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500字

幼兒2.28W

《朗讀者》將朗讀者的個人經歷融入經典篇章中,傳遞真實的情感。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分享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500字

  【1】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

在滿屏皆是明星真人秀、歌舞秀的當下,今年的電視綜藝開始湧現出一股清流,先是黑龍江衞視《見字如面》的清風襲來,沁人心脾,緊接着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輪番登場,盡顯文學風範。《朗讀者》將朗讀者的個人經歷融入經典篇章中,傳遞真實的情感。節目播出後,豆瓣評分高達9.5,微博榜單持續上榜3小時,連續兩小時總榜第一,張梓琳、許淵衝等嘉賓紛紛登上微博熱搜,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文學類綜藝節目若只是正襟危坐地談古論今,抑或一本正經地解析評説,只會收穫曲高和寡的距離感,很難引發共鳴。《朗讀者》的成功在於將文字和人結合,以情感貫穿始終,使觀眾在重讀經典中回味朗讀者的非凡人生。“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要讓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如果僅僅是心靈雞湯,這句話確實談不上多麼非凡脱俗,但是經由一位96歲高齡的翻譯家説出來後,就更容易引人感懷。在國內外先後出版英文、法文翻譯作品160餘部的許淵衝並沒有止步於以往的成就,已近百歲卻依然筆耕不輟。面對疾病的侵擾,依然堅持“白天時間不夠,就向夜晚偷時間”。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説,就連年輕人都很難做到的事情,他卻堅持了下來。聽障者楊乃斌的母親心甘情願作為兒子的耳朵陪伴其16年,終將兒子培養成大學生,兒子朗讀起冰心的《不為什麼》時,便更具情感的温度。當楊乃斌用流暢的語言當場朗誦“媽媽,你到底為什麼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額,抵住我的前額,温柔的,不遲疑地説:不為什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兒”,相信淚濕於心的並非楊乃斌的媽媽一人。當老舍筆下的《宗月大師》再次由濮存昕讀出來後,人們體味到的不僅是由老戲骨抑揚頓挫的朗讀展現出的老北京的生活畫卷,更多的是作家與朗讀者相似的人生經歷。

在倡導全民閲讀的當下,如何將人們的視線重新拉回書本中,是不少公共文化機構都在嘗試推動的事。早在央視《朗讀者》播出之前,一些公共圖書館和書店就先後閃現出不少“朗讀者”的身影。如浙江温州圖書館“閲秀匯”的朗誦社、南京金陵圖書館“朗讀者”項目、哈爾濱果戈裏書店的“朗讀者計劃”,都曾引起廣泛的關注。只不過央視《朗讀者》的轟動,除了自身的獨特創意外,最重要的是依託央視的平台,藉助了媒體傳播的有效途徑。筆者以為,作為公共文化領域的從業者,《朗讀者》給予我們更多的是一種啟迪。在“互聯網+”的時代,閲讀推廣需要我們進一步打開思路,博採眾長,不僅從內容上調製出讀者喜歡的佳餚,而且要依託各種媒體的傳播優勢,使其具有更大範圍的影響力。

  【2】朗讀者第八期觀後感

央視推出了一個新的節目叫《朗讀者》,可謂是當今浮躁的電視節目中一股清流啊!確實,在看過這檔節目之後也是如痴如醉的,不光裏面那種濃濃的人文情懷,還有每一個朗讀者每一篇文章背後真摯感人的故事都觸動着每一個人的心。這個節目之所以能引起爆炸式的反響,其深層的一個原因還是最樸素的文字和最純粹的語言本身,就是人類最有力的武器,最打動人心的利器。

朗讀實在是一種非常好的習慣,如何能培養孩子擁有朗讀的習慣,讓他也成為一個朗讀者呢?那今天就聊一聊如何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朗讀者。

這裏首先要普及一個概念,就是我們是要幫助孩子成為朗讀者,而不是培養。這兩個詞看似很像,但其實有一個觀念上的區別,那就是和孩子的關係角度不同。培養,是自上而下的,父母有一種顯而易見的優越感。而幫助呢,是平位的對等的。其實,單就朗讀這件事來説,絕大部分人都缺乏朗讀的習慣。因為有的人覺得朗讀需要把聲音放出來,在公共場合,“啊黃河,啊長江”可能會被別人直接送到安定醫院去。當然,朗讀絕不是讓您不分場合的放大音量,而是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比如在自己的家裏,在晨讀的樹林裏,感情充沛的朗讀絕對是一件有益身心,令人陶醉的事情。

