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結合自己課堂教學談心得體會(通用9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結合自己課堂教學談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結合自己課堂教學談心得體會(通用9篇)

結合自己課堂教學談心得體會 篇1

所謂課堂教學“實效”,是從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度來評價或診斷教學行為。過去常對課堂教學採用“合格”、“優質”等綜合性、概述性的評價,雖然也包括目標任務的達標度——“結果”評價,但評價視角的着眼點卻更多的關注師生教學活動——“過程”,因此,許多公開課才變成了“表演課”。為了“演好”一堂課,有時師生還要“排練”好幾次。“實效課堂”從“結果”的角度,關注教學預設目標的達成、關注學生獲得的生成與發展,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以稱之為實效性教學。新課程要求“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因此,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應是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是動態生成教學智慧的教學,是關注師生雙方生命健康發展的教學。實效性課堂,是從課堂教學目標任務的完成度來評價教學行為,重點關注的是課堂目標的達成、學生獲得的發展。課堂教學中常中“低效”現象,牽制了課程改革的推進,影響力教學質量的提高。要改變這些低效課堂,需要教師準確把握教材和領會課標要求,確定好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預設好主要的教法學法;需要教師積極創設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努力做到精講、善導,努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還要懂得讓學生即及時練習鞏固,保證課堂教學取得實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課堂教學中常見的幾種“低效”現象。

1、放羊式課堂。教師放棄對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放手自主變成了放任自流,非教學活動過多、教學秩序混亂,教學目標形同虛設,導致教學的低效。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首先是目標明確的教學,教師必須按照課程要求和學生髮展需要提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當好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並不斷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學生潛能,努力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

2、放羊式課堂。滿堂灌的講解、傳統的講授。在教學中,還有一部分教師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習慣於“講課”,試圖努力把書中的知識交給學生,教師始終主宰着整個課堂,忽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參與,忽略學生思維的啟迪,忽略學生能力的生成與發展。而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實效性性教學應當是:學生不僅學到了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且學到許多其他知識;上課結束很久以後,學生還在繼續研究和探討上課內容;不是強迫學生學習,而是學生渴望學習。

3、表演式課堂。這種課堂因追求教學過程的完美表現而脱離於“常態課堂”,常見於教學公開課。我們應當讓常態課去除表演課的刻意雕琢、華而不實,同時既充分預設,又動態生成,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能,使課堂煥發出教學的生命力和創造力,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準確把握教材和領會課標要求,是課堂教學“實效”的前提。

在實施課堂教學前,教師要先備課,確定好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預設好主要的教法學法、準備好適當的課堂練習,因此,認真專研教材,準確把握課標要求,才能提出科學優質的教學設計,才能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可能。準確把握教材和領會課標要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充分研讀教材,提出合理的教學目標,做到心中有“綱”,有的放矢。

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有效的必要條件。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包括認知掌握目標、技能達成目標、心理髮展目標。認知掌握目標就是學生在規定的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內,認知上所達到的“懂”和“會用”的範圍和水平;技能達成目標是指學生在完成規定的課業後,相應技能所能達到的標準;心理髮展目標是指學生在一定階段,情感、意志、思維等完善的程度和水平,其中又以思維品質的養成作為心理髮展的主要目標。

2、利用教學資源,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

實施課堂教學前的備課過程,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教學方法的預設。“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的選擇應當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目標要求、學生學情、環境條件等因素靈活選擇,但要注意幾個原則:一是“興趣”原則,既課堂教學應當不斷調節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興趣,堅持“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二是“激勵”原則,首先,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特意設定一些激勵環節、提出激勵性問題,同時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強化肯定。三是“自主”原則,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講授”法,努力創設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平台,教學中以問題引路,學生自主探究新知,或引發思維、或組織討論、或實踐操作,再輔之以教師的精講導學,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生成與發展。

三、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是課堂教學“實效”的關鍵。

主體性教學是以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前提,讓學生在民主、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中,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得到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應當怎樣保證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呢?

