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教研活動發言稿15篇

演講稿2.99W

在現在社會,需要使用發言稿的場合越來越多,發言稿可以提高發言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你所見過的發言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研活動發言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研活動發言稿15篇

教研活動發言稿1

10月20日在三中進行了一次學區教研活動,邱勝宇老師講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這節課的重點體現在對論證過程的分析上。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是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議論文。本單元所選的四篇議論文,具有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課程標準》中要求“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魯迅先生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選擇了特定歷史時期敵方的論調,在以大量事例對敵方錯誤的論調進行無情的鞭撻基礎之上,作者又提出了自己的論點,進而進行了論證,這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及語文薰陶的極好文本。^

我們的學生對“自信”二字的理解,只是停留於表面,限於感性,未能深入,不能昇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將盡量避免空洞的説教,只充當導演的角色,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也就是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主導”的教學理念,讓他們自己去體會文中所包含的感情,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議論文從論證方式上看,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發表議論,批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或主張。

一般説來,批駁對方的論點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直接批駁論點,即先舉出對方荒謬的論點,然後用正確的道理和確鑿的事實加以批駁,揭示謊言同事實、荒謬與真理之間的矛盾;二是通過批駁論據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據是支撐論點的,論據駁倒了,論點也就站不住腳了;三是通過批駁對方的論證來駁倒對方的論點,論述一個問題,論點和論據之間必有內在的邏輯聯繫,否則論點就站不住腳,通過駁論證來駁論點,就是揭穿對方的論據與論點之間無內在邏輯關係,即所持論據證明不了論點,其論點不能由論據推出。

教研活動發言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首先熱烈歡迎檢查團的領導們參加我校數學教研組的這次研討活動。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提高課堂效率最有效的辦法。這是我校校級領導赴河南永威學校參觀學習後,通過全校教師的參與討論,結合學校教學工作現狀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從而決定在全校開展“雙基教學,雙培育人”的教學改革。雙基:課堂上努力使每個學生掌握每節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雙培: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要始終貫穿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日常行為習慣的培養。

XX年,“雙基教學,雙培育人”教學在我校全面實施,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老師們對新教學方式理解不夠,存在很多問題和困惑。於是本學期,我校確定了圍繞“如何有效的落實雙基,雙培教學?”為主題的校本教研。我們將從“怎樣制定教學目標?”“如何設計有效的導學?”和“檢測題目的制定?”三個方面對本主題進行研討。上次通過大家的研討,已經達成共識,制定教學目標首先要充分理解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狀況制定的目標要具體,恰當。

今天,我們一起觀摩了

老師的《

》一節數學課的動態呈現。下面就請大家以這節課為載體,圍繞“如何落實雙基雙培教學中的導學。”這個主題展開研討,希望老師們暢所欲言。

我們先請

老師談談自己是怎樣在教學中落實雙基雙培中的導學的?

執教教師説課:教學目標、重難點、設計的哪些環節符合雙基雙培教學,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

主持人:聆聽了老師的説課,大家肯定會有很多話要説,希望大家積極發言,也熱烈歡迎現場的領導參與我們的討論。

(-)在新教學方式下如何指導學習?

主持人:上面幾位老師對教師如何指導學習?這個問題,結合本節課認真的交流了自己的看法並提出了“設計有效的教學環節”和“設置有效問題”等,很好的建議。

(二)在新教學方式下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與會教師評課

主持人:謝謝幾位老師的精彩發言,你們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到,在教學中要使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等有效的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主持人總結:時間過的真快,感謝各位老師的積極發言。這次活動營造了一個有效、務實、探索的教研氛圍。本次圍繞“雙基雙培”教

學中的導學這個主題的數學教研活動,通過聽課、評課,研討,達成共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準確把握教材,設計有效的教學環節。

每一節課,我們一定要結合教學目標抓住一個切入點,由這個切入點展開學習,這樣,既能使課堂簡潔,也能使課堂更有效。

2、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設置有效的問題。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問題的設置一定要是學生容易解答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有些問題可以換一種問法,達到的目的是一樣的,但學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樣了。

3、教學手段要靈活。

我們要更新觀念,改變教學方式,教學中要實實在在的運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等教學手段,學生能做的教師不做,學生能説的,教師不説。

4、雙基教學與雙培育人相結合。

我們教出的學生不光是學會了知識同時也鍛鍊培養了各種能力與習慣,這樣,會起到相互促進,事半功倍的效果。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們的“雙基,雙培”教學還處於摸索階段,需要面對的問題和困惑還有很多,下次我們將圍繞“如何落實雙基雙培中的檢測環節?展開研討。我相信:提高課堂效率是每一位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讓我們一同攜手構建出屬於我們春光人的“雙基教學

雙培育人”的特色新課堂,為XX礦區的教育改革衝鋒陷陣。

教研活動發言稿3

各位老師:

大家好!

首先要感謝學校領導能安排這樣一個活動,讓我們互相交流,聆聽到了許多老師寶貴經驗,讓我有了學習的機會,國小科學教學研討會交流彙報材料。今天我在這裏介紹的,也只是一些平時工作中點滴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科學課程標準》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素質是無法像知識那樣直接xxx教xxx給學生的,教師必須通過組織一個個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過程中感受、體驗並內化。所以科學課上必須有科學活動,科學活動必須有學生參與,學生只有參與了,才能提高他們對科學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和興趣性。如何抓好科學教學質量呢?

第一方面,我認為抓好課堂教學質量是關鍵。

目前,xxx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xxx已經成為《科學》這門學科的一個基本教學特點。因此,科學課的教學必須真正貼近自然、貼近經驗、貼近生活、充滿生命的活力…很多新的理念正在向我們舊有的東西挑戰。那麼如何上好國小《科學》課?如何提高《科學》課的課堂教學質量呢?

一、正確地理解和實踐xxx科學探究xxx

我們有些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時往往表現出很強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個環節,並且每個環節都試圖充分展開。以為只有這樣才是在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學習活動。在這樣的認識指導下,教學設計上時常出現偏差,在教學實踐中常常出現時間不夠,課的中期轟轟烈烈,後期草草收場的現象。為此,有必要重新正確地理解和實踐xxx科學探究xxx。新課程下的教材不應是學生和教師學習、教育的唯一工具,而是教師放飛設想的起點和創造性教學的載體,更是學生思維發展的火把和獲得知識信息的泉眼。教師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為學生的科學探究提供基礎。因此,要做到這點:

首先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不斷地創新。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編寫者的設計意圖,教學中才能夠熟練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內部深層次的含義、熟練運用教材的基礎上大膽的進行創新型處理。

其次,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很好的把握教材難易的xxx度xxx。在《生物的繁殖》這一單元中,教材要求學生能夠對各種動植物的各種繁殖方法有所瞭解,學生剛剛進入科學探究活動,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都有一定的難度,更談不上對自己很少見到的動植物繁殖方法的瞭解。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刪除這部分探究內容,將它放到課外以小組討論共同完成。

