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800字

幼兒1.52W

2017年4月7日,《朗讀者》製作人、主持人董卿在總局電話會議上,分享了製作《朗讀者》的經驗和心得。以下是小編觀看朗讀者第八期後的一些感想,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800字

  【1】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

《朗讀者》節目從今年2月開始播出,到現在已經播了七期,明天週六,我做一個推廣,明天晚上八點央視一套是我們第八期節目,這期主題詞是“勇氣”也同樣會有很多很精彩的故事。那節目播出到現在,的確是獲得了很不錯的一些反響、口碑,在這個節目火了之後,很多媒體也來採訪我,很多記者就會問一個問題説,董卿老師,你怎麼會想到做這樣一個節目呢?我説我先和你分享我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院長的一段採訪。當時他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説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的五大博物館之一,還有另外四座博物館,分別是法國的盧浮宮、英國的大不列顛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俄羅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館,也就是冬宮。你看這五個博物館所在的五個國家,正好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這説明什麼呢,這説明一個國家沒有一個強大的博物館,還當不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當時他説完這句話之後,全場都笑了,掌聲一片。當然他最後一句話是有些玩笑的意思,但是你細細去體會,他真的有道理。因為一個國家的自信最終是他文化的自信,文化是更加持久、更加基本、更深層的力量。作為國家媒體,我想弘揚和傳播優秀文化,是責無旁貸的使命。”

“特別作為我個人來説,我做電視節目主持已經22年多了,我在央視也工作了15年,我深知這個平台意味着什麼,就像今年春晚結束了之後,很莫名其妙我那口紅的顏色火了,上了熱搜,當時很多人問我,到底是什麼牌子,我就蒙了,我説什麼情況,後來我才看到,網上的這種熱議,讓人哭笑不得。但是反過來也證明什麼,證明這個平台的力不可估量。我們佔據這個平台的電視人,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去把這種讓你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的對外在的注意力,更多的能夠轉向更理所應當對內在的關注,而他們對錶層的注意,更多的轉向對本質的認知。

“幾乎所有來和我探討的同行,在和我分析説《朗讀者》火爆原因的時候,大家都會提到一個詞“時機”,你們這節目真是抓住了一個特別好的時機,你看現在無論大屏小屏,長期被一些同質化的節目霸屏,你們這個節目很清新,卻又以文化人這種面貌讓大家耳目一新。我很認同這樣的觀點,我同意,而且所謂意外走紅,恰恰也説明了這類節目長期的匱乏,也説明了其實受眾對這種節目內心的一種需求,我相信其實很多的我的同行們和我一樣,在一年前、兩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已經想做些什麼去改變一點現狀,或者説已經看到了這個時機。”

“但是為什麼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抓住這樣一個時機呢,我大概總結一下,我覺得可能有兩個決心,一個就是有沒有一定要去做成這樣的文化類節目的決心,第二就是有沒有一定要把一個文化類節目給打造成一個精品節目的決心。第一個決心是我們做電視同行都知道,文化類節目在招商的時候往往是不被看好,所以它在開始起步的時候,總是一窮二白,舉步維艱,《朗讀者》也不例外,很多人現在會説,你做節目肯定有優勢,要錢有錢要人有錢,這個真沒有。當時的記憶也是一個念頭,在我腦子裏,兩頁策劃在手上,三個散兵我們四處磕頭,就是這樣。所以2016年春節過後,我覺得那段日子過的這麼艱難,我是很久,説實話主持人相對來講還是在象牙塔裏的,他是整個節目的一個鏈的最後一棒,可能對整個節目製作的艱難還是估計的不足。我跟他們開玩笑説,你現在明白了吧,做製作人要學會低下你那個已經習慣了高昂起來的頭。”

“但是讓我們特別感動的一點是,這個方案在他給報上去之後,無論是頻道,無論是總編室,各級領導都很支持和認可,特別是台編當時討論我記得是全票通過,很快就立項了。包括我們有一次跟高司長彙報,聽了一次之後説了一句話,他説力挺這樣的節目,就應該做。我覺得我們也很幸福,遇到了領導層,他們有很明確準確的判斷力,高度的前瞻性,這是我們的保障。”