1、構建民主的課堂氣氛。教學中,教師要有平等意識,要尊重每一個孩子、相信每一個孩子、善待每一個孩子,這樣才會有民主的課堂氣氛,才能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及和諧的教學秩序,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

2、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改革單純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的教學模式,提供給兒童觀察、操作、實驗及獨立思考的機會。因此,教師應當根據教材的基本要求,創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儘量讓學生自己查找學習資料,堅持聯繫生活實際組織教學,充分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組織教學。

3、積極創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情境,提供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應當通過一定的課堂組織形式,不斷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通過讀讀寫寫、問題質疑、合作探究、動手操作、鞏固練習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活動。

四、講、學、練相結合,是課堂教學“實效”的保證。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努力做到精講、善導,努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還要懂得讓學生即及時練習鞏固,保證課堂教學取得實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我也發現,不少的課堂顧了“講”“學”環節的精湛,卻常常失去了讓學生及時“練”的時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以下幾點值得大家注意:

1、儘量精簡教學環節,優化教學的課堂討論、不起作用的媒體課件、形式化的課堂拓展等均應當讓位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鞏固練習。

2、不斷錘鍊教學語言,使課堂簡潔清晰。只有教師刻意改變,才能使自己的課堂語言越來越精煉。

3、當堂訓練、及時鞏固、關注發展。課堂是師生完成教學目標的主陣地,課堂上,有教師的正確引導,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在知識與能力的生成過程中,也必須有合理、充分的練習鞏固環節,以有效促進知識與能力的生成與鞏固。

2、不斷錘鍊教學語言,使課堂簡潔清晰。如複雜的提問語言、習慣性的重複語言、慢節奏語速、離題了的故事等。教學語言往往具有習慣性,因此,只有教師刻意改變,才能使自己的課堂語言越來越精煉

3、當堂訓練、及時鞏固、關注發展。課堂是師生完成教學目標的主陣地,課堂上,有教師的正確引導,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在知識與能力的生成過程中,也必須有合理、充分的練習鞏固環節,以有效促進知識與能力的生成與鞏固。試想,課堂在精彩的師生教學活動的後面,及時安排學生進行合理的、有層次的練習與鞏固,教師及時地把握反饋信息,不是能更好地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嗎?

實效性課堂教學是新時代課堂教學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保證,需要我們在實際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把實效性課堂教學落實、應用到課堂教學上。

結合自己課堂教學談心得體會 篇2

隨着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數學,這的確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變化。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説:“就數學本身來説,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教師要善於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如何上好數學課,使數學課靈動起來呢?

一、從生活經驗入手,創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有密切聯繫的,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師要儘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於接受。也可以讓學生例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國小生有着好奇心、疑問心、愛美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發揮國小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運用事先準備好的漂亮的圖片創設情境,講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隻小蜻蜓在草地上飛來飛去捉蚊子,忽然飛來了一隻美麗的小蝴蝶,繞着小蜻蜓飛來飛去,小蜻蜓生氣了,小蝴蝶卻笑着説它們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帶着小蜻蜓去找它們家族的成員,它們找到了樹葉,小蝴蝶説在圖形王國裏它們三個是一家人。同學們,為什麼小蝴蝶要這樣説呢?這樣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主動去探究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徵。

二、動手實踐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根據費賴登塔爾的觀點,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精神。國小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弱,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圖形或物體,調動各種感觀參與實踐,同時教給學生操作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實驗等操作實踐,激發思維去思考,從中自我發現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動手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三角形的認識”是一節比較枯燥的概念課,我讓學生用彩色塑料條圍成三角形,並投影到銀幕上。通過觀察,學生很快發現圖1和圖2是用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圖3雖用了三條線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義從直觀的觀察之中昇華出來了:“用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加強操作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順應他們好奇、好動的特點,而且能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幫助他們學習數學知識,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

三、實行民主教學,構建輕鬆和諧的師生雙邊活動

在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輕鬆和諧,師生們展示的是真實的自我。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同學們爭相發言,有的居高臨下,提綱挈領;有的引經據典,細緻縝密。針對同學們獨具個性的發言,老師不時點頭讚許,對錶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敢於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地張揚。如教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分類一課時,在教學生明確什麼是分類知識之後,我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主動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將30多支不同顏色、不同長短、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的鉛筆打亂放在一起,讓學生去分類,看誰分得合理。同學們爭先恐後搶着去分類:有按顏色分類的;有按長短分類的;有按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分類的;也有胡亂分的。再找學生説明這樣分的理由,對講不清理由的學生予以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主學習、主動實踐。教師還注意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抱有一種想學、樂學、會學的態度。

