受;第三,説明你的需要,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第四,提出一個清晰明確的請求。

舉個例子:母親對兒子説:“我發現這一週有五天你都是十一點以後到家,而且身上有一股酒味。我特別的難過,因為我希望你不用為了工作如此辛苦。我希望你以後能每週有三天的時候是八點之前回來和我一起吃晚飯的。”看似簡單,實際操作起來確實一件麻煩事。因為我們很容易把想法和感受,請求和命令混為一談,不知道怎麼表達是最重要的問題。這本書拿出很多例子説明,甚至給出了一套合理的`公式。對於練習非暴力溝通有很大的幫助。很多例子是在我看來很難處理的問題上,作者通過不帶情緒的聆聽,説出認真觀察到的事實,説明對方的需要,最後再提出請求,一步步的引導對方去表達,讓自己更瞭解問題的源頭,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而當自己情緒無法控制,別人又急切與自己交流,或者讓自己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儘量讓自己處在一個安靜的地方或者直接告訴別人我們現在的情況,讓別人知道了解,而不是一味地發火。

我很推薦大家去讀這本書,因為會説話不代表會溝通,不然怎麼會有人聊着聊着就突然吵了起來,冷漠,猜疑,無止境的爭吵……就成了人們交流的一堵牆,而非暴力溝通就能打破這種牆。對於我來説溝通不是口才好,而是從別人的語言、眼睛和肢體語言裏,感受到他感受的東西。即使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做到知人所感。

如果你也覺得溝通成了你生活中的障礙,不如試試看看這本書吧。

非暴力溝通心得7

在寒冬臘月中聆聽最美的“春天”。這是最冷的一個週四,也是最暖的一個週四。紛紛揚揚的大雪如期而至,早晨起來,白茫茫一片,學校昨天已宣佈停課,兒子還在睡夢中,看着身邊安安靜靜酣睡的小人兒,忍不住俯首親了親他紅撲撲的小臉蛋,許是擾了他的美夢,他抽搐了一下嘴角,小手深出被窩掃了一下自己臉頰,又安靜的`進入了甜甜的夢鄉,輕輕地掖了掖他的被子,不禁想起了昨晚的對話。

“媽媽,我不想長大!”坐在被窩裏,兒子靠着我説。

“長大了多好啊,可以學到很多本領,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以為兒子懷念幼兒園的無憂無慮,開始為期末的複習焦慮。

“媽媽,我長大了你是不是就變老了?”兒子坐起身,扭頭看着我的臉,期盼的問。

“肯定了!”我摸摸他的頭回答。

“雖然我想做很多事情,但我還是不想長大。”兒子對我的回答有些失落,撅着最開始賭氣的樣子,我不明他氣什麼?

“你是在擔心媽媽變老嗎?”我試探着問他。

“媽媽,你的媽媽在哪?”兒子問的我有些心酸,我是遠嫁,一年半載回孃家一次,兒子從小爺爺奶奶帶帶,對外公外婆沒有太大的概念。

待我回答之後兒子又説:“媽媽,我覺得你好可憐啊,你都不能跟你媽媽一起!”

我這才明白,兒子不想長大,是怕長大了就要與我分開。我安慰他説:“沒事,你長大了就不需要媽媽照顧了,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

兒子擺擺手,着急地説:“不是的,不是的!媽媽,我是想到你沒有媽媽照顧好可憐,我怕我長大了離開了你,你就更可憐了。”兒子的話似一股暖暖的氣流,氤氲我心。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在一開始討論這個問題時,就打斷兒子,實際是中途我確實有強制中終止話題的打算,因為我兒子經常會跟我説:“媽媽,我不想變老!”、“媽媽,我不想老死!”之類的話。小小的年紀,小小的腦瓜,裝的東西讓我覺得不可思議,他奶奶每次聽到他説“老啊、死啊”之類的也是很忌諱,所以我們每次都沒有讓這個話題繼續下去,而是用斥責或轉移話題終止。

《非暴力溝通》第七章中,告訴我們要用全身心傾聽,在非暴力溝通中,傾聽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一心一意的體會他人,也許正是因為我放下對兒子“這個問題太沒意義”的主觀判斷,才讓我在寒冬臘月中聆聽到最美的“春天”。

非暴力溝通心得8

文丨孫寧。本週讀了體會和表達感受以及感受的根源,在這幾章裏能夠深切的對比出,原來在生活中的很多時候都沒有明確的表達出內心的真實感受以及自己的需求。比如,孩子的房間很亂,我看到後很惱火,就會馬上氣沖沖地説:“你看看亂糟糟的,像什麼樣。能不能利索點啊。”孩子就會説:“哪樣了?你怎麼每次都這樣説,你想讓我怎麼樣啊?”我瞬間就崩潰了。

當時確實感覺自己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現在才知道,原來自己的感受並沒有清楚的表達出來,更沒有説出具體的.請求,讓他達到什麼樣的標準。所以昨天我就試着書中的樣子説:“我看到你的房間有點不整齊,心裏不舒服。真希望你能把被子疊好放在牀的一邊,再把枕頭放在被子上,看完的書能夠放在書櫥裏……”他説:“好的,老媽,畫完畫馬上整理,行嗎?”