再次,在教學中要精簡探究活動數量,控制活動中的變量。新課程對教學的要求不同於以往課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更加強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強調深入到學生的認知世界,通過親身經歷給他們深刻地體驗。因而活動多了,如何保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那就必須要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把握好重點,並圍繞這個點,做深做透,通過完整的探究過程,讓學生獲得理智能力的發展的責任。而千萬不能浪費時間蜻蜓點水式的面面俱到,讓學生跟着你草草收場。所以與其熱熱鬧鬧,豐富多彩,還不如減少兩個活動或某些環節,保證充分的時間,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細了,那麼學生的收穫可能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上的了。

二、有效地選取和利用材料

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而探究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探究材料的選取,而有結構的材料能提示科學概念,能反映自然現象的某種關係,能使學生通過對材料的探究,從而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工作彙報《國小科學教學研討會交流彙報材料》。因此,教師精心設計、選擇、提供的有結構材料是探究式教學得以開展的根本,是學生參與實踐,自行探究的前提,也是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素養的關健。

1、立足提示科學概念,體現材料的啟發性。

2、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突出材料的趣味性。

3、強調材料的典型性,功能的全面性

科學研究畢竟不是一兩堂課的事情,也不僅是課堂教學所能完成的,它源於生活,也應迴歸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因此,教材的選取要貼近生活,最好是隨時可得、隨處可見的。那些精製、特製的材料不足以滿足於學生的探究需求。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更需要從一件普通的材料折射出更多的科學概念

三、巧妙地創設有利於科學探究的問題情境

科學探究活動是從問題開始的。情境化下的科學學習,會避免科學探究的枯燥,會使科學探究活動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肌體,也會產生一個適合學生探究並能激發學生探究慾望的問題。但情境創設也要把握度,不能離開創設情境的真正目的。科學課的情境創設是為了提高科學課的課堂效率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但我們不能丟失目標去創設情境創設,好的情景是能抓住學生的心,科學探究是引導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孩子有沒有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四、積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xxx聽説xxx能力

在日常的科學課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課堂上有這樣的現象:教師佈置了一個研究課題後,讓學生各自觀察,接着再讓同一小組的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學生馬上搶着各説各的發現,隨後老師請同學在全班進行交流。學生舉着手高喊:xxx我!我!xxx,叫聲響迴響在整個教室,唯恐別人搶了先。學生甲説了自己的發現後,教師問還有別的發現嗎,可站起來的學生乙竟説了與學生甲相同的發現。若同學説得不夠正確,老師會問:xxx你們對這位同學的回答有什麼想法?xxx可隨後站起來的學生卻仍在説着自己的發現,與老師的發問毫無關係。教室裏亂作一團,老師終於發脾氣了:xxx安靜!我看誰聽得最認真!xxx並指名讓學生複述剛才的提問。此時,未能發言的學生在歎息聲中一個個垂頭喪氣,有的則不甘示弱,仍在下面悄悄地説着自己的發現;有的乾脆做起與課堂無關的事;有的雖畢恭畢敬端端正正地坐着,卻一言不發。

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討論的機會太少,使學生既不會傾聽別人的意見作出正確的判斷,也不會用正確的語言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們只管自己説不管別人聽不聽,他們在意的是老師對自己的評價,潛意識中交流的目標是教師,因此當其他同學發言時與自己無關,只是在等待下一個輪到自己與教師進行交流的機會。由此看來教師十分有必要對學生進行聽和説能力的培養。我們這裏所説的xxx聽説xxx主要是用耳朵認真地聽,辨析別人的語言,做出自己的判斷,並表達自己的想法的一個過程。涵蓋兩層意思:一是會表達自己的思想;二是會傾聽別人的訴説,努力聽懂、理解,從而作出積極的反應,即給予正確的評價。

表達與傾聽是相輔相承,交替發展的。學生在表達和傾聽中傳遞信息和接收信息,還會經歷把信息進行整理,在內部消化吸收和情感體驗的過程。隨着傾聽與表達深入,思維活動的水平也就會得到螺旋式的上升,認知、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培養。由此可見,在科學教學中學生xxx聽説xxx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作為科學教師要時刻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聽説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正確把握教材的設計理念,靈活處理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預案,構建結構性材料,引領學生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相信我們的學生一定會深切體會到科學學習的無窮樂趣,也會越來越喜歡我們的科學課!那麼在教師指導下的科學探究活動也將會開展得更健康更有效。

第二方面,充分發揮小組互動作用,使學生學習更具實效性。

一、設立有效的合作小組

1、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進行小組分組學習

開展合作學習,首先要合理地劃分好學習小組,國小生學習基礎、學習態度能力、興趣愛好、特長等存在一定差異,這就決定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儘量保證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各具特色,能夠取長補短,即小組成員是異質的這樣混合編組保證了小組成員的多樣性,從而使小組活動中有更多、更豐富的信息輸入和輸出,可以激發出更多的觀點,使全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

2、在平時學生自主學習中,開展一幫一活動

作為一門綜合學科,各班都有一定數量後進生,這些學生基礎差,學習又缺乏自覺性。千方百計要讓成績差的同學考出好成績。一定要增強每位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外如果不經常關心他們、督促他們,學習自覺性就更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以發揮學生的羣體作用,再在上述分組小組中,將1個後進生和1個優等生進行搭配。它彌補了後進生在難題面前盡最大努力,但還不能很快解決問題的不足。為了讓後進生也能在小組裏佔有一席之地,就必需指定同學並落實職責地去幫助、指導他,這個任務在平時就落實到優秀生身上。從而在平時學習中又形式了一幫一的討論類型,這是對合作學習分組的有效補充和完善。

二、合作學習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師生雙方作為合作學習的主體,在合作學習中產生互動,彼此形成互幫、互教、互促、互聯的xxx學習共同體xxx。尤其是對這些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學習進度、個性特徵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的學生來説,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知識技能互補,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通過相互提問與討論、合作與交流,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無須教師做全面的講解,也避免了課堂中過於沉悶的教學氣氛,同時也使教師有時間解決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

三、運用優化評價,鼓勵合作。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集體觀念,激勵學生的合作興趣和意識,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學生在小組集體中不僅個人努力上進,並且樂於與同學互相合作的良性機制的形成,鼓勵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合作,由激勵個人競爭轉變為激勵小組集體合作,不僅要注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更要注意合作學習過程,並把小組合作表現列為評價的主要指標之一學生的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特別強,開展小組之間的競賽,能有效的把學生個體之間的競爭轉為小組團隊之間的競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增強學生在小組中的個人責任感和合作動機,從而真正實現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的目標。

總之,教師要努力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想方設法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需要而不是負擔,要在愉悦中獲取知識。