“《朗讀者》後來是在經過一年,是在今年的2月18日那天播出,後來他們有人説,這日子挑得好,2月18日,而且你知道那天是24節氣當中的雨水,怪不得火了呢,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我想想可能也是,但是再細想,很多事情冥冥當中自有它的安排,2月18日是在一套播出,2月19日是在三套播出。而一年前2月19日那天正好是習近平到央視去視察調研,當時他就提出要多設計一些融思想性、藝術性為一體的好欄目,多辦一些膾炙人口,寓教於樂的好節目,也給了我們很多的鼓舞。我們也是從那個春天開始醖釀,在經歷了一年艱辛之後,終於在今年這個春節和大家見面。”

“第二點我想説的就是可能光有時機還不夠,要打破一個文化類節目經常是曲高和寡的魔咒,可能就需要創作的團隊有創作的勇氣,創新的勇氣,要去把文化節目也能辦成一個精品節目。當時我就在想,怎麼才能好看呢,那好看首先就得長的好看,現在的觀眾什麼沒見過,我説觀眾都是好色之徒,你一個節目他的品相這是第一位的。當時我們也真的下了很大的決心,大家現在看到整個舞台的設計,我們是一個英國團隊做的,燈光、倒攝都請了國內外最頂尖的團隊。包括策劃團隊,因為《朗讀者》是一個完全原創的節目,沒有任何模式可以借鑑,我説正是因為沒有模式可以借鑑,要自創模式,就要更精準的去考量。我們當時邀請了英國的模式研發團隊,還有國內的專家學者,經過了好幾輪模式的論證,反覆的推演,一直到節目開播錄製前一個星期,還在開策劃會。”

“大家看到劉震雲老師、陸川、陳維亞、陳小川、白巖鬆、朱海、張頤武、康震等等,都為我們這個節目方案的成熟貢獻着自己的智慧。”

“大家始終在探討一個問題,就是怎麼樣讓文化節目的傳播能夠更符合大眾傳播的特性,就是你得讓一個電視節目,畢竟是一個電視節目,能夠引發大多數人的參與和共鳴,真正的去實現共情,這裏面可能要解決一個核心問題,也是我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朗讀者》誰來讀,讀什麼,怎麼讀。怎麼讀,當時我們就有一個想法,就覺得可能不應該是一個很傳統的朗誦的節目,因為名家朗誦這種形式在劇場也很多年了,很多晚會上也能看到一些朗誦的節目。我是覺得有一定的距離,他不能很快很強的去觸動到內心,更多的時候可能因為技巧多於了情感,會讓大家有些隔閡,它不符合現在受眾的一些審美,所以當時團隊就認為,一定要打破這個格局,怎麼打破,就是來朗讀的,朗讀者的情感,和我們所要朗讀的這個文本的寫作者的思想,和現在在聽你的節目,看你的節目的觀眾的凝結,這三種能夠和諧凝結,一定要凝結起來。所以我們現在設計的就是大家看到的這個模式,是“訪談+朗讀+輕解析”,我們今天剪輯的這個短片裏面沒有輕解析的模式。所謂輕解析就是對一些特別經典的讀本,或者對一些相對來講,對普通人略微有一點距離的讀本,我們做一個名家解析,也就是在30秒、40秒、50秒的時間,讓大家迅速的能夠了解這個讀本背後的一些信息。它是放在朗讀前,在朗讀者走向舞台前我們會看到,“訪談+朗讀+輕解析”的模式,這樣的話讓《朗讀者》個人生命,他的生命體驗,首先能夠被構架起來,讓他整個故事的情緒,提升到一個需要以文來抒懷的時候,文本順勢而出。這樣經典文字它的傳播意義就實現了最大化。”

