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對企業管理的影響論文

職場3.14W

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市場經濟逐步發展,加快改進企業現代化管理制度的進程已成為現如今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改善企業的管理模式,不僅要面對企業成分不一致、企業負擔過於繁重等問題,還要面對廣大職工自身的各種不同因素。企業在改革的過程中要面對龐大的養老負擔,還要面對機制改變所帶來的一系列的不良反應,這對於企業本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本文將介紹如今企業養老保險的概況並結合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對企業管理和員工自身利益的影響,淺要分析養老保險的實施細則與改進方法。

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對企業管理的影響論文

一、引言

國務院頒發的《關於改革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以及勞動部提出的《關於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意見(徵求意見稿)》是政府針對於現如今我國養老制度的重大改革。要推行更加符合我國國情的養老制度的深度改革,首先要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利益關係,尤其是需要改變完全自由化的養老制度,國家應當逐步建立起以現代養老保險制度為基礎、企業配合國家補充以及職工個人儲蓄三方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這項改革無論是對個人、企業乃至國家來説都是更加公正更加公開更加貼合我國國情的,對於提高職工的勞動積極性,增進職工的自我保護意識,加強社會養老保障基金的儲備,減輕國家負擔,降低企業壓力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二、我國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並不完善,依舊在摸索中前進,呈現出很多或大或小的問題,如體系不一致、管理機制不一致、企業壓力過大等等。即便如此,我國現在推行的養老制度也並不是憑空想象的,也是在結合一定的社會調查的基礎上所開展的保險制度,即便如此,依舊避免不了龐大的退休職工羣體對於企業發展的影響,這就需要企業管理者在完善已退休人員的養老措施的同時還要注意現在在職員工的養老問題的妥善解決。

但由於長期以來我國一直推行“現收現付”的養老保險制度,這就造成短時間之內的資源缺乏,與此同時其他途徑籌集的資金又無法供給沒有賬户積累的退休職工。另外,現如今我國企業也面臨壓力過於繁重的問題,雖然現如今的養老保險制度個人所佔的比例正在不斷增加,但是總體來説個人所承擔的比重相對而言還是比較低,我國養老制度依舊是以企業承擔為主,企業在籌劃養老金問題的同時還要結合職工的其他福利體系,這就造成在養老方面需要一筆很龐大的支出,伴隨着“計劃生育”以及“精兵減員”等一系列的國家政策,致使企業很難負擔這一部分支出。最後,由於養老保險基金長期沉澱,並且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可以説養老基金的實際收益基本為負。

而另一方面,雖然規定養老保險金企業需要繳納“大頭”,員工繳納“小頭”,但由於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企業在因經濟困難無法為職工繳納養老保險時可以等企業盈利之後再補繳,這就使得社會整體養老納入水平並不很高,直接後果就是養老保險制度難以推進,或者根本“有文無實”,但如果將這個問題拋向社會,不僅能夠通過市場機制合理調節,減輕企業整體的管理負擔,還能提高我國市場化建設,可謂兩全其美。

三、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

由於舊的養老制度在一些較早退休的員工中逐漸消失,外加人們對現代企業的養老制度的逐漸認同,舊的養老制度並不是真正平等的制度,過於優厚的待遇與社會的平等發展十分不利,會促使員工尤其是臨近退休的年齡的員工嚮往退休,甚至消極怠工。如:我國對於參保人員的養老金待遇存在“多繳不能多得”且延遲退休的人待遇並不會相應增加的問題。同時,在我國,養老保險基本待遇的繳費年限是15年,相對於我國國情來説繳費年限規定偏低,容易對在職員工產生消極影響,使其工作積極性大為降低,更有甚者利用反向心理進行消極工作,提前結束繳費進入退休。

根據調查表明,近年來,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離退休人員數量遠大於就業人員數量。提前退休人員數量佔比總退休人員數量超過33%。然而提前退休人員數量的增大卻並沒有減小就業壓力,而是把就業壓力壓在了養老保險的身上。養老金的支出,使企業整體的運營成本變大,企業通過減員減薪的手段來達到降低財政負擔的目的。員工則是把養老保險看作是企業提供的福利,對員工就業影響不大。所以説,企業降低員工福利或薪水並不代表企業勞動力的成本的降低,企業做的更多的應該是改變員工對於養老保險的態度。

四、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對於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目前我國的`退休人員增長速度每年約為170萬人,而養老保險金自2000年的每月500元至今增長至約為每月3000元。這樣龐大的基數,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財政負擔,影響資金運轉。人口老齡化自然是造成這一後果的罪魁禍首,企業在職職工在新養老保險制度的頒佈與實施的過程中其實收益並不高,並且隨着養老保險的籌集方式逐漸用現在的部分積累方式緩慢替換了原來的現收現付方式,這一現象還在愈演愈烈。所以隨着老齡化人口的不斷加劇,養老金籌集方式的轉變成為了目前急需考慮和解決的問題。所以也就是説人口老齡化被動得加速了養老保險體制的建設與完善。在過去,我國所實行的養老保險只是由政府和國家撥款推動的單一的養老保險制度,甚至可以説是國家、企業為所有退休員工“統一買單”,但是結合如今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來看,這種制度無法恰當的契合社會的發展,並不能給職工特別是有需要的職工提供基本生活中所需要的健全的保障。隨着中國退休人數的日益曾大,養老保險資金的開銷成幾何數量的增加,企業的財務壓力也愈加繁重。因此,國家需要不斷探索改進,構建出更加完善的更加健全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養老保險體系,構建出一個更加貼合我國實際國情的養老保險系統,使養老保險制度能夠更好的服務人民,也能夠幫助企業更加合理穩定的發展,還能夠幫助國家進一步緩解在養老問題上逐漸暴露出來的財政問題。

五、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對於企業具體制度實施的影響

現在我國借鑑西方國家的成功經驗,逐步分層次的提高男女的退休年齡。女性職工每年提升1.5年左右而男性職工每年提高0.25年左右,男女均為65歲退休。這樣不但成功地提高了退休金的水平,更是減緩了國家財政的壓力。政府增加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的補貼力度,並且開始有效的調整退休金的發放。我國職工平均收入的工資水平對於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奠定地基有着重要的影響作用。

如果社會水平平均收入的工資未達到預期水平,它必將影響到養老保險基金的平衡,對此,社會水平平均工資收入起到了一個重要的槓桿作用。為了避免企業職工平均水平收入過低,更好的兼顧平等公平,企業可以為企業員工補貼相應的養老保險,從而減少企業和個人的繳費負擔。並且,應該提起注意的是養老分為家庭化養老和社會化養老,在如今人口老齡化的現狀下,家庭化養老已經力不從心,時代選擇了社會化養老,我們應該大力推進社會化養老。社會化養老是指社會,非家庭承擔的養老過程,當社會取代家庭成為了養老的主要承擔,我們理想中的社會化養老也就成型了。社會化養老不同於社會養老,社會化養老的中心是有家庭逐漸轉移至社會,是養老功能的更替與交疊,而並不是由社會來提供全部的養老資源與服務。

六、結論

從各類結果中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企業在養老保險的處理中仍然存在着諸多問題比如:目標定位不準、養老資源分配不合理、有關的養老政策不明確、養老體系不完善。目前在國內的大型國有企業中,企業基本養老保險的困境主要是在於對於養老服務的市場化運作尚未成型,並且沒有從市場規律的角度去理性代入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這些問題也制約了國有企業養老工作的體系完善,需要國家、企業、員工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夠克服困難,逐步完善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