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壓力大的救助方法

職場1.57W

據哈爾濱醫科大學對哈爾濱市重點中學教師心理健康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有35%的教師心理不健康。該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醫學心理學教研室主任陳力教授告訴記者,教師的不健康心理有的表現為情緒異常,有的是人格缺陷,有的屬於適應問題,嚴重的甚至有神經症性表現的強迫症。究其原因主要是源於教師職業本身競爭的壓力,教師對自己班學生升入重點高中或大學的升學率的期望值,隨着其他班級的變化而變化,別人班達到50%我的班就要達到60%。針對這些問題,有關專家建議,應在教師中定期開展心理衞生教育,及時疏導解決教師的心理問題,據黑龍江省心理諮詢師協會調查,在每年來協會問診的2000多人中,公職人員約佔總人數的30%,大多人都訴説自己太累,許多人產生了職業倦怠感。一位曾到該機構尋求心理幫助的公職人員曾説,在工作中大家表面上看都很和諧,但實際上都有各自的交往“圈子”。加入的“圈子”越多人際關係也就越融洽,反之,這個人在單位就顯得格格不入。

壓力大的救助方法

省心理諮詢師協會一位心理諮詢專家認為,受工作環境及過於重視人際關係等因素影響,抑鬱、工作倦怠、人際關係敏感、職業成就期待和人格衝突等心理問題已嚴重困擾着職場人士的心理健康。這不僅影響職場人士個人的健康,而且影響到其所承擔的工作執行效率。如何建立健全公職人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有效預防心理問題已非常有必要。

被忽視的老年人心理問題

在現代社會,精神心理因素致病已成為威脅老年人的首要問題。對於此類心理疾病,預防勝過治療,促進老年人心理健康是預防各類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現實是,老年人對自身的心理健康關注意識不強。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精神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心理。因喪偶、子女離家工作或自身疾病等,感覺生活失去意義,對未來喪失信心,對任何人或事都有一種消極,否定的灰色黃昏心理;由於退休後經濟收入減少,社會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視,而產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現為發牢騷、埋怨,指責子女或過去的同事和下屬,或是自暴自棄;對退休後的無所事事不能適應,認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會的累贅,失去存在的價值,對自己評估過低;有些老年人對外界社會反感,有偏見,從而封閉自己,很少與人交往,同時,也產生孤獨無助的感覺,變得恐懼外面的世界。近年來,老年性精神病發病率也有增加趨勢,常見的有: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於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腦衰退和心理變態等。

他人的心理健康誰來關注

“夫妻有矛盾而爭吵,在以前的熟人社會裏,會有很多熱心人來勸導,但如今,人們都會盡量避免介入別人的私生活。”哈醫大四院心理門診關春梅醫生説,以前,周圍鄰居中總有很多熱心的.阿姨,會把吵架的夫妻雙方拉開,居委會也會很主動地來教育小夫妻。而在單位裏,也總會有很多“知心大姐”,主動介入,來找小夫妻談心。但現在,這些都不存在了,社會和單位根本不會再主動干預職工的個人問題。

哈爾濱市一家民營企業的負責人説,以前都是國有企業,企業承擔了很多社會責任,現在企業已不再承擔這方面的社會責任了,每個人都是自己對自己負責。人們現在已習慣於變動工作,像以前一輩子都在一個企業工作的現象很少了,人際關係也不像以前長久穩定,很多職場人士在單位裏都是獨來獨往,天馬行空。所以大家往往不知道同事們的家事,加上人員的流行性大,社會越來越注重個人隱私,人們就更不會主動和別人講自己的私事、傾吐自己心聲,而如果真的到了單位發現某個員工心理有問題時,基本上都是爆發期了。

關春梅建議,以前大家對女性心理的關注較多,其實男性也很需要關心。我們無法改變社會大環境,但在單位內部,有關部門和領導仍然可以多關心自己職工的生活和心理需要,加強羣體當中的各種形式的交流。

關春梅説,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心理醫生已極為普遍,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很多家專業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機構。現在為數不少的人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況,非常需要心理援助,讓工作和生活達到一個平衡。

打開自我救助之路

從哈爾濱市現在心理救助現狀來看,已有了青少年心理救助和外來民工心理求助機構,但對於大多數的人,往往還不能從外界獲取心理援助,人們自我的心理釋放能力也急切需要培養和加強。

在家庭中,每一個人都應該先為他人着想,都應該擔當起自己的角色責任,家庭成員之間應該有謙讓和退讓精神,因為在家庭生活中,不是競爭關係,不要和誰來較勁,這樣矛盾就會減少,心情也都會舒暢。