我心裏有點小得意,原來可以這麼簡單的溝通啊!所以,這本書真的需要經常的拿出來讀讀,才能更好的溝通和提高。

非暴力溝通心得9

文丨張捷。今天讀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的第五章,感受的根源。書中第一部分講到,別人的行為可能會刺激我們,但並不是我們的感受的根源,聽到不中聽的話有四種感受。想想自己在生活中,只是淺表的意識到前兩種感受,不是內疚就是指責別人,從來沒有靜下心來去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書中第二部分講到有助於人們健康成長的七種需要,比較具體,我們認識到人們的.需要是什麼。書中第三部分講從“情感的奴隸”到“生活的主人”,告訴我們非暴力溝通既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又能關心他人。在生活中,最近我們家的關係比較和諧,我娃她爸以前很不喜歡我説話語氣和方式,以前他做家務什麼的,不是很願意,但還是做了。最近通過學習,改善自己的説話方式和積極傾聽。週末本來我早上做早餐,誰知孩子她爸七點鐘自己起來做早餐,帶娃的的時間也比往常多了,晚上也給娃講一會繪本故事。

書中説的只用了一點,其它很多部分目前運用到生活中,一下子還有點距離,有時候不忙的時候,會想想剛才的表達是否滿足自己需要和體會到他人感受。通過每天的學習,自己的生活會改變越來越多,同時也謝謝各位同學的每天陪伴,相信我們都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非暴力溝通心得10

是聽了同事的推薦買來這本書看。

相信讀了這本書的人都已經熟記: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至於講到非暴力溝通的各種作用,如果所有人都能心平氣和的,理智的來思考問題,那麼各種問題自然能夠被更加容易的解決。

我覺得有幾個問題:

1是不能期待談話的對方會聽你在講什麼,每個人的教育水平和理解事物的方式千差萬別,別指望他們會配合你劇本。

2是我在讀書的過程中會感受到諸如“聽起來,你有些不耐煩,你希望每個人的意見都能得到傾聽?”這類句子。聽起來只會讓我更生氣,因為説話者好像把自己放在一個很高的高度在俯視你。如果是在本就有矛盾的情況下,這種感受更會被放大。

3是雖然人性是相通的,但中美文化有差異,中文和英文的表達方法也有差異。如何能用中文來表達出相同的意思是我們在應用非暴力溝通的最大障礙。如果按照文中直譯的表達方式,只會讓人以為在看譯製片。

我對書中所表達的.關注他人和自身的感受和需要還是非常贊同的。

看完出到能運用,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希望能看到更多適用於本國文化的案例,從中體會。

這本書不是教人們從應用層面上利用他人的心理反應去實現自己目的,這樣的心理學書籍是我認為的好的心理書籍。

非暴力溝通心得11

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的身體暴力都源於語言,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帶來的不同感受,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的確傷人竟然不自知,這些傷害不露聲色,僅用隻言片語便使我們遍體鱗傷,進而激怒受害者時,馬上將小問題發展成“身體的暴力”,使他們情緒失控、難以自已,做出無法挽回的事。

對方的“暴力”反擊時,讓我們才覺悟到自己説話的得失,傷害了對方自尊、面子、情感,同時也造成了自己情感和精神上的傷害,彼此之間變得冷漠、隔閡、敵視。真是説者無心聽者難受,不會表達真實感受和願望,不能傾聽對方的需求,困於暴力溝通之中,百思不得其解,令人痛苦不堪。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讓我們學會轉變談話和聆聽方式,不再條件反射地説出傷害人的話,學會了好好説話温柔以待,言語上不再批判、指責、詆譭、猜忌、比較、命令、嘲諷、否定、説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迴應、口不擇言等無心或有意的暴力,刺穿我們堅硬的盔甲,直至內心深處。

非暴力學會創始人阿倫。甘地説,如果今天的世界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它的無情。

而改變溝通方式則是轉變生活方式,改變無情世界的最佳途徑。

《非暴力溝通》教給了我們一種溝通方式,通過表達與體會觀察、感受、需要,以及作出具體請求,明確表達內心,提醒我們覺察和內省,體會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與需要。

只説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事實,不要妄加評判,不要用有色眼鏡看人看事,憑主觀意識下定義;

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連同自然而來的情緒,不要試圖影響他人判斷,而將感受與想法混為一談;