“所以我們也看到,麥家很糾結的講述完他們家裏面他和他的父親,他和他的兒子這兩代父子之間掙扎的故事之後,再來讀他寫給兒子的一封信,許淵衝老先生,他講一個人這輩子不是活過了多少兒子,而是記住了多少日子之後再來讀林徽因,我們看到了這企鵝人夫婦,我叫他企鵝人夫婦,是因為他得了那種罕見的疾病。不是疾病、不是貧困,依然樂觀、依然相愛、依然行走在路上,這樣一對年輕人,講完了他們故事之後,再來讀同樣一直在路上的三毛,我覺得這個時候文字的魅力就產生了一個疊加的效應,充滿了感染力。”

“誰來讀,其實最初我們也考慮到明星陣容,全明星陣容,因為我們覺得這一定是一個收視的保障,但後來慢慢的隨着探討的深入之後,我們發現這是有偏差的一種認知,因為最終會打動人心一定不是光環,而是情懷。比如説許淵衝先生,96歲,翻譯家,翻的是什麼,唐詩宋詞莎士比亞,他一切標籤看上去都是高大上的,都是距離我們很遠。當時我們也在説,把這樣一個人物放進來,會不會有些冒險。我説這樣吧,導演團隊先去和老先生接觸,先去做前採,做了兩次採訪,最後我們發現這是一個特別單純的,特別樸素的,特別豐富而有趣的人,《朗讀者》首先就是一個有人格魅力的,後來立刻決定像這樣的人,我們就把他放在第一期,我們要讓觀眾知道,我們這個節目做的是什麼,把他放在第一期作為我們的VIP隆重推出。但是有趣的是,正因為這老先生至情至性,也讓我們導演沒少吃苦頭,因為我剛才也説了,前期準備也遇到很多困難,我們的經費出現問題,我們的廣告贊助也出現問題,所以我們最早第一次約許老先生的錄製時間是在2016年的夏天,後來推遲了,我們錄不成了節目,第二次錄他的時間是2016年的冬天,又沒錄成,第三次2017年1月我們終於真的要開始錄製了,再去請他,老爺子不搭理我們了,他覺得我們是騙子,覺得我們這些人沒有信用,覺得你們這些年輕人,就完全把我們拒之門外。當時眼看着離這個錄製就越來越近了,整個團隊就真的急了,不知所措。後來我説那怎麼辦,當時的確是我們晃了人家的時間,我們趕緊去道歉,導演團隊只能今天抱着果籃站在人家門口,明天抱着鮮花站在人家門口,終於一片誠意,精誠所致金石為開。結果當然是皆大歡喜。”

“節目播出的第二天,許老爺子的`譯著就直接衝進了當當網的熱搜,他告訴我們説,他家那門電話成了24小時熱線,為什麼是24小時,因為他有很多學生,親朋好友同事是在國外的,這個時差的他幾乎就是整日不得安寧。當然很多的電視媒體很多電視台也是蜂擁而至要採訪他,老人家特別可愛説,我在《朗讀者》裏面表現完美,不會再接受任何採訪。”

“後來我們覺得怎麼讀,誰來讀,還有就是誰來讀我覺得無論是名人還是普通人,來到《朗讀者》的節目,我們都力求把它還原成一個最平實的《朗讀者》的面貌,不平凡的人説平凡的事,平凡的人講不平凡的心,不去強調説我會讀,更多的是展現我要讀,我想讀。所以當我們看到這個舞台上,我們讀老舍、讀巴金、讀冰心、路遙、季羨林、莎士比亞、海明威、索羅、裴多菲,很多這些曾經被大家認為很經典的,離我們很遠的東西,可是在這個舞台上,觀眾沒有感覺任何距離感,沒有違和感。相反文字當中所藴藏的精神世界,和當下受眾的精神世界遙相呼應。我們也一次又一次感受到善良、正直、勇敢、進取、奉獻、尊重,這些人類最寶貴的品質,和千百年前流傳至今的文字融合在一起,給予我們力量,也帶給我們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