四、幫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數學基礎差,學習態度不明確,很要面子,別人幫助她學習她還不願意,認為很沒面子。問她懂了嗎,都是説懂的,作業往往又是錯的,看得出做作業時很急躁。我從寫字開始,要求她把字寫端正,允許作業少做,要求做一題對一題,不會做的重新做,做對了繼續,讓她認識到她也能做對,慢慢地樹立學習的信心,發現優點及時大力地表揚,使她嚐到成功的喜悦,並且認識到學習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不能有任何虛假的行為。漸漸地,她對數學有些信心了,字寫端正了,成績也提高了。

五、適當的表揚獎勵是上好數學課堂的添加劑

教師要給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機會,尤其是應“偏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善於設法消除學生的緊張畏懼心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補以適當的表揚。激勵性的評價、表揚能讓學生如沐春風、敢想敢問、敢講敢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的創造、創新火花才能迸發。如在練習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老師獎勵“小紅旗”給學困生,有時還主動與他們説上幾句悄悄話。學生得到老師的獎勵,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就會更進一步地去發現問題,發揮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從而擺脱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極大地發展創新能力。

總之,我們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應從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多種形式,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激勵性的問題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動手實踐中,學生能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在民主教學中,學生們不僅能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掌握數學的方法,而且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結合自己課堂教學談心得體會 篇3

參加江門市實驗國小優質課觀摩活動,期間我聆聽了兩位骨幹教師精彩的課堂教學,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兩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能一日為之?課堂上老師們先進的教學風格、變化多端的教學形式,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迪。讚歎之餘,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從中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談談自己的聽課體會:

一、課堂形式的多樣化

對於兒童來説,一本書是枯燥無味,教師需要採用不同的方式去刺激學生、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熱愛學習。針對這低年級的兒童的心理和身理特徵,實驗國小低年級開展繪本課程,通過講故事,演故事形式進行。從3分鐘《小鼴鼠找新家》,兩個低年級學生聲情並茂,動作大方,校本課程不但讓學生在聽故事中學到了知識,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自己動手的能力,也給學生鍛鍊口才的機會。

實驗國小還選用經典誦讀、你問我猜等多種形式來上好國學棵,保持學生的對國學好奇心和新鮮勁。再比如單單誦讀這一項來説,實驗國小也採用多種形式,像分小組讀、男女讀,詩句接龍讀、問答式讀……儘量做到課堂實現形式的多樣化,不斷的刺激學生,以達到我們國學課的要求。

二、快樂的課堂氣氛

羅曼羅蘭曾經説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裏,先要自己心裏有陽光。”任何人只有在輕鬆、愉悦的心情下學習才是豐富生動的,也只有在保持快樂心情的時候,學習才是有效的。在王林老師《臨死前的嚴監生》一課中,我感受到學生們學習的快樂。

王林老師給予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學生們有的展示有感情朗讀課文,有的説自己的想法,有的展示擴詞,有的展示課文朗讀,還有的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因為人人都有機會,因此人人都為能夠展示自己而激動萬分,爭先恐後地發言,學習興趣非常濃厚。

三、教師深厚的知識素養,讓人歎服

國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主要通過模仿來獲取知識。國小學生心理、智力、知識等方面發展尚不成熟、獨立性差,尚不能辨別知識的真偽。這一階段的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特殊的信任、崇拜,認為教師説的一切都是對的,甚至不相信父母的話以教師的話惟命是從。實驗國小的王林老師以深厚的知識素養影響着學生,押韻的白話文朗朗上口,使學生產生“我們老師懂得可真多”的感想,從而激起他們向老師學習、向老師看齊的願望,讓我由衷地敬佩。學生洋洋灑灑的説上幾句白話文,讓我感歎,還讓我懺愧。

結合自己課堂教學談心得體會 篇4

受到疫情的影響,各地開學時間被迫一延再延。不過,學校可以不去,學習不能落下,所以我校開啟了“停課不停學”空中課堂授課計劃。此次授課已順利進行了三週,我也有幸加入其中。在此,我把自己在空中課堂教學後的一點想法寫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

現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我們的教育模式也不再拘泥於傳統教學,線上教學將會成為常態。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適應未來教育的需要。

二、利用線上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線上教學可以豐富課堂的教育資源,創設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在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都能保持高度的興奮,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網絡教學,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

線上教學模式一方面為教師提供高質量的靜態資源,另一方面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利用討論區在線答疑,問題探索,交流研討,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最終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