語文課文,孩子一定要朗讀一遍。剛開學不久,同學們剛拿到語文書,先把頭幾篇課文讀一遍。注意:一定是朗讀而非默讀。朗讀課文的三大好處:

第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是“書看百遍其義自見”,學英語的時候老師常説語感,其實學漢語更需要語感。每多朗讀一遍,自己的理解就會更深一點。朗讀可以發現更多默讀發現不了的細節,包括自己不認識的生僻字。

第二: 朗讀可以增強對文章的記憶。為什麼古人背書一定要大聲朗讀還搖頭晃腦,那就是要增強記憶。

第三:只有朗讀才能糾正發音,形成習慣,練習語言表達。

有的家長説了我的孩子還小,還沒上學呢,沒有課文還不識字怎麼辦?朗讀,應從幾歲的孩子開始?朗讀這件事可以從孩子剛一學説話的時候就開始練習。這個時候叫做朗讀習慣的萌芽期。其實,孩子在看到新的事物,爸爸媽媽教他的時候就是在建立朗讀的習慣,小貓小狗,小花小草。只不過這沒有那麼明顯,我們沒有意識到而已。

孩子長到兩三歲了,能認圖了,這個時候就進入朗讀習慣的基礎期。孩子這個時候,能根據圖形產生聯想並能説出相對應的事物,也是朗讀習慣的正式開始的時候了,我們就要多注意,讓孩子把事物的名稱大聲的説出來。在這個階段一定要多鼓勵孩子的出聲表達、多鼓勵、千萬別因為孩子的某一次説錯了,而直接批評,而扼殺了孩子的自信。

孩子再大一些了,不僅可以看圖片更能看連環畫看繪本,這個時候就是朗讀習慣的最重要的形成期了。

這個時候,一般來説朗讀習慣的形成有兩個傳遞方向。一個是家長對孩子的,就是家長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聲音温柔而清晰,飽含感情。另一個傳遞方向,就是孩子對家長的。就要多鼓勵孩子根據連續的`有一定前後關係的圖畫,給家長講一講他心裏想象的故事是什麼樣的。這個過程,實在是一個太美妙太重要的過程,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學習能力,太多太多了。這個階段如果進行的好的話,孩子的朗讀習慣一定會深深的植根在他的心裏,對他的一聲都會非常有益。

朗讀應有儀式感。朗讀一定要有儀式感。古人讀書一定要正襟危坐,以表示對古聖先賢的尊重。今天沒必要這樣,但也不能隨隨便便找地方葛優躺,就開始朗讀了。那樣除了對知識不尊重之外,對於學習也是不利的,同時還會對嗓子對氣息都有不良影響。我建議每個家庭可以建立一個朗讀時間。每個星期拿出一個小時的時間,一家三口坐在一起,放下手機、關上電視,每個人為大家朗讀一篇自己最近發現的號文章或者一個小故事,然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心得。注意在這裏要強調,這個朗讀時間或者也可以叫故事會,絕不是孩子一個人的表演會,一定要爸爸媽媽一起參與。

後一點要強調的是,朗讀一篇文章,尤其是好文章經典文章,一定反覆研讀。讀的越多,你的理解會越深入。記得小的時候,自己讀一篇文章是芥川龍之介的《橘子》,那是我特別喜歡的一篇文章,我真是不知道反覆讀了多少遍,絕對是飽含深情的朗讀。直到今天我都脱口而出“冬天的一個夜晚,天色陰沉,我坐在橫須賀發車的上行二等客車的角落裏,”反覆研讀,妙處無窮。

最後,再把今天跟大家聊的幫助孩子建立朗讀習慣的四個問題或方法總結一下:

拿到手的語文書,一定要先朗讀,大聲朗讀。

孩子的朗讀習慣建立需要經歷萌芽期、基礎期和形成期三個階段,抓住三個階段孩子終身受益。

朗讀應有儀式感,不要葛優躺。家裏可以建立一個自己的朗讀時間或故事會。

最後一點反覆研讀妙處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