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國小生應用題審題能力的培養論文

幼兒6.63K

通過多年的教學,我認識到應用題是國小數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國小數學中的難點。學生對應用題的解題正確與否,主要取決於他們審題的情況。由於國小生的閲讀理解能力有限,應用題的解題自然成了他們學習的難點內容,部分學生甚至遇到應用題就有畏難情緒。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對應用題的分析一般是比較重視的,而審題呢,常常怕多佔用了課堂時間而草草過去,對稍難審題的應用題也是由教師本人的解説“幫助”學生的審題過程,造成學生沒有自行審題的習慣;教師對審題的方法,指導得更不具體。因此,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很有必要加強學生對應用題審題能力的'培養。

國小生應用題審題能力的培養論文

在實際教學中,我着重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一、認真讀題,初步瞭解題意

讀題是瞭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要培養學生反覆、仔細、邊讀邊想的讀題習慣。一年級教師要進行範讀、領讀,讀題時要訓練學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斷句。二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獨立朗讀,逐步過渡到輕聲讀、默讀,養成自覺通過默讀理解題意的習慣,通過讀題,讓學生正確地找出條件和問題,對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係有一個總括的瞭解。

二、仔細推敲,準確理解題意

字、詞、句等語言文字是應用題各種關係的紐帶,也是解題的攔路虎。因此,審題教學要像語文教學一樣,讓學生理解應用題中每個字、詞、句的意義,培養學生書面語言的閲讀能力。

首先,讓學生用符號劃出題目中的條件、問題、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使其參與認知活動。審題要求學生對題目進行全面而準確的感知。

其次,對應用題中揭示數量關係的關鍵句要反覆推敲,理解它的真實含義,為正確解題鋪平道路。如:“同學們修補圖書,五年級修補了127本,比四年級多修補了28本。四年級修補了多少本?”對此題有的學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級修補的多還是四年級修補的多,這就要抓住“比四年級多修補了28本”這個關鍵句,聯繫前後內容把這個簡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補充完整,使之明朗化。“比四年級多修補了28本”,就是“五年級比四年級多修補了28本”,也就是“127本比四年級修的多28本”,這樣不難判斷出五年級修補的多、四年級修補的少,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三、執果索因,根據問句找條件

如果題目中的問句中直接指出了最後求的是什麼,就可以從問題入手,執“問題”這個“果”去索取解決問題的“因”。例如:“某校六年級有男生150人,佔六年級學生總數的3/5。

那六年級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從問題出發,抓住“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來分析推理:要求差,就要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但女生人數題目沒直接給出,要通過已知條件先求出總人數,才能得到女生的人數。引導學生順藤摸瓜,求“男生-女生”,就先求總人數,列式:150-(150÷3/5-150)。

四、對題目進行縮句

“縮句”就是抓主幹縮句,即把題目骨架用關鍵詞表示出來,或者把應用題縮變成文字題,再列式計算。例如:學校買來100千克白菜,吃了4/5,吃了多少千克?先找出題目中單位“1”的量,然後分析吃了誰的4/5,學生説出:是吃了100千克的4/5,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單位“1”,就是要求100的4/5是多少。這樣一道應用題就變成了“求100的4/5是多少”的文字題了,學生很容易解答。

五、複述題意,進入情境

如:“小明家養了35只雞、28只鴨,如果每隻雞一年可以產13千克蛋,每隻鴨一年可以產12千克蛋,這些雞、鴨一年一共可以產多少千克蛋?”學生若能這樣複述:“小明家養了35只雞,每隻雞一年能產13千克蛋;還養了28只鴨,每隻鴨一年可產12千克蛋。小明家養的這些雞和鴨一年總共能產多少千克蛋?”這就説明學生對題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

六、模擬情境,展示數量關係

有些題目可通過指導學生列表、畫圖等方法模擬應用題的情境,使應用題的情節、數量關係直觀全面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進而掃除理解題意的障礙。例如:小紅和小軍各有8支鉛筆,小紅送給小軍3支後,小紅比小軍少幾支?可讓兩名學生分別扮演小紅、小軍進行表演,通過一送一接轉化為一減一加,從而意會到題意及數量關係。

七、改變題目,變一題多問

審題中教師可通過一題多問、變換條件等形式加深對題意的理解。如前例:“同學們修補圖書,五年級修補了127本,比四年級多修補了28本。四年級修補了多少本?”教師可問:“哪個年級修的圖書多?”“比四年級多修了28本”改為“比四年級少修了28本”怎麼解答?……引導學生學生深入理解、大膽設想、勇於探索,不拘泥於常規解法,突破思維定勢,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創造性、廣闊性和靈活性、獨立性和變通性。

解應用題是一種複雜的心智活動,需要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實踐證明,通過以上一系列的訓練,引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按“整體——局部——整體”的程序對題目進行精細的反覆的有目的、有重點的感知,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聯想,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審題能力,又使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