四、巧妙設計教學任務,讓學生體驗學習樂趣

如果擔心學生在無人監督下學習溜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學生制定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相應的任務後,也能掌握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總之,線上教學為我們的教育教學開拓了一條嶄新的路,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傳統教學的重要作用。我相信:只要我們把線上教學和傳統教學合理利用好,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一定會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結合自己課堂教學談心得體會 篇5

追求課堂教學藝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一個教師永恆的追求。民主、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每一位教師夢寐以求的期待。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認為構建高效課堂就應該,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思考,營造有利的學習氛圍,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以期追求高效的生物課堂教學。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而教學效益應取決於課程目標的達成度,即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方面,收益愈大,則課堂效率愈好。高效課堂,它是對課堂不斷優化的一個過程,也是一個讓所有教師永遠追求的目標。我認為“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理想,即教師要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從本學科的教學特點和規律入手,努力上好每堂課,使學生從中學到更多的東西,至於用何種方法和手段,則需要教師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體會,談談對高效課堂教學的幾點見解。

一、高效的生物教學要體現“教學價值”

生物教學必須體現教師、學生、教學存在的真正價值,即“教學的價值”。

對於教學的“價值”,如果不站在“教學”的必要性上來考慮,而單純從是否教了知識來考慮,教學也是低效的。我們的教學就要考慮是否有必要再花很多時間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教學,搞所謂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搞所謂對話教學等,而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在於這些理念、理論本身有問題,而是教師忽視了課堂的“教學”價值,把理論簡單、片面,甚至極端地拿到了課堂上,使得學習方式與學習內容、學習目標不協調,因而學生主體的學習能力、思想認識停留於原有的水平。

二、高效的教學必須按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與實施

在教學之前,我們必須依據課程標準、年段要求,深入、認真研究學生實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教師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才能真正體現以學定教。脱離學生的實際,一味追求“時髦式”教學,不是新課改追求的課堂教學。當研究清楚了學生的實際後,我們就要研究教學內容與目標。不要認為有教學目標就行,只有教學目標適宜於學生,教學才可能有效。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依據學生的年齡實際和課程標準的要求,無論是目標的數量還是目標的難度都要仔細斟酌。根據教師個人的偏好任意地制定教學目標,那樣是缺乏課程意識、“生本”意識的表現。制定的教學目標一定要反映出“學生”的特點,適合學生的實際,這樣才能落到學生的發展上去。

目標適宜了,我們再選擇教學方法。方法是為目標服務的。那麼,我們要選擇怎樣的教學方法呢?我想應是按照學生的學習起點、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學的內容與目標進行選擇。需要特別注意選擇能引發學生思維或情感的學習情境,並且把組織形式、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主體整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向縱深發展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能否使學生進行深層的學習活動。

在實施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堂的生成實際,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展開教學。特別是當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我們教師必須進行教學診斷,敢於調整,敢於引導,敢於追問,敢於講解。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的思維與情感引向深入。

三、高效課堂需要情感增色

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是近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國著名學者朱小蔓教授認為:“情緒、情感是人類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類經驗中最親近的體驗。”因此,教學需要激情澎湃,課堂需要真情湧動,有激情才有活力,才能生動,才會創造。

教師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進行激情而詩意的教學。教師要打動學生、感染學生,首先要打動和感動自己。只有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才能產生情感與思想的共鳴。當前,我們的課堂儘管用上了最先進的教學設備,進行了最優化的教學設計,但熱鬧背後卻是師生表情淡漠,情感缺乏,思維缺失,能夠給學生留下多少值得銘心的痕跡則不甚了了。這不能不説是課堂缺乏人本的失敗。而成功的課堂,不僅要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要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它對學生是受益一生的。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慈祥的笑容、親切的提問和期待,猶如涓涓細流,注入學生的心靈,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良好的師生情感,創造出一種開放、民主、自由、多元的英語課堂氛圍,既給學生提供主動合作交流探究的時間,又給學生提供愉快的自主發展的空間。關注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恰當地給予表揚鼓勵,使學生對教師良好的情感態度轉移到學習的課程上。教師的微笑不僅可以表現不同的情感,而且能給學生以信心,從而提高課堂實效。

