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長三角未來5年發展前景

職場2.65W

長江三角洲是長江入海之前的沖積平原,中國第一大經濟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三角未來5年發展前景的相關資料,僅供大家參考。

長三角未來5年發展前景
  長三角未來5年發展前景

作為國內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吸納外來人口最多的區域之一,位於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範圍內的長三角城市羣,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羣、構建適應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空間格局的進程中,將“推動生態共建、環境共治”放在突出位置,區域內將共守生態安全格局、推動環境聯防聯治、全面推進綠色城市建設。

上海市作為長三角城市羣的核心城市,將進一步加強與區域內其他城市在重點領域的合作,以共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為目標,加快形成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聯防聯控的生態環境、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和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完善跨界污染防治制度和生態保護修復機制,加強大氣、水環境等重點領域聯合防治,在綠色發展等方面,力爭走在全國前列。

自然條件優越的江蘇省在聚焦重點領域、夯實城市羣發展基礎的工作中,強調開展環境污染聯防聯治,加大長江、淮河、太湖等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力度,建立嚴格的區域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制度,構建統一的產業政策和環境准入政策,探索開展環境聯合執法監管。

浙江省將立足“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的重要一翼”定位,採取多項舉措,其中之一是合力構築“綠色長三角”,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治污水為龍頭,深入推進“五水共治”,爭取把浙江省有關重點生態功能區上升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加強蘇浙皖等跨省生態功能區共建,推動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加快建設成為長三角的綠色生態屏障;積極推進流域水環境治理和水資源保護,加強江湖海聯防聯控,合作治理長江流域、太湖流域、千島湖流域水環境;加強滬蘇浙協作,協同治理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被譽為長三角後花園的安徽省,準備以生態保護提供發展新支撐,加強生態環保的對接,為長三角地區提供重要生態屏障。該省將發揮良好的生態資源優勢,提升大別山區、皖南山區、江淮丘陵區森林生態安全屏障功能;加強與滬蘇浙的環保合作,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聯防聯控聯治行動計劃,力爭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加強長江、巢湖等水環境綜合治理,推進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提高森林覆蓋率;完善新安江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等橫向轉移支付制度,增強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保障長三角城市羣經濟、社會、生態和諧發展。

  長三角戰略定位

  (一)最具經濟活力的資源配置中心

圍繞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建設以及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加快制度創新和先行先試,成為資源配置效率高、輻射帶動能力強、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制度體系完善的資源配置中心。

  (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和頂級水平,建立健全符合科技進步規律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法規,最大程度激發創新主體、創業人才的動力、活力和能力,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樞紐,以及國際性重大科學發展、原創技術發明和高新科技產業培育的重要策源地。

  (三)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中心

加快推進產業跨界融合,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產業、高增值環節和總部經濟,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打造若干規模和水平居國際前列的先進製造產業集羣,形成服務經濟主導、智能製造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四)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户

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打造在亞太乃至全球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金融服務體系、國際商務服務體系、國際物流網絡體系,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

  (五)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排頭兵

加快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和開放平台建設,複製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自主創新示範區等成熟改革經驗,在政府職能轉變、要素市場一體化建設、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合作、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在提升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集聚國際化人才、探索建立自由貿易港區等方面率先突破,加快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新經驗新模式,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

  長三角地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趨勢

  1 形成具有極強競爭力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

鑑於長三角大部分跨國服務公司總部選擇在都市區集中分佈,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為媒介編制一個遍及全球的網絡,使本地區都市成為對全球生產進行控制和管理的主要節點。而城市內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成為長三角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依託自身具有的優勢和功能,建立各具特色、功能錯位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成為加快長三角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最有效選擇。長三角將通過發展專業型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如總部經濟、金融街、商務區等),實現集聚區發展類型的多樣化和多元化,並通過集羣發展的方式提升產業競爭力並參與全球化競爭。因此,本地區將創造條件優先在具備條件的城市核心區域形成生產性服務業的集羣發展區(尤其是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CBD),促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化、專業化和高級化發展;其次,在其他區域建立特色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如空港物流園區、海港物流園區等),推進相關生產性服務公司集中發展,提高服務企業的服務質量和水平。

  2 形成與現代製造業相匹配的生產性服務業產業結構

生產性服務業來自於製造業生產體系中間投入服務的外部化,製造業生產過程中對服務的中間需求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製造業的發展帶動着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隨着長三角現代製造業由生產製造向技術研發和方案解決的轉移以及專業化分工的深化,生產性服務環節內置於製造業產業鏈及其生產過程,長三角生產性服務業與現代製造業的互動、融合發展成為必然。相關研究就表明:長三角已經形成了以上海為中心城市的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和以周邊城市制造業集聚的產業分佈格局[9]。鑑於長三角建設全球製造業基地步伐的加快,以及對本地區產業發展格局的特徵與趨勢分析( 將形成“上海為生產性服務業基地”與“其他城市為現代製造業基地”相互促進的產業發展格局[10]) ,長三角生產性服務業產業結構將與產業結構發展的'需要相適應,本地區製造業的發展將獲得強有力的生產性服務支撐,形成生產性服務業與現代製造業脣齒相依的雙向互動關係。

  3 形成與區域發展格局相適應的生產性服務業佈局結構

長三角作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最為成熟的地區之一,其區域經濟發展的格局正逐步形成,區域經濟競爭與合作的態勢越來越明顯。根據《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長三角區域發展總體佈局框架為“一核六帶”,即以上海為發展核心,以滬寧、滬杭、沿江、沿海、寧湖(湖州)杭、沿湖(太湖) 為發展帶。“一核六帶”區域發展格局實質上就是製造業、服務業在空間上的重新定位,也是在空間上對產業佈局進行調整,促進形成合理有序的產業空間佈局,其中許多方面涉及到生產性服務業的合理佈局問題( 圖3)。生產性服務業作為本地區未來發展的重點行業,在空間格局上應該與區域發展格局相匹配,也就是説,高度集中的製造業佈局模式與高度集中的生產性服務業佈局模式在空間上相匹配。生產性服務業將通過產業拉動、資本倍增、技術進步、結構升級等效應,促進本區域農業和工業的健康發展,實現外延式增長與內涵式增長的平衡發展。可以認為,在空間上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的合理佈局,形成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相協調的生產性服務業空間佈局結構,是長三角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地區空間佈局重構的最有效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