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學校德育工作考察報告

職場2.8W

一、考察活動的基本情況

學校德育工作考察報告

二、藴涵於學校的德育元素——德育特點分析

三、啟示與反思

四、幾點建議

一、考察活動的基本情況

德育是學校工作的重點,更是難點。當前中學德育的現狀怎樣?一個人的道德成長究竟從哪裏開始?藴涵於學校中的德育元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帶着這樣的問題,藉助第八期國中校長高級研修班這個平台,鍾莉(深圳南山學府中學)、劉伯寧(黑龍江齊齊哈爾第二中學)、鄧小撫(青海共和縣中學)、王力爭(寧夏銀川外國語實驗學校)、格桑羅布(西藏曲松縣中學)等五位校長組成了學校德育專題研究小組,試圖對以上問題進行探究。

研究分三個階段。一是前期準備階段,通過理論學習、小組討論、專家指導,制定研究計劃,編制調查問卷;二是考察階段,通過深入學校實地觀察、訪談、問卷等方式,對中學德育進行了調查;三是分析研究階段,對考察所得的材料、數據進行梳理,得出結論。

考察期間,共考察學校19所,其中上海5所,江蘇2所,河南12所,聽課9節,發放關於班主任工作的調查問卷220份(其中教師問卷30份,學生問卷190份)。

二、藴涵於學校的德育元素——德育特點分析

(一)德育於校長的影響中

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校長的視野決定着學校的視野,校長的追求決定着學校的追求,校長的品格、品位決定着學校師生的品格與品位,一個充滿理想、激情、人文關懷、藝術素養的校長就是一所學校最好的德育資源,這是我們在上海等地考察時深有感觸的。回顧走過的學校,上海曹楊二中附屬學校的陸桂英校長、河南省第二實驗中學的李涵校長、河南安陽第八中學的王鳳傑校長、開封求實中學的張建平校長無疑都給我們留下了難忘而又深刻的印象。四位校長的共同特點是謙和、樸實、寬容、平和,富有教育夢想及追求,視教師為合作伙伴,視教育為自己喜愛併為之奮鬥的事業。而李涵校長、張建平校長的藝術素養,王風傑校長的文學修養,陸桂英校長的寬容、謙遜等都以不同的形式體現在學校文化和師生的言談舉止中,四位校長又有着不謀而和的個性特點和育人目標,如:重視人際關係,追求師生人格和精神的平等;在育人目標上,陸校長提出了“培育陽光少年”,李校長追求的是“讓每個孩子都擁有陽光心態”,王校長則認為“做一個健康的人”最重要。而張建平校長則在她主編的《中國的帕夫雷什中學》一書中寫道:“我們無法改變中國人多,就業競爭激烈的現狀。但我們能改變我們自己,改變我們的教育理念,使之與時代發展同步;改變我們的教學方法,使之更符合學生心理;改變自己的工作態度,用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去影響學生。” 校長的理想追求,與教師間平等和諧的工作氛圍,所營造的誠信友善的人際環境,往往更具有文化育人的魅力。我們在上海時代中學聽課時,課間學生髮現了和我們在操場上交談的吳志偉校長,紛紛從幾層樓的教室裏探出頭來,大聲向吳校長問好,師生關係可見一斑。張建平校長在總結她的辦學經驗時這樣寫道:“我的成功證明了現代社會,無論幹事業,幹實業,固然需要人的精明幹練,但更需要人的誠實、踏實。對於誠信踏實的人,社會是格外眷顧、格外寬容的”。幾位校長以自己的獨特的人格魅力凝聚了學校的教育資源,引領教師文化並通過教師文化直接帶入到文化育人的實踐中,並以個別化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使幾所學校獲得了超常的發展。

(二)德育於教師的示範中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肖川先生曾在《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中寫道:“我曾

提倡,美育,從教師的儀容開始;德育,從教師的言行開始。教師是學生的重要他人,教師在儀態、表情、口語表達、着裝、眼神等方面的修煉就很有價值。”於是,考察中我們把視線鎖定在教師身上,透過教師觀察學生,又透過學生反觀教師,我們在和上海市徐彙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實驗中學、上海育才初級中學、時代中學、愛國學校、河南省第二實驗中學、鄭州回民中學、安陽第八中學、洛陽市拖二中、開封求實中學、鄭州26中的教師接觸和訪談中真切感受到了教師的敬業、熱誠、團結、友善、得體及良好的精神氣質。在育才初級中學我們有幸和陳風英老師,一位從教33年,擔任過26年班主任的音樂教師進行過訪談,從她對自己職業的理解、對班主任工作的認識和對學生的深愛裏,從她幸福的笑容中,我們再次感受到了教師對學生成長的重要。在我們考察的19所學校中,校長們無一例外地談到了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比如洛陽市拖二中,這所生存極其困難的企業轉制學校,卻有着良好的社會聲譽和樸實、勤奮、進取的學生羣體,走近教師,從一個團結進取、富有朝氣、洋溢着青春活力、熱愛生活的教師團隊裏,我們看到了一所擁有4700學生,78個教學班的大校在環境、設施都相對落後的情況下的井井有條的管理。鄭州26中則通過全員導師制強化每位教師的職業意識、責任意識、示範意識。上海時代中學通過樹典型、立榜樣,形成教書育人、樂於奉獻的師德氛圍,使全體教職工成為道德規範的實踐者,肖川先生又説:“教師的專業素養是高品質教育的一個條件,這種高品質教育當然也包括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們確信,教育的道德性最主要來自教師的道德,教師的道德人格是最重要的道德文化資源。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師成為學生道德指路人,並不在於他時時刻刻都在講大道理,而在於他對人的態度,對學生對未來公民的態度,能為人師表,在於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 “教育是人與人心靈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教師的道德人格是教育的基礎。因此,教師要以自己的言行、品行、德行等去影響教育學生,做到以行育人。我們認為:作為文化人的教師,應該有良好的文化底藴,高雅的氣質,較好的素養。作為學者的教師,應該擁有與學者身份相一致的學識、本領和不斷學習的態度。

《學校德育工作考察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