四、高效課堂需要思考增香

課堂上經常聽到“對不對““同意嗎”“聽懂了嗎”等簡單機械的問題,看上去師生互動,熱熱鬧鬧,其實學生並沒有深入思考。這些問題難以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和生成新的認知。教師應大膽發揮學生好奇、好問、好表現的特點,多創設質疑的時間與空間,提高生物認知的質量。如:“你們還有什麼疑問?”“你還有什麼新的想法”“你有不同意見嗎?”,這樣的提問能促進課堂有效生成,培養學生不盲從、深層次思考的品質。

真正的高效課堂必須是師生思考爭鳴的課堂。教學需要思考感悟,課堂需要思維爭鳴,是因為只有思考才有發現,才能昇華,才會踐行。教師要真正創造性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為此,教師只有深刻感悟生活、課標和教材,善於整合生活、教材和學生等教學資源,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釋放學生的情感和思維,才能讓學生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充滿激情,思維真實地參與和投入,使其如沐春風,如臨其境,與老師共享苦樂,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達到忘我境界。如果我們的課堂僅僅追求形式上的“師生互動”和表面上的熱熱鬧鬧,那麼,學生看似“動”了起來,但其實缺乏的恰恰是珍貴的思考。

五、高效課堂需要生活增味

生物是前沿的自然科學。生物教學必須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必須滿足社會發展和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因此,學生的綜合能力要能滿足其今後學習、工作和生活基本需求,要讓學生的生物變成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

生物學科課程的內容和編排往往緊密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與學生的生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生活中有豐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師可以多方面採集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深入淺出,讓事實説話,這樣就可以使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複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更要注意創設現實生活情境,啟發引導學生,並讓學生關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趁熱打鐵。學生非常踴躍地各抒己見,很順利地學習生物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自然而貼近生活。

六、高效課堂需要幽默增趣

前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認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從心理學上講,人們大都喜歡幽默的故事,欣賞富有幽默感的人。因此,一位教師擁有一份幽默,在教學中恰當運用幽默,能活躍課堂氣氛,和諧師生關係,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開啟學生心智,優化學生個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教師的教學就有了個性魅力和智慧的光彩,就能把一些抽象的、複雜的教學內容,以一種生動而饒有興味的形式表現出來,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學難度,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生動、幽默的語言營造出輕鬆、自然的語言學習環境,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感受學習生物的無限樂趣。一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課堂氣氛頓時活躍,同學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想要獲得高效課堂,教師要在宏觀上把握好課堂的整體結構,優化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時間留給學生,把空間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充滿激情和思考、貼近生活、詼諧幽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大膽探索,不斷體會、不斷反思、不斷感悟,讓自己的課堂充滿“自主、互助、優質、高效”的旋律,努力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

結合自己課堂教學談心得體會 篇6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高效率,當然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因此,課堂改革勢在必行。

10月26日我參加了縣進修學校組織的“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聽評課活動,感觸很深,收穫頗豐。

什麼事高效課堂?我查閲了資料,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基本特徵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高效生成,愉悦共享”。教學效果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體現: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現在課堂容量,課內外學業負擔等。二是效益的最優化,也就是學生受教育教學影響的積極程度,主要表現在興趣培養、習慣養成、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與品質等諸多方面。

中國傳統教育是以教為中心,以控制學生、滿足教師的表演慾望為主,忽略了學生學的主體地位,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消弱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降低了學生學的能力,不利於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而新課改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參與度為主,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聽課學習使我明白了高效課堂中,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師生關係,真正放下架子走近學生,成為學生平等的合作者。合作意味着參與,意味着一種師生之間的共同體驗,從而可以使學生生成新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新課程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合作是極為重要的。沒有合作的教學是難以實施新課程的,或者説是無法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從講台上走下來,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一起交流,與學生一起活動,讓學生在教師這裏獲得尊重和認可,讓學生在班級獲得歸屬感,從而與學生一起共建有利於個性發展的課堂氣氛。

我將以這次學習為契機,以學校制定的“三學一檢”為指導,結合實際,加強理論學習,強化課改與高效課堂觀念,積極致力於課堂教學改革,通過不斷學習、探索,力爭形成特色,真正解放學生,創建高效課堂。

