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幼兒教育學》考點梳理

幼兒2.49W

幼兒園教育在中國屬於學校教育系統,和學校教育一樣,幼兒園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所沒有的優點,如計劃性、系統性等。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幼兒教育學》考點梳理,希望大家認真閲讀!

《幼兒教育學》考點梳理

1、《緒論》 最早闡述教育目的、制度、內容、方法、師生關係的教育專著是《學記》。童年期是培養動手能力的關鍵期,學校產生的 必備條件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一定的政治基礎、一定的文化基礎。貫穿於《大教學論》全部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理論,就是自然適應性原則,人生階段一般分為嬰兒 期、幼兒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2、《教育基本規律》 教育的基本規律有兩條,一條反映的是社會發展與教育的辯證關係,另一條反映 的是人的發展與教育的辯證關係。

學校教育的出現是教育從社會生活中獨立、分化出來的一大標誌。現代社會發展變化的迅猛,在教育上表現為由主要為繼承已有文 化遺產服務逐步向主要為未來社會服務,即由繼承型轉向發展型模式。科學教育是現代教育的核心。

教育現代化的目標就是要培養現代化的人。在現代社會裏,經 濟、政治、文化和人口等是影響教育發展的幾個主要因素。一定社會裏,通過組織控制、政策限制、法律強制和思想教育等途徑實現着其政治對教育的制約作用。教 育具有文化功能,這一功能表現在延續、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

教育的歷史性集中體現在時代性和階級性上,教育以人為對象,以育人為己任。學會行走和初步 掌握口語是嬰幼兒期極具重要意義的兩件事情。

幼兒的主導活動是遊戲,養育是嬰兒教育的首要任務,好奇心是人的智慧發展的原動力。

童年期最為艱鉅的任務是掌 握和運用書面語言的能力,核心任務是幫助兒童學會學習,也是培養動手能力的關鍵期。

青年應學會選擇。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分為內外兩大類,內部因素主要是教 育對象的主觀能動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遺傳、環境和教育。

宏觀社會環境和微觀社會環境構成人的生活環境。生物本能起源説的觀點是法國利托爾諾。教育的心理模 仿説是美國教育學家孟祿。奴隸社會是教育作為獨立活動的形成期。

制定教育目的是社會實現對教育進行控制的中心環節。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徵有:內容的同一性、 整體的原始性、形態的融合性。文化通過文化背景對教育的影響具體體現在:提高人們的教育需求和加強學校與社會的廣泛聯繫。

教育的相對獨立性主要表現在以下 方面:教育與社會生產力、與社會經政制度之間存在着發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繼承性,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發展的規律。

養育中要注意以下幾點:注意滿足嬰兒 的合理需求;有意適度訓練其器官;在生活環境中有意設置豐富的刺激物;儘量接近自然。

早期教育需特別注意的是:關注非智力因素,為正規學習打好基礎,發展 幼兒口語,教幼兒學會使用玩具、器具。

3、《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個性發展的核心是創造能 力的培養。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不斷獲得成功。

我國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據有:社會生產方式及其發展變化的狀況;人的自身發展的需求;馬恩關於“個人全面發展”的 學説。素質的基本屬性有:相對穩定性;內在性;整體性。

應試教育的主要危害有:嚴重地影響國民素質的提高;摧殘身心健康;壓抑個性發展。在西歐,教會學校 的目的在於培養僧侶,封建主培養騎士。三類基本教育目的即個體本位觀、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觀和文化本位觀。培養什麼人的問題,是制定教育目的時所要解決的根 本性問題。

一般來説,教育目的包括兩大構成要素,一是規定所培養的人具有的社會功能,二是規定通過教育在教育對象身上所要形成的各種內在素質及其結構。全 面發展教育由德、智、體、美、勞共同構成。德育是以培養教育對象思想品德為目標的教育活動。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德育的實質就是把社會道 德轉化為個體品德的過程。智育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教育。體育,以身體活動為基本內容,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美育是掌握審美知識,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念,培養感受美、鑑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

4、《教師與學生》 在教育過程中, 教與學這一對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師的教,“教有法而無定法”説明了教師工作具有創造性,教師的勞動也有複雜性,創造性是學生主體作用的最高表現。

學生主體 性表現在:創造性、自覺性、獨立性。

學生客體性表現在:向師性、依賴性、可塑性,教師的素質包括:思想品德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知識素質包括:精深 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

教師的作用表現在:對社會的作用、對學生的作用,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教師的職業道德的核心和 基本原則是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教師的智能結構是指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師生關係通常表現為教育關係和心理關係,而後者又包括情感關係和認識關係。 根據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係分為命令-服從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參與型。

5、《學校教育制度》 我國近代最早的學制是 癸卯學制,解放以來我國學制基本上沿用1951年學制。

學制按橫向劃分有:幼兒教育、 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學制建立的依據有:社會生產力和科學發展狀況、青少年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本國原有學制和本國曆史文化傳統。

我 國學制改革應遵循以下原則:改革學制結構,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1951年學制突出了教育為國家建設服務,學 校向工農開放的方針。1958年學制進行了十年一貫制的試驗。

6、《德育工作》 構成德育過程的主要形態是:説服教育、實際鍛鍊、陶冶教育。思想 品德教育可以從學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作為開端。社會主義學校德育包括對學生進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 健康教育。

品德評價法有四種主要方式:表揚和獎勵、批評和懲罰、評比競賽、操行評定。德育方法除説理教育法外,還有實際鍛鍊、示範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 育、品德評價法五種方法。

7、《教學工作》 制定教學計劃的首要問題是學科設置。制定有關課程總體規劃的指導性文件是課程計劃。

對班級授課進行了 系統研究和説明的著名教育家是誇美紐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