教研活動發言稿4

10月20日在三中進行了一次學區教研活動,邱勝宇老師講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這節課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新理念。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改的主陣地,隨着新課改思想的逐步深入,教師理念的不斷更新,教師對自我角色重新定位,課堂教學變的越來越活躍,形式、花樣翻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體驗。但是,課堂教學特別是非課改年級仍存在着“滿堂灌”的另一種形式“滿堂問”,還存在着學生參與度不夠,實效性差等缺憾。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善於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做到一個轉變——從把問題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回答轉向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質疑能力,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也是新課改的要求。

鼓勵學生把問題帶出教室,加強小組合作以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貴有疑”,問題意識培養的最終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更加有效的主動參與學習,形成良好的思考、學習品質。

教研活動發言稿5

9月13日在五中進行了一次學區教研活動,劉會風老師講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敬業與樂業》。

通過這次教研活動,我有了很多收穫。

展示課中,每個學生將自己負責講解的知識點以自己設計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知識結構清晰,重點突出;講解時過渡自然,表達清晰,這節課中學生們不僅充分地展示了他們的知識水平也充分地展示了他們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思考能力。老師很少講話,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做一下點撥啟發。當然老師在課前會提出要求,如展示時學生必須脱離課本。可以説這節課中學生各種形式的展示與點評都閃爍着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的智慧。

老師只是在“不啟,不懂,不發”的關鍵時刻出現。這些做法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主體性,真正做到了學為主體。這些也都有利的培養了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真正是“我要學。”我想如果我們能長期堅持這種做法,那麼在學生們離開了這所學校後,不管在哪裏學習,他們也都知道自己今後怎樣學習,因為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能力。

用欣賞的眼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如何調動起來的?是不是有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去影響,感染學生呢?這也是我最期望得到答覆的問題。在這裏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從人格上去尊重每一個學生。”雖然簡單,卻正中要害,道出了教育教學的真諦。教師不岐視每一個差生,讓後進生本已自卑的心靈得到安慰。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傾向於學生的參與度。學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學生都有了學習自信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那一切的成功就不在話下了。

教研活動發言稿6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們在這一起研討六年級教學問題,我對本學年六年級工作提出六點個人觀點與大家共勉:

第一、抓住學生思想加強班級管理

畢業班班級管理是重要工作之一,加強學生思想工作的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鼓勵表揚為主批評為輔,加強《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國小生守則》等學習。根據本班的特點擬訂適合本班的制度,以紀律、安全、衞生、班風等建設為主加強班級管理。對待優等生、良好生、學習後進生齊抓共管,對待不同等次人員採取不同方法,轉化不同等次的學生。

第二、抓教學進度

在六年級,作為教師應該把握好教學進度穩步進行。教學進度不能過快,如果過快學生掌握知識不紮實;教學進度過慢,教師的教學任務無法完成。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握好教學進度完成教學目標。

第三、抓課程標準把握內容

根據六年級各科課程,充分利用各科課程標準,把握各科課程教學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正確把握各科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各科課程。

第四、抓考試大綱。

在為完成教學目標任務和複習課期間,以考試大綱為宗旨,要把握好考試大綱,認真閲讀各科考試大綱,應該認識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充分利用考試大綱的內容,在下學期展開全面複習。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為學生學知識建立基石。

第五、抓住國小知識結構流程

國小各科教學內容即將完成,各科在教學完後認真分析各科內容,抓住知識結構,抓住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繫。以科學的知識結構圖流程,歸納總結各科知識,為以後總複習做好準備。

第六、家長的積極配合

教育孩子是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責任,加強老師和家長的聯繫是我們提高教學質量的又一條措施。

首先是開好畢業班家長會。畢業班一學年至少召開兩次以上家長會,通過家長會的形式,向家長及時通報學校的教學質量目標、班級情況、學生情況,同時對學生家長提出明確的教育要求,充分贏得家長的積極配合。

其次,用好班級管理手冊。學生每天的回家作業、學生平時在校的表現情況、學生在家的表現情況,老師對家長的要求,家長對老師的建議等等都通過家校聯繫相互溝通,並在班級管理手冊上詳細記載,以此共同加強對學生的監督管理。

總之,在抓住學生思想加強班級管理基礎上,以抓課程標準把握內容為主,重視抓各科教學進度、抓考試大綱、抓住知識結構流程,認真抓總複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履行教師職責,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為我們南陽一小20xx—20xx學年度的教育教學工作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教研活動發言稿7

開學的時候,中心校領導已經就上學期成績做過具體分析,我這裏就不過多贅述了。有幾個問題,和大家共勉一下:第一,當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制度改變的時候,我們應當做什麼?第二,當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家長的時候,我們還能做什麼?第三,當學生們就只是個孩子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做什麼?

下面,我就本學期努力的方向談談我的想法,不足之處,請大家指正:

我要陳述一下自己目前的情況:我是一個亟待解決班級教學質量的語文教師。作為教師,職業是我生存的要素之一,質量的好壞決定了自己站在這個區域裏能否幸福地仰望天空。

首先,要了解大多數時候,制度代表的是一種規範,一個大的範疇。教學無論如何創新,都擺脱不掉最後的教學評價。因此,研究“考法”是必要的。有句話叫做“天才就是無數次的重複”,所以要在練習鞏固中找“質”。但學生並不是成年人,絕大多數時間不能較好地自覺管理自己,此時,我們是廉價的保姆,看着、守着、時刻提醒着。

第二,如果説尖子生的好習慣是悟出來的,那麼,學困生的好習慣是“逼”出來的。

第三,如今這個社會,“基礎教育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比如主體性教育、生命教育、創新教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尊重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論等等”——這個社會沒有給我們與時俱進的福利,相反,越來越多的“索取”從社會的各個角度洶湧而來,為了適應它,我們可以與時俱進地為自己謀點實實在在的福利,起碼為了改作業、評試卷的時候多點笑意,少點疲倦,要努力轉變角色,轉變觀念,轉變固有的思維方式。

第四,教育職業要有功利心才能進步,教育學生要有適當的功利心才能點亮學生願意學習的動力。

第五,要適當“懶惰”,教給學生自學的技巧,不代辦一切。

最後,要盡最大的耐心和愛心去因材施教。

教研活動發言稿8

——對作文批改方式革新的考慮

多少年來,“精批細改”的保守一直困擾着語文教師:不這麼做,教育主管部門能通過嗎?家長能願意嗎?因為自古以來語文教師就是這麼改作文!這已成了天經地義的事。作為老師,若不改這“兩座大山”,良心過不去。批改吧,沒有實效。針對這種現象,我們謀求改變。