結合自己課堂教學談心得體會 篇7

通過對山xx中學、xx中學、xx中學等地的考察學習,就如何打造新課程標準下的“高效課堂”我校也在探索實踐,經過本學期大規模的推廣和實施,老師們的感受頗多,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粗淺的體會。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開展“高效課堂”研討,其指導思想歸納起來就是兩個減輕兩個提高: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高效課堂”主要研討兩大方面,即教師與學生,也就是教與學,是研究主導和主體及二者的關係。指導學生學習接受知識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思維。有了正確的思維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記憶的也牢固。平常我們談備課,既要備教材、教法,又要備學生、學法,如何備學生?那就是要清楚學生的基礎、思維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課堂”研討,必須首先肯定這兩個方面,即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出高效。

一、教師方面

1、充分的課前準備

要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效率,充分的課前準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有人認為實施高效課堂就是讓學生做讓學生講,老師就不用講了,老師變得輕鬆了,實則不然。實施高效課堂對教師的水平要求更高了,不僅要求自己在課堂中很好的把握知識,還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提前制定科學合理的導學案,將導學案提前發給學生,引導學生完成導學案,進行判閲,根據學生的學習報告制定出合理的課堂展示內容。課前教師準備工作非常重要,決定着每一堂課的成敗。

教師的課前具體工作:

(1)根據課本內容、大綱、考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基礎和認知水平制定出合理科學的導學案,對課堂內容和時間要把握準確,設置好當堂訓練。

(2)指導學生完成導學案,寫好學習報告,檢查學習報告,整理好學生存在的問題,把握好重點難點。

(3)分配好小組展示任務,和學生做好課前交流和討論。

(4)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基礎差的學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

2、活躍的課堂狀態

只要能讓學生的思維總處於活躍狀態,我認為,這就是一節高效的課,成功的課。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方法,,在組織課堂教學的各環節中,教師要明確自己的位置,別剝奪學生的權力,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高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教師要做好課堂引導。對小組做好合理的評價。

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高效作準備。

3、課後的總結與反思

課堂教學後要做好課後總結和反思,這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根據學生課堂展示情況、暴露出的問題,認真分析總結與反思,將沒有解決好的問題在進行討論分析需要在澄清的課上再安排學生展示進一步完善。

二、學生方面

1、課前預習習慣

預習不止是把書本看看,還要完成導學案上的學習任務,完成學習報告;還要思考跟以前的知識有什麼聯繫?哪些問題通過看書查閲資料就已經會了,哪些問題討論後還有疑惑等等。這樣,聽課就有的放矢,會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有效了。

2、課堂學習習慣

養成主動學習,主動記筆記,做練習的習慣;養成課堂講解、展示、質疑答疑的學習習慣,養成積極討論組內團結協作的習慣。

3、課後鞏固習慣:

堅持先複習後做題。複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把所學知識認真複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後再做作業,這樣做題速率就提高了。

如果每個學生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加上教師的充分課堂準備,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高效。

三、“高效課堂”實施中的困惑

1。經過近兩個月的課堂摸索,老師和學生都感覺現在的教學模式很好,能夠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基本杜絕了課上睡覺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語言表達和問題展示能力。

存在的困惑:

(1)教師的素質有待提高,部分教師不能根據課本提煉出非常科學合理的學習任務;

(2)學生層次不同,有些問題要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有時安排展示的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

(3)配餐題、課本習題、學校定的複習資料如何合理使用;

(4)如何保證讓學生展示又要保證進度;

(5)導學案中只寫學習任務,學習報告寫在另外一個本上,還是在導學案中留下空位讓學生完成學習報告,哪種形式更方便實用,各組還在探索階段;

(6)學生的不同層次如何全部調動起來,讓每個學生的智慧發揮到最大。

(7)課件的使用與導學案的使用和學生展示如何更好的結合。

(8)高三面臨大學聯考,題的難度很大,時間緊迫,都讓學生講題不太合理,我覺得複習內容和部分習題可以留給學生講,難度太大的要由老師講,要照顧到尖子生和優秀生,鼓勵差等生狠抓基礎題,應將大部分時間來做基礎題,全面努力提高總成績。

(9)其他學校的學案可參考的東西不多,我們必須依據我們的學生實際水平整理出我們使用的導學案,工作量很大。

我將帶領全體化學教師努力學習積極探索,努力在短期內摸索出一套適合與我校的更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

結合自己課堂教學談心得體會 篇8

隨着英語學習難度不斷加大,給教師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經歷,總結出了以下英語課堂七步教學法。