在表達需要之前,先擯棄自己的情緒因素,不要為了滿足自身需求而刻意扭曲他人行為,明確表達自己的'需要。

出於自己的感受與需要,希望對方做些什麼,清楚表達出來,請求而不要命令。

用心傾聽他人的感受與需要,詢問和反饋,有效地幫助對方。

不要吝於表達感謝與讚美,大方表達與接受。

古人説“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都是友善的,那些看似不友善的溝通方式,多來自於生活中的不經意的習慣。非暴力溝通源於愛,讓我們用非暴力的溝通方式迎刃而解遇到的難題,讓愛、關懷與歡樂融入我們的生活。

非暴力溝通心得12

今年暑假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正在自責和懊悔的情緒中無法自拔,當讀到第一首詩《語言是窗户(否則,他們是牆)》時,情不自禁的感動的熱淚盈眶,詩裏描述的正是我犯的錯誤,是我親手把語言變成了牆。那時的我關注更多的是如何傾聽他人的需要和感受,希望能學習到加深與他人交流的方法。這次再讀,收穫的焦點更加廣闊了,深刻的理解了如何傾聽自己和愛自己的重要性,只有搞清楚自己需要什麼,如何滿足自我的需要,才能明白他人的哪些行為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才能明白自己氣惱責備他人的原因,也才能看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並給予理解和陪伴。

這本書更像是一本指導手冊,教會我們如何觀察生活周遭發生的情況,體會和表達自己的感受,並通過傾聽認識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最後根據這些需要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請求,促進自己加強與他人的聯繫。

作者以案例和對話的方式,讓讀者在實例中體會觀察和評論、感受和想法、請求和命令的區別(我們所受的教育和成長環境讓我們常常無法區分他們的差異),認識到傾聽和表達的重要性。

書裏對觀察、溝通、傾聽的技巧講了很多很多,無法一一贅述,對我來説最有幫助的是一個認識自我的方法,通過“不得不改作我選擇”的練習,深入的瞭解自己的行為和需要,深深的理解了自己曾經説出的話和做出的選擇,也終於看到了一點點真實的自我。

對於溝通這件事,本書能夠幫助人們在和別人溝通的時候理清思路,以及我們需要注意哪些點,需要做什麼事情。它都很具體地給出方法。可能這只是獲得有效溝通其中一種方式,你也不需要過於迷戀本書的方法,因為書中知識畢竟是從實踐中得來的。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再次迴歸實踐當中去,還是需要我們內化,從而形成我們自己的溝通風格!

具體方法:

前提:當你聽到什麼話,知道什麼事情,先不要去比較、判斷、評論、標記是非、道德標準等等,因為他們會矇蔽我們作為人性愛的一面。

步驟一,觀察,先要對發生的事情客觀的觀察,具體地表述出來,而不是去總結性的評論,因為評論具有判斷色彩,這是一種變向的指責與批評。

步驟二,感受,將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或者聽到話,要把自身此時此刻的感受表達出來或者我們做的哪些事情導致他人的感受是什麼,讀後感比如,我很難過,我很高興,我很內疚”。而不是壓抑自己的.感受,總是説“我覺得”!這樣的主觀看法。因為感受,能讓你體會到他人的狀況,從而更理智地去和他溝通。

步驟三,需要,在表達感受之後,要説出我們內心的需要,我們需要什麼,傾聽自己的內心。不是責備自己,也不是責備他人。委曲求全和盛氣凌人都會傷害自己與他人的人際關係。

步驟四,請求,明確地具體地提出我們的請求(避免抽象),而不是向別人發號命令(這樣會讓別人覺得,不聽從你,他們會受到懲罰)

步驟五,傾聽,在傾聽之前,我們需要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斷,全神貫注地傾聽對方的真實想法、感受、需要。不要急於表達我們的感受和態度,因為此刻,體會他們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能準確地體會他人的感受,也可能説明你也很少能夠傾聽自己的內心感受。

步驟六,釋放憤怒,當我們生氣時,不要指責他人和自己,體會他人和自己的需要與感受,會讓你的憤怒降温。

步驟七,愛自己,不要壓抑自己,強迫自己去做某些事情。當我們想改變某些行為,希望你是因為出於對生命的愛,而不是出於羞愧、自責、內疚、義務性的去做某些事情。如果你有負面情緒,你要承認這個是無法避免的,無需責備自己,因為人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如果有些事情是你逃脱不掉的,那就告訴自己的內心“這是我選擇做的,而不是不得不做的”。因為在滿足別人需要的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的感受。