一、在教育理論中尋求改變的方式與依據。

《課標》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出現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還可以綜合採用多種形式評價。”同時課標也明確指出:學生要“能獨立修改自身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推薦的習慣。樂於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效果。”並對不同年級提出了不同的修改要求。高年級國小語文課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題目明確要求學生作文寫成後要進行認真修改。可見,放手學生修改自身的作文,提高其修改能力,符合課程規範的要求。

葉聖陶老先生曾説:“教師改文,業至辛勤,苟學生弗曉其故,即功夫同於虛擲。”又説“假如着重在培養學生自身修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麼改讓學生自身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地位了嗎?”。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也提出“體驗到一種自身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習作過程中,學生不應只是一個被評的客體,更應是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只有參與了作文的研討,親身去體驗、感受,才幹激起強烈的作文興趣與慾望。“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讓學生藉助於批改,在同學的文章裏“尋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生才幹真正品味出學習的樂趣,才幹不時提高寫作水平。

因此,改革教師單向的批改模式,放手讓學生自身改文,是使學生從有興趣評改他人文章進入到自我修正提高的有效手段。這符合教育理論。

二、益於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未來社會要求人要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人,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交往,學會生存。在智力相當的情況下,非智力因素髮展較好的學生往往更能有所作為。而作文互批互改不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具有積極意義。

1、轉換角色,培養內在的寫作興趣

組織學生互批作文,讓學生與教師的角色發生互換,學生在心理上就能發生一種新的興奮,青少年的好奇心使得學生在相互批改的過程中,會比較關心他人的文章,被批改者更會格外地關注評語,並籍此提升了寫作興趣。

2、增加壓力,激發學生的成績動機

老師批改作文,評語的好差,對學生沒有太大壓力。而在互相批改時,其心理就會發生變化。青少年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在同齡人中間,尤其不願露醜。作文互批互改勢必促使他們盡力把作文寫得更好些。

3、創設情境,營造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

學生對教師評語的反應,大多是順從。這種心理狀態,不利於能力的提高和心智的開發。而學生互批作文,營造了教學民主化,使其形成不時生成新想法、新思想的心理機制。這種長期合作的方式無疑將促進班級文化的發展,形成一種既追求真理又尋找共識的生動而團結的文化氛圍。

4、體驗甘苦,承當他人與自身一起生長的責任

作文互改能夠使學生意識和體會到,自身在他人的評價下,以和他人在自身的評價之下,在寫作方面獲得的進步。這是一種一起生長的歷程,體現了學校教育情境中學生生長的實質特徵.

5、復歸本位,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好習慣

文章該怎樣立意,佈局,煉句,這種能力只有學生自身在反覆修改中才幹提高。學生們互改作文,是一種本職的復歸,真正把學生推上了主體的地位,變老師的事為自身的事。培養這種觀念和習慣,是真正的為“不需要教而教”,是培養人才潛能的“終生教育”。

6、促進推薦,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集體感

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更需要有善於與人共事的心理素質。學生互相批改作文,可以逐步形成交際習慣和與人協作的性格,個人的集體感會不時增強。這種在自我教育中得到的培養,其意義遠遠超越作文批改自身,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三、摒棄繁瑣,解放教師

誇美紐斯在《大教育論》中説:“尋找一種方法,讓教師儘量地少教,而使學生儘量地多學。”作文互批互改將會使教師跨過大“包攬”式的精批細改這道坎,解放自身,有更多的精力緊盯作文中的學生。

鑑於此,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説:作文互批互改,不只是形式的改革,更是觀念的轉變。組織學生進行作文互批,是富有改革意義的實踐活動,是在具體教學環節中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教研活動發言稿9

為了做好六年級數學複習工作,作為在教育第一線的六年級數學教師,應總結經驗,找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圓滿完成國小數學複習的全部任務。為此,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學會把書本從厚教到薄

書本上的知識有些比較零散,我們可以概括出一些規律或一般解題思路,使學生見到題時不會產生“狗咬刺蝟,無從下嘴”的局面。比如:講複合應用題時,應用題是一大難點,涉及類型較多,用到的數量關係也很多,這時我們就不應只是就題論題,而應教給學生一些分析應用題的方法。複合應用題解題方法就是分析法和綜合法兩種,要麼從已知條件出發,推導出最後的問題;要麼從問題出發,推到最原始的已知條件。再比如:列方程解應用題,我們可歸納幾類,然後教會學生找等量關係的方法,這樣就可把內容繁雜的知識歸為幾類,以一般的規律性知識去對待多種題目,從而把課本從厚教到薄。

二、還要把課本再從薄教到厚

這是知識的擴展過程。比如:還説複合應用題,我們總結了一些規律或解題思路,但複合應用題可能涉及好多數量關係,但它們用到的分析方法就只有分析法和綜合法兩種,我們可以用這兩種方法去分析涉及不同數量關係的應用題,從而教會學生解答不同類型的複合應用題。實現對知識的擴展過程。再比如:幾何初步知識的複習,課本上只出現了一些計算公式,而推導過程表現得不太具體。我們在複習這部分內容時就應該細講一下推導過程,把課本上的知識展開。課本上出現的題較簡單,或類型較少,而實際做題時發現學生好多題無法做,這也許是沒把課本知識進行擴展的緣故。

三、加強知識問的縱向聯繫,橫向、縱向聯繫相結合

只有把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繫和縱向聯繫結合起來,才會對知識有充分的掌握。比如:應用題的教學,在初學過程中,縱向聯繫比較突出,分為整數、小數、分數幾大類分別講解,而在12冊複習時橫向聯繫比較突出,如何把二者結合起來?我認為可在複習12冊時涉及到哪類應用題.就拿出初學這部分應用題的課本進行縱向複習。然後再複習12冊相關內容。再比如:甲數是24,甲、乙兩數的比是3:2。求甲、乙兩數之和,我們可以列為24÷3×2+24(按份數解),也可以24÷1.5+24(按倍數解),還可以列為24×3分之2+24(按分數解),還可以列為24÷(3+2)(按比例分配),這樣就加強了知識間的橫向聯繫,把分數、份數、倍數、比例的知識結合起來,既擴展了學生的視野.又鍛鍊了學生從多角度思維問題的能力。再比如:一些應用題,既可用算術方法解,又可用方程解,可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解,從多種角度加以分析,加強兩種解法之間的聯繫,在比較中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是集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傳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輔助設施,它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可以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與學習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使學生直接獲得動態信息,形成鮮明的感性認識,併為進一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奠定基礎,從而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果,教學中許多問題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由於數學知識的純理論性和抽象性,使許多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拉開了距離,而通過影視和課件的特別設置,就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繫在一起,很容易使學生從感性認識到數學有關原理,減少學生抽象思維過程,增強了學生理解能力。如在學習點、線、面、體這一節內容時,可以運用大量的圖像和影視片段讓學生感知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的這一幾何事實,這就比干巴巴的純理論講解知識讓學生接受快得多。因此,在新教材的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無論是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還是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上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要保護“後進生”的自尊心,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後進生”的學習成績