1、預學。在教學課文前,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藉助詞典單詞表或有關資料,能對文章內容有大概的瞭解,能整體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結構,不懂的字詞句讓學生在預習時劃出來,留到課堂上或課後解決。把這一課前預習,作為提高教學效率的第一步,不無原因,學生要有一定的預習能力,且學生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堅持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預習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聽課的效率。

2、導學。導學是一堂課的開始,“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學部分,教師不能忽視,教師應精心設計,引人入勝,要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意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

3、聽讀。學生在初步感知整篇文章內容後,讓學生進行聽的練習,在聽之前可以提一兩個問題,問題要有代表性,要讓學生聽完整篇文章後才能得出答案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整體理解能力。如果文章比較長,可以選擇部分重點段落給學生聽。聽完後,核對答案,朗讀課文。朗讀課文可視學生理解情況作不同的要求,可以是模仿性跟讀,也可以是學生集體朗讀或分組閲讀,或個體練讀。在讀的過程中要做到口、眼、耳、腦同時並用,提高記憶能力。另外,還應注意語氣、神態,要通過朗讀做到心領神會。

4、設疑。學生聽讀後,已經對文章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時要求學生默讀文章,解決教師精心設計或練習冊中設計的T/F判斷題或問答題。在設計問題是應注意這幾點:

①先易後難;

②先理解後拓展;

③先淺後深,兼顧兩頭。

通過設疑檢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瞭解學生是否把握文章的中心、重點。

5、複述。複述課文是閲讀課堂教學的昇華,是培養學生組織語言連貫表達的重要訓練手段之一,通過複述對所學文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變文章中的語言為自己的語言。會説才會寫,堅持複述,既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6、解難。所謂解難,就是指英語課堂教學中排憂解難的過程,是強化重點,突破重點的必經之路。解難的形式大體有兩種,一種是由教師提出文章中較難理解的語言點,由學生思考、討論,然後解答;另一種是學生將預先是或經過課堂教學後還疑惑的問題提出來,由學生提出,師生共同討論解答。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便於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7、查測。這一步驟主要是檢查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瞭解學生掌握情況,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查測得內容一般式課文教學中的重點語言點,也可以是拓展性問題。查測得形式可以是口答、也可以是筆試。用不同的方式檢查學生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哪些知識沒有完善需要補充或提高,進而儘量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

英語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堅持不懈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和摸索,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和汗水,量變的積累一定會帶來令人驚喜的成績。

結合自己課堂教學談心得體會 篇9

數學閲讀能力是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核心。有效的數學閲讀可以使學生快速準確地發現、收集、分析和處理數學信息,實現以人為本的對話。目前,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閲讀存在“方法缺失、策略運用不足、閲讀質量差等問題”,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發展。

如何採取有效策略加強數學課文的“優質閲讀”,提高閲讀質量?以《國小數學》第十冊第《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課為例,探討了培養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閲讀能力的策略建議。

第一,問題驅動,針對性閲讀

問題驅動,即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出發點,以問題為核心,使學生圍繞問題有針對性地尋求解決方案的學習方法。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一個或一系列問題往往貫穿數學閲讀材料;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的線索,也是探索的階梯。學生在閲讀時,要引導學生髮現核心問題,以問題為任務驅動,有針對性地閲讀,找到知識之間的相關節點,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堂上,閲讀材料包括圖像、文字、對話等元素,有很多不同的問題或疑問,比如“應該解決什麼問題?”這些物體的特點是什麼?”“排水法計算不規則物體體積需要記錄哪些數據?“等等。”如何找到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是核心問題。我們以這個“問題”為驅動引擎進行閲讀,讓學生圍繞這個問題組織、選擇信息,有助於加深對閲讀的理解,最終得到解決方案。

圍繞這個問題,學生需要思考:不規則的物體可以轉化為規則的物體嗎?如果我不能改變我的外表呢?排水作業測量有哪些步驟?引流方法有哪些侷限性?