心理諮詢師趙金子認為,如果一個人總是處於受害者的身份當中,那麼她的人際關係和個人本身的心理都是有問題的。“一個缺乏信任、自信和安全感的人,始終處於一種敏感、焦躁和猜疑當中,往往會用負面的方式去解釋他人的行為。”趙金子建議人們,在家庭和工作生活中,都要建立一種良好的互動模式,學習正常的表達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一些因心理疾病而做出極端行為的人,大多情商並不高,他們並不瞭解自己的感受其實並不是合理的,也不會疏導一些負面情緒對自我的影響和控制,無法通過和他人之間的溝通去化解矛盾。雖然有的人確實很優秀,但是對於自己的認可卻是建立在包括職場、能力、收入等別人的評價基礎之上,而缺乏自我認可。如果是擁有很高的自我價值,內心有種堅定的力量認可自我,就不太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傷害。

心理專家共同的意見是,壓力無法迴避,但可以改變。每個人在生活中均要面對各種壓力,如何處理這些壓力呢?重要的是,不能將超過自身負荷的壓力放在肩上,什麼事都要想得開,因為人做任何事都不是為了尋找壓力,而是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

現在的生活節奏是越來越快,人們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壓力大時間久了會嚴重的影響到我們的健康。那麼壓力大怎麼辦呢?有沒有什麼能夠緩解壓力的方法呢?小編告訴大家你多聽聽大自然的聲音是能夠緩解壓力的哦。

我們能夠閉上眼睛不去看任何東西,但是卻不能夠光上自己的耳朵不去聽任何聲音,我們的一生,都在聲音的包圍中度過。聲音不單是悦耳的和難聽的,而且還會對我們的心理和生理帶來一些影響的哦。

鬧鐘的滴答聲,每一聲都響在失眠人的心裏;自然界中雨聲、蛙鳴,卻能幫你睡的又快又香……其實,你聽到和發出的聲音,都和健康息息相關。那麼,我們如果通過聲音來開啟健康的大門呢?

聽聲:多聽大自然的聲音

美國著名聲音治療師詹姆斯·丹吉洛表示,聲音在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人自己發出的聲音,另一種則是耳朵接收到的聲音。人從心臟開始跳動那一刻起,身體內就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聲音”,他們會傳遍全身各個角落。現代人長時間處在噪音環境中,會變得不安和焦慮,甚至暴躁,就是因為人體正常頻率受到了外界的不良干擾,從而使免疫和代謝系統出現紊亂。

反之,一些“好聽”的聲音對我們的健康就有益處了。我國的中醫的經典着作《黃帝內經》,在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而且。《左傳》中也説,音樂就好像是藥物一樣,能讓我們健康長壽。

古代貴族宮廷配備樂隊歌者,不純為了娛樂,還有一項重要作用是用音樂舒神靜性、頤養身心。在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許多醫療中心和社區健康中心都提供“聲音治療”,用來幫助那些身體、情緒上有障礙的人。

研究顯示,和α腦電波頻率相同的聲音,可以幫助人們徹底放鬆;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音,比如鳥鳴、泉水聲,常被用於失眠的治療;古典音樂的樂器和絃,可以幫助人們緩解壓力……聲音治療師素黑表示,能“安撫”人心的聲音一般音律較低,比如音叉、銅磐等;而小提琴的聲音比較“煽情”,所以並不能讓人平靜下來。

對於壓力過大的都市人來説,最好的辦法就是去郊外或海邊,開闊的藍天、柔軟的草地或沙灘,配上温暖的陽光、清新的空氣,仔細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可以帶給人體最大的放鬆。平時在家,也可以根據心情聽不同的樂曲。心緒不寧時,可以聽民族樂曲《春江花月夜》;精神萎靡不振時,可以聽《喜相逢》等歡快的曲子;煩躁時,多聽《高山流水》等古箏名曲。交響樂中,比如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第4樂章能趕走疲勞,海頓的清唱劇《創世紀》能趕走悲傷。

發聲:六音抗病防衰老

不僅好聽的聲音能放鬆我們的身體和心靈,就連我們自己發出的也是有保健作用的哦。我們張嘴巴發一個“哈——”的音,這是從我們的胸腔傳出的,而胸腺正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同時,經常“哈哈”能夠提高我們的抵抗力哦。

還有一種在我國流傳已久的吐納法,也是依據這一原理,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趙之心非常推薦,名曰“六字訣”。它通過噓(xu)、呵(he)、呼(hu)、嘶(si)、吹(chui)、嘻(xi)6個字的不同發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調動臟腑的潛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襲,防止衰老。噓字護肝,呵字補心,呼字養脾,嘶字益肺,吹字強腎,嘻字理三焦。每個字念6遍,然後調息一次,能收到不錯的效果。

現代人最需要三種聲音

雖然現代人每天都被各種各樣的聲音所包圍,但專家指出,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最需要以下三種聲音。

標籤:救助