首先應保護好後進生的自尊心。每次考試丟分最多的是後進生,這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很強,也最容易受到傷害。因此我們應充分保護好這部分學生的自尊心。這要求教師説話時注意不説一些挖苦、諷刺的話,適當給予這部分學生一些鼓勵。我們應全面看待後進生,不管哪方面,只要有進步,就適當地給予一些鼓勵,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對後進生的進步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應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後進生的成績。老師對這部分學生課上應該多提問,課下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老師在佈置作業時對後進生應區別對待,那些難而深的題或練習讓尖子生去做,對後進生訓練重點應放在中等難度或簡單的題型上,學生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

希望老師多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有條理、有針對性地搞好六年級數學的複習工作,使學生圓滿地完成國小數學學習的全部任務。

教研活動發言稿10

一、 會議的意義

啟明學校語文課改已經走過了五個年頭了,大家對國小語文課程改革的認識不斷地加深,市級和鎮級國小語文教研室也組織了多輪的培訓,從課標解讀到教材培訓,從教學策略到教學評價,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學研究活動,可以説語文課改的成績不斷走向輝煌。 但是,課程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特別全國掀起了對課程改革的反思,語文教學怎麼教,教什麼,語文學科教學的基本定位是什麼,引起了廣泛地的討論。前一段人民教育刊登一組文章,閆學和王曉春的關於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討論,再次引起語文界的爭議。剛剛落下帷幕的全國第六屆閲讀教學大賽,分別在山西太原和湖北武漢舉辦的。會議結束,全國國小語文委員會理事長崔巒做了總結髮言,他發言的中心議題是“閲讀教學怎樣更好地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如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他在發言中高度宣揚“倡簡”,既“憑藉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環節,簡便的教學方法,達到真、純、實、活的教學境界;努力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想”。

今天,我們在這裏召開的是“啟明學校語文課堂教學的經驗交流會”,是落實上級及我校的工作計劃,其實也就是要研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眾所周知,現代的書都不好教,正所謂教學難,難教學,現在成為廣大教師的心病。特別課改以來,我們對語文教學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大家也期待着召開這樣的研討會或經驗交流會。故此,我校就在本次教研會上確立了這樣的會議主題。

二、肯定的成績

本學期,我校國小也有部分語文教師經過精心構思,在校園裏展示了他們教學的風采,給大家提供了語文教研交流的機會。我們不能説是他們的教學是最好的,最完美的,但至少也留給了我們深刻的思考,那就是新課改後,語文教學要怎麼教,閲讀教學、作文教學等,到底要怎麼教才是最有效的。

三、教學的現狀

今天我主要談談作為我們語文教師最擔心的一個課題——作文教學,對於以前我校教師所進行的作文公開教學,對於他們的獲得的成績我不敢説得太恭維,對於他們所授的作文課,我聽了以後也有了清醒的認識,可以這樣説,他們跨出了作文教學的第一步,是他們教學生涯中最難走的第一步,是他們獲得成功的一半。但這樣並不意味着我們的作文教學就沒有問題了。我作為本次經驗交流會的主持人,我對於作文教學,聽課也有將近有30節了,聽了這麼多課,我很有感觸。首先我覺得這些老師能去承擔這個作文公開教學已經是很不簡單了,他們是很勇敢的。

在這30節課裏,可以説異彩紛呈,各具特色。有的課堂教學不得不讓我傾媚和讚歎。因為今天在這裏不是開作文教學的總結會,我就不作説談。

下面我針對,我校教師作文教學的情況,談一談作文教學的現狀:

1、重課內,輕課外。

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作文教學追求課堂教學的效率,力求在課內完成教學任務,這是正確的,也應該遵守的。但是,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按課時計劃,每週也就是兩課時的作文教學。作文能力的提高要靠日常的積累,作文能力也不能靠單一的課堂教學,還需要學生從閲讀中積累知識和提煉技巧,還要靠生活的觀察和社會實踐等因素豐富作文的素材。作文過程實質是一個綜合性學習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不是唯一的作文教學渠道。而我們現在,大多教師把作文的指導只侷限在課堂教學上,由於教學時間的有限性課堂教學也就只能做到審清題目要求和激發寫作興後,就讓學生動筆寫作文。由於脱離生活的實踐和觀察思考,學生一動筆就是套話連篇,或者枯燥無味。要寫好作文,必須把作文教學延伸到課外,如果每次作文都有觀察實踐、蒐集信息、活動體驗的基礎,那麼再回到課堂學生就會有話可説,有話可寫了,學生不會作文,很大程度上是沒有素材,沒有感悟,不知道寫什麼,這是寫作文的第一道屏障。另外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於多練筆,要多練筆,光靠課堂是不行的,教師一定要提供多練筆的契機。比如,充分利用的參觀活動、意義假日、娛樂遊戲、社會公益等活動,讓學生寫見聞、寫體會、寫日記。也就是説,能讓學生動筆的活動,就讓學生動筆。這樣做是課外求發展,課內求質量,課內和課外密切合作,形成互補,才有望提高作文的能力。

2、重教材,輕自主。

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唯書唯上的觀念依然嚴重,甚至是不可動搖的。認為教材是國家下發的,教材是統編的,教材不能不用,而且是必須用,還要用好。葉聖陶説,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怎麼用教材應該有教師的自主權。特別作文教學,年復一年寫着同樣的題目,學生厭煩,教師也厭煩。教學方法多年也得不到創新,今年你是這樣教的,來年那個教師還這樣教,這樣的乏味的作文教學,怎麼能提高作文教學的水平呢?我們説,重視教材不等於完全尊重教材的作文命題。我們完全可以修訂,甚至是創新作文教學的內容。作文教學的素材非常廣泛,某個事件,某個見聞,某個活動都可以作為作文訓練的載體或內容。在今年的作文教學評比活動中,我看到很多教師,打破教材的規定,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以及自己的教學風格,設計了很有特色的作文教學。因為是自己研究的,是自己思考的,是自己選擇的,所以課堂教學很有個性。這就打破千篇一律的作文教學模式。我記得,阜蒙縣泡子中心校包青梅的一節作文教學《詩歌創作》,這節課具有挑戰性,因為從國小教材編排看,很少有詩歌寫作的訓練,而事實經過訓練學生完全有這樣的能力。包老師先從背誦詩詞入手,揭示作文內容,然後以秋天為話題,讓學生談秋天的感受。然後引導在觀察事物的時候,都有一種感受,那就好似見物生情。秋天是豐富多彩的,秋天就是一幅畫,一首詩。當你看到落葉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呢?讓學生拿起手中的落葉,讓學生去欣賞、去解讀、去玩味。這片落葉在學生的眼裏,不僅僅是個落葉,而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透過落葉彷彿眼前多彩的秋天畫面,彷彿看到大雁南歸,彷彿聽到落葉的哭泣,這些富有情感的想像,激發了學生創作的慾望。