二,反思與質疑,思辨閲讀

學生讀書時,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會流於表面;只停留在課本的具體和例子上會比較狹隘。要引導學生反思、提問,在字裏行間獲得啟發,不要侷限於題材的侷限,不斷深入思考。

學生讀這堂課時,假設大部分學生都會有三個層次的理解:一是理解“橡皮泥加工成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轉化方法;二是理解“V上升=V物體”和“V

後—V前=V物體”的排水法;三是初步理解排水法不適合測量乒乓球、冰塊的體積。但閲讀僅到此為止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當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反思追問”,進行“思辨閲讀”,打開學生更開闊的思維空間。如引導學生進行三個層次的反思追問:

第一層次(初步認識層):

追問:

①“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能轉化為規則物體來計算體積?”。

②“用排水法是否適合計算乒乓球、冰塊、塑料泡沫的體積?”。通過追問,學生認識到“排水法”可用於計算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適合計算完全浸沒的物體體積,不適合計算浮於水面的物體體積。

第二層次(深入認識層):

追問:

①“用排水法是否適合計算海綿的體積?”。

②“用排水法能否計算會與水發生化學反應的物體的體積?如固體‘鈉’”。通過追問,學生進一步理解“排水法”中應“保持物理屬性不變”的核心前提。

第三層次(思辨認識層):

追問:

①“排沙法能計算乒乓球的體積嗎?”。

②“排水法真的不能計算乒乓球的體積嗎?”學生經過思辨追問,認識到排水法有一定的侷限性,但可以想辦法轉化,排水法仍然是可以測量乒乓球體積的,更進一步地認識到排水法中“完全浸沒”的重要性和可轉化性。

三、對比建構,系統閲讀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中斯基曾指出:“比較是一切理解、一切思維的基礎。”在數學閲讀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手段確定不同題型、類似題型的異同關係,感悟知識的內在聯繫,實現知識的系統建構,從而深入把握知識的內涵。

本課閲讀材料中有三個練習題例,內在聯繫緊密,可以進行題組對比,以促進學生感悟內化、進行系統建構。如下:

一是P41第7題(如圖1),反映的數量關係是“V後—V前=V物體”。

二是P41第9題,“在一個長8m、寬5m、高2m的水池中注滿水,然後把兩條長3m、寬2m、高4m的石柱立放着放入池中,水池溢出的水的體積是多少?”,反映的數量關係是“h物>h水,部分浸沒,則V溢出=V浸沒”。

三是P120第14題(見圖2),“一個長方體的玻璃缸,長8dm,寬6dm,高4dm,水深2。8dm。如果投入一塊稜長為4dm的正方體鐵塊,缸裏的水溢出多少升?”反映的數量關係是“h物

這三個題型,從水位的原始高與物體的高度來進行對比,呈現“h物h水”兩種情況;在進行排水法測量時,出現了“完全浸沒、部分浸沒、水位上升後再完全浸沒”三種不同的情形。閲讀時進行題組的對比,有利於學生髮現“物體所排水體積與浸沒部分物體的體積相等,與未浸入的部分無關”這一要義。經過這樣的對比建構,學生更加系統地、全面地掌握知識,弄清排水法的內涵,感悟到“形變”與“神不變”的關係。

四、體悟思想,昇華閲讀

《新課程標準》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我們要通過教學使學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逐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和提高數學素養。國小高年級數學語言由文字、圖片、表格、符號等組成,比較抽象、邏輯強,往往滲透着推理、類比、變換等數學思想。學生進行數學閲讀時,不僅要掌握文本的表層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要體會感悟深層次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在本節課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在文字、圖片的信息中,感受轉化、等積變形的思想方法,提高閲讀的認識,昇華閲讀的品質。如引導學生在閲讀中思考:“形態上發生了什麼變化,你從中體悟到什麼思想與方法?”

課本中有三種比較典型的形態變化,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

①文中提到:“可以把橡皮泥捏壓成規則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從形態上看,是把不規則物體轉化成規則的物體,從思維方式上看則是把新知轉化成舊知,滲透等積變形的方法。

②課本主題圖(見圖3)所示,受測物體“梨”形態不變、水位上升,實則是把梨的體積轉化成上升部分水的體積。

③P41第9題(見前述),則是受測物體“石柱”形態不變、水位上升且溢出,方法上是:浸沒部分的體積轉化成溢出水的體積,即V浸沒=V溢出。三個題例,呈現的角度不一樣,從直觀到抽象,從不同的角度詮釋轉化與等積變形的數學思想。

這樣閲讀,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探索熱情,又能夠加深對學科知識內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得到方法的啟發,感悟到其中藴含的數學思想。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閲讀,一個閲讀能力不好的學生,就是一個潛在的差生。”我們在教學中應多維度、多策略地培養學生的數學閲讀能力,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