我想這本書將是我經常翻閲的手冊了,因為非暴力溝通是要在生活中、關係中去實踐的,就如作者所説,非暴力溝通更是一種持續不斷的覺察和提醒。只有不斷的去觀察、去傾聽自己和他人,去打開自己體驗更多的互動,才能收穫到我們希望得到的愛和被愛吧。希望今後自己和他人都能願意去健康的溝通,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在生活中,在工作上,能夠獲得更多的快樂,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非暴力溝通心得13

這個周的學習讓我知道,不僅要體會到自己的需要還要正確的表達自己的需要。書中説的家庭主婦的例子就跟現實的我一樣,先把情緒發泄了,事情還得自己做,然後還覺得委屈。

學習以後,可能還是控制不住發泄情緒了,但是我會馬上意識到,會心裏問自己,我的需要是什麼,我希望對方做什麼或者給我什麼樣的反饋。很多時候,我對自己太苛刻了,不寬容和真實的面對自己的感受,所以才會出來很多情緒,然後把這些情緒歸責於別人。我應該對自己的.意願、感受和行動負責。

清楚這一點之後,我們對別人提出請求的話,應該越具體越好,一方面可以讓我們更加認識自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讓對方瞭解我們的目的,有助於溝通的進行。通過學習,我知道了請求和命令的區別,這也有助於我去理解PET這本書中用第三法跟孩子做出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如果我提的方案被孩子説No了,我要用心去體會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是什麼使他無法説Yes,除非我充分體會了什麼妨礙了他同意,我不會試圖説服他。

非暴力溝通心得14

文丨劉晴。對於“應該”或者“不應該”這個詞特別的不舒服,用在自己身上是打擊自己,用在別人身上是激起憤怒。

記得有一次老公的弟弟出了點醫療事故,據説可能需要通過司法部門解決,可能需要個人賠償。而弟弟個性比較寡淡,老公是個急性子,一直催促着問弟弟採取了什麼自救方式,弟弟説等科室大主任回來開會做決定。老公開始坐不住了,一個人乾着急,又急又惱地一直跟我數落弟弟對於這件事的不作為。忽然間來一句:“這件事情估計要自己掏賠償,我們應該幫忙。”如果這是這樣二話不説肯定是盡全力幫忙的,但是一聽到老公那些強勢的`話,心裏的火蹭的就冒起來了,直接頂了回去了:“什麼叫應該?”心裏想:我欠他的嗎?憑什麼應該呢!

其實想想這裏這個“應該”加上老公強硬的語氣讓我感到的是他根本不是跟我商量,甚至都不是通知我,而是強勢地向我下達命令。稍微冷靜後,想表達我不喜歡他跟我説話的方式,然而一出口就是帶着憤怒的指責。希望自己在認識到錯誤的做法後,可以慢慢有所進步。

非暴力溝通心得15

學習如何表達憤怒對我來説特別重要。以前表達憤怒時,對親近的人會怒吼,因為我知道他們會包容我,他們知道我是“刀子嘴豆腐心”;對不太熟悉的同事同學,我通常會不理睬,橫豎看不慣他,也不敢表達憤怒,因為怕引起更大的衝突不好收場,只能敬而遠之;對於陌生人,在我的定義裏是“不道德、沒教養”之類的,我通常安慰自己這輩子可能遇不見了,息事寧人,就當沒看見或沒聽見。

不管是“忍讓”還是“發泄”,我都會在事後責怪自己“膽小怕事”或“衝動幼稚”,每次都在心裏默默的罵別人和自己千萬遍,仍不解恨,快憋出內傷了。

其實,憤怒的核心是尚未滿足的需要,與其指責自己和他人,不如靜下心來傾聽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有意識的用“我生氣是因為我需要”代替“我生氣是因為他們”。因為指責一個人時,絕大多數人都無法靜下心來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需要和感受上,我們的願望就更難得到滿足。

其次,我們也儘量不要給任何人貼標籤,這也會帶來暴力。負面標籤帶來的傷害,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正面標籤也是要不得的。我記得小時候,媽媽常對着別人誇我是一個上進心極強的孩子,一臉的驕傲,只因我有一次考試,數學考了98分,全班第二,爸媽都挺滿意。可我一看試卷,發現錯誤的那道題是馬虎錯的,要是認真檢查,我肯定是全班第一了,我心裏遺憾,難過,哭的稀里嘩啦的。從此我就被貼上了“上進心很強”的標籤。從此,不管大小考試,不管自己是否有遺憾,我都會大哭一場,因為我不想讓我媽媽覺得我“上進心強”這個“優點”是枉然,不想讓她失望。

説白了,充分表達憤怒,是在認真傾聽,用心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的基礎上,不帶任何指責的表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從而達到互利互贏、互諒互解的理想狀態。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光是在憤怒時強壓怒火,靜下心來就很難做到,也許“除了呼吸什麼也不做”真的能幫助到我們,這還是需要不斷練習強化。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加油,親愛的同學們!

標籤:非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