20xx年春季的時候有一位教師執教的想像作文《故事新編》,這是以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為寫作背景,續編童話故事的訓練。先讓學生回顧《賣火柴的小女孩》中主人公的命運,引發學生同情心。然後假設你在某地看到了這樣遭遇的女孩,你會怎麼做?想像小女孩的心理、語

言、行動。通過課堂中的對話與交流,激發了學生真摯的情感。然後教師讓學生新遍這個童話。這節作文課,是教師獨立思考基礎上設計的作文教學,由於學生從未經歷過這樣的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

還有教師執教的《蛋殼的堅固與脆弱》,這是一節活動作文。教師先讓學生操作一個小實驗,用尖鋭的硬物擊蛋殼凸面和凹面,然後讓學生得出結論。實驗僅是作文教學的載體,關鍵是讓學生怎麼把這個實驗過程寫出來——寫清楚,寫具體,寫條理。在寫之前,老師還給學生提供了詞語超市。從聽課者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活動作文,談不上是教學方式的穿心創新,但是,從學生角度上來看,確實給學生一種新奇的感受——原來作文也可以這樣學。

我想,作文教學不能老守一個模式,要時常給學生一種新鮮和好奇的感覺。就像我們穿衣服和吃飯一樣,總穿一件衣服,吃一樣飯,肯定覺得沒有生活的樂趣。作文教學也是一樣,時常的調調口味,改變一下教學方式,可能就會收到一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呼籲作文教學的自主性。

3、重興趣,輕方法。

俗話説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説學生沒有作文興趣,那麼也不可能寫好作文。問題是我們重視作文興趣的同時,是不是也忽視了一些基本的訓練呢?新課改以後,小語界提出作文教學要尊重兒童的興趣,放手讓學生自由作文,提出“想怎麼説就怎麼説,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於是大家去遵從了,去實踐了。然而,我們發現學生作文和過去學生作文相比較,不但能力沒有提高,反而呈現下滑的趨勢。主要表現為文不條理,句不成段,廢話連篇,甚至是不能表達完整的意思。如果我們六年的作文都這樣搞,語文真成了憂患的語文。

興趣是重要的,方法更重要。我想學習光有熱情不行,在有熱情的基礎上還要尋找通向成功的道路。條條大路通羅馬,還要研究以下怎麼走是正確的,是高效的。那麼方法不能不教,有人説學生作文不是教出來的,是自己通過練筆感悟出來的,要讓學生寫作有個性,就不能教方法。我不贊成這樣的觀點。方法是鑰匙,方法是工具。我們已經探討出來的方法,並且是有效的方法,為什麼不教給學生呢?難道讓學生走了許多彎路,再回過頭來領悟方法就好嗎?什麼是效率,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信息,獲得最佳的學習方法,然後主動去獲取知識,這是才是有效的教學。作文也是這樣。我欣喜的看到,我們今天的這三節作文教學。都不失作文方法的指導——包括怎麼觀察,怎麼想像,怎麼寫具體。

我們知道作文的文體不同,寫作方法也不一樣,寫人有寫人方法,寫事有寫事的方法,寫景有寫景方法,這些基本的規律,應該在作文指導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

4、重大文,輕小文。

所謂大文,我指的是教材中每單元的語文園地的作文。一個學期八個單元,學生就寫八次作文。通常還有不負責的教師,八個作文也可能沒寫全。如果一個學期僅憑八次作文訓練來提高作文能力,效果甚微。

所謂小文,我指的是學生平時的小練筆。別小看是小練筆,有了小練筆,才能做大文章。由於

教師死守教材,加之教材安排小練筆相當少,所以教師就忽視了這樣訓練。小練筆可以隨時的進行的,只要學生有興趣,有時間,就可以佈置這樣的作業。寫幾句話,寫個片斷,寫一片日記,都是小練筆。另外我們要善於挖掘教材的資源,比如課文的空白處,結尾的延伸處,生活的聯繫處,文體的模仿等,都是練筆的很好契機。

5、重保守,輕創新。

所謂保守,就是延續多年作文教學的老路子,不敢放開手腳。比如,高年級作文教學課堂結構基本是:審清題目與要求——拓展寫作思路——編寫寫作提綱——動筆寫作——交流評議。我不是説這樣的教學結構不好,而是覺得太陳舊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模仿他人作文教學的套路,沒有自己個性的設計。原來在公開課《爭做推銷員》,這節作文教學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作文教學要創新,要敢於創新,包括作文的內容和方法,以及教學的形式。

6、重指導,輕評價。

很多教師把作文教學的力量都花費在指導上,當然,沒有很好的作文指導,學生也不可能寫出好作文。但是作文的評價也很重要。葉聖陶説,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怎麼改作文,教學評價的起到反饋和規範的作用。很多老師指導完寫作就完事大吉,關於學生寫得好與壞,給個等級或分數就可以了。學生拿到教師評價的作文,多是一看等級,也就了事了。每次作文,學生必然存在共性和個性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就不是全程的作文教學。有問題,不能留給下次,否則越欠越多。 關於作文評價的方式也比較單一,比如家長參與,文章發表,網絡互動都是很好的評價方式。 問題是,教師不願意在這方面花費精力。因為作文教學牽扯精力實在是太大了。

四、我的建議

以上,我分析了作文教學的現狀,下面我簡單談談關於作文教學建議:

1、深入研讀課程標準。

我們對課程標準並陌生,幾乎是天天講,天天學。可是真正體會課程標準內涵的太少了,特別是課程標準中對作文提出的要求,沒幾個教師放在心裏。在教師的心裏,知道有這麼課程標準,但是一到教學準備的時候,或盲目地尋找教學案例,或盲目地套用的教學模式,或盲目地聽從領導的意見,或者頑固地憑自己的經驗。課程標準必須學,並且要學透,只有理解了課程標準的內涵,才不能失去語文教學的方向。

下面是摘抄語文課程標準中闡述:(課件展示)

課程總目標

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階段性目標

1- 2年(低段)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閲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歎號。

3- 4年(中段)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5- 6年(高段)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鐘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教學建議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説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説假話,空話、套話。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

寫作知識的教學務必精要有用。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2、遵循兒童認知規律

教研活動發言稿11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感謝**研訓中心和**中心國小為我們提供的這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今天觀摩了四節《跳高課》及湖熟國小的大課間活動,學到很多,受益匪淺,為體育教師的精湛教學和**國小班主任對大課間的熱情付出深深折服,現在我就**國小李老師的《跳高課》談談我的收穫。

首先,李老師的這節課嚴格遵循了體育課堂教學規律,落實了5分鐘慢跑,從準備動作入手,然後進行基本教材跳高的教學,接着進行遊戲教學,最後在結束部分進行放鬆練習和師生小結。

其次,李老師這節課突破了跳高教學的傳統模式,注重了跳高的實用價值,充分發揮了趣味性強的特點,用懸掛的小球激發學生的跳高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發展自己的彈跳能力。

第三,李老師這節課的設計合理,環節緊湊,講解流暢,示範標準,評價適時,分解合理,密度適宜,從開始的用短繩代替橫杆,引導學生起跳,到用懸掛的小球激發學生跳起,從一步跳起的詳細講解到三步跳起的標準示範,逐步提高學生跳的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跳的動作,水到渠成地學習跳的動作,無不彰顯了教師的教學智慧。

提出一點不成熟的想法供探討:李老師讓學生確定起跳腿,並用短繩綁起做記號,這很好,但有個別同學是右腳有勁,第二組的第一個小女孩,李老師教了她好多次,她總是自然而然地抬左腿,後來李老師把她帶到邊上個別輔導,但我認為,把她換個方向從左邊起跳呢,我想她抬左腿就是正確的了。

總之:李老師的這節課是成功的,讓學生在成功快樂中發展了自己的彈跳力,完成了教學任務,達成了教學目標,效果較好,這僅是一家之言,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謝謝!

教研活動發言稿12

市教研員、各位老師:

今天,我們共聚洪湖市雙語實驗學校,分析我市XXXX年會考歷史成績,深感榮幸。但要我面對全市歷史老師們在這裏發言,確實慚愧:XXXX年,我校有效考生124人,最高分58分,最低分20分,平均分47分。優生率50%。及格率90%,學科教學質量總積分65.86居全市第二名。學生成績無進入全市前一百名的。在這裏,我只能將自己在教學中一些膚淺的做法,作簡單介紹,望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去年我市會考歷史由開卷改為閉卷,考生該如何進行會考備考複習呢?這一開一閉確實給老師教學、學生學習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師生難以適從,我們在教學中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注重基礎教學,強化鞏固訓練

2、培養興趣、拓展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以出牆報、知識搶答、撰寫歷史人物小傳、口號標語、墓誌銘、解説詞、新聞報道等,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科學習的興趣。只有學生主動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校,學生主動學習歷史尉然成風。在此基礎上,我們教學生學會閲讀課本的方法。例如,閲讀課文正文時要注意結合書中圖片和史料(黑體字部分)學習,學會分析和概括;注意課本的目錄,探求課與課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歷史事件與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繫,做到梳理線索、融會貫通、融合構建,學會闡釋歷史等,提高複習效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等等。

3、關注熱點,深化理解

歷史會考具有較強的時代氣息。年年會考,都有結合現實熱點考查的體現,平時複習時,要多多關注時政熱點。現實是歷史的延伸,從現實出發,可以增強對歷史的理解和感悟,不需要猜題,便能夠抓住當年熱點。

4、模擬訓練,提高能力

複習到最後環節,便是進行模擬訓練,一可以檢測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二可以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三可以鍛鍊培養學生的考試心理素質。總之,使學生適應會考考試,提大學聯考試成績。

各位老師,XXXX年的會考已經結束,回顧我校歷史教學工作,有得有失,我校的歷史成績同兄弟學校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我校考生成績沒有進入全市前一百名的學生,警示我校歷史教學工作中的偏差,我們將在繼續面對全體學生,抓平衡的同時,注重對優生的培養,使我校歷史教學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謝謝大家!

教研活動發言稿13

我教學研討從一下七個方面談:

一、充實自己的備課。

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靈活處理教材,訓練到位。

a、教師設計把訓練點要精到有效。

上課中對文章的處理,摒棄面面俱到均衡的使用力量,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要突出訓練的重點,抓準幾個值得訓練的點進行重點訓練如:抓住典型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反覆讀,體會作者用筆(寫作)的精到之處,品味某些詞語的重要作用。不搞蜻蜓點水,讀,要讀到位,説,要説到點上;寫,學生要真的有所收穫。為達到目的教師要精心設計。

b、對思想情感的理解,要密切結合現實,不拘泥於答案。引導對重點句子有不同的理解,鼓勵、提倡、引導,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落花生》這課的價值觀有兩點a、要做虛心的低調的人,對社會有貢獻。

c、不要做只講表面上漂亮而對社會沒有用的人。以第一點為例,文中用花生和桃子、蘋果進行對比。

這裏我就有很大的疑問

(1)低調就好嗎?過分強調虛心低調怎麼形成自信。外人説中國人在講話前用“不成熟,我説得未必正確”是虛偽,不想好不正確你説他幹什麼!

(2)桃子、石榴、蘋果、大棗等把果實高高掛在枝頭,就有錯誤嗎?

第一、他們的營養加之和人對他們的關注度一點也不亞於花生;

第二、張揚有什麼不對?國家講究弘揚正氣、人張揚個性展示自我有什麼錯誤?且不説歌星影星,就是大學生站工作沒有高於他人的亮點誰要?

(漂亮氣質好自信知識豐富善解人意專業知識強有什麼本事向用人單位端什麼)大到國家領導人小到各類的明星那個是低調?那個又不是成功的受人尊敬的人士,學生的理想長大成為這樣的人,怎麼還否定他們?在這個問題上,傳統文化就有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

仁讓為先當仁不讓。像這樣的問題在教學中遇到很多。

我舉這個例子要説明兩點:

一、教師絕對不能過分相信和依賴教參,要比教參和學生想得多想得深想得廣。

二、知識聯繫實際思維活躍,要靠教師多動腦子長期不斷的培養。

培養學生首先老師要學會去想大膽去想,敢於質疑,一件事情的結果不可能只有一個“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教師什麼都用現成的,對書面的東西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教師和學生在分析問題上不會有進步很難培養出求異,大膽質疑的作風。所以,每個學生對每個問題教師提倡和培養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要與時代與時俱進。(舉例)80後大學生挑戰名牌大學教授否認白毛女的事。

二、除了字詞句的練習以外,更要加大學生在背讀上的知識積累。

作家巴金生前在談自己的創作體會時,説,我有今天得意於從國小到中學背誦上百本的書。樹人中學搞得中華經典文化背誦取得很傲的效果。它它會終生受益。

同時我認為國小考試很大程度考的就是“積累”

背誦不但但只在語文,國小的各科都要重視。如各年級口算速算。定律法則規律性的東西。又如常見小數和分數只講的互算。國小的學習和檢測很大程度考的就是學生知識的積累。在語文教學背誦更為重要。背誦什麼?課本要求背的,課文中的精彩的環境描寫、人文刻畫、經典的議論、教師根據書本已有的名言、格言、文字故事、古詩、現代時進行的擴充。有什麼好處

1、培養了背誦能力,到中學不愁背。

2、聰明的學生能從中學到很多知識,促進其他能力的全面提高如道理,如把背過的好詞好句用到語言表達和寫作中。

3、增強學習信心。

4、經典的作文寫可以背(很實用)背誦需要佔時間,我們要合理安排時間,先少背,逐漸增大量,循序漸進,記憶差的同學要減少量。什麼時候學生背的不憷頭,證明教師對學生背誦的訓練已初見成效,學生肯定進步。

教研活動發言稿1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新泰一中數學教研組任課老師楊鋭,在20xx年——20xx學年擔任數學備課組長,取得備課組成績和個人教學成績雙豐收。現在我介紹一些我個人和備課組在高三複習中的做法,與大家交流。

大學聯考命題是以《大學聯考數學考試説明》為依據的,高三數學複習要以《説明》為指導,在內容取捨上,應以考試內容為準,不隨意擴充、拓寬和加深;注意各知識點的難度控制。

一、複習步驟和目標

第二輪:(20xx年3月上旬—5月初)。一個半月。定位是“重點專題上台階,綜合訓練提能力”。要求:瞄準考點,精設專題,使所學知識與大學聯考好好對接。方法:突出重點,歸納遷移,加強做題的規範性,準確性和時效性訓練,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口號是:提高提高再提高。題目的難度較第一輪略有上升。先是分章節的綜合訓練,教師主要是評講卷,針對卷子中學生暴露的問題一一點評;然後是針對學生應試能力的訓練,主要側重於選擇題和填空題的訓練。

專題安排主要是:主幹知識6大塊:(1)函數、方程、不等式、導數;(2)數列;(3)三角;(4)解析幾何;(5)立體幾何;(6)概率與複數。主要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能力。

第三輪:(20xx年5月初至大學聯考)1個月。定位是“綜合訓練攀高峯,知識回扣固基礎”。根據各地的大學聯考信息編擬好衝刺訓練的模擬試卷,通過規範訓練,發現平時複習的薄弱點和思維的易錯點,提高實踐能力,走近大學聯考。主要是做各地的模擬題,這時候是高強度的訓練。訓練考試技巧和學生的應試心理的調整階段,也就是加強非智力因素的訓練了。迴歸課本,查缺補漏,再現知識點。樹立信心,以積極的心態應對考試。口號是:規範規範再規範。

二、複習措施

首先我們加強了備課組的協作,發揮集體智慧。使備課組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針對複習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集體備課,共同研究尋找對策。

其次針對學生情況,如何提高數學複習的質量,實現良好的複習效果。經過備課組的積極探討和研究,我們打算從幾個方面抓起:

1、抓學習節奏。數學的複習備考分為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教學方式交替使用。沒有一定的速度是無效率的複習與學習,慢騰騰的學習訓練不出思維速度,訓練不出思維的敏捷性,是培養不出數學能力的,這就要求在高三複習備考教學的全過程中一定要有節奏,這樣久而久之,思維的敏捷性和數學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2、抓知識形成、重視解題過程的教學。數學的一個概念、定義、公式、法則、定理等都是數學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容易被忽視。事實上,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正是數學能力的培養過程。一個定理的證明,往往是新知識的發現過程。因此,要改變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方法,解題過程的教學就是數學能力培養的過程。

3、抓複習資料的處理。複習備考的過程是活的,學生的學習也是不斷變化的,都在隨着教學過程的發展而變化,尤其是當老師注重能力教學的時候,複習資料並不能完全反映出來。數學能力是隨着知識的發生而同時形成的,無論是重温一個概念,掌握一條法則,會做一個習題,都應該從不同的能力角度來培養和提高。通過老師的引導,理解所複習內容在高中數學體系及大學聯考中的地位,弄清與前後知識的聯繫等。

4、抓問題暴露。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一般少不了提問與板演,有時還伴隨着問題討論。因此可以聽到許多的信息,這些問題是開放的。對於那些典型問題,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都必須及時解決,不能把問題的結症遺留下來,甚至沉澱下來。暴露了的問題要及時抓,遺留的問題要有針對性地補,注重實效。

5、抓課堂練習。數學課的課堂練習時間每節課大約佔20%左右,這是對數學知識記憶、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必須堅持不懈,這既是一種速度訓練,又是能力的檢測。學生做題是無心的,而教師所尋找的例題是有心的,哪些知識需要補救、鞏固、提高,哪些知識、能力需要培養、加強應用,上課應有針對性。

6、抓解題指導要合理選擇解題方法,優化運算途徑,這不僅是迅速運算的需要,也是運算準確性的需要。運算的步驟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錯的可能性就會增大。因而根據問題的條件和要求合理地選擇解題方法、優化運算途徑不但是提高運算能力的關鍵,也是提高其他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教研活動發言稿15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教學經驗不夠豐富,所以無所謂經驗介紹,只是希望能與各位老師交流一下,真誠的希望大家幫我將教育教學做得更好。下面就上次期末考試情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一簡單介紹,不到之處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一、考試情況

我校六年級共有學生17人,參加考試16人,一人因多重殘疾未參加考試,參考率為94%。語文總分為1218,均分為76,學區排名第一。

二、經驗交流

1。多鼓勵,讓學生愛學語文。

無論成績好壞,在上課時儘量給予每個人相應的關注。當我們提出一個問題時,通過觀察不難發現除了積極發言的同學外,還有的同學會悄悄低下頭,也有幾個同學在猶豫不決,這時就需要給予這部分同學一定程度的鼓勵,讓他先敢於將自己的想法説出來,無論對錯,這已經是一種進步了。若對了,會提高他的自信,若不對,最起碼也讓他知道即使錯了也沒什麼,這樣,無形中就會給全班同學一個信號:只要敢於説出自己的想法就已經很棒了。這樣就會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讓他們敢思考,多思考,最後變為愛思考,從而一步步去愛上學習語文。

2。加強積累,強化訓練。

在平時抓緊基礎知識的掌握及積累,在課堂上對一些重點題型進行強化訓練,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像看拼音寫詞語、形近字組詞、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主要還是依靠平時積累,而像修改病句、句型轉換、閲讀理解這類題目就需要多進行練習,讓學生自己掌握方法,能夠舉一反三,從而慢慢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一步提高教學成績。

3。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

都是學生,但卻是存在差異的,這就需要我們因材施教。一般情況下,對於學習能力強,自覺性較高的學生我們只需稍加關注,加以引導即可。而對於基礎薄弱,學習能力較弱,沒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就需要我們多用心,留意其上課時的一舉一動,及其學習狀態,還有作業的完成情況及作業質量,從而幫助我們更好的、更準的給予其輔導,讓他們一步一步的前進。

三、奮鬥目標

爭取在本學期期中統測中均分由76提高到78分,名次為第一。以上這些只是我的一些粗淺認識和體會,希望大家能夠指出不足,使我再學習、再改進。

標籤